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央媒记者“渝见”小康 感受“智造重镇”“智慧名城”
央媒记者眼中的重庆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7月21日,由中宣部组织的中央媒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活动走进重庆。48名央媒记者,将在为期5天的采访活动中,深入厂矿企业、社区公园、高校、百姓家中等,聚焦重庆市小康生活建设成果,“渝见”小康。采访首日,他们就见识了重庆“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央媒记者“渝见”小康 感受“智造重镇”“智慧名城”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7-22

位于江北区的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王珏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2日6时讯(记者 伊永军)央媒记者眼中的重庆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7月21日,由中宣部组织的中央媒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活动走进重庆。48名央媒记者,将在为期5天的采访活动中,深入厂矿企业、社区公园、高校、百姓家中等,聚焦重庆市小康生活建设成果,“渝见”小康。采访首日,他们就见识了重庆“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

长安汽车nvh实验室。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王珏 摄

央媒记者走进长安智慧工厂 在机器人车间看“科幻大片”

48名央媒记者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社等13家中央媒体。

7月21日,记者们先来到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在这里,他们目睹了汽车智慧工厂的工作日常。进入焊接车间,无数个机械臂飞速摆动,500多台工业化机器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可实现机器人自动焊接、自动涂胶、自动搬运、自动检测等功能,点焊自动化率高达97%。观摩的记者们纷纷表示,就像在看一部科幻大片,仿佛见到了变形金刚的实体版。

解放双手、自动转弯、避让行人……有记者坐上长安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汽车,体验过程中,汽车不但能自动完成加速、减速、转弯等行驶操作,在遇到红灯时见灯即停,当变为绿灯时自动启动行驶。车辆行驶快到斑马线时,行人突然要过马路,正担心会撞上,没想到车已自动稳稳停住。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长安汽车已提出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计划”,助推长安汽车从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当前,长安汽车以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交互三大领域技术为支撑,实现智能网联运营,分阶段打造智能汽车平台。已掌握三大领域200余项智能化技术,实现智能语音、飞屏互动等70余项智能化功能在量产车型上的搭载。预计2025年,车载功能将全部实现语音控制,自动驾驶L4车型实现量产。

智慧小区负责人向采访团记者介绍智能门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王珏 摄

30多年工龄“长安人”向记者讲述他的小康生活

长安汽车焊装工程师黄忠露,一家三代都在长安工作,他从事汽车焊接工作30多年,是重庆市技术能手,并获得重庆市第五届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有“金钣手”之称。

中国青年报社记者王林现场采访黄忠露后感触很深。

王林说,他和黄忠露交谈后得知,黄师傅18岁入职长安,当时的生产线上,工人每天与焊花、机器的轰鸣声打交道,为了防止被飞溅的火星烫伤,大家必须穿着厚厚的长及手臂、脚踝的工作服,无论气温多高,必须领口、袖口都扎紧。在没有空调、没有机器人、没有技术积累,一切全靠人工的年代,每次作业后取下安全帽,工友们的头发都像刚洗过一样。

2016年4月,长安汽车开工建设两江“智”造二工厂,在焊接生产线投入400多台机器人,实现点焊、保护焊、蓝光检测、激光检测、搬运等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制造的工厂让一线工人的工作环境大为改善,车间工作效率大大提升。黄忠露说,以前一天最多能焊接50台车,现在大概每50秒就可以焊接完一台车。

“机器换人”之后,黄忠露也有了紧迫感。他主动了解工厂建设、规划,学习机器人焊接知识,申请参与工艺调试,承担了长安逸动车型的焊接调技术研发,还带出了40多名技师徒弟。

如今,面对着敞亮的生产车间,感受着自动送风的清凉,看着机器人手臂来回翻转,黄忠露感慨地说:“以前从来没想过咱长安也能拥有这么先进的生产线,这么好的工作环境,这是几代人努力和奋斗的结果。”

什么样的日子才算小康?黄忠露对记者们说:“工作环境更好了,日子过得更舒心了,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小康生活。”

人脸识别进出门 “智慧小区”中感受智能化生活

人脸识别进出小区门,3秒即可刷脸回家;在公共休闲区散步,可连接小区蓝牙音响播放美妙音乐;通过智能app能迅速联系物管人员,解决生活问题……21日下午,记者们来到两江新区龙湖两江新宸云顶小区,这是重庆市首个三星级“智慧小区”,记者通过亲身体验,切实感受到智能化对生活品质的提升。

