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为何在第一版全登广告?
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厅内,陈列着一批珍贵而特别的报纸——说它珍贵,是因为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为实现民族解放和和平民主发挥了重要作用;说它特别,是因为其第一版全刊登着各种各样的广告,让人有些意想不到——它就是当年在国统区赫赫有名的《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为何在第一版全登广告?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3-05

文|赵毅

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厅内,陈列着一批珍贵而特别的报纸——说它珍贵,是因为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为实现民族解放和和平民主发挥了重要作用;说它特别,是因为其第一版全刊登着各种各样的广告,让人有些意想不到——它就是当年在国统区赫赫有名的《新华日报》。

“希望每一个读者都是本报的作者”

1937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周恩来根据中共中央意旨,要求在国统区创办《新华日报》作为党的宣传舆论阵地,蒋介石表示“所谈甚好,完全同意”。这样,《新华日报》便成为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出版的报纸。1938年1月

11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10月25日武汉沦陷当天改在重庆出版,1947年2月28日终刊于重庆,历经9年1个月零18天,中间除1939年5月至8月因日机轰炸重庆而与重庆十大报纸共出《联合版》外,共出刊3231期,是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出版最久的一张党报。

烽火岁月中,《新华日报》从创刊之日起就肩负起厚重的历史使命——“愿为后方民众支持抗战参加抗战之鼓动者倡导者,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的史迹中作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曾高度评价它:我们不仅有一支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支“新华军”!

当年生活在国统区的民众对共产党还很生疏,为了凝聚国统区的民心、推动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新华日报》一开始就大胆革新,采取依靠大众联络读者一起办的方法,提出了“编得好、印得清、出得早”的口号,以大众化、通俗化为方针,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吸引读者,力图使报纸办得丰富多彩、新鲜活泼,充分发挥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如对于新闻报导,《新华日报》采用了“综合报导”的形式,用白话文夹叙夹议,对事件作分析,大大争取了各阶层的读者。这种新闻报道形式现已应用很广,但它在历史上是《新华日报》首创的。报社还设有专门联络读者的“读者服务部”,版面上辟有“读者信箱”专栏,编委吴敏、杨放之在《我们的信箱》一文中写道:“希望每一个读者都是本报的作者。”读者服务部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诚恳征求读者意见,交流读报心得,向读者推荐书刊,开展有益于公众的社会活动。《新华日报》迁重庆出版后,读者服务部还组织了一次义卖报纸活动,义卖人群一路高呼抗战到底的口号,沿街游行,使《新华日报》很快成为重庆市民知晓的报纸。

斗智抗检  寸步不让

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通过报馆同仁们的辛勤耕耘,《新华日报》发行量越来越大,在大后方人民群众中影响越来越广,因此很自然成为国民党统治者的“眼中钉”,他们十分恼恨和担忧,处心积虑地对它严加控制和审查,既允许办报,但又不让言论自由,或者只可印刷,不准售卖。为控制《新华日报》的出版和发行,国民党当局成立了所谓的“新闻检查所”,对《新华日报》实行最严厉的新闻检查,任意涂改和检扣送检稿件中的新闻和言论,凡宣传八路军、新四军重大战绩和解放区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重大成就的,一概予以检删,甚至一些名词术语如“共产党”、

“毛泽东”、“八路军”、“新四军”、“陕甘宁边区”、“人民民主”等也不准见报。此外,还想尽一切手段来影响报纸的相关工作,如殴打和逮捕报丁、报童;阻挠和破坏其发行;严密监视工作人员、干扰破坏正常的新闻采访报道工作;制造暴力事件,纠集流氓特务捣毁报馆,破坏正常营业等等。国民党当局对《新华日报》的政治迫害与发行封锁,正如《新华日报》记者石西民所描述的那样:“国民党当局对《新华日报》的迫害摧残,其动员之广、检扣之厉、迫害之暴、手段之毒、花样之多、时间之长,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了。”

对此,《新华日报》的同志按照周恩来和南方局的指示,贯彻“斗智抗检、寸步不让”的方针,采取“合法”与“非法”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同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制度作坚决而巧妙的斗争。《新华日报》对于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无理删掉的文字,通过采取“暴检”的方式来告诉读者,暴露国民党的反动新闻检查制度。所谓“暴检”,就是将被删处或以“×××”标出,或注明“被略”,或注明“被略若干字”,或故意留出空白即“开天窗”,或注明“以下奉令删登”等等。这样一来,可让读者领会其中的含义,抗议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制度。此外,报馆还冒着被封杀的风险提前送检,即不全部送检的“违检”做法来抗检。1941年1月18日,《新华日报》就是以这种方式刊登了周恩来为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以及题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当年“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华日报》接到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即尽一切办法把事变的真相向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揭露出来。但在1941年1月17日,《新华日报》准备于次日刊登揭露事变真相的稿件被国民党无理扣留。周恩来得悉,指示《新华日报》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于是17日晚,报馆准备了内容一般的版面,并把清样送交检查。但新闻检查所的人非常狡猾,他们拒看清样,一定要看印好的报纸。报馆只好在这两个拼好的版上打纸型,浇铅版,并印出一张报纸送交检查。当新闻检查机关审查无误、盖章通过后,报馆工作人员立即拆掉烫手的版面,装上有周恩来题词的木刻版,打了纸型,浇了铅版,交付印刷……第二天,《新华日报》上周恩来的题词,轰动了整个山城乃至全国,使国民党陷入舆论的漩涡中。

