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山蜕变记②|修复生态 绿色本底上做“加法”
日前,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探访缙云山。保护区内违建设施应拆尽拆、应改尽改,占地又长出了绿植。两年来,这个“都市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悄然蜕变。“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在这里破题。

缙云山蜕变记②|修复生态 绿色本底上做“加法”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5-07

编者按:

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缙云山早晚霞云,姹紫嫣红,因此而得名。2001年,缙云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缙云山山下是重庆市城区,外围是风景名胜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之前由于监督管理体制不顺、执法不严,保护区内部出现违建马术场、酒店等经营性项目,导致缙云山不堪重负。2018年6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开始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拆除多年违建、探索生态搬迁、谋划产业提档升级。

日前,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探访缙云山。保护区内违建设施应拆尽拆、应改尽改,占地又长出了绿植。两年来,这个“都市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悄然蜕变。“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在这里破题。

相关报道:

缙云山蜕变记①|曾经违建处 如今已复绿

初夏的缙云山郁郁葱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7日6时讯(记者 邱小雅)4月29日,缙云山上天清气朗。上午,60岁的北碚区原住居民周丽和老伴在缙云山上的黛湖边散步、拍照,对眼前的黛湖,周丽连连称赞,“原来风景没有这么好,湖边全是酒店,现在绿树成荫,走在沿湖步道上安逸得很,我和老头每个星期要上来两三次。”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围绕黛湖建起了不少酒店,随着酒店规模逐步扩大,黛湖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如今眼前的黛湖重焕生机,要源于两年前一场关于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中的生态修复。

黛湖里的湖水清澈见底。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01.

8.8万平方米违建设施被拆除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晚唐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秋池”便是指的缙云山黛湖。

沿着缙云山盘山公路而上,很快就能看到位于缙云山与北温泉幽谷间的黛湖。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初见修复后的黛湖,湖边绿树成荫,湖面碧波荡漾,用一句“山如碧玉水如黛,云在青天月在松”形容也不为过。

黛湖作为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区域之一,生长着130多种藻类,被称为“藻类基因库”。

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起,云登酒店、金湖湾度假村、大罕宫酒店等环湖而建,这些酒店都存在着少批多建、违规扩建等问题。重庆市北碚区委办公室副主任吕玉春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其中云登酒店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有近6900平方米都是违建。”

不仅如此,这些酒店更是将黛湖团团围住,从黛湖取水、向黛湖排污,不仅影响了水质,还使水位下降了50厘米左右。

就在黛湖生态因过度人为活动被破坏时,2018年6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决定,部署开展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整改工作。

截至2019年5月,黛湖周围包括云登酒店、金湖湾度假村、大罕宫酒店等大体量建筑全部被顺利拆除,累计黛湖周边建筑1.62万平方米。

俯瞰缙云山一角。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02.

因地制宜复苏“绿肺”

该拆的已拆,当地政府便开始谋划绿色生态本底上做“加法”。

2019年6月28日,北碚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综合提升项目集中开工,黛湖生态修复工程便是其中之一。

根据方案,黛湖区域将依托缙云山卓越的自然生态和景观,整合沿线水系、山林与动植物资源,通过恢复湿地水文,增加湿地植被覆盖面积,恢复生物多样性,建设高效的“山地溪塘复合生态系统”,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典型示范区”。

吕玉春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按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思路,结合缙云山的地理、气候、植物生长和水环境进行了生态修复。”

目前,缙云山上累计栽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86种、65.6万株(棵),恢复水域1.79万平方米,修复保护区内及周边生态50.4万平方米,进一步增强了缙云山的“绿肺”和天然屏障功能。

如今,像周丽老两口这样一周两次到黛湖边上遛弯的人不在少数,她说:“要给整治点个赞,不过湖边要是再安几把椅子就更舒服了。”

环湖人行便道供市民休闲散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03.

