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打造乡村人才“蓄水池”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党的十九大以来,铜梁区抓好做足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千方百计吸引各方乡村人才回乡干事创业,在破解农村“空心化”、打造乡村人才“蓄水池”上做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铜梁:打造乡村人才“蓄水池”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4-2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2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李慧敏)四月的龙乡铜梁,满目苍翠,处处展现勃勃生机。铜梁区福果镇团实村一大片新开垦的土地里,一簇簇高粱苗在地头冒出头来,呈现出一派充满希望的田间景象。

“种了将近300亩高粱,预计第一季亩产能够达到400至500斤,年产值近40万元。”正在田间指导务工群众的业主张龄是名“海归”。在新加坡闯荡十多年后,2017年,他抛下城市的繁华喧嚣,选择回乡创业,成为老家福果镇团实村一名本土人才,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满腔赤诚,积极投身家乡建设。

张龄(右下)在田间指导务工。特约通讯员 李慧敏 摄
张龄(右下)在田间指导务工。特约通讯员 李慧敏 摄

“农村广阔天地,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多得很!”张龄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庞上充满了丰收的希冀。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党的十九大以来,铜梁区抓好做足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千方百计吸引各方乡村人才回乡干事创业,在破解农村“空心化”、打造乡村人才“蓄水池”上做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多措并举引人才

“我们企业现在从车工到工程师都有岗位,提供住宿,还有双职工房间,五险、生日节日福利都有……”近日,位于铜梁高新区的重庆南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人力行政部部长官宇向一批又一批前来厂区实地参观的返乡人员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用工需求。

通过大力开展“把老乡留在老家”专项行动,铜梁出台引导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到农村投资兴业,有效改变了人才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改善了乡村人才结构,带动了农村人口就业。

同时,铜梁区持续推进“三支一扶”大学生计划、“本土人才”回引等基层人才项目,加大返乡、入乡人才引进,每年为全区各镇村补充各类人才超过1300名。

赵航在坪漆村创办的农特电商平台。特约通讯员 李慧敏 摄
赵航在坪漆村创办的农特电商平台。特约通讯员 李慧敏 摄

“李嬢嬢,你这个土鸡蛋受欢迎得很,你屯起二三十个了我们又上门来收。”4月15日上午,太平镇坪漆村电商办公室里,村里电商平台负责人赵航放下电话,继续在网点后台处理订单。

赵航是村里的本土人才,也是土生土长的坪漆村人。前几年回到老家,赵航和一帮年轻人利用在外经营通讯和网商的业务知识,创办起“桃谷人家”微信商城。商城不仅在坪漆村收土鸡蛋、水果蔬菜上架,也带动了临近几个村的土货销售,今年全年农特产品销售额预计能超过80万元。

据统计,2017年至2021年,铜梁区在区外务工人员由20.68万人下降到14.86万人,农村人口回流趋势明显。

创新思维搭平台

以乡村人才“引进来”到“留得住”为目标,铜梁积极搭建人才承载平台,吸引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成功创建“西郊现代农业观光园”“金骏工谷返乡创业园”2个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累计回引5.8万人返乡就业创业。

巴川街道玉皇村,春天如画的田野间,一个个农家院坐落在鱼塘边,游客或伞下垂钓,或围坐聊天,好不惬意。

邓勇(右)在检查菜品。特约通讯员 李慧敏 摄
邓勇(右)在检查菜品。特约通讯员 李慧敏 摄

“老板,你这里环境不错哟,吃的耍的都有。”有钓友抬头朝业主邓勇打着招呼。

业主邓勇是当地农家走出来的小裁缝,曾经南下广东打工,后又回到重庆涉足摩配产业,最后得益于农村的交通条件和人居环境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上铜梁吸引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邓勇在几年前返回乡间当上了“新农人”。

如今,邓勇在玉皇村流转了380余亩土地,成立了科赛农业有限公司,在特色养殖和种植的基础上发展了逍遥山庄特色农家乐餐饮和民宿,带动了当地几十人返乡就业,还与村集体形成了利益联结机制。

目前,铜梁已建成西部农林大世界等18个精品农业示范园区,先后获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中国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国家首批“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示范区县等。

分层分类育人才

结合农村产业需求实际,铜梁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6910人,其中5人被评为重庆市“百名新型职业农民”;分类别开展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培训,累计培训12775人,其中培养初、中级技能人才5363人;进一步充实区内农业科技专家库,汇集农业各领域专家110名,共开展科技服务179次。

本土农业专家陈贵虎。特约通讯员 李慧敏 摄
本土农业专家陈贵虎。特约通讯员 李慧敏 摄

前不久,铜梁成王果业负责人陈贵虎收到一个好消息,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协会发来聘书,正式聘他为农业产业化协会科学技术咨询专家。

陈贵虎是铜梁培育本土农业科技专家的典范。2009年,陈贵虎在铜梁区巴川街道玉皇村创立了成王果业,致力于果树科学研究和苗木生产。经过10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成王果业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苗木培育场,年销售额达到4000万元,带动2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

铜梁区不断加强返乡人才队伍建设,持续营造“近悦远来”乡村人才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走深走实,成效明显。近年来,铜梁先后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铜梁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区、全市乡村组织振兴试验示范区、全市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获评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中国乡村振兴先锋十大榜样。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才下乡、入乡、返乡,乡村人才磁吸效应日益显现。“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中央、市委相关文件精神,鼓励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总体安排,我们下一步将围绕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目标,主动作为、狠抓落实,持续做大做强乡村人才‘蓄水池’。”铜梁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分享
新浪微博

