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对重庆汽车有坚定的信心
在巴渝大地上,民营经济也在焕发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在发展的道路上,重庆的民营企业家怀抱着什么样的信念?对新时代他们又有哪些期待?

专访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对重庆汽车有坚定的信心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9-20

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0日9时10分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人单位数量快速增长,市场活力不断激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数量显著增长,2017年达1436.9万个,占全部企业数量的比重达79.4%。

在巴渝大地上,民营经济也在焕发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在发展的道路上,重庆的民营企业家怀抱着什么样的信念?对新时代他们又有哪些期待?

近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兴海进行了对话。

张兴海在川藏新万公里专业体验中。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梦想:从造车到造好车,让“重庆造”更骄傲

9月15日,乌鲁木齐,身着一身休闲夹克的张兴海一身风尘仆仆,脸上却笑容满面。

刚完成了小康集团旗下三款新车型“川藏新万公里专业体验”中最为艰苦的一段——从拉萨到喀什,张兴海有理由兴奋。

这次体验的路段有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有500公里无人区,道路条件、气候环境条件恶劣,非常艰苦。张兴海说,“和我们一路同行的对标车型有保时捷、丰田等相关车型,说实话,一开始,大家不敢去比较,但这次跑下来,我们的车表现不亚于它们,这也证明了‘重庆造’的实力。”

在张兴海看来,重庆汽车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重庆市政府对智能制造的支持。让他尤为振奋的是,在2019智博会上,重庆提出要着力建设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这完全顺应了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也必将改变外界一度认为重庆只能造低端车的情况。”

事实上,小康在两江新区投资40亿打造的智能工厂,定位就是“重庆标杆、中国领先、世界一流”,该工厂基于领先的工业4.0标准建造,拥有智能协同系统的“数字大脑”。

两江智能工厂,正是小康本次川藏新万公里专业体验的起点。今年4月,工厂正式投产,预计在2025年以前累计推出5+款以上车型,覆盖SUV、轿车、MPV以及跑车等。在本次专业体验中表现优秀的三款新车型,都将在今年内实现量产交付。

创业33年来,张兴海的梦想在变,从最初的“造车”,到后来的“造车,造更多的车,造更好的车”,但他的初心没有变:聚焦实体经济、坚守汽车产业。

数字化工厂内机器人组成的生产线正在忙碌地生产。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初心:33年3次创业 聚焦实体坚守主业

33年前,谁能想得到,位于沙坪坝的一家小弹簧加工厂,能一跃而成为一家市值过百亿元的上市公司,还能与合资乃至海外汽车品牌踏上同一赛道?

张兴海用三次创业来总结这33年。

第一次创业是在1986年,造弹簧、减震器等汽车零部件,进入行业领先;第二次创业是在2003年,小康与东风合作造微型车,进入行业前三;第三次创业则是在2016年,跻身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在高起点上再出发。

现在的小康是一家超过30万辆规模的汽车公司,在中国民营整车企业中排第四,西部排第一,不仅拥有业内一流的智能汽车工厂,还研发出技术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即将交付。

小康能有今天,张兴海认为离不开四个因素:党的好政策、奋斗精神、创新能力与开放合作。

小康的33年发展历程,实际上也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营经济脉动最为激烈的时光。无论是成立、发展壮大还是转型,无一不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可以说,小康的每一次转变,都与时代的变革同频共振。

在对话中,张兴海一再提到华为。他认为,华为的企业精神很值得学习。大企业身上的奋斗精神,小企业身上也必须要有,“还是要扎扎实实去做事,要有工匠精神,做事认认真真,不能搞虚的。重庆的民营经济虽然规模还小,但不能妄自菲薄。”

创新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小康不但打造业内领先的智能工厂,还另辟蹊径去“有凤凰”的地方“筑巢”,在美国硅谷组建研发团队,目前基本具有了国际最高端的电动车技术。

对于开放合作,张兴海感受尤为深刻。早在2003年,小康股份就与东风汽车集团先行先试混合制经济,各出资50%成立了“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这在我国当时的汽车业尚属首例,小康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小康“吃螃蟹”的感想是,民营企业灵活高效,国企管理规范,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就能实现共赢。经过15年发展,东风小康公司从无到有,实现总资产135亿元,确保了合资公司的保值增值。

