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瞭望台丨透过眼界看“镜”界 解构诗城奉节的眼镜梦
唐诗有云,眼界无穷世界宽。
身处三峡腹心、层峦叠嶂的奉节,打开产业布局视野,思路也可以随眼界变得开阔。
当地眼镜产业“无中生有”——每年,多达1.5亿副眼镜,从奉节工厂下线,销往全球,已累计实现产值30亿元。
当前,国内五大眼镜基地均在东部。一个西部县城是如何抢抓机遇,有勇气把眼镜产业做到全国第六的?
本期渝州瞭望台带你走进诗城奉节的“视界”,从小眼镜中瞭望大产业……
擦亮“镜片”
谋产业敢闯肯干
走进奉节生态工业园草堂组团,各类“眼镜”“光学”“视觉”为后缀的企业招牌,鳞次栉比。这里已入驻63家眼镜产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30亿元。另有20余家签约企业,正在“排队”进场——为了满足需求,未来一年,当地还将建成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
这片热火朝天的土地,正是奉节“十四五”期间擎画50亿级眼镜产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区。
一个西部山区县城,怎么会和“眼镜”结缘?
千百年以来,奉节以诗城闻名,三峡山水、夔州文化为城市厚植了底蕴。但也正因为地处长江三峡,奉节发展工业的产业选项极为有限。
“奉节生态工业园区初建成的时候,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大家讨论很激烈。”奉节县生态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曾春回忆,有支持做农产品加工的,有提议发展生物制药的……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当地主政者拿起放大镜甚至显微镜找产业,谋布局。
但要真正改善产业匮乏的现状,就必须彻底改变思维!博一博,需要魄力,更需要打开视野。
擦亮镜片,把目光再放远点,能看到什么?
这时候的中国东部,消费品工业势头强劲,眼镜产业造就了深圳、厦门、丹阳等一批眼镜之都,也酝酿了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
《重庆市消费品工业三年振兴规划》中洞悉了这一先机。规划提出,着力打造眼镜制造等产业链条,填补高档消费品产业空白。
眼镜产业是朝阳、时尚产业,也是环境友好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奉节“弃煤启美”的战略路径高度契合!当地做了一笔测算——奉节工业用地成本、水电气生产要素成本,分别只有东部沿海地区的10%、12.5%、75%、80%左右。
在重庆市经信委大力支持下,奉节白纸上作画,积极承接沿海眼镜生产企业转移。原本闭塞的生态产业思路,也随眼界变得开阔……
搭起“镜架”
好口碑外推内引
产业体系需要高质量项目支撑,如何驾起眼镜产业四梁八柱?奉节举全县之力抓项目、强服务,做到“内推外引”。
重庆亚美欧眼镜有限公司,是第一个入驻园区的眼镜制造企业。公司年产眼镜380万副,光学镜框、高端太阳镜、老花镜等产品,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市场。
每到这个季节,公司总经理冯元首的办公桌上,总是堆着一盘橙黄的奉节脐橙。有客商来考察,他就先请大家品尝一番。
虽不是奉节人,推荐起奉节,冯元首可是“专业”的。他说,因为企业有今天,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
七年前,冯元首所在的集团正有产业西移打算,一行人辗转川渝多地考察,最终对奉节“一见钟情”:“这里政策给力,山水优美,很像意大利著名的眼镜小镇贝鲁诺!我们觉得一定能走出大品牌。”
企业有开疆拓土的魄力,政府也给出最大诚意。
亚美欧入驻不久,奉节就出台了《加快发展眼镜产业的十二条意见》,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店小二”服务。
冯元首回忆,一开始,企业招不到人,政府就发动公共显示屏、移动大数据平台和村村通广播,回引500名本土眼镜技术人才回乡创业,又开设产教融合班,定制个性化需求。
又或者,园区物流“最后一公里”不通时,要到20公里开外的县城快递站点自取物料。管委会就补贴快递公司,提供上门服务,还建成了16000平方仓储物流中心。
2021年11月,当地再出台《加快奉节眼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二条意见》,对搬迁补助、基金支持、仓储物流等保障力度加码。
“事实证明,当年的承诺都兑现了,我们也没有选错。”如今,冯元首索性把微信头像也改成了壮丽的三峡夔门,成了奉节眼镜的“活招牌”。
好口碑之下,奉节继续“两眼向外”,开展上门招商、驻点招商。内推外引下,一批东部地区眼镜商会的成员甚至结伴组团来奉发展。
拧紧“镜链”
强配套省时省力
虽有百鸟来栖,可眼镜产业普遍面临“两端在外”等问题,要让企业价值最大化,还需补齐链条,实现产供销融通发展。
以镜架和镜面连接处的一枚小配件铰链为例,高端产品尺寸精确要到0.01毫米。诸如此类的配套,若不能实现本地化供应,就会给眼镜企业增加大幅物流运输成本。
更等不起的是时间,眼镜订单来得陡要得急,一次超时交不了货,就会损失一批客户。
重庆富永光学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小春,2020底带着资金和技术来到奉节,专门为眼镜做配套。没想到,小配件却带来了大效益。
“去年,我们投产仅半年就实现了150万销售收入,客户包括同园区的亚美欧、奉鸣眼镜等。”蒋小春笑称,可以说“爬一层楼”,就把生意谈成了。
