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路跨越巴山蜀水
自古以来,巴蜀地区陆路山高路陡,水路滩险水急,恶劣的交通状况,让巴蜀人民苦不堪言。1952年7月1日,在中共中央西南局领导下修建的成渝铁路建成通车,改变了这一状况。这条穿越大山的新中国第一路,不仅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而且开启了西南地区经济交流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新中国第一路跨越巴山蜀水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3-15

文|田姝

自古以来,巴蜀地区陆路山高路陡,水路滩险水急,恶劣的交通状况,让巴蜀人民苦不堪言。1952年7月1日,在中共中央西南局领导下修建的成渝铁路建成通车,改变了这一状况。

这条穿越大山的新中国第一路,不仅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而且开启了西南地区经济交流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圆了近半个世纪的梦想

成渝铁路,连结着四川盆地两大中心城市——成都和重庆,所经地区土地肥沃、物产富饶,素来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早在晚清时期,争夺成渝铁路的修建和经营权进而控制四川,已是国内外关注的一个热点。

1903年,四川总督锡良奏请清政府,提出自修川汉铁路的意向,并于次年设立了官办的铁路总公司。而川汉铁路的西段正是成渝铁路。此后,为了筹集修路资金,公司先由官办改为官商合办,并以“租股”方式按田亩多少分摊到农民头上,四川百姓苦不堪言。后因川汉股款不清,铁路改归商办。

1911年,正当川汉铁路紧张筹建之际,清朝政府与英、法、德、美四国签订了借款合同,其代价之一便是出卖川汉铁路的筑路权,并由此引发了保卫川汉铁路股权的“保路运动”。清政府继而疯狂镇压,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成为辛亥革命爆发的导火索。

然而,在后来的几十年里,许多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抗争得来的修路权,却被当时的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束之高阁。几次所谓动工,搜刮了不少民脂民膏,却不见半点铁路踪影。1936年,国民政府成立成渝铁路工程局,次年正式开始修筑。万万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后,因全民族抗战爆发,一寸钢轨尚未铺就便停工了。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1949年,刘邓大军挥师入川,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刚刚解放的西南地区,由于战争的破坏,城市百业萧条,农村衰败不堪,城乡人民生活极度困苦,恢复和发展经济成为当务之急。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重点抓什么?如何抓?考验着刚刚执掌政权的共产党人。在经过多方权衡、深思熟虑之后,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西南局作出了第一项重大决策:“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行,带动百业发展,帮助四川恢复经济。”

为了争取中央对兴建铁路的支持,邓小平在向毛泽东汇报中列举了三个理由:一是四川交通闭塞、政令不畅,古人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不修铁路,不利于四川的政令畅通。二是重庆、成都是西南中心城市,修建铁路可以带动四川乃至西南经济复苏,并向全国提供优质大米、猪肉、禽蛋和副食品,互通有无。三是中国人从未自行设计施工修建过铁路,如果成渝铁路率先修成,既可提高中国的国际声望,也可使大大小小的工厂订货充足,加快工业发展。这三点理由从历史的眼光、现实的意义和未来的发展等多角度,充分阐释了修建成渝铁路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项目。

1950年,中央很快作出了批准修建成渝铁路的决定。

众志成城筑铁路

其实,早在解放西南之前,熟知四川民情的邓小平就在着手策划西南解放后的建设和发展。

1949年6月和7月,邓小平两次拜访陈毅的堂兄、曾任国民党联勤总部兵工署沈阳兵工厂中将厂长的陈修和,询问成渝铁路建设的情况,并邀请这位著名的兵工专家回川参加建设。邓小平指出:我们进军西南,一开始就下决心,要把西南建设好,而建设西南首先要从交通事业抓起。我们还面临着很大困难,只好集中力量办一两件事,不能百废俱兴……成渝铁路一开工,不但可以带动四川的经济建设,而且可以争取人心,稳定人心,给人民带来希望。

1950年3月,西南铁路工程局在重庆嘉陵新村成立。随后,西南军区各部队总共抽调了3万多名工程兵战士,组成了5个修建成渝铁路的军工筑路队。6月15日,盛大隆重的成渝铁路开工典礼在西南军区操场举行。邓小平亲临开工典礼,并激动地致词说:“四川人民渴望40多年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随后,贺龙将印有“开路先锋”4个大字的红旗,交到了负责建设成渝铁路的西南军区工兵部队战士代表手中。