“我们不会单打独斗。”张兴海表示,小康和东风还在业务和战略上进一步深化合作。用他的话说,是“亲上加亲”,从子公司的合作上升到母公司的资本合作,从传统车到电动车的合作。

这样的合作不仅是东风。在生态系统上,小康与华为、阿里达成战略合作,在产业链上与博世、大陆等零部件企业也在加深合作。

携手才能干大事。张兴海最终的目标,是通过开放与合作,未来几年实现油电同价——“我们制造的电动车,与现有的合资品牌传统车同级同价。下一步,还将实现我们自己的电动车和油车同价。” 

智博会期间,市民在“新电动智能驾趣”极智体验馆体验金康SERES的电动车。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目标:打造全球智能汽车品牌企业

当前,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小康又该如何应对?张兴海将小康目前的业务重点划分为两条腿走路。

一条腿是传统汽车的转型升级,就是继续提升品质,进一步实现产品的智能化。比如这次川藏新万公里专业体验中的ix7。另外一条腿就是从0到1,以国际标准发展行业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比如这次专业体验的SERES SF5和风光E3,都属于行业领先,且具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谈及行业,张兴海仍很乐观,“中国是消费大国,汽车市场1年2500万到3000万的销量还是有的。”

“两条腿走路,才能实现变道超车,行稳致远。目前正按照我们的预期进行发展。”张兴海很有信心。他的信心既来自于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的反馈,以及用户的期盼,也来自于重庆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以及政府对民营经济、对汽车产业的支持。

未来,小康将充分发挥已经具备的条件和优势,致力于汽车科技与商业模式创新,以“推动汽车能源变革,创享智慧移动生活”为使命,致力于实现“成为全球智能汽车品牌企业”的愿景。

作为一名造车人,张兴海也一再在公开场合为汽车产业鼓与呼,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连续两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一系列建议。

“当前,汽车产业面临短期调整。社会上有一些质疑的声音,重庆的汽车还能走下去吗?能走到两百万、三百万辆的规模吗?但我们的信念很坚定,能!重庆有好的产业基础,我们一定要守住初心,继续坚守主业。”张兴海掷地有声。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专访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对重庆汽车有坚定的信心

2019-09-20 09:27:22 来源:

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0日9时10分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人单位数量快速增长,市场活力不断激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数量显著增长,2017年达1436.9万个,占全部企业数量的比重达79.4%。

在巴渝大地上,民营经济也在焕发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在发展的道路上,重庆的民营企业家怀抱着什么样的信念?对新时代他们又有哪些期待?

近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兴海进行了对话。

张兴海在川藏新万公里专业体验中。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梦想:从造车到造好车,让“重庆造”更骄傲

9月15日,乌鲁木齐,身着一身休闲夹克的张兴海一身风尘仆仆,脸上却笑容满面。

刚完成了小康集团旗下三款新车型“川藏新万公里专业体验”中最为艰苦的一段——从拉萨到喀什,张兴海有理由兴奋。

这次体验的路段有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有500公里无人区,道路条件、气候环境条件恶劣,非常艰苦。张兴海说,“和我们一路同行的对标车型有保时捷、丰田等相关车型,说实话,一开始,大家不敢去比较,但这次跑下来,我们的车表现不亚于它们,这也证明了‘重庆造’的实力。”

在张兴海看来,重庆汽车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重庆市政府对智能制造的支持。让他尤为振奋的是,在2019智博会上,重庆提出要着力建设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这完全顺应了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也必将改变外界一度认为重庆只能造低端车的情况。”

事实上,小康在两江新区投资40亿打造的智能工厂,定位就是“重庆标杆、中国领先、世界一流”,该工厂基于领先的工业4.0标准建造,拥有智能协同系统的“数字大脑”。

两江智能工厂,正是小康本次川藏新万公里专业体验的起点。今年4月,工厂正式投产,预计在2025年以前累计推出5+款以上车型,覆盖SUV、轿车、MPV以及跑车等。在本次专业体验中表现优秀的三款新车型,都将在今年内实现量产交付。

创业33年来,张兴海的梦想在变,从最初的“造车”,到后来的“造车,造更多的车,造更好的车”,但他的初心没有变:聚焦实体经济、坚守汽车产业。

数字化工厂内机器人组成的生产线正在忙碌地生产。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初心:33年3次创业 聚焦实体坚守主业

33年前,谁能想得到,位于沙坪坝的一家小弹簧加工厂,能一跃而成为一家市值过百亿元的上市公司,还能与合资乃至海外汽车品牌踏上同一赛道?