打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窗口

两年过去,一系列生态修复也有了成效。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外共实施生态修复面积57.7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花木近90万株。

其中,在沙坪坝区现完成覆土复绿7万平方米、复耕1694平方米,清运垃圾11270立方米。推进关闭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在消除矿山地质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开展复垦复绿,回填矿坑土石方50多万方,种草10多万平方米,栽种苗木1000余株。

目前,璧山区累计复绿面积3478平方米,栽植胸径12cm小叶榕37株,草本圣蕨16万株,其余复绿树种桂花、黄葛树、香樟、柑橘等200余株。

重庆市缙云山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积极争取国家林草局尽快批复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加快将缙云山保护区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窗口,并全面推行林长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缙云山蜕变记②|修复生态 绿色本底上做“加法”

2020-05-07 06:00:00 来源: 0 条评论

编者按:

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缙云山早晚霞云,姹紫嫣红,因此而得名。2001年,缙云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缙云山山下是重庆市城区,外围是风景名胜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之前由于监督管理体制不顺、执法不严,保护区内部出现违建马术场、酒店等经营性项目,导致缙云山不堪重负。2018年6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开始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拆除多年违建、探索生态搬迁、谋划产业提档升级。

日前,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探访缙云山。保护区内违建设施应拆尽拆、应改尽改,占地又长出了绿植。两年来,这个“都市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悄然蜕变。“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在这里破题。

相关报道:

缙云山蜕变记①|曾经违建处 如今已复绿

初夏的缙云山郁郁葱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7日6时讯(记者 邱小雅)4月29日,缙云山上天清气朗。上午,60岁的北碚区原住居民周丽和老伴在缙云山上的黛湖边散步、拍照,对眼前的黛湖,周丽连连称赞,“原来风景没有这么好,湖边全是酒店,现在绿树成荫,走在沿湖步道上安逸得很,我和老头每个星期要上来两三次。”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围绕黛湖建起了不少酒店,随着酒店规模逐步扩大,黛湖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如今眼前的黛湖重焕生机,要源于两年前一场关于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中的生态修复。

黛湖里的湖水清澈见底。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01.

8.8万平方米违建设施被拆除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晚唐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秋池”便是指的缙云山黛湖。

沿着缙云山盘山公路而上,很快就能看到位于缙云山与北温泉幽谷间的黛湖。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初见修复后的黛湖,湖边绿树成荫,湖面碧波荡漾,用一句“山如碧玉水如黛,云在青天月在松”形容也不为过。

黛湖作为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区域之一,生长着130多种藻类,被称为“藻类基因库”。

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起,云登酒店、金湖湾度假村、大罕宫酒店等环湖而建,这些酒店都存在着少批多建、违规扩建等问题。重庆市北碚区委办公室副主任吕玉春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其中云登酒店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有近6900平方米都是违建。”

不仅如此,这些酒店更是将黛湖团团围住,从黛湖取水、向黛湖排污,不仅影响了水质,还使水位下降了50厘米左右。

就在黛湖生态因过度人为活动被破坏时,2018年6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决定,部署开展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整改工作。

截至2019年5月,黛湖周围包括云登酒店、金湖湾度假村、大罕宫酒店等大体量建筑全部被顺利拆除,累计黛湖周边建筑1.62万平方米。

俯瞰缙云山一角。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02.

因地制宜复苏“绿肺”

该拆的已拆,当地政府便开始谋划绿色生态本底上做“加法”。

2019年6月28日,北碚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综合提升项目集中开工,黛湖生态修复工程便是其中之一。

根据方案,黛湖区域将依托缙云山卓越的自然生态和景观,整合沿线水系、山林与动植物资源,通过恢复湿地水文,增加湿地植被覆盖面积,恢复生物多样性,建设高效的“山地溪塘复合生态系统”,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典型示范区”。

吕玉春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按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思路,结合缙云山的地理、气候、植物生长和水环境进行了生态修复。”

目前,缙云山上累计栽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86种、65.6万株(棵),恢复水域1.79万平方米,修复保护区内及周边生态50.4万平方米,进一步增强了缙云山的“绿肺”和天然屏障功能。

如今,像周丽老两口这样一周两次到黛湖边上遛弯的人不在少数,她说:“要给整治点个赞,不过湖边要是再安几把椅子就更舒服了。”

环湖人行便道供市民休闲散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03.

打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窗口

两年过去,一系列生态修复也有了成效。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外共实施生态修复面积57.7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花木近90万株。

其中,在沙坪坝区现完成覆土复绿7万平方米、复耕1694平方米,清运垃圾11270立方米。推进关闭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在消除矿山地质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开展复垦复绿,回填矿坑土石方50多万方,种草10多万平方米,栽种苗木1000余株。

目前,璧山区累计复绿面积3478平方米,栽植胸径12cm小叶榕37株,草本圣蕨16万株,其余复绿树种桂花、黄葛树、香樟、柑橘等200余株。

重庆市缙云山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积极争取国家林草局尽快批复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加快将缙云山保护区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窗口,并全面推行林长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邓旻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