修建工程所遇到的困难,除了山高水险等自然险阻外,还有猖獗的匪患。在成渝铁路工地沿线,东起巴县、永川,西至简阳和成都郊区的龙潭寺、石板滩,国民党的潜伏特务、土匪武装同地主恶霸势力相勾结,大肆进行骚扰破坏。高举“开路先锋”大旗的工兵部队战士们一手拿镐、一手拿枪,既是修筑铁路的主力军,也是保护工地安全的战斗队。

朝鲜战争爆发后,修筑成渝铁路的工兵部队大都参加了抗美援朝,工程指挥部又在四川各地招募了大批失业工人和农村民工。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大量民工在江边、山坡、沟壑甚至农户的羊圈和猪栏安营扎寨。有些民工的卧具仅为一床草席,有的民工衣衫单薄,夜里只得几个人挤在一起靠体温取暖。然而,施工的艰苦与此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缺乏机械设备的困难条件下,他们凭着铁锤、钢钎、炸药、扁担、竹筐和豪情壮志,夜以继日地劈山开路,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解决了修路中的不少难题。

为了解决修路经费短缺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就地取材,多用价廉的石料,少用钢筋混凝土。除大中型桥梁使用钢梁外,其墩台、基础以及中小型拱桥、涵洞尽量利用沿线所产的石料,大大节约了修路的材料费用。沿线参加修路的民工不计报酬,自带干粮,自备工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干活。不少人甚至将家藏的寿板、房料等无偿捐献出来作铁路枕木。正因如此,他们建成了新中国在丘陵地区最省钱的铁路。

为了克服技术难题,加快工程进度,工地上出现了一股搞发明创造的热潮,先后出现了爆破开山新法、单人冲眼法等。运输方式也由最初的人力扛抬,发展改进为木牛流马、自造小车、翻板自卸,还采用了滑板运送拱石的方法。工地没有起重机,工人自设葫芦杠杆、绞磨起重、缆绳吊车等。 1951年 7月,西南铁路工程委员会将施工中出现的新方法、好经验汇编成册,全线推广,大大加速了成渝铁路的施工进度。

带动百业兴旺

成渝铁路开工后,所需的第一批器材分配给私营机器厂承制的就有500余吨,这使得重庆停工已久的将近30家大中型钢铁厂、机器厂又重新开工,并带动了400余家小型工厂陆续恢复生产。而铁路所需的钢轨、鱼尾板和螺丝钉等器材,全部委托西南工业部所属工厂加工生产,这样既能满足筑路的需要,也为以重庆为主的大批工业企业带来了生产任务。当时的第29兵工厂、重钢三厂等企业就承担了其中大量材料的生产任务。其中,成功轧制出新中国第一根钢轨的第29兵工厂承担了成渝铁路钢轨生产的全部任务。

经过两年艰苦奋战,1952年6月13日,西起成都、东抵重庆,全长505公里的成渝铁路全线贯通。7月1日,重庆和成都两地同时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庆祝典礼,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领导人纷纷题词祝贺。在庆典上,邓小平挥毫写下“庆祝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成渝铁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己修筑、全部采用国产器材的第一条铁路。这是以前任何时代都不可想象的奇迹,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它的建成,不仅实现了巴蜀人民半个世纪的夙愿,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及驾驭、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同时,作为连接川西、川东的经济和交通的大动脉,成渝铁路的建成通车,改变了四川乃至西南交通闭塞落后的状况,为沿线富饶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四川各地的农副产品如生猪、油料、名酒、药材等,丰富的矿产品资源如原煤、金属矿石、食盐等纷纷运销国内外;外省的货物也可沿此线运到四川各地,丰富了城乡人民的物质生活。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城乡交流也因此打破了地区间的封闭状态,城市和农村互为市场,进一步促进了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此外,依托成渝铁路交通干线的地区经济带和新兴城市群,如简阳、资阳、资中、内江、隆昌、永川、江津等,也逐渐发展起来。成渝地区成了西南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成渝铁路成为西南交通网中的重要环节。

“要致富,先修路”。成渝铁路的建设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一条便捷高效的交通线路,更重要的是,它带给人们对交通与经济关系的无限思考和“经济建设交通先行”思想的重要启示。从此,重庆踏平山川阻隔,以开放的眼光和胸怀融入全国经济版图,为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兴起拉开了序幕。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中国第一路跨越巴山蜀水

