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瞭望台 | 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看重庆这四个区县怎样擦亮

渝州瞭望台 | 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看重庆这四个区县怎样擦亮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5-28

【开栏语】

两江潮涌,渝州葱蔚。取一瓢“治理”之水,品区县幸福之治,探融合发展之势。

瞭望渝州,看见远见。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全媒体时政栏目《渝州瞭望台》。以区县为样本,以成效洞悉发展之策,以对话论道繁荣之路,见证基层社会治理的提速增效,唱响巴渝大地经济发展的时代合音。读:言之有物的深度报道;看:融媒体多维度的呈现;问:区县主政者权威解答。

本期栏目聚焦《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看重庆这四个区县怎样擦亮》。

重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迎来“建章立制”时刻。

7月1日起,川渝首个协同立法项目——《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就将施行。

细数《条例》5章80条,处处可见“放管服”改革成果。其中有不少区县的经验探索,得以从制度层面上升固化;同时也有一些实践证明有效的改革举措,将通过明确的法律法规,得到进一步复制推广。

构建营商“生态圈”,处处都是“试验田”。区县如何在营商环境的“试验田”,种出改变市场活力的“丰收园”?带着这道解答题,本期《渝州瞭望台》栏目走进涪陵、璧山、铜梁、荣昌,深度剖析这四个区县如何为重庆优化营商环境的“建章立制”提供优秀的解题思路,擦亮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由“近”及“远” 企业享受全周期服务

刚刚闭幕的西洽会与世界分享了“西部机遇”,作为西部地区唯一在建,也是规模最大的美妆产业基地——铜梁西部美谷项目相当吸睛。

作为西部美谷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110亿元的万洋众创城,已吸引3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

美妆于整个重庆来说,都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产业。铜梁抢抓广铜“一带一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机遇,不仅敢率先试水还要打造出高质量样板间。

西洽会铜梁展厅。铜梁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签约第一个月,我们就完成了340亩首期用地的平场、道路和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内6幢厂房可以实现首开。”万洋众创城总经理王兴波介绍。

企业实在的获得感背后,是政府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革新、以眼光向外的态度服务在做支撑。铜梁通过“一窗综办”、“四零”改革、智能“秒办”、承诺制信任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四合一四联合”等系列举措,为企业全生命周期优化营商环境。

对于企业来说,营商环境的优化往近了看,是立足当下雪中送炭;放远看,也是放眼长远的深刻变革。得益于此,西部美谷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的重点工程、从无到有的创新产业,已经彰显出集聚效应,万洋众创的故事也不再是个例。

“以前要想办事,往往要‘找熟人’‘打招呼’,现在只要‘吹哨’,政府部门就会及时跟进。”在璧山,重庆龙润汽车转向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冯刚对此感同身受。

璧山24小时自助办事系统。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张馨月 摄

璧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恩德认为,该机制目的就是为了及时收集、传递企业诉求,杜绝“踢皮球”。目前,璧山政企互动线上平台企业已超过2.8万户,归集各类咨询、问题诉求4229个。

今年初,世界银行在重庆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地方报告》显示:重庆有5个指标超越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登记财产、执行合同、办理破产3个指标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

既“亲”又“清” 部门“24小时不掉线”

新发展格局下有新形势新要求,发展不进则退,可以说慢进也是退。而地区间的发展竞争,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营商环境的差距。为了增加竞争“砝码”,各地区也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

据资料显示,2020年,重庆全市新增市场主体50.53万户,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1.1亿元。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重庆已出台120多个政策文件。

长久以来,政府一直注重营商,推进“放管服”改革,但采访中,也有企业反映此前总感觉中间缺一个“离合器”。这个角色谁来扮演,让地区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涪陵、荣昌等地就探索设置企业服务专员、营商环境观察员,起到链接政企两端的桥梁作用——服务专员主要出自政府部门,观察员则来自于企业、行业协会等。

涪陵企业服务专员雷均在企业走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美西 摄

涪陵高新区117名工作人员都是服务专员,都有对接服务的企业“甲方”,提供“24小时热线”。其中,企业反映不需要研讨处理的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在3个工作日回复,遇到难点,部门也必须及时反馈解决进度。

而涪陵对企业服务专员的考核标准也只有一条,那就是“企业对专员满不满意”。

“对于原料涨价、用工短缺等痛点,如果不反映,政府部门不一定能及时掌握这些情况。”作为观察员的荣昌区人大代表黄秀英说。为此,荣昌区将观察员反映问题和建议办理情况纳入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如此杜绝部门对反映问题敷衍了事不动真格的现象。