做眼镜,需要拧紧“镜链”,企业间,更需要素链接、联动发展。
为了加快补链,奉节大力引入眼镜原辅材料、铰链、螺丝、包装、印花等配套企业,搭建以成镜、镜片、镜架、眼健康、配件五大板块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除了富永光学,重庆乔格林塑料制品有限公司、重庆凯佳眼镜有限公司等配套企业,也于2021年落地投产,弥补了奉节眼镜产业的链条空白。达成的相关合作,能为园区眼镜制造企业节约物流成本近30万元,每笔订单缩短物流周期近5天。
“别小看这几天,眼镜款式时效强,订单要求交货最长两个月,最短只有一个月。”蒋小春说,企业在抱团发展的同时,让生产环环相扣,大家更加积极主动地嵌入产业链、价值链,真正实现了要素、技术、资金和人才的流动、串联。
好消息不止于此。
曾春告诉记者,园区的金属镜架表面处理车间项目已经获批,正在招商。随着模具、金属眼镜表面处理等关键配套得到解决,奉节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更加清晰。
如今,当地累计签约眼镜企业63家,可年产眼镜1.5亿副,镜2.8亿副,眼健康产品3200万套。
打开“镜界”
扬优势兴业兴城
围绕一幅眼镜,还能打开哪些想象?
长江北岸瞿塘峡口,奉节生态工业园毗邻的白帝城,每年要接待数十万中外游客。在这里的旅游商店,可以买到独具特色纪念礼物——产自奉节的诗词眼镜。
它的金属镜架以三峡之巅山峰起伏为轮廓,塑料镜框上还印有诗词名篇,或水墨竹石,别有韵味。
这些是奉节眼镜企业研发的文创眼镜。人文是奉节的独特优势,从来料加工,到自主研发,当地还注册了“三峡眼镜”“夔州眼镜”“致广大眼镜”“三峡视界”等特色商标,大力推广自主品牌。
在白帝城—三峡之巅—草堂湖大景区,奉节正启动打造集生产、销售、研发设计、贸易结算、产品展示及现场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工业小镇,开发精品旅游路线,推进工旅融合发展。
在奉节县城,一栋1500平方米的眼镜城“奉节眼镜城”已于去年开门迎客。这里集眼保健、眼视光门诊、中小学眼培训、园区展示、青少年近视防护为一体,市民还能选购物美价廉的洗眼液、蒸汽眼罩、护目镜等“眼镜+”周边产品。
“以城促产,以产兴城。”一副眼镜,之于奉节,超出了产业本身的现实意义。当地眼镜相关行业,吸纳了2200余名群众回乡,村民不必困守青山受穷,而是从家门口稳定工作中,收获踏实的幸福。
奉节,山地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88.3%,这里的大山大江曾阻断了人们的视野。
但把眼界放宽,思维打开,高山深谷也不再横亘,当地用“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的气势和魄力,走出了一条特色生态工业路。
预计到2025年,奉节眼镜产业投产企业可达100家,实现产值50亿元,带动1万人就业,建成中国第六大眼镜产业基地。
一个西部县城的“眼镜梦”,也将照进现实。
【对话】
奉节要举全县之力,为眼镜产业擎画一个光明未来。《重庆市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也明确,将以眼镜等为代表的精致高端消费品纳入重点培育范畴。市县两级如何谋动?对此,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邀请重庆市经济信息委消费品工业处处长聂艳,开展深入解读。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重庆的眼镜产业为什么重点布局奉节,作为一项“无中生有”的事业,市经信委如何为当地眼镜产业发展赋能?
聂艳:眼镜产业属于刚性行业,随着健康消费理念的不断深入,不论是光学眼镜还是太阳镜的市场需求均呈增长态势。奉节县位于我市“一区两群”中的“两群”区域,选择合适的生态工业方向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要。其实在“十二五”时期,我委就联合奉节等区县开展眼镜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希望抢抓产业转移的趋势,培育形成新的工业增量。
把奉节作为全市眼镜产业的重要布局点,主要有几方面因素:一是眼镜产品的属性对物流相对不敏感,降低了奉节当时区位条件的一定限制;二是有大批在外的川渝籍眼镜产业从业者逐步成长为管理者、创业者,在促进返乡创业和产业转移中有乡情优势;三是奉节相对较低的用地、用工成本,提供了有力的承接条件;四是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改善的营商环境;五是奉节人文、旅游的突出优势,具备培育发展自主品牌的环境。
因此,近年来,我委大力支持奉节培育发展眼镜产业,一是从市级层面指引产业发展,制定出台《重庆市加快眼镜产业集群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吹响冲锋号;二是联合奉节建立共同招商机制,协助奉节对接国家行业协会以及深圳、温州、厦门、台州等重要产区眼镜协会、商会,建立联系、形成合力;三是支持奉节营造氛围,聚焦培育特色产业,授予奉节园区“重庆市特色(眼镜)产业建设基地”称号;四是支持落户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将园区重点企业品牌纳入全市消费品工业重点培育品牌库。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您认为奉节在发展眼镜产业的过程中,是怎么先行先试的,有哪些比较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举措?
