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今昔
时间回溯到45年前,那时我还是一个十七八岁的青葱少年。
1980年,高考落榜的我带着满腹自责,一狠心,就去了四面山原始森林里工区当零工杂工,打船板印、背运木炭、伐木育苗。当年,林区称为“四面山伐木厂”,很明显,从称谓上就明白,这片林海林区是用于专门伐木的。
四面山森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乔木为主。保护区核心区大窝铺原始森林,是地球北纬28°仅存的面积最大、保护最完好的亚热带原始森林。林区的树种很多,主要有杉木、马尾松、石栎、木荷、麻栎,珍稀濒危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桫椤、中华双扇蕨、福建柏、楠木、秃杉、峨眉含笑、红豆杉等。
那个年代,还没有森林保护的概念,伐木是生产任务,要按照年度计划来考核完成的。工人的工资、企业的盈利都出在每棵树上,不得不伐木,不得不砍树,似乎是砍得越多越先进越光荣。一棵棵几十上百年需要二三人合围的大树,在手提式油锯的轰鸣中齐根截断,一排排茂盛的树木在闪着寒光的开山斧板斧下伐倒,一株株巨大的树木带着满身伤痕被钢索索道放至山下,装上运输大卡送出山外。四面山森林的树木数量在骤然下降,而那些漂亮的杉树成为打家具的首选,飘香的松木被刺耳的带锯改为船板、木枋、包装箱板,“圆木”“板方”成为了那些树木含泪带血的代名词。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四面山伐木工人的伙食相当“硬扎”。早上,全是吃干白饭,菜就是山坡上的土豆、包包白、老南瓜。几碗干白饭,一大碗米汤,吃得直打饱嗝。早餐后,要进山伐木的工人,在食堂拿过几个白面大馒头,装在工作用的帆布包里,有的扛上锯子,有的提着板斧,有的备好雨衣筒靴,精神抖擞地向林海深处走去。晚餐,食堂熬了饭豆粥或绿豆粥,下饭菜还是土豆加包包白老南瓜,顶多再加个牛皮菜什么的。干稀饭,黏黏的,起坨坨。不过,工人们晚餐是可以喝酒的,散装老白干,一人一土碗,呼呼呼几口就吞了。吃得有些微醺了,又开始打“拱猪”“甩二升级”的扑克牌,输赢就是几只劣质香烟,直到某人瞌睡来登了才罢休。这些都是与伐木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深山老林生活单调枯燥有关的。
得益于改革的春风吹进了四面山林海,1985年8月,四面山林区实行封刀禁伐令,原始森林得到了救赎。原来的“伐木厂”更名为“采育场”,逐渐为林海林区提供着输送着保护性政策。这时的伐木工人开始认识到,大自然是需要爱护的,大森林是需要保护的。冒着黑烟的手提式电锯退出了林海,板斧、开山斧也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大窝铺、周家湾、二台、洪海等工区实行严禁砍伐一棵树的铁律,对稀有树种、珍贵树种、保护树种专人专片专管。伐木工人由砍伐转为护林,角色、身份来了个大转换。
但,由于先前乱砍乱伐,四面山水土流失严重,要恢复到以前生机勃勃的样子,谈何容易?我就亲身经历了一场特大泥石流滑坡事件,那是四面山林海给人类破坏森林的严重警告。
1998年8月7日,四面山镇头道河遭遇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泥石流灾害。镇政府所在地区域伴随洪水、泥石流造成大面积滑坡,游客集聚中心、招待所、电站、医院等面临人员围困、设施毁损的危险。一阵接一阵的滑坡,镇上不堪险情袭击,有的老房子歪七错八,陷入坍塌程度;有的预制结构办公或住宅楼房形成裂开拳头大的裂缝,使得人心惶惶;有的街道路面裂缝宽达近1米余,车辆无法通行;有的山体泥土、植被大面积移位,悬崖落石不断、道路垮方随时都在发生。泥石流滑坡对地处下游低处名叫中咀游渡河的中山古镇、对会龙山庄、对双凤电站等造成极大的威胁。连续几天持续大暴雨,河水量是平常的3倍以上,淹没的农田、农房以及部分电力设施、医疗设施不计其数
龙潭湖是四面山的扉页,处于头道河最低处,连续不断的暴雨造成山上的洪水直灌湖中,水量超级饱和,形成了决堤的危险。换一句通俗点的话说,如果当时有人用一把锄头,挖开龙潭湖的一个小缺口,那汹涌澎湃的洪水就将通过这个小口子,以泰山压顶似的力量,如脱缰野马,一泻千里。龙潭湖观猴处,原本用拳头粗的铁索建制的一座铁索桥,经不住洪灾泥石流滑坡的反复击打,终于轰然垮塌。
现在回想起来,那次泥石流滑坡真的是惊心动魄呀,是四面山林海对乱砍乱伐行为的一次惩罚。好在四面山人痛定思痛,幡然醒悟,明白了一个朴素的道理。那就是你对大自然损害了多少,大自然就会还你多少;你对大林海呵护了多少,大林海就爱你多少。
2004年8月2日,“四面山森林管理局”揭牌,完全由森工企业转制为森林管理单位,标志着沿袭了几十年以砍伐木材经营木材为生的旧体制全部退出历史舞台,四面山林海林区迎来了新的春天。如今,郁郁葱葱的杉木、马尾松、石栎、木荷、麻栎在云遮雾绕中蓬勃生长,生机勃勃的桫椤、中华双扇蕨、福建柏、楠木、秃杉、峨眉含笑、红豆杉在山清水秀里多姿多彩。望乡台、土地岩、龙潭湖、洪海、珍珠湖等网红打卡地景色宜人,爱情天梯、十里峡谷、土地神岩拨动着游人的心弦,“奇山”“异水”“红石”“厚文”四大特色景观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会龙雪芽茶、富硒金银花、山蜂蜜、方竹笋、绞股蓝、冷水鱼等土特产享誉遐迩。
更为重要的是,四面山林海那些古树名木得到了根本性、完整性的保护,成为“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最完美的诠释。
作者简介
黎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金融作家协会会员,江津区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