荣昌营商环境观察员黄秀英(左)到企业了解情况。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袁舒含 摄

24小时不掉线的口号,向市场主体释放出清晰信号:你只管安心投资,放心建设,有需要有困难,政府提供后勤保障和闭环服务。

政府部门这样解决实际问题、回应企业关切的速度和态度,对企业来说,或许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用一位投资者的话来说:如鱼在水,如沐阳光,既“亲”又“清”。

从“无”到“有”法治构建良好营商“生态圈”

涪陵、荣昌这样的制度,即将通过《条例》在全市铺开。其中《条例》明确写到,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并在全市建立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市场主体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评价服务绩效,评价结果纳入对有关行政机关的目标考核。

同时,借鉴铜梁、璧山的优秀案例,《条例》第十八条明确,在全市推行开办企业全流程“一网通办、一窗领取”。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建立全市统一的“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将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按照规定纳入平台办理,为市场主体提供全周期服务。

近年来,各地政府不遗余力改善营商环境。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批成熟经验,迫切需要通过立法予以系统固化;同时也有一些实践证明有效的改革举措,由于缺乏明确法律法规依据,无法进一步复制推广。

虽然有的区县先行先试,制定了一些有关优化营商环境的规划安排、实施计划等,但在《条例》之前,还并没有专门的优化营商环境法规。

从社会视角看,《条例》的落地,将真正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法治保障作用。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副主任黎藜表示,《条例》对市场主体最为关注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问题做了规定,还提供了便捷的纠纷解决途径,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加快补齐短板,营造良好营商‘生态圈’”。

重庆社科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劲松在接受采访时认为,随着各区县已经检验、群众认可度高的探索经验被采纳成法,一个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也将随之到来。

今年起,重庆成为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只要用好区县“试验田”,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实现大提升,就必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丰收园”!

 【主政者说】

如何切实用好区县这块“试验田”,拿出实招硬招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对话区县主政者,看涪陵、璧山、铜梁、荣昌这四位区委书记,如何就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

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

企业有呼、我有所应,企业有需、我有所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涪陵通过“保姆式”服务营造出一流营商环境,涪陵未来还将从哪些方面发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王志杰:涪陵把服务企业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抓手,叫响做亮“服到位、零距离”营商环境品牌,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实行“专员制度”,对接服务零距离。牢固树立“企业无小事”理念,深化推广企业服务专员制度,确保企业从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到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享受“一对一”专员服务,做到“企业有呼、我有所应,企业有需、我有所为”。二是举办“企业家沙龙”,合作服务零距离。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定期组织召开企业家沙龙,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科技创新、金融服务、资本运作等主题碰撞思想火花、共享资源信息,为政企合作、企企合作搭建平台,在更大空间实现互利共赢。三是释放惠企红利,保障服务零距离。用足用好用活各级系列支持政策,确保最大限度释放红利,企业最大程度享受优惠,同时加大企业用能、物流和融资等领域成本改革力度,完善双电网、多气源供给体系基础设施,全力保障企业发展需求。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营商环境建设,人才是最重要驱动力,涪陵对此有哪些布局?

王志杰:涪陵正加快实施“百千万”人才计划,力争在三年内引进培育百名博士、百个创新团队,千名硕士、千名创新人才,万名产业技能人才、万名乡村振兴骨干人才,加快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为涪陵营商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多方式多渠道“引才”。坚持外来吸引和本土回引并重,体制内与体制外并行,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并举,线上引才和线下招聘结合,区内政策和高校政策叠加,不断提高人才引进质效。二是多项目多平台“育才”。发挥优秀人才项目引领示范作用,提质涪陵国家级高新区、综保区、临港经济区建设,围绕支柱产业搭建重点研发平台,打造涪陵科创CBD、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园、涪陵软件园,为人才提供更大施展空间。三是多角度多措施“安才”。制定落实重点人才服务证制度,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发挥人才政策“磁吸”效应。建立引进人才“回访”机制,了解企业、人才双方需求和建议,及时改进完善相关措施,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商务环境。

璧山区委书记蓝庆华

企业吹哨部门报到 做到有求必应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璧山区创新推出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政企互动新机制,不仅职能部门有求必应,还有“区领导坐班”“部门摆摊、企业赶场”等模式,这些主动服务,为璧山营商环境带来了什么?

