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树的千年遥想
一半为了避暑,一半为了这棵1200多年的黄连树。
在巫山县两坪乡同心村,在巫峡北岸——巫山十二峰——朝云峰腹地,在这棵巨大的古黄连树旁边,我们下了车。
果然高大。粗壮得需要4人合围。树冠如伞,绿色的条状树叶与漆树叶相似,端尖身窄,两分的叶脉排列如鱼刺,叶间挂着一串串果实,绿色的果皮上着一抹红,果形似微型早熟梨,似圆非圆,圆中带长。
去年说是1200年,今年应该是1201年。我以1201年为基数,用手机计算器做起了减法,2024-1201=823年。它生于公元823年前。823年,是唐朝的长庆4年,是唐朝诗人刘禹锡任夔州刺使的第3年,是他创作竹枝体诗歌的年月。最为人熟知的一首竹枝词,相信许多人都背诵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读着这首诗,黄连树长大了。也见证了《竹枝词》的历史。
《全唐诗》收录了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诗前有序言,序言记载了他的创作感言。他说,他的《竹枝词》改版于巫山民歌《竹枝》,改版的动机来自于屈原《九歌》。
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母丧3年孝满,被任命为“都督夔州诸军事、守夔州刺史”。他从洛阳出发,沿长江水路乘船赴任夔州府,在长庆二年(822)正月初一日到达巫山,夜宿巫山,于初二日下午到达夔州。在巫山,他有幸看到了《竹枝》表演。他说,巫山《竹枝》民歌是一种联唱歌曲,有人吹短笛伴奏,击鼓为节拍,唱歌的人同时也跳舞,舞蹈动作是“扬袂睢舞”。谁唱得多,谁就获胜。他听出巫山《竹枝》民歌的音调是黄钟之羽,黄钟是正宫音乐,其声词平和中正,但羽声是激昂慷慨之音,所以听起来平和中带有激昂。激昂在歌曲的结尾部分。巫山竹枝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婉转,像《诗经・卫风》中的情诗。他还说,屈原在湖南的时候,因为民间巫师唱的迎神送神曲粗野不文雅,屈原将其改为比较文雅的《九歌》,至今还作为迎神送神舞曲表演。因而,我也像屈原那样对巫山的《竹枝》民歌作了改进,写成九首《竹枝词》传承下去,启迪后人。
这篇序言,让巫山人民知道了巫山古代民间歌舞《竹枝》。
那么,古代巫山人边唱边跳的竹枝歌舞是如何舞的呢?
刘禹锡说,歌者“扬袂睢舞”。通过当代专家的解读,“扬袂睢舞”是连续动作,脚下踏着节拍,嘴里在唱《竹枝》,手在上举,袖随手上扬,脸上抬,眼望袖。这个舞姿与巫山汉代乐舞极其相似。从巫山出土的汉乐舞俑的舞姿可以看出,巫山竹枝舞是对汉代乐舞的传承。
黄连树见证了刘禹锡竹枝体诗歌的流传。见证了当时及后代诗人纷纷效仿,创作出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风情的《竹枝词》流传于世。《竹枝词》虽然写作于奉节县,但它源于巫山,是巫山县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黄连树与《竹枝词》相伴而生,相伴成长,它们历经1200年的风雨,依然生机勃勃,它们既是历史的老人,又是新时代景仰的文化。
作者简介:
吴剑波,男,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乡约巫山》《民俗巫山》《唱腔巫山》等多部地方文化专著。现居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