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四好农村路” 让乡村焕发新活力
沿着南珠路行进约3公里,往左行至不足900米的水泥路,大足区宝兴镇转龙村2组公路两边一大片绿油油的花椒树映入眼帘。

大足:“四好农村路” 让乡村焕发新活力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7-21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1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沿着南珠路行进约3公里,往左行至不足900米的水泥路,大足区宝兴镇转龙村2组公路两边一大片绿油油的花椒树映入眼帘。基地里,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犹如小蜜蜂似地不辞辛劳地给花椒树作修剪工作。

转龙村2组谢夕刚的花椒基地。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转龙村2组谢夕刚的花椒基地。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还有多久才能做完你们长坡那片,要不下午一起去给对面山坡的花椒树施肥……”大家不时相互间打着招呼,或问候商讨下步工作,欢声笑语洒满在乡间田野。

“他们倒是高兴,每天在家门口务工,活儿轻松,每人干满8个小时50元钱就到手。”一旁督工指导的承包商谢夕刚与笔者调侃的话语中,不失几分幽幽的怨气。

村民在给花椒修枝。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村民在给花椒修枝。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说实话,我现在干起没有多大的信心啦,主要是通达花椒基地的这段路没有得到硬化,一遇下雨天,道路上就积满雨水,货车司机怕装载花椒在运行途中路滑侧翻,都不愿进基地来拉货,你看嘛,这些干花椒只能堆积在院中让人‘干瞪眼’!”谢夕刚一口气道出自己心中愤懑的缘由。

放眼望去,2组长坡上,400余亩“九叶青”花椒林被两段近1公里的机耕道串起,绿油油一片,煞是惹人喜爱,似乎空气中都弥漫扑鼻的花椒香味。

没有硬化的路基一旦遇到下雨天积满雨水。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没有硬化的路基一旦遇到下雨天积满雨水。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但刚下过暴雨的机耕道上的个别路段上盛满雨水,一辆辆小车路过时,担心凹凸不平的路基抵坏车的底盘,犹如蜗行牛步般慢慢地别开坑氹艰难通行,此时此刻,过往的行人需得远远地避开,否则身上会被溅起的泥水“中奖”。

由此,笔者算是基本明白了谢夕刚为什么焦眉愁眼内心的“苦恼”。

谢夕刚指着通往花椒产业基地没有硬化的道路满脸愁容。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谢夕刚指着通往花椒产业基地没有硬化的道路满脸愁容。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其实,当初谢夕锡刚回村承包土地种植花椒时可是信心满满,据他介绍,2017年前,他先后承包工地、做电器代理商,慢慢地手中赚得了第一桶金。眼看着儿子读书,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伴上学的儿子,他和姑姑盯准花椒树耐干旱瘠薄,特别适宜于梯田地、边隙地、荒地、果园四周等栽植,而且科学栽植花椒树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于是,姑侄二人商量后毅然决定回乡栽种花椒。

谢夕刚(左)与朋友商讨今年花椒收成。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谢夕刚(左)与朋友商讨今年花椒收成。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姑侄二人还从市场了解到,当年生花椒每斤6元多,干花椒每斤批发价格是30左右,零售价格每斤40元左右。九叶青花椒树一株平均下来可以生成2斤干花椒,自己和姑姑共同承包400余亩土地种植的2万株花椒树,正常情况下,收成应该是25000斤,稍好的收成4万斤,高产可达5、6万斤干花椒。虽然2020年遭遇连续下40天旱雨导致减产,但是第一年也收成达上万斤,今年受去年的雨季影响,产量直线下降,仅仅才几千斤。

“每天都有本村组的10多人来花椒地务工,遇到施肥、收成时节,多的时候务工人数达90几个,光是一年的土地承包费和农民工的工资就是一笔不少的费用,目前姑侄俩已投入300多万元的现金了,现在大的孙子上大学、小的一个读小学,正是用钱的时候,公路这么烂,花椒运不出去,砸进去的钱不知道啥时候才有回收……”谈及儿子谢夕刚的“生意”,76岁的父亲谢良成一个劲地摇头叹息。

收获的花椒因为公路没有硬化,货车司机怕路滑翻车不来拉货堆积在一旁。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收获的花椒因为公路没有硬化,货车司机怕路滑翻车不来拉货堆积在一旁。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众所周知,农村公路,连接的是乡村与城市,打通的却是困顿与希望。

阴郁的天空下,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本是村民的摇钱树,但就是这样一条未被及时硬化的道路,犹如肠梗阻横亘在村民与市场之间,似乎在提示着相关部门需要及时思考在当前农村公路建设的实践中,如何因地制宜,倡导节约、节能、有利、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用有限的资金铺就一条条融入乡野、串珠成链的“四好农村路”,实现连线成网、设施完善、路景和谐目标,打造一批资源路、产业路、景观路、文化路、生态路。

花椒基地每天都有不少当地村民务工。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花椒基地每天都有不少当地村民务工。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届时,让一条条锃亮的水泥路、炒油路通往乡村,一片片田野弥漫着丰收的喜悦,真正成为乡村振兴、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路上的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和引擎,从而使一座座新农村焕发活力,一张张笑脸诉说着由衷的幸福……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大足:“四好农村路” 让乡村焕发新活力