第一版全登广告是为保护读者

除对报纸外,国民党反动派对《新华日报》的读者也加以监视、迫害。1941年3月28日,江北民生厂的两名《新华日报》读者被宪兵逮捕,押在江北四方井某机关内。另外军统局渝特区西郊组有情报上报称:“查上土湾军政部第一纺织厂工务课车间上尉技士王斯文,江苏人,现年二十余岁,平日常偷阅左倾书籍,如《联共党史》、《论政党》、《新华日报》等,常妄肆抨击国民党及当政诸公。又于昨二十三日午前在该厂宿舍大肆为奸党宣传并劝考绩课员唐煜民等订阅奸报。”此外,报社还常常收到重庆市及各地读者的致函,称奉令停阅或环境不容许续订等,如一读者来信说,县党部书记通知,看《新华日报》要当心自己的脑袋。如此种种。

同其他报纸一样,《新华日报》头几年也是在第一版报头下面刊登社论、要闻。后来,有读者反映:每天拿到报纸,看见“新华日报”这四个大字就觉得十分亲切,但由于重要新闻、社论都在第一版,读完又需费很长时间,因此老是担心有特务、坏蛋盯梢,担心他们看到“新华日报”这四个大字。于是提出,希望把报头另排一个地方。

报馆对这个意见作了慎重研究,决定把社论、要闻改到第二版上,第一版全部刊登广告。这样,读者拿起报纸读社论、要闻时,有“新华日报”四字的报头就折到里面去了,读者就可以放心大胆地阅读——原来这种改版是为了保护读者!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新华日报》从1942年2月1日起,报头所在的第一版就全是广告,而第二版则登要闻、社论,第三版是地方消息,第四版是副刊,这样直至终刊。极个别特殊情况除外,如1942年2月23日第一版刊登了毛泽东为庆祝苏联红军成立24周年写的文章,24日第一版刊登了各界同胞慰问苏联红军签名。

第一版全登广告,第二版才是要闻、社论,这是《新华日报》一度与其他报纸的不同之处,也成为国民党反动派迫害《新华日报》的历史见证。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华日报》为何在第一版全登广告?

2021-03-05 09:00:00 来源:

文|赵毅

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厅内,陈列着一批珍贵而特别的报纸——说它珍贵,是因为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为实现民族解放和和平民主发挥了重要作用;说它特别,是因为其第一版全刊登着各种各样的广告,让人有些意想不到——它就是当年在国统区赫赫有名的《新华日报》。

“希望每一个读者都是本报的作者”

1937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周恩来根据中共中央意旨,要求在国统区创办《新华日报》作为党的宣传舆论阵地,蒋介石表示“所谈甚好,完全同意”。这样,《新华日报》便成为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出版的报纸。1938年1月

11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10月25日武汉沦陷当天改在重庆出版,1947年2月28日终刊于重庆,历经9年1个月零18天,中间除1939年5月至8月因日机轰炸重庆而与重庆十大报纸共出《联合版》外,共出刊3231期,是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出版最久的一张党报。

烽火岁月中,《新华日报》从创刊之日起就肩负起厚重的历史使命——“愿为后方民众支持抗战参加抗战之鼓动者倡导者,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的史迹中作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曾高度评价它:我们不仅有一支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支“新华军”!

当年生活在国统区的民众对共产党还很生疏,为了凝聚国统区的民心、推动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新华日报》一开始就大胆革新,采取依靠大众联络读者一起办的方法,提出了“编得好、印得清、出得早”的口号,以大众化、通俗化为方针,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吸引读者,力图使报纸办得丰富多彩、新鲜活泼,充分发挥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如对于新闻报导,《新华日报》采用了“综合报导”的形式,用白话文夹叙夹议,对事件作分析,大大争取了各阶层的读者。这种新闻报道形式现已应用很广,但它在历史上是《新华日报》首创的。报社还设有专门联络读者的“读者服务部”,版面上辟有“读者信箱”专栏,编委吴敏、杨放之在《我们的信箱》一文中写道:“希望每一个读者都是本报的作者。”读者服务部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诚恳征求读者意见,交流读报心得,向读者推荐书刊,开展有益于公众的社会活动。《新华日报》迁重庆出版后,读者服务部还组织了一次义卖报纸活动,义卖人群一路高呼抗战到底的口号,沿街游行,使《新华日报》很快成为重庆市民知晓的报纸。