铜梁:打造乡村人才“蓄水池”

2022-04-22 06:00:0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2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李慧敏)四月的龙乡铜梁,满目苍翠,处处展现勃勃生机。铜梁区福果镇团实村一大片新开垦的土地里,一簇簇高粱苗在地头冒出头来,呈现出一派充满希望的田间景象。

“种了将近300亩高粱,预计第一季亩产能够达到400至500斤,年产值近40万元。”正在田间指导务工群众的业主张龄是名“海归”。在新加坡闯荡十多年后,2017年,他抛下城市的繁华喧嚣,选择回乡创业,成为老家福果镇团实村一名本土人才,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满腔赤诚,积极投身家乡建设。

张龄(右下)在田间指导务工。特约通讯员 李慧敏 摄
张龄(右下)在田间指导务工。特约通讯员 李慧敏 摄

“农村广阔天地,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多得很!”张龄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庞上充满了丰收的希冀。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党的十九大以来,铜梁区抓好做足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千方百计吸引各方乡村人才回乡干事创业,在破解农村“空心化”、打造乡村人才“蓄水池”上做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多措并举引人才

“我们企业现在从车工到工程师都有岗位,提供住宿,还有双职工房间,五险、生日节日福利都有……”近日,位于铜梁高新区的重庆南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人力行政部部长官宇向一批又一批前来厂区实地参观的返乡人员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用工需求。

通过大力开展“把老乡留在老家”专项行动,铜梁出台引导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到农村投资兴业,有效改变了人才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改善了乡村人才结构,带动了农村人口就业。

同时,铜梁区持续推进“三支一扶”大学生计划、“本土人才”回引等基层人才项目,加大返乡、入乡人才引进,每年为全区各镇村补充各类人才超过1300名。

赵航在坪漆村创办的农特电商平台。特约通讯员 李慧敏 摄
赵航在坪漆村创办的农特电商平台。特约通讯员 李慧敏 摄

“李嬢嬢,你这个土鸡蛋受欢迎得很,你屯起二三十个了我们又上门来收。”4月15日上午,太平镇坪漆村电商办公室里,村里电商平台负责人赵航放下电话,继续在网点后台处理订单。

赵航是村里的本土人才,也是土生土长的坪漆村人。前几年回到老家,赵航和一帮年轻人利用在外经营通讯和网商的业务知识,创办起“桃谷人家”微信商城。商城不仅在坪漆村收土鸡蛋、水果蔬菜上架,也带动了临近几个村的土货销售,今年全年农特产品销售额预计能超过80万元。

据统计,2017年至2021年,铜梁区在区外务工人员由20.68万人下降到14.86万人,农村人口回流趋势明显。

创新思维搭平台

以乡村人才“引进来”到“留得住”为目标,铜梁积极搭建人才承载平台,吸引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成功创建“西郊现代农业观光园”“金骏工谷返乡创业园”2个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累计回引5.8万人返乡就业创业。

巴川街道玉皇村,春天如画的田野间,一个个农家院坐落在鱼塘边,游客或伞下垂钓,或围坐聊天,好不惬意。

邓勇(右)在检查菜品。特约通讯员 李慧敏 摄
邓勇(右)在检查菜品。特约通讯员 李慧敏 摄

“老板,你这里环境不错哟,吃的耍的都有。”有钓友抬头朝业主邓勇打着招呼。

业主邓勇是当地农家走出来的小裁缝,曾经南下广东打工,后又回到重庆涉足摩配产业,最后得益于农村的交通条件和人居环境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上铜梁吸引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邓勇在几年前返回乡间当上了“新农人”。

如今,邓勇在玉皇村流转了380余亩土地,成立了科赛农业有限公司,在特色养殖和种植的基础上发展了逍遥山庄特色农家乐餐饮和民宿,带动了当地几十人返乡就业,还与村集体形成了利益联结机制。

目前,铜梁已建成西部农林大世界等18个精品农业示范园区,先后获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中国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国家首批“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示范区县等。

分层分类育人才

结合农村产业需求实际,铜梁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6910人,其中5人被评为重庆市“百名新型职业农民”;分类别开展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培训,累计培训12775人,其中培养初、中级技能人才5363人;进一步充实区内农业科技专家库,汇集农业各领域专家110名,共开展科技服务179次。

本土农业专家陈贵虎。特约通讯员 李慧敏 摄
本土农业专家陈贵虎。特约通讯员 李慧敏 摄

前不久,铜梁成王果业负责人陈贵虎收到一个好消息,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协会发来聘书,正式聘他为农业产业化协会科学技术咨询专家。

陈贵虎是铜梁培育本土农业科技专家的典范。2009年,陈贵虎在铜梁区巴川街道玉皇村创立了成王果业,致力于果树科学研究和苗木生产。经过10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成王果业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苗木培育场,年销售额达到4000万元,带动2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

铜梁区不断加强返乡人才队伍建设,持续营造“近悦远来”乡村人才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走深走实,成效明显。近年来,铜梁先后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铜梁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区、全市乡村组织振兴试验示范区、全市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获评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中国乡村振兴先锋十大榜样。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才下乡、入乡、返乡,乡村人才磁吸效应日益显现。“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中央、市委相关文件精神,鼓励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总体安排,我们下一步将围绕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目标,主动作为、狠抓落实,持续做大做强乡村人才‘蓄水池’。”铜梁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力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