2021-03-15 09:00:00 来源:

文|田姝

自古以来,巴蜀地区陆路山高路陡,水路滩险水急,恶劣的交通状况,让巴蜀人民苦不堪言。1952年7月1日,在中共中央西南局领导下修建的成渝铁路建成通车,改变了这一状况。

这条穿越大山的新中国第一路,不仅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而且开启了西南地区经济交流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圆了近半个世纪的梦想

成渝铁路,连结着四川盆地两大中心城市——成都和重庆,所经地区土地肥沃、物产富饶,素来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早在晚清时期,争夺成渝铁路的修建和经营权进而控制四川,已是国内外关注的一个热点。

1903年,四川总督锡良奏请清政府,提出自修川汉铁路的意向,并于次年设立了官办的铁路总公司。而川汉铁路的西段正是成渝铁路。此后,为了筹集修路资金,公司先由官办改为官商合办,并以“租股”方式按田亩多少分摊到农民头上,四川百姓苦不堪言。后因川汉股款不清,铁路改归商办。

1911年,正当川汉铁路紧张筹建之际,清朝政府与英、法、德、美四国签订了借款合同,其代价之一便是出卖川汉铁路的筑路权,并由此引发了保卫川汉铁路股权的“保路运动”。清政府继而疯狂镇压,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成为辛亥革命爆发的导火索。

然而,在后来的几十年里,许多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抗争得来的修路权,却被当时的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束之高阁。几次所谓动工,搜刮了不少民脂民膏,却不见半点铁路踪影。1936年,国民政府成立成渝铁路工程局,次年正式开始修筑。万万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后,因全民族抗战爆发,一寸钢轨尚未铺就便停工了。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1949年,刘邓大军挥师入川,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刚刚解放的西南地区,由于战争的破坏,城市百业萧条,农村衰败不堪,城乡人民生活极度困苦,恢复和发展经济成为当务之急。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重点抓什么?如何抓?考验着刚刚执掌政权的共产党人。在经过多方权衡、深思熟虑之后,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西南局作出了第一项重大决策:“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行,带动百业发展,帮助四川恢复经济。”

为了争取中央对兴建铁路的支持,邓小平在向毛泽东汇报中列举了三个理由:一是四川交通闭塞、政令不畅,古人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不修铁路,不利于四川的政令畅通。二是重庆、成都是西南中心城市,修建铁路可以带动四川乃至西南经济复苏,并向全国提供优质大米、猪肉、禽蛋和副食品,互通有无。三是中国人从未自行设计施工修建过铁路,如果成渝铁路率先修成,既可提高中国的国际声望,也可使大大小小的工厂订货充足,加快工业发展。这三点理由从历史的眼光、现实的意义和未来的发展等多角度,充分阐释了修建成渝铁路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项目。

1950年,中央很快作出了批准修建成渝铁路的决定。

众志成城筑铁路

其实,早在解放西南之前,熟知四川民情的邓小平就在着手策划西南解放后的建设和发展。

1949年6月和7月,邓小平两次拜访陈毅的堂兄、曾任国民党联勤总部兵工署沈阳兵工厂中将厂长的陈修和,询问成渝铁路建设的情况,并邀请这位著名的兵工专家回川参加建设。邓小平指出:我们进军西南,一开始就下决心,要把西南建设好,而建设西南首先要从交通事业抓起。我们还面临着很大困难,只好集中力量办一两件事,不能百废俱兴……成渝铁路一开工,不但可以带动四川的经济建设,而且可以争取人心,稳定人心,给人民带来希望。

1950年3月,西南铁路工程局在重庆嘉陵新村成立。随后,西南军区各部队总共抽调了3万多名工程兵战士,组成了5个修建成渝铁路的军工筑路队。6月15日,盛大隆重的成渝铁路开工典礼在西南军区操场举行。邓小平亲临开工典礼,并激动地致词说:“四川人民渴望40多年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随后,贺龙将印有“开路先锋”4个大字的红旗,交到了负责建设成渝铁路的西南军区工兵部队战士代表手中。

修建工程所遇到的困难,除了山高水险等自然险阻外,还有猖獗的匪患。在成渝铁路工地沿线,东起巴县、永川,西至简阳和成都郊区的龙潭寺、石板滩,国民党的潜伏特务、土匪武装同地主恶霸势力相勾结,大肆进行骚扰破坏。高举“开路先锋”大旗的工兵部队战士们一手拿镐、一手拿枪,既是修筑铁路的主力军,也是保护工地安全的战斗队。