蓝庆华:璧山区推出“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政企互动新机制,高效撮合企业与政府部门精准对接,靶向解决“政出多门”问题和涉企政策、服务“碎片化”难点。

企业通过10余种渠道“吹哨”反映投资创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疑难问题、急切诉求和建设性意见,部门接到企业“哨声”后,在规定或承诺时间内“报到”协调、解决、回复企业诉求,做到“闻哨必动、有求必应”。

线上,主要依托区政府公共信息网、微信端,搭建“新型政商互动平台”,已归集办理各类咨询、问题诉求3422个。

线下,选址风景优美的秀湖非遗小镇打造“企业之家”,通过“区领导坐班”“部门摆摊、企业赶场”等形式,同企业家面谈交流、解决问题,参加企业累计3700余家,解决问题、诉求330余个,“企业之家”获评“中国繁荣城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范例”。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璧山提出打造重庆主城都市区“迎客厅”,请您解读一下“迎客厅”与优化营商环境的关系?

蓝庆华:璧山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是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基于独特的区位交通、广阔的发展空间、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提出“全力打造主城都市区‘迎客厅’”。

顾名思义,“迎客厅”是迎接客人的重要场所,兼具会客、休闲、社交、展示等多样化功能。“迎客厅”要迎的客人,不仅有企业,还有创新人才、科创团队等。从这个意义来讲,优化营商环境是打造“迎客厅”的题中之义;营商环境好了,才能迎来更多客人。我们将立足重庆主城都市区“迎客厅”发展方位,加快建设“一老一小”友好城,用好“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互动机制和“审批代办专员”制度,既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硬环境”、也打造安商稳企业的营商“软环境”。

铜梁区委书记唐小平

把政治生态作为最好的营商环境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在优化营商环境行政审批方面,铜梁通过一系列改革走在全市前列,企业引进来后,如何做好闭环服务,解除后顾之忧?

唐小平:铜梁区坚持问题导向、改革思维,把政治生态作为最好营商环境,着力构建企业全链条服务体系,“四零”审批入选全市十佳案例,营商环境考核连续四年位居全市前列,2020年营商环境工作获市政府表扬激励。抓好“最先一公里”,狠抓行政审批流程再造、集成创新,倡导“说了就算、定下就干、干就干好”,“西部美谷”仅用3个月实现开工、6个月实现部分项目投产。小米生态链企业云丁科技,从正式签约到产品下线用时仅6个月,今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打通“最后一公里”,落实一企一策、专人专班,解决企业融资难、招工难等“七难”问题,仅去年通过“把老乡留在老家”行动就为企业招工1.8万人,政银企“铁三角”帮企业融资447.7亿元。向前“多走一公里”,主动帮助企业引人才、找订单、拓市场,打造产业生态链、生态圈。成立高新区顾问委员会,组建产业联盟6个、62家企业建成“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2017年以来,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增长2.5倍、5.3倍,达到635家,高新区产值突破810亿元、实现翻番,今年将突破1000亿元。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今年4月,铜梁发出首张“川渝通办”营业执照,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川渝通办方面,铜梁有哪些新动作新部署?

唐小平:铜梁区紧扣“川渝通办”事项全链条,系统思维、改革破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服务效能。设置“综合窗口”统一受理,在区市民服务和营商环境促进中心设置2个“川渝通办”专窗,全面推行智能“秒批”,明确“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业务模式,推动实现线上“一地认证、全网通办”,线下“异地受理、两地可办”。开辟“绿色通道”快捷服务,设置专窗、专员,对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实行全程代办、帮办,第一时间办结所需事项,并提供免费跨省邮寄服务。目前,已落实“跨省通办”事项143项,累计办理事项1861项。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立足“桥头堡”功能定位,加强与周边区、市、县合作,围绕信息数据共享、政务服务互通、审批结果互认,持续深化改革攻坚、系统集成,不断拓展“跨省通办”服务范围,努力做到先行先试、走在前列。

