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汉语危机 6旬教授耗时7年独自手写《古代汉语字典》--华龙网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346
 
    “想要惩罚一个教授,就让他去编字典。”从2005年开始,有感于“汉语危机”,的7年,重庆工商大学钟维克教授决定自己动手,为古代汉语学习者编写一部正确且实用的字典。今年63岁的他在7年间独自完成了130万字的手写稿,出版了“钟维克版”《古代汉语字典》……[详细]
厚厚的字典为钟维克教授独自一人花费7年完成[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收录字头约8000个 含藟、羼、豳等常见难字

    钟维克是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进入渝州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前身)任教,从事中文教学已30多年。
    钟维克编写的《古代汉语字典》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录字头约8000个,其中还设有难字表,并收录不少复音词。难字如貔(貔貅:猛兽名)、(:一种水鸟)、藟、羼、豳、纛、鳜等。
    出版社介绍,该书义项丰富,不局限于各种教材,适用于广泛的古文学习。比如“与”字,在现代汉语中,通常表示“和”的意思,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其有三种读音,当其读“三声”时,其义项就有9种,包括给予、结交、对付、等待、同盟者等意思。
    《古代汉语字典》使用的例证也通俗易懂,绝大多数取自于新中国成立后中学课本的原文例证,为了方便阅读,还对例证中出现的难字加以括注,实现无障碍阅读。正字头下还提供繁体字、异体字的写法。
    钟维克为何要花7年时间来做一部字典?
    钟维克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关系,他经常会接触到中学和大学的一些语文教学,发现他们所使用的古代汉语字典错漏百出。比如字的出处弄错,原文错漏,抄前人抄错,断句断错,解释错误等。
    “字典有错,岂不是害了下一代?”于是钟维克决心自己编写一部字典。
耗时7年 数十本初稿 130万字手写完成
    2005年,钟维克和出版社签约。出版社让钟维克找几个人一起编写,要求两年内完成,但是钟维克“不敢”。“你找人编写,你还要去帮他核实他编写的东西对不对,更费工夫。”钟维克说,如果是团队编写,每个人编写的严谨度和认真程度都不一样,有的编写人员不一定是汉字方面的专家,因此错误难免。所以他坚持一个人做,也不找研究生帮忙。
    记者在新华书店发现,市面上的古代汉语词典,几乎都是团队编写,编写人员少则数人,多达十几人,编写人员只有一人的,实在少见。
    《古代汉语字典》的初稿共有130万字,全是钟维克手写的,以楷体写在一张张有格子的信笺纸上。写了几十本 ,装满了两个皮鞋箱子。“电脑拼音打字很容易打错,但是手写错的几率就很小。”钟维克坦言,这样的效率虽然不高,但是错误率也大大降低。7年时间做一部字典,在他看来并不算长。
    7年来,除了正常的上课和科研工作,钟维克都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这部字典上面,每一个字的例证,他都会在资料中找到原始出处。在钟维克的书房,记者看到,有一个两米多高的柜子,装满了各种与古代汉语相关的书籍。而这也只是《古代汉语字典》资料查阅的一部分。
    屋子里,不管是客厅的茶座,还是书房的电脑桌,都能看到一张张扑克牌大小的卡片,那是钟维克的“备忘录”和“记错本”。编写字典比写一部专著要苦得多,钟维克吐槽说,“查不到原始出处,有时候十几天都落不下一笔。”
    从签合同到出书,钟维克花了7年时间,将自己30多年来汉字教学的心血也都凝聚在了这本字典里。
坚持“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热爱汉语到极致
    钟维克身边的教授朋友说:“要惩罚谁,就让他去编字典。”
    在钟维克看来,编好一部字典,是良心工程。就像牛奶一样,是给孩子喝的,不能有毒,字典也不能出错。
    电脑、手机让我们不习惯手写,而最新流行的语音输入功能更是直接让人们的手写能力加剧退化,人们现在学习一个字也不再是了解其结构、字义,只会记住拼音。这一点,即便是在学中文的大学生中也显得很普遍。
    因此,钟维克给研究生上课,作业都要求学生手写,几十年来,也都坚持手写板书。“上的就是中文课,能不写字吗?”钟维克说,他坚持这么做,花7年时间编写一部字典,都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可以让汉语得到很好的发展,汉语衰退,文化也会跟着衰落。
    钟维克热爱汉语。在与记者的对话中,钟维克说到一些字,就会立马拿起笔,分析字的结构组成,开始“说文解字”,“比如‘章’字,很多人拆解结构时会说‘立、早’,但实际上应该是音十,表示音乐十节为一章。”
    当记者表示,7年可以做很多事,编写字典的苦与累,旁人也不懂,甚至可能销量不好,是否会觉得辛酸?钟维克笑了,“一辈子做一件事才能精。”事实上,该书出版4个月就再版了,在网上也很热销。
    古汉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文化的绝佳载体。钟维克说:“不懂古汉语,将意味着割断历史、割断文化、割断思想。我们个人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将失去基础,土崩瓦解。”
记者手记:为人师者当如此 汉语需全民关注

    钟维克教授极为低调,一开始婉拒了记者的采访。他认为这不算什么,他只是做了他该做的事情、喜欢的事情。

    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近年来,有关大学教授的“浮躁”之风讨论不绝于耳,已经是教授的他,不需要再为职称做什么苦功,年过60,却依旧愿意花7年时间去做一部版税收入不高、也不能增加自己名气的字典,这样的坚持,这般的用心,确实值得很多青年教师学习,这样的精神也是时代需要的。

    与钟维克教授一样需要我们迫切关注的,便是古代汉语。

    我们习惯在微博上创造字义千变万化的网络流行语,我们喜欢使用“hold住”、“人艰不拆”等新生词,但是这些词语的生命力很短,唯有汉语和古诗文中的经典诗句一样,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网络的革新而消退,那才是我们应该掌握的。

    关注汉语、学习好汉语,才是正经事。
出品:新闻部 记者:黄军 李裕锟 编辑:陈丹 美编:袁佳莹 出品日期:2013.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