斗智抗检  寸步不让

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通过报馆同仁们的辛勤耕耘,《新华日报》发行量越来越大,在大后方人民群众中影响越来越广,因此很自然成为国民党统治者的“眼中钉”,他们十分恼恨和担忧,处心积虑地对它严加控制和审查,既允许办报,但又不让言论自由,或者只可印刷,不准售卖。为控制《新华日报》的出版和发行,国民党当局成立了所谓的“新闻检查所”,对《新华日报》实行最严厉的新闻检查,任意涂改和检扣送检稿件中的新闻和言论,凡宣传八路军、新四军重大战绩和解放区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重大成就的,一概予以检删,甚至一些名词术语如“共产党”、

“毛泽东”、“八路军”、“新四军”、“陕甘宁边区”、“人民民主”等也不准见报。此外,还想尽一切手段来影响报纸的相关工作,如殴打和逮捕报丁、报童;阻挠和破坏其发行;严密监视工作人员、干扰破坏正常的新闻采访报道工作;制造暴力事件,纠集流氓特务捣毁报馆,破坏正常营业等等。国民党当局对《新华日报》的政治迫害与发行封锁,正如《新华日报》记者石西民所描述的那样:“国民党当局对《新华日报》的迫害摧残,其动员之广、检扣之厉、迫害之暴、手段之毒、花样之多、时间之长,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了。”

对此,《新华日报》的同志按照周恩来和南方局的指示,贯彻“斗智抗检、寸步不让”的方针,采取“合法”与“非法”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同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制度作坚决而巧妙的斗争。《新华日报》对于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无理删掉的文字,通过采取“暴检”的方式来告诉读者,暴露国民党的反动新闻检查制度。所谓“暴检”,就是将被删处或以“×××”标出,或注明“被略”,或注明“被略若干字”,或故意留出空白即“开天窗”,或注明“以下奉令删登”等等。这样一来,可让读者领会其中的含义,抗议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制度。此外,报馆还冒着被封杀的风险提前送检,即不全部送检的“违检”做法来抗检。1941年1月18日,《新华日报》就是以这种方式刊登了周恩来为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以及题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当年“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华日报》接到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即尽一切办法把事变的真相向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揭露出来。但在1941年1月17日,《新华日报》准备于次日刊登揭露事变真相的稿件被国民党无理扣留。周恩来得悉,指示《新华日报》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于是17日晚,报馆准备了内容一般的版面,并把清样送交检查。但新闻检查所的人非常狡猾,他们拒看清样,一定要看印好的报纸。报馆只好在这两个拼好的版上打纸型,浇铅版,并印出一张报纸送交检查。当新闻检查机关审查无误、盖章通过后,报馆工作人员立即拆掉烫手的版面,装上有周恩来题词的木刻版,打了纸型,浇了铅版,交付印刷……第二天,《新华日报》上周恩来的题词,轰动了整个山城乃至全国,使国民党陷入舆论的漩涡中。

第一版全登广告是为保护读者

除对报纸外,国民党反动派对《新华日报》的读者也加以监视、迫害。1941年3月28日,江北民生厂的两名《新华日报》读者被宪兵逮捕,押在江北四方井某机关内。另外军统局渝特区西郊组有情报上报称:“查上土湾军政部第一纺织厂工务课车间上尉技士王斯文,江苏人,现年二十余岁,平日常偷阅左倾书籍,如《联共党史》、《论政党》、《新华日报》等,常妄肆抨击国民党及当政诸公。又于昨二十三日午前在该厂宿舍大肆为奸党宣传并劝考绩课员唐煜民等订阅奸报。”此外,报社还常常收到重庆市及各地读者的致函,称奉令停阅或环境不容许续订等,如一读者来信说,县党部书记通知,看《新华日报》要当心自己的脑袋。如此种种。

同其他报纸一样,《新华日报》头几年也是在第一版报头下面刊登社论、要闻。后来,有读者反映:每天拿到报纸,看见“新华日报”这四个大字就觉得十分亲切,但由于重要新闻、社论都在第一版,读完又需费很长时间,因此老是担心有特务、坏蛋盯梢,担心他们看到“新华日报”这四个大字。于是提出,希望把报头另排一个地方。

报馆对这个意见作了慎重研究,决定把社论、要闻改到第二版上,第一版全部刊登广告。这样,读者拿起报纸读社论、要闻时,有“新华日报”四字的报头就折到里面去了,读者就可以放心大胆地阅读——原来这种改版是为了保护读者!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新华日报》从1942年2月1日起,报头所在的第一版就全是广告,而第二版则登要闻、社论,第三版是地方消息,第四版是副刊,这样直至终刊。极个别特殊情况除外,如1942年2月23日第一版刊登了毛泽东为庆祝苏联红军成立24周年写的文章,24日第一版刊登了各界同胞慰问苏联红军签名。

第一版全登广告,第二版才是要闻、社论,这是《新华日报》一度与其他报纸的不同之处,也成为国民党反动派迫害《新华日报》的历史见证。

[责任编辑: 熊世华]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