荣昌区委书记卢红

政府搭台 社会监督 优化营商环境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在“优化营商环境”市级层面的条例未出台前,各区县都在结合自身条件先行先试,荣昌区在营商服务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卢红:荣昌区做了多个队伍或平台的建设。一是建立“人民调解+警官+法官+律师+商会+村官”等多元参与的“1+N”人民调解体系纠纷解决平台,成立荣昌区民营企业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了110余人的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民营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在全市率先落实了知识产权公证保护措施。二是引进“EMS”邮寄服务和村(社区)提供代办服务,不断提升“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事项比例。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一窗综办”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三是开展“百名干部进企业”活动。各责任单位和各选派干部深入一线查找问题、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围绕创新驱动、要素保障、融资成本、企业管理、招工难等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四是营商环境观察员,以区政府名义聘任20名同志为营商环境观察员,获评2020年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示范案例,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也写入了《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五是“双评双促”制度。深化民营企业、职能部门相互评议共促进步的工作制度,重点针对民营企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深刻剖析原因,着力解决民营企业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突出问题,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千方百计为企业降低用能、用工成本。六是成立实施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集中办公工作机制,选聘区人大、政协共14名代表担任减税降费工作特邀监督员,去年为企业减免各类税费近8亿元。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大背景下,荣昌区作为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在川渝毗邻地区营商合作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卢红:主要开展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依托荣昌区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施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三清单”(政务数据资源需求清单、责任清单、目录清单)制度,逐步实现全区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协同共享,满足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改革需求,真正实现“一网通办”。我们与四川省泸州市、内江市签订了跨省通办合作协议,98个事项实现异地可办。二是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加注重服务创新,智慧赋能,破除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障碍,尊重市场竞争中的优胜劣汰规律,促使企业更具竞争力,增强发展动力。本月初,荣昌还在内江举办了投资推介会,为川渝企业共同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造了机会。

【记者手记】

好的改革是“试”出来的。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涪陵、璧山、铜梁、荣昌四个区县,在优化地方营商环境中先行先试,虽解题思路不尽相同,但优化营商环境的效果却“殊途同归”。一同“升级”的,还有政府部门的观念意识,由放管服改革驱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营商环境和市场活力有了“看得见”的变化。

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东风,即将颁布实施的川渝首个协同立法项目——《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区县优化营商环境输入了法制保障。有了这个“锦囊”,不仅能够让各区县解放思想,心无旁骛地优化营商环境,还能从中学习、借鉴兄弟区县好的经验。

“锦囊”在手保驾护航,相信重庆的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羊华 陈美西 黄宇/文 袁舒含 李燊/视频 赵军/制图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渝州瞭望台 | 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看重庆这四个区县怎样擦亮

2021-05-28 06:00:00 来源:

【开栏语】

两江潮涌,渝州葱蔚。取一瓢“治理”之水,品区县幸福之治,探融合发展之势。

瞭望渝州,看见远见。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全媒体时政栏目《渝州瞭望台》。以区县为样本,以成效洞悉发展之策,以对话论道繁荣之路,见证基层社会治理的提速增效,唱响巴渝大地经济发展的时代合音。读:言之有物的深度报道;看:融媒体多维度的呈现;问:区县主政者权威解答。

本期栏目聚焦《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看重庆这四个区县怎样擦亮》。

重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迎来“建章立制”时刻。

7月1日起,川渝首个协同立法项目——《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就将施行。

细数《条例》5章80条,处处可见“放管服”改革成果。其中有不少区县的经验探索,得以从制度层面上升固化;同时也有一些实践证明有效的改革举措,将通过明确的法律法规,得到进一步复制推广。

构建营商“生态圈”,处处都是“试验田”。区县如何在营商环境的“试验田”,种出改变市场活力的“丰收园”?带着这道解答题,本期《渝州瞭望台》栏目走进涪陵、璧山、铜梁、荣昌,深度剖析这四个区县如何为重庆优化营商环境的“建章立制”提供优秀的解题思路,擦亮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由“近”及“远” 企业享受全周期服务

刚刚闭幕的西洽会与世界分享了“西部机遇”,作为西部地区唯一在建,也是规模最大的美妆产业基地——铜梁西部美谷项目相当吸睛。

作为西部美谷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110亿元的万洋众创城,已吸引3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

美妆于整个重庆来说,都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产业。铜梁抢抓广铜“一带一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机遇,不仅敢率先试水还要打造出高质量样板间。

西洽会铜梁展厅。铜梁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签约第一个月,我们就完成了340亩首期用地的平场、道路和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内6幢厂房可以实现首开。”万洋众创城总经理王兴波介绍。

企业实在的获得感背后,是政府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革新、以眼光向外的态度服务在做支撑。铜梁通过“一窗综办”、“四零”改革、智能“秒办”、承诺制信任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四合一四联合”等系列举措,为企业全生命周期优化营商环境。