朝鲜战争爆发后,修筑成渝铁路的工兵部队大都参加了抗美援朝,工程指挥部又在四川各地招募了大批失业工人和农村民工。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大量民工在江边、山坡、沟壑甚至农户的羊圈和猪栏安营扎寨。有些民工的卧具仅为一床草席,有的民工衣衫单薄,夜里只得几个人挤在一起靠体温取暖。然而,施工的艰苦与此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缺乏机械设备的困难条件下,他们凭着铁锤、钢钎、炸药、扁担、竹筐和豪情壮志,夜以继日地劈山开路,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解决了修路中的不少难题。

为了解决修路经费短缺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就地取材,多用价廉的石料,少用钢筋混凝土。除大中型桥梁使用钢梁外,其墩台、基础以及中小型拱桥、涵洞尽量利用沿线所产的石料,大大节约了修路的材料费用。沿线参加修路的民工不计报酬,自带干粮,自备工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干活。不少人甚至将家藏的寿板、房料等无偿捐献出来作铁路枕木。正因如此,他们建成了新中国在丘陵地区最省钱的铁路。

为了克服技术难题,加快工程进度,工地上出现了一股搞发明创造的热潮,先后出现了爆破开山新法、单人冲眼法等。运输方式也由最初的人力扛抬,发展改进为木牛流马、自造小车、翻板自卸,还采用了滑板运送拱石的方法。工地没有起重机,工人自设葫芦杠杆、绞磨起重、缆绳吊车等。 1951年 7月,西南铁路工程委员会将施工中出现的新方法、好经验汇编成册,全线推广,大大加速了成渝铁路的施工进度。

带动百业兴旺

成渝铁路开工后,所需的第一批器材分配给私营机器厂承制的就有500余吨,这使得重庆停工已久的将近30家大中型钢铁厂、机器厂又重新开工,并带动了400余家小型工厂陆续恢复生产。而铁路所需的钢轨、鱼尾板和螺丝钉等器材,全部委托西南工业部所属工厂加工生产,这样既能满足筑路的需要,也为以重庆为主的大批工业企业带来了生产任务。当时的第29兵工厂、重钢三厂等企业就承担了其中大量材料的生产任务。其中,成功轧制出新中国第一根钢轨的第29兵工厂承担了成渝铁路钢轨生产的全部任务。

经过两年艰苦奋战,1952年6月13日,西起成都、东抵重庆,全长505公里的成渝铁路全线贯通。7月1日,重庆和成都两地同时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庆祝典礼,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领导人纷纷题词祝贺。在庆典上,邓小平挥毫写下“庆祝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成渝铁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己修筑、全部采用国产器材的第一条铁路。这是以前任何时代都不可想象的奇迹,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它的建成,不仅实现了巴蜀人民半个世纪的夙愿,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及驾驭、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同时,作为连接川西、川东的经济和交通的大动脉,成渝铁路的建成通车,改变了四川乃至西南交通闭塞落后的状况,为沿线富饶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四川各地的农副产品如生猪、油料、名酒、药材等,丰富的矿产品资源如原煤、金属矿石、食盐等纷纷运销国内外;外省的货物也可沿此线运到四川各地,丰富了城乡人民的物质生活。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城乡交流也因此打破了地区间的封闭状态,城市和农村互为市场,进一步促进了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此外,依托成渝铁路交通干线的地区经济带和新兴城市群,如简阳、资阳、资中、内江、隆昌、永川、江津等,也逐渐发展起来。成渝地区成了西南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成渝铁路成为西南交通网中的重要环节。

“要致富,先修路”。成渝铁路的建设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一条便捷高效的交通线路,更重要的是,它带给人们对交通与经济关系的无限思考和“经济建设交通先行”思想的重要启示。从此,重庆踏平山川阻隔,以开放的眼光和胸怀融入全国经济版图,为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兴起拉开了序幕。

[责任编辑: 熊世华]
精彩视频
网络民意桥,有事请吐槽热线:023-63080011
网民:现需要穿过路口步行至映湖十里公交站台才能坐车,希望延长终点站。

空港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经核实,花石公园一期预计2024年10月完工。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