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苗绣“出山记”一针一线绣出振兴“新画卷”
华龙网讯(通讯员 李亚军)“李绍玉,快递!”近日,李绍玉收到来自北京的快递,小心翼翼地拆开快递,映入眼帘的便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证书》几个大字,翻开来,清晰的一行字“您的彭水苗绣作品《砥柱铭》,已被我馆收藏”,被李绍玉反复地念了又念。
“虽然早就知道入选了,但拿到这个证书,有一种更踏实的感觉。”李绍玉说,能得到这项荣誉,很开心,有一种被肯定的感觉。
一根绣花针赢来“满堂彩”
“《砥柱铭》是我和我徒弟张小容绣的,用了三年,用线都用了10000余米。”李绍玉介绍,整幅作品是用苗绣针法绣制而成,成品画心尺寸为930cmx50cm,82行,1个人像,125个章,407个字。
讲到为什么会花费这么长的时间来绣这个作品,李绍玉说:“《砥柱铭》是黄庭坚在彭水所作,我想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幅作品。”
据悉,《砥柱铭》是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晚年书风成熟之后在黔州(今彭水)时所作,为其著名代表性作品,2010年在北京以4.368亿元的高价成功拍卖。李绍玉作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时,曾带着自己的绣品《砥柱铭》去北京,她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黄庭坚的《砥柱铭》是在彭水所作,也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彭水的苗绣文化。
如今,彭水苗绣《砥柱铭》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在彭水人的朋友圈“疯狂”转载,每个苗乡人都很自豪,自家的作品能被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看到。
“我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我知道,文化需要传承,有能力的人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李绍玉坚定地说,现在她每周在青少年活动中心还有两节苗绣课,让更多小朋友接触苗绣,喜欢苗绣。
一根绣花针寻到“出山路”
普子镇距离彭水县城41公里,李绍玉走了30余年。
“1993年的时候,我就想去城里看看。”李绍玉说当时在彭水,没有岗位合适,就去外地进了厂。
没想到一去就是14年。直到2006年彭水做人才回引的时候,李绍玉才带着她的刺绣本事,回到年少时一直想进的“城”。
“刚开始是回来做培训,因为外面很多工厂都需要会踩缝纫机的技术人员。”这些年,李绍玉一直热心于帮老乡介绍进厂,奈何有的老乡不会这个技能,于是,她做培训帮助更多的人。
截至目前,李绍玉的职业培训服务一直在路上,只为与学员携手相伴,共同成长。
一边做职业培训,一边想把苗绣事业传承下去,李绍玉努力着。
“2016年的时候,我被评为了市级非遗传承人,更坚定了我想把苗绣发扬光大的决心。”
“不仅要做老乡工作的介绍人,更是要当岗位的提供者,2011年的时候,李绍玉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主要做苗绣作品。成立公司之后,她培训、制造两手抓。对于培训之后的那些人员,李绍玉采取零工和坐班的形式提供岗位。在家做零工的,就提供材料和样式包回收。优秀的学员,也可以继续在公司学习,按月拿工资。
就这样,李绍玉的产品开始丰富起来。
说到记忆最深刻的事,是2018年的时候,一幅“鸿运当头”走出了重庆市,被辽宁的一个买家收藏。
“这是对我的肯定,也更加坚定了我发展苗绣的决心。”李绍玉回忆起那时的事,依旧热泪盈眶,她说,很高兴,自己的事业,也是自己的兴趣爱好。
2015年被评为优秀农民工、2016年市级非遗传承人、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李绍玉走出了大山,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奋斗着。
自此,她的苗绣也和她一起,走出了大山,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一根绣花针造出“致富梦”
传承与担当,在她李绍玉瘦弱且坚毅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幅腾讯联名的“和平精英”18余米价值20余万元,一幅写实的乌江画廊价值100余万元……定制化的作品,让苗绣价值最大化。“我们现在的销路很多,在重庆也有自己的展馆。”李绍玉说,他们接受所有订单化的“私人定制”,而且现在订单都不只局限于本地了,还有很多的订单来自北京、香港、上海、福建等。
李绍玉说,现在公司一年的年产值有700余万元,带动居家就业800余人,都是参加就业培训的脱贫户、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一天的收入能达到80元至100元,公司一个月就有10余万元的务工支出。
说到《砥柱铭》被国博收藏,李绍玉介绍,刺绣过程中,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吏干公家如己事。持身清洁,不以谀言以奉于上智”,她说,虽然没有身在“公家”,但现在自己有能力了,就应该尽自己的社会责任。
“我想用一根绣花针,绣出这彭水风情,让更多的人知道苗绣,知道苗乡彭水。”
如今的彭水苗绣,在和李绍玉一样的许许多多的“绣娘”手中传承,名声渐起,他们都期待着,用手中的一针一线,绣出万紫千红的锦绣山河。
天空飘着细雨,灰蒙蒙的,九黎城在雨帘的掩映下,显得愈发神秘。山脚下的吊脚楼里,李绍玉坐于绣花桌前,细细摩挲着那五彩细线描绘的九黎城,景在人前,绣于画中,一片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