张兴海用三次创业来总结这33年。

第一次创业是在1986年,造弹簧、减震器等汽车零部件,进入行业领先;第二次创业是在2003年,小康与东风合作造微型车,进入行业前三;第三次创业则是在2016年,跻身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在高起点上再出发。

现在的小康是一家超过30万辆规模的汽车公司,在中国民营整车企业中排第四,西部排第一,不仅拥有业内一流的智能汽车工厂,还研发出技术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即将交付。

小康能有今天,张兴海认为离不开四个因素:党的好政策、奋斗精神、创新能力与开放合作。

小康的33年发展历程,实际上也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营经济脉动最为激烈的时光。无论是成立、发展壮大还是转型,无一不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可以说,小康的每一次转变,都与时代的变革同频共振。

在对话中,张兴海一再提到华为。他认为,华为的企业精神很值得学习。大企业身上的奋斗精神,小企业身上也必须要有,“还是要扎扎实实去做事,要有工匠精神,做事认认真真,不能搞虚的。重庆的民营经济虽然规模还小,但不能妄自菲薄。”

创新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小康不但打造业内领先的智能工厂,还另辟蹊径去“有凤凰”的地方“筑巢”,在美国硅谷组建研发团队,目前基本具有了国际最高端的电动车技术。

对于开放合作,张兴海感受尤为深刻。早在2003年,小康股份就与东风汽车集团先行先试混合制经济,各出资50%成立了“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这在我国当时的汽车业尚属首例,小康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小康“吃螃蟹”的感想是,民营企业灵活高效,国企管理规范,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就能实现共赢。经过15年发展,东风小康公司从无到有,实现总资产135亿元,确保了合资公司的保值增值。

“我们不会单打独斗。”张兴海表示,小康和东风还在业务和战略上进一步深化合作。用他的话说,是“亲上加亲”,从子公司的合作上升到母公司的资本合作,从传统车到电动车的合作。

这样的合作不仅是东风。在生态系统上,小康与华为、阿里达成战略合作,在产业链上与博世、大陆等零部件企业也在加深合作。

携手才能干大事。张兴海最终的目标,是通过开放与合作,未来几年实现油电同价——“我们制造的电动车,与现有的合资品牌传统车同级同价。下一步,还将实现我们自己的电动车和油车同价。” 

智博会期间,市民在“新电动智能驾趣”极智体验馆体验金康SERES的电动车。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目标:打造全球智能汽车品牌企业

当前,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小康又该如何应对?张兴海将小康目前的业务重点划分为两条腿走路。

一条腿是传统汽车的转型升级,就是继续提升品质,进一步实现产品的智能化。比如这次川藏新万公里专业体验中的ix7。另外一条腿就是从0到1,以国际标准发展行业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比如这次专业体验的SERES SF5和风光E3,都属于行业领先,且具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谈及行业,张兴海仍很乐观,“中国是消费大国,汽车市场1年2500万到3000万的销量还是有的。”

“两条腿走路,才能实现变道超车,行稳致远。目前正按照我们的预期进行发展。”张兴海很有信心。他的信心既来自于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的反馈,以及用户的期盼,也来自于重庆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以及政府对民营经济、对汽车产业的支持。

未来,小康将充分发挥已经具备的条件和优势,致力于汽车科技与商业模式创新,以“推动汽车能源变革,创享智慧移动生活”为使命,致力于实现“成为全球智能汽车品牌企业”的愿景。

作为一名造车人,张兴海也一再在公开场合为汽车产业鼓与呼,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连续两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一系列建议。

“当前,汽车产业面临短期调整。社会上有一些质疑的声音,重庆的汽车还能走下去吗?能走到两百万、三百万辆的规模吗?但我们的信念很坚定,能!重庆有好的产业基础,我们一定要守住初心,继续坚守主业。”张兴海掷地有声。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