对于企业来说,营商环境的优化往近了看,是立足当下雪中送炭;放远看,也是放眼长远的深刻变革。得益于此,西部美谷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的重点工程、从无到有的创新产业,已经彰显出集聚效应,万洋众创的故事也不再是个例。

“以前要想办事,往往要‘找熟人’‘打招呼’,现在只要‘吹哨’,政府部门就会及时跟进。”在璧山,重庆龙润汽车转向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冯刚对此感同身受。

璧山24小时自助办事系统。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张馨月 摄

璧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恩德认为,该机制目的就是为了及时收集、传递企业诉求,杜绝“踢皮球”。目前,璧山政企互动线上平台企业已超过2.8万户,归集各类咨询、问题诉求4229个。

今年初,世界银行在重庆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地方报告》显示:重庆有5个指标超越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登记财产、执行合同、办理破产3个指标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

既“亲”又“清” 部门“24小时不掉线”

新发展格局下有新形势新要求,发展不进则退,可以说慢进也是退。而地区间的发展竞争,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营商环境的差距。为了增加竞争“砝码”,各地区也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

据资料显示,2020年,重庆全市新增市场主体50.53万户,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1.1亿元。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重庆已出台120多个政策文件。

长久以来,政府一直注重营商,推进“放管服”改革,但采访中,也有企业反映此前总感觉中间缺一个“离合器”。这个角色谁来扮演,让地区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涪陵、荣昌等地就探索设置企业服务专员、营商环境观察员,起到链接政企两端的桥梁作用——服务专员主要出自政府部门,观察员则来自于企业、行业协会等。

涪陵企业服务专员雷均在企业走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美西 摄

涪陵高新区117名工作人员都是服务专员,都有对接服务的企业“甲方”,提供“24小时热线”。其中,企业反映不需要研讨处理的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在3个工作日回复,遇到难点,部门也必须及时反馈解决进度。

而涪陵对企业服务专员的考核标准也只有一条,那就是“企业对专员满不满意”。

“对于原料涨价、用工短缺等痛点,如果不反映,政府部门不一定能及时掌握这些情况。”作为观察员的荣昌区人大代表黄秀英说。为此,荣昌区将观察员反映问题和建议办理情况纳入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如此杜绝部门对反映问题敷衍了事不动真格的现象。

荣昌营商环境观察员黄秀英(左)到企业了解情况。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袁舒含 摄

24小时不掉线的口号,向市场主体释放出清晰信号:你只管安心投资,放心建设,有需要有困难,政府提供后勤保障和闭环服务。

政府部门这样解决实际问题、回应企业关切的速度和态度,对企业来说,或许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用一位投资者的话来说:如鱼在水,如沐阳光,既“亲”又“清”。

从“无”到“有”法治构建良好营商“生态圈”

涪陵、荣昌这样的制度,即将通过《条例》在全市铺开。其中《条例》明确写到,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并在全市建立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市场主体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评价服务绩效,评价结果纳入对有关行政机关的目标考核。

同时,借鉴铜梁、璧山的优秀案例,《条例》第十八条明确,在全市推行开办企业全流程“一网通办、一窗领取”。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建立全市统一的“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将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按照规定纳入平台办理,为市场主体提供全周期服务。

近年来,各地政府不遗余力改善营商环境。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批成熟经验,迫切需要通过立法予以系统固化;同时也有一些实践证明有效的改革举措,由于缺乏明确法律法规依据,无法进一步复制推广。

虽然有的区县先行先试,制定了一些有关优化营商环境的规划安排、实施计划等,但在《条例》之前,还并没有专门的优化营商环境法规。

从社会视角看,《条例》的落地,将真正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法治保障作用。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副主任黎藜表示,《条例》对市场主体最为关注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问题做了规定,还提供了便捷的纠纷解决途径,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加快补齐短板,营造良好营商‘生态圈’”。

重庆社科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劲松在接受采访时认为,随着各区县已经检验、群众认可度高的探索经验被采纳成法,一个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也将随之到来。

今年起,重庆成为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只要用好区县“试验田”,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实现大提升,就必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丰收园”!