2021-07-21 06:0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1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沿着南珠路行进约3公里,往左行至不足900米的水泥路,大足区宝兴镇转龙村2组公路两边一大片绿油油的花椒树映入眼帘。基地里,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犹如小蜜蜂似地不辞辛劳地给花椒树作修剪工作。

转龙村2组谢夕刚的花椒基地。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转龙村2组谢夕刚的花椒基地。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还有多久才能做完你们长坡那片,要不下午一起去给对面山坡的花椒树施肥……”大家不时相互间打着招呼,或问候商讨下步工作,欢声笑语洒满在乡间田野。

“他们倒是高兴,每天在家门口务工,活儿轻松,每人干满8个小时50元钱就到手。”一旁督工指导的承包商谢夕刚与笔者调侃的话语中,不失几分幽幽的怨气。

村民在给花椒修枝。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村民在给花椒修枝。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说实话,我现在干起没有多大的信心啦,主要是通达花椒基地的这段路没有得到硬化,一遇下雨天,道路上就积满雨水,货车司机怕装载花椒在运行途中路滑侧翻,都不愿进基地来拉货,你看嘛,这些干花椒只能堆积在院中让人‘干瞪眼’!”谢夕刚一口气道出自己心中愤懑的缘由。

放眼望去,2组长坡上,400余亩“九叶青”花椒林被两段近1公里的机耕道串起,绿油油一片,煞是惹人喜爱,似乎空气中都弥漫扑鼻的花椒香味。

没有硬化的路基一旦遇到下雨天积满雨水。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没有硬化的路基一旦遇到下雨天积满雨水。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但刚下过暴雨的机耕道上的个别路段上盛满雨水,一辆辆小车路过时,担心凹凸不平的路基抵坏车的底盘,犹如蜗行牛步般慢慢地别开坑氹艰难通行,此时此刻,过往的行人需得远远地避开,否则身上会被溅起的泥水“中奖”。

由此,笔者算是基本明白了谢夕刚为什么焦眉愁眼内心的“苦恼”。

谢夕刚指着通往花椒产业基地没有硬化的道路满脸愁容。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谢夕刚指着通往花椒产业基地没有硬化的道路满脸愁容。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其实,当初谢夕锡刚回村承包土地种植花椒时可是信心满满,据他介绍,2017年前,他先后承包工地、做电器代理商,慢慢地手中赚得了第一桶金。眼看着儿子读书,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伴上学的儿子,他和姑姑盯准花椒树耐干旱瘠薄,特别适宜于梯田地、边隙地、荒地、果园四周等栽植,而且科学栽植花椒树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于是,姑侄二人商量后毅然决定回乡栽种花椒。

谢夕刚(左)与朋友商讨今年花椒收成。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谢夕刚(左)与朋友商讨今年花椒收成。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姑侄二人还从市场了解到,当年生花椒每斤6元多,干花椒每斤批发价格是30左右,零售价格每斤40元左右。九叶青花椒树一株平均下来可以生成2斤干花椒,自己和姑姑共同承包400余亩土地种植的2万株花椒树,正常情况下,收成应该是25000斤,稍好的收成4万斤,高产可达5、6万斤干花椒。虽然2020年遭遇连续下40天旱雨导致减产,但是第一年也收成达上万斤,今年受去年的雨季影响,产量直线下降,仅仅才几千斤。

“每天都有本村组的10多人来花椒地务工,遇到施肥、收成时节,多的时候务工人数达90几个,光是一年的土地承包费和农民工的工资就是一笔不少的费用,目前姑侄俩已投入300多万元的现金了,现在大的孙子上大学、小的一个读小学,正是用钱的时候,公路这么烂,花椒运不出去,砸进去的钱不知道啥时候才有回收……”谈及儿子谢夕刚的“生意”,76岁的父亲谢良成一个劲地摇头叹息。

收获的花椒因为公路没有硬化,货车司机怕路滑翻车不来拉货堆积在一旁。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收获的花椒因为公路没有硬化,货车司机怕路滑翻车不来拉货堆积在一旁。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众所周知,农村公路,连接的是乡村与城市,打通的却是困顿与希望。

阴郁的天空下,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本是村民的摇钱树,但就是这样一条未被及时硬化的道路,犹如肠梗阻横亘在村民与市场之间,似乎在提示着相关部门需要及时思考在当前农村公路建设的实践中,如何因地制宜,倡导节约、节能、有利、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用有限的资金铺就一条条融入乡野、串珠成链的“四好农村路”,实现连线成网、设施完善、路景和谐目标,打造一批资源路、产业路、景观路、文化路、生态路。

花椒基地每天都有不少当地村民务工。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花椒基地每天都有不少当地村民务工。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届时,让一条条锃亮的水泥路、炒油路通往乡村,一片片田野弥漫着丰收的喜悦,真正成为乡村振兴、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路上的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和引擎,从而使一座座新农村焕发活力,一张张笑脸诉说着由衷的幸福……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邓胜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