聂艳:近年来,奉节围绕打造50亿级眼镜产业集群以及全国第六大眼镜生产基地这一目标,推动产业发展,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一是保持定力,持之以恒。这点很重要,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刚才提到从“十二五”时期开始谋划布局,县委、县政府按照既定目标,一届接着一届干,为产业培育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是最大程度构建产业“朋友圈”。应该说,刚开始培育还是面临了极大的挑战,行业信息、企业动态等方面亟需快速“补课”。这方面,奉节主动争取国家行业协会支持,利用好中国眼镜杂志社等行业平台,与国内重要产区商协会、重点企业建立了联系,多次召开产业务虚会,征求各方意见建议,成为产业培育的共同伙伴。
三是精准施策,强化服务。奉节近期又出台《加快发展眼镜产业的十二条意见》,除传统的招商、用地政策外,产业关注的金融、人才、贸易等方向也作了安排,让来的企业留得下、发展得好。
四是探索符合自身条 件的产业发展路子。奉节是文化和旅游大县,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是该县的两大宝贝。该县注册的“三峡眼镜”等区域商标,将工业和旅游融合,走出一条“眼镜+生态+文化”的产业创新发展路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现在国内五大眼镜产地都在东部,奉节眼镜要做到全国第六也就是西部第一,有哪些优势?面临哪些困难,经信委和当地怎么破题?
聂艳:从区位看,奉节随着区域交通的快速改善,为产业的持续壮大提供了更好的基础。从产业基础看,入驻企业主要产品涵盖了太阳镜、老花镜、光学镜、隐形眼镜、眼健康产品等主流系列,产业氛围更加浓厚。
下一步,主要在几个方面持续加强。一是精准服务好已入驻企业。一个地方的产业环境好不好,不是政府说了算,而是企业说了算、市场说了算,要千方百计服务好已落户企业,让他们发展好,一方面要助力外贸企业稳定订单,另一方面,鼓励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开拓内需市场。二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要稳定优化生产要素,加快完善表面处理等重要生产环节和优化原辅料供应体系。三是注重以商招商形成产业聚集效应。要进一步抢抓承接产业转移趋势,加快回引有实力的眼镜技能人才创业就业,在转移中提升制造水平。四是坚定信心不动摇。进一步统一思想,鼓足干劲,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记者在奉节采访时,听到三个关于承诺的故事。
第一个承诺,是政府给企业的。亚美欧落地奉节前,当地政府承诺:“举全县之力发展眼镜产业!”总经理冯元首看到,虽然政府领导班子几经换届,但从2016年出台的“支持眼镜产业十二条”,到2022年的“高质量发展十二条”……都接续证明,奉节力度不减,初心未改。
第二个承诺,是企业给客户的。落地奉节的潮汐眼镜,在2020年疫情期间接到一笔护目镜订单,需在一个月之内运抵德国。企业总经理李津明向客户承诺:“一定准时交付!”。对此,奉节政府突破万难给予复工支持,让145万份护目镜通过公、铁联运,顺着中欧班列顺利交货,得到客户好评。
第三个承诺,是父亲给儿子的。镜架焊接工钟明亮17岁就外出务工,没能陪伴大儿子成长,成了半生遗憾。他承诺小儿子:“爸爸一定多陪陪你!”。奉节建起眼镜厂后,钟明亮回乡务工,从工人做到主管,还买了房、车。现在一家人住在企业分配的两室一厅宿舍里,日子踏实又满足。
这三个承诺,一个体现了发展机遇下,政府一任接着一任的干务实担当;一个体现了交通嬗变下,空间区位转换,就算身居西部山区,也可以通江达海联通世界;一个体现产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和民生效益,承载着普通人的温情。
所谓奇迹,哪一个不是白纸之处起笔?背后是敢为人先的无畏劳苦,破而后立的全力以赴。透过这三个承诺的故事,我们看到“天时、地利、人和”,更有理由相信,一副好眼镜,不仅能全方位欣赏身边美景,更能将工农旅融合发展看得更高,望得更远。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戴佳毅 陈美西丨文
杨淳淇 陈美西 覃桂珍(实习)丨视频
李黎丨外联
赵军丨设计
徐力超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