 【主政者说】

如何切实用好区县这块“试验田”,拿出实招硬招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对话区县主政者,看涪陵、璧山、铜梁、荣昌这四位区委书记,如何就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

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

企业有呼、我有所应,企业有需、我有所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涪陵通过“保姆式”服务营造出一流营商环境,涪陵未来还将从哪些方面发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王志杰:涪陵把服务企业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抓手,叫响做亮“服到位、零距离”营商环境品牌,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实行“专员制度”,对接服务零距离。牢固树立“企业无小事”理念,深化推广企业服务专员制度,确保企业从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到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享受“一对一”专员服务,做到“企业有呼、我有所应,企业有需、我有所为”。二是举办“企业家沙龙”,合作服务零距离。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定期组织召开企业家沙龙,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科技创新、金融服务、资本运作等主题碰撞思想火花、共享资源信息,为政企合作、企企合作搭建平台,在更大空间实现互利共赢。三是释放惠企红利,保障服务零距离。用足用好用活各级系列支持政策,确保最大限度释放红利,企业最大程度享受优惠,同时加大企业用能、物流和融资等领域成本改革力度,完善双电网、多气源供给体系基础设施,全力保障企业发展需求。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营商环境建设,人才是最重要驱动力,涪陵对此有哪些布局?

王志杰:涪陵正加快实施“百千万”人才计划,力争在三年内引进培育百名博士、百个创新团队,千名硕士、千名创新人才,万名产业技能人才、万名乡村振兴骨干人才,加快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为涪陵营商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多方式多渠道“引才”。坚持外来吸引和本土回引并重,体制内与体制外并行,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并举,线上引才和线下招聘结合,区内政策和高校政策叠加,不断提高人才引进质效。二是多项目多平台“育才”。发挥优秀人才项目引领示范作用,提质涪陵国家级高新区、综保区、临港经济区建设,围绕支柱产业搭建重点研发平台,打造涪陵科创CBD、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园、涪陵软件园,为人才提供更大施展空间。三是多角度多措施“安才”。制定落实重点人才服务证制度,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发挥人才政策“磁吸”效应。建立引进人才“回访”机制,了解企业、人才双方需求和建议,及时改进完善相关措施,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商务环境。

璧山区委书记蓝庆华

企业吹哨部门报到 做到有求必应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璧山区创新推出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政企互动新机制,不仅职能部门有求必应,还有“区领导坐班”“部门摆摊、企业赶场”等模式,这些主动服务,为璧山营商环境带来了什么?

蓝庆华:璧山区推出“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政企互动新机制,高效撮合企业与政府部门精准对接,靶向解决“政出多门”问题和涉企政策、服务“碎片化”难点。

企业通过10余种渠道“吹哨”反映投资创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疑难问题、急切诉求和建设性意见,部门接到企业“哨声”后,在规定或承诺时间内“报到”协调、解决、回复企业诉求,做到“闻哨必动、有求必应”。

线上,主要依托区政府公共信息网、微信端,搭建“新型政商互动平台”,已归集办理各类咨询、问题诉求3422个。

线下,选址风景优美的秀湖非遗小镇打造“企业之家”,通过“区领导坐班”“部门摆摊、企业赶场”等形式,同企业家面谈交流、解决问题,参加企业累计3700余家,解决问题、诉求330余个,“企业之家”获评“中国繁荣城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范例”。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璧山提出打造重庆主城都市区“迎客厅”,请您解读一下“迎客厅”与优化营商环境的关系?

蓝庆华:璧山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是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基于独特的区位交通、广阔的发展空间、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提出“全力打造主城都市区‘迎客厅’”。

顾名思义,“迎客厅”是迎接客人的重要场所,兼具会客、休闲、社交、展示等多样化功能。“迎客厅”要迎的客人,不仅有企业,还有创新人才、科创团队等。从这个意义来讲,优化营商环境是打造“迎客厅”的题中之义;营商环境好了,才能迎来更多客人。我们将立足重庆主城都市区“迎客厅”发展方位,加快建设“一老一小”友好城,用好“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互动机制和“审批代办专员”制度,既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硬环境”、也打造安商稳企业的营商“软环境”。

铜梁区委书记唐小平

把政治生态作为最好的营商环境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在优化营商环境行政审批方面,铜梁通过一系列改革走在全市前列,企业引进来后,如何做好闭环服务,解除后顾之忧?

