开州竹溪镇推进全市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
从“菜篮子果盘子”里闯出农文旅融合发展路
重庆日报记者 彭瑜 通讯员 邓青春
半山橙红橘绿、平坝瓜果飘香、田野稻菽千重、两岸翠竹临风……今年国庆节,开州区竹溪生态乐园,游客乘上景区小火车穿梭在瓜果飘香的百花园和百果园,感受丰收的喜悦。
“既是产业大乐园,也是乡村大舞台。”10月9日,竹溪镇党委书记彭昌国介绍,近年来,竹溪镇奋力推进全市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依托家园、果园、菜园,建起了生态乐园。
有看头、有耍头、有赚头,如今,竹溪镇从“菜篮子果盘子”里,闯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路。
菜园果园育出新型农业
竹溪镇距离开州城区约10公里,因“南河流经、两岸多竹”而得名,沿河田地平坦、水源充沛,是水稻、瓜果、蔬菜生长的良田沃土。
“离城近,土质好。”早在2001年,在外打工的任登秀回到竹溪镇春秋村老家种植蔬菜,从起初的10亩发展到现在的200亩,年销售蔬菜近2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大户,通过传帮带,很多附近村民也选择了种菜增收。
近年来,竹溪镇鼓励和引导农户有序流转土地10240亩,投入近千万元资金,构建起“千亩蔬菜、万亩柑橘、精品再生稻”发展格局,建成晚熟柑橘1万亩、青脆李等其他水果6000亩、应季蔬菜8000亩、再生稻3000亩,成功创建大海柑橘、平溪再生稻、石碗土李子等6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镇村。
既锁定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又紧盯游客的“后备厢”。竹溪镇引导大塆村建成草莓、火龙果、西瓜、葡萄等四季水果采摘园320亩,竹溪村发展翠冠梨,高峰村发展樱桃、青脆李等共计1000亩采摘体验园,让“小”水果走进“大”市场。
截至目前,全镇已有9个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申报绿色食品品种15个,产品销往黑龙江、广东、上海、福建和越南等国内国际市场,产业综合收入占全镇总收入的60%以上。
整治庭院建设美丽家园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竹溪镇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2021年以来,竹溪镇硬化道路18公里、油化道路16公里、建人行便道13公里、整治河堤8.89公里,完成集镇雨污分流管网改造项目、临江至竹溪段污水主管网项目并投入使用,建成灵泉等3个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村。
“坚持‘面子’‘里子’并重,因地制宜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竹溪镇党委宣传委员潘仲红介绍,全镇整治旧房、改灶改厨改厕,实施重要公共空间及庭院整治项目14个,安装路灯920盏。“打扫门庭迎客人,庭前院后、房外屋内焕然一新。”
竹溪镇还探索推行村民议事“院坝会+”制度,开展“院坝会+宣传教育”“院坝会+居民需求”等活动,开展“最美庭院”“最佳三包责任人”“最美家庭”“身边好人”“新乡贤”“致富带头人”等系列评选活动,弘扬社会传统美德,引领乡村治理。
2022年2月,竹溪镇成功创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现在,灵泉村正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转化典型示范点。
农旅融合创生态乐园
郁郁葱葱的竹林、潺潺而下的溪水、四季飘香的百花园和百果园,走进灵泉村,就走进了瓜果蔬菜的世界。
“以蔬菜产业吸引人、以生态美景留住人、以特色文化影响人,竹溪发展乡村旅游正当其时。”彭昌国称,竹溪镇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依托瓜果蔬菜和水稻,打好生态牌、文化牌、乡愁牌,打造集生态游览、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景区,着力构建“一蔬一果一稻一旅”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
据介绍,竹溪生态乐园融山水林田湖草于一体,农旅融合核心区面积1200亩,布局游客中心、丰收场、万米爱情主题长廊、二十四节气文化长廊等“一心一场两廊八馆八园八景”景观景点,人文及自然景观星罗棋布,交相辉映。
“有口福、长见识、耍事多。”今年8月,万州市民李军带着家人来过竹溪生态乐园,百荷园100多种观赏荷花竞相绽放的盛况至今让他难以忘怀,“空气好、有看头,临走时还可以带走新鲜可口的瓜果蔬菜。”
依托竹溪生态乐园,灵泉村构建“国企+村集体+农户”新型经营体系,去年户均分红864元;竹溪镇1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创收,5个村超30万元。
旅游火了,创业、就业机会就来了。除了土地租金和股份分红,当地村民在果园、菜园、生态乐园就近务工,每人月增收1500元以上,很多群众还开始开办农家乐、特色手工作坊等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