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重庆,在很多街边、小巷都能看到卖凉虾、凉粉、凉糕的小摊。在南岸区白鹤路一路口,一个小小的凉糕摊引来周边众多食客关注,除了味道好吃外,还因为,这些食品出自聋哑小伙之手,是来自无声世界的美好味道……
[详细]
8月12日下午5点多,天气依然炎热。在位于南岸区白鹤路春风绿苑小区对面的路口,一个叫葡萄井凉糕的摊位前,食客络绎不绝。
摊位上除了有凉糕、凉粉、凉虾、西米露这些夏日清凉小吃外,还有现做的章鱼小丸子。两位摊主,一个高高瘦瘦戴个眼镜,系个围裙,另一个个子不高,主要在打下手。
不时有食客走来,摊位前不见吆喝声,只见目光和手势交流。食客用手指明自己想要哪一样东西,两位摊主就依样盛好给顾客,遇上要小丸子的顾客,其中瘦高个子、戴眼镜的摊主就现做起来。
“味道不错。”不少食客品尝了之后,都向摊主竖起大拇指。对此,瘦高个子戴眼镜的摊主用微笑报以感谢。
“这两个年轻人不错,虽然残疾但自食其力,味道也做得好。”在摊位前,不时有人这样说道。原来,这两位摊主是聋哑人,在无声的交流中,他们已受到食客认可。
记者了解到,这个凉糕摊已有两三个月,周围不少人慕名前来。
通过手写交流,记者得知,其中高高瘦瘦戴眼镜的摊主叫余发明,35岁,就住在附近的小区,他也是这个摊真正的“老板”。这些食品,也都是出自他手。
“这些都是我专门去学的。”余发明不能说话,但他收钱的纸箱子里,随时放着纸和笔,他把无法交流的话,写在纸上。
余发明的父母都已60多岁,他此前无一技之长,又无稳定工作,父母一直很操心。今年3月,他遇到了一个聋哑人在卖小吃,余发明很感兴趣,并拜师学习了凉糕、凉粉的制作方法。觉得品种不够,他还另外还去学了章鱼小丸子的制作。
对儿子的这一举动,余发明的父母给予支持。“我给了他本钱,给他制作了推车、保温桶、招牌等这一套的东西。”余发明的父亲余普均说,给儿子的理念是,要做就做得规范,尤其是要干净卫生。
让余普均夫妇欣慰的是,自从儿子开始卖凉糕,生活变得更安定,虽然每天要早起晚归,但儿子好像充满了乐趣。
当记者问他是不是很喜欢这些东西的制作,余发明一个劲地笑着点头。
余发明的凉糕摊生意不错,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到三四百元,余发明的父母称,只要儿子能稳定地生活,赚钱多少不重要。
余发明的凉糕摊一般下午4、5点出摊,晚上9点收摊。看上去时间不长,但事实上,准备时间很长。
早上起来就开始准备做凉粉、凉虾、西米露、凉糕,做好要冷却、入冰箱,要准备章鱼小丸子的材料等等。这些忙完,就要下午两三点钟了。稍微休息一下,就要出摊,出摊时来不及吃晚饭,余发明的父母就送点过来。晚上收摊后,要洗刷、收拾,准备第二天的工作。“一般他都要忙到晚上12点才睡。”余发明的父亲说。
不过,当记者问他辛不辛苦时,余发明笑着又摇头有摆手,表明他觉得不辛苦。
事实上,聋哑人做事,有着比普通人更多的不便和辛酸。有一次,余发明卖了一天下来点钱时,发现自己收了一张100元的假钱。
据他回忆,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给的。第二天,这个中年男子竟然又一次拿着假币去买凉粉,这次余发明拒收假币,但之前那100元也要不回来了。“这些人可能觉得聋哑娃儿好欺负吧。”余妈妈有些无奈。不过余妈妈称,大部分食客都是很好的,尤其看到是聋哑娃儿,就特别关照生意。
余发明有个女朋友,跟他一样是聋哑人,平时女友也一起卖凉糕,这几天没在,出去了解市场去了,看天气凉快之后,又该卖什么。余爸爸告诉记者,自从有了这个凉糕摊,儿子也不再找他要生活费。“养活他自己还是没问题。”
说起自己的梦想和心愿,余发明在纸上写下:“我很想开一个爱心亭。”
一旁的余爸爸补充说,“他的意思是想开个爱心亭,固定一个场所来卖这些东西。”
虽然自己是残疾人,但余发明还是不忘帮助别人。
摊位上那个矮个子聋哑小伙子小缪,就是跟余发明学习的,想学会后自己去开个店,余发明毫无保留,把自己会的都教给小缪。
在余发明的家中和摊位前,记者还看到一个反应有些迟缓的年轻人。这是余发明从外面捡来的一个孩子,不仅聋哑,而且有些智障。最初余发明说这孩子没地方过春节,就领回家里。但春节过完,这孩子不愿走,余发明的父母也不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家住哪里,没地方送,就收留下来了,余发明也很高兴。“就多个人吃饭而已,也没啥子。”余妈妈说。
说到儿子的好心肠,余妈妈还告诉记者,儿子在外面遇到跟他一样的聋哑人乞讨时,都会上去给钱,“而且不是角角钱,尽是几块几块地给。”还有一次,余发明出摊卖凉糕,刚摆好还没开张,他看到旁边一个腿脚严重不方便的人瘫在路边,他就马上端了碗凉粉送去,还给对方比划着不要钱。
对儿子的慷慨,余妈妈也不阻拦,“他这样好心,应该也会有好报吧。”
出品:新闻部 记者:康延芳 李文科 编辑:李辉 美编:袁佳莹 出品日期:201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