唐小平:铜梁区坚持问题导向、改革思维,把政治生态作为最好营商环境,着力构建企业全链条服务体系,“四零”审批入选全市十佳案例,营商环境考核连续四年位居全市前列,2020年营商环境工作获市政府表扬激励。抓好“最先一公里”,狠抓行政审批流程再造、集成创新,倡导“说了就算、定下就干、干就干好”,“西部美谷”仅用3个月实现开工、6个月实现部分项目投产。小米生态链企业云丁科技,从正式签约到产品下线用时仅6个月,今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打通“最后一公里”,落实一企一策、专人专班,解决企业融资难、招工难等“七难”问题,仅去年通过“把老乡留在老家”行动就为企业招工1.8万人,政银企“铁三角”帮企业融资447.7亿元。向前“多走一公里”,主动帮助企业引人才、找订单、拓市场,打造产业生态链、生态圈。成立高新区顾问委员会,组建产业联盟6个、62家企业建成“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2017年以来,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增长2.5倍、5.3倍,达到635家,高新区产值突破810亿元、实现翻番,今年将突破1000亿元。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今年4月,铜梁发出首张“川渝通办”营业执照,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川渝通办方面,铜梁有哪些新动作新部署?

唐小平:铜梁区紧扣“川渝通办”事项全链条,系统思维、改革破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服务效能。设置“综合窗口”统一受理,在区市民服务和营商环境促进中心设置2个“川渝通办”专窗,全面推行智能“秒批”,明确“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业务模式,推动实现线上“一地认证、全网通办”,线下“异地受理、两地可办”。开辟“绿色通道”快捷服务,设置专窗、专员,对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实行全程代办、帮办,第一时间办结所需事项,并提供免费跨省邮寄服务。目前,已落实“跨省通办”事项143项,累计办理事项1861项。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立足“桥头堡”功能定位,加强与周边区、市、县合作,围绕信息数据共享、政务服务互通、审批结果互认,持续深化改革攻坚、系统集成,不断拓展“跨省通办”服务范围,努力做到先行先试、走在前列。

荣昌区委书记卢红

政府搭台 社会监督 优化营商环境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在“优化营商环境”市级层面的条例未出台前,各区县都在结合自身条件先行先试,荣昌区在营商服务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卢红:荣昌区做了多个队伍或平台的建设。一是建立“人民调解+警官+法官+律师+商会+村官”等多元参与的“1+N”人民调解体系纠纷解决平台,成立荣昌区民营企业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了110余人的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民营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在全市率先落实了知识产权公证保护措施。二是引进“EMS”邮寄服务和村(社区)提供代办服务,不断提升“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事项比例。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一窗综办”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三是开展“百名干部进企业”活动。各责任单位和各选派干部深入一线查找问题、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围绕创新驱动、要素保障、融资成本、企业管理、招工难等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四是营商环境观察员,以区政府名义聘任20名同志为营商环境观察员,获评2020年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示范案例,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也写入了《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五是“双评双促”制度。深化民营企业、职能部门相互评议共促进步的工作制度,重点针对民营企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深刻剖析原因,着力解决民营企业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突出问题,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千方百计为企业降低用能、用工成本。六是成立实施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集中办公工作机制,选聘区人大、政协共14名代表担任减税降费工作特邀监督员,去年为企业减免各类税费近8亿元。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大背景下,荣昌区作为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在川渝毗邻地区营商合作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卢红:主要开展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依托荣昌区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施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三清单”(政务数据资源需求清单、责任清单、目录清单)制度,逐步实现全区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协同共享,满足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改革需求,真正实现“一网通办”。我们与四川省泸州市、内江市签订了跨省通办合作协议,98个事项实现异地可办。二是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加注重服务创新,智慧赋能,破除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障碍,尊重市场竞争中的优胜劣汰规律,促使企业更具竞争力,增强发展动力。本月初,荣昌还在内江举办了投资推介会,为川渝企业共同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造了机会。

【记者手记】

好的改革是“试”出来的。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涪陵、璧山、铜梁、荣昌四个区县,在优化地方营商环境中先行先试,虽解题思路不尽相同,但优化营商环境的效果却“殊途同归”。一同“升级”的,还有政府部门的观念意识,由放管服改革驱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营商环境和市场活力有了“看得见”的变化。

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东风,即将颁布实施的川渝首个协同立法项目——《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区县优化营商环境输入了法制保障。有了这个“锦囊”,不仅能够让各区县解放思想,心无旁骛地优化营商环境,还能从中学习、借鉴兄弟区县好的经验。

“锦囊”在手保驾护航,相信重庆的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羊华 陈美西 黄宇/文 袁舒含 李燊/视频 赵军/制图

[责任编辑: 何燕宏]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