伍琳是今年1月刚入住的业主。搬来不久,她就体会到智慧小区的满满安全感。

“刚搬来的时候还不太熟悉家里的一些设备,有一天不小心触发了安防系统,警报一直响。我还没弄清楚怎么关警报,保安就来敲门了,询问是否有意外,是否需要帮忙。”伍琳说,虽然是个意外,但物管反应迅速,让住户觉得很有安全感。

于耀一家今年6月刚从外地搬来云顶小区。装修期间,于耀和妻子都不在重庆,靠小区开发的智能app“远程遥控”完成了装修材料的运送。

“我们将放行码分享给送货的工人,工人凭放行码即可进入小区,完全不会因为材料不到位影响装修进度。”于耀说,放行码可以设置多次使用和单次使用,工人进入小区后,放行码自动失效,方便的同时又保证了小区安全。

记者们了解到,像龙湖两江新宸云顶小区这样的重庆市智慧小区,两江新区已建成42个。

新华社瞭望周刊社记者徐欧露说,参观了重庆的智慧小区后,让她对“智慧”两个字有了更深的体会,感受到智慧城市就在我们身边,小康生活在她看来,就是如何生活得更好、更美、更方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央媒记者“渝见”小康 感受“智造重镇”“智慧名城”

2020-07-22 06:00:00 来源:

位于江北区的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王珏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2日6时讯(记者 伊永军)央媒记者眼中的重庆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7月21日,由中宣部组织的中央媒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活动走进重庆。48名央媒记者,将在为期5天的采访活动中,深入厂矿企业、社区公园、高校、百姓家中等,聚焦重庆市小康生活建设成果,“渝见”小康。采访首日,他们就见识了重庆“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

长安汽车nvh实验室。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王珏 摄

央媒记者走进长安智慧工厂 在机器人车间看“科幻大片”

48名央媒记者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社等13家中央媒体。

7月21日,记者们先来到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在这里,他们目睹了汽车智慧工厂的工作日常。进入焊接车间,无数个机械臂飞速摆动,500多台工业化机器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可实现机器人自动焊接、自动涂胶、自动搬运、自动检测等功能,点焊自动化率高达97%。观摩的记者们纷纷表示,就像在看一部科幻大片,仿佛见到了变形金刚的实体版。

解放双手、自动转弯、避让行人……有记者坐上长安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汽车,体验过程中,汽车不但能自动完成加速、减速、转弯等行驶操作,在遇到红灯时见灯即停,当变为绿灯时自动启动行驶。车辆行驶快到斑马线时,行人突然要过马路,正担心会撞上,没想到车已自动稳稳停住。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长安汽车已提出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计划”,助推长安汽车从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当前,长安汽车以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交互三大领域技术为支撑,实现智能网联运营,分阶段打造智能汽车平台。已掌握三大领域200余项智能化技术,实现智能语音、飞屏互动等70余项智能化功能在量产车型上的搭载。预计2025年,车载功能将全部实现语音控制,自动驾驶L4车型实现量产。

智慧小区负责人向采访团记者介绍智能门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王珏 摄

30多年工龄“长安人”向记者讲述他的小康生活

长安汽车焊装工程师黄忠露,一家三代都在长安工作,他从事汽车焊接工作30多年,是重庆市技术能手,并获得重庆市第五届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有“金钣手”之称。

中国青年报社记者王林现场采访黄忠露后感触很深。

王林说,他和黄忠露交谈后得知,黄师傅18岁入职长安,当时的生产线上,工人每天与焊花、机器的轰鸣声打交道,为了防止被飞溅的火星烫伤,大家必须穿着厚厚的长及手臂、脚踝的工作服,无论气温多高,必须领口、袖口都扎紧。在没有空调、没有机器人、没有技术积累,一切全靠人工的年代,每次作业后取下安全帽,工友们的头发都像刚洗过一样。

2016年4月,长安汽车开工建设两江“智”造二工厂,在焊接生产线投入400多台机器人,实现点焊、保护焊、蓝光检测、激光检测、搬运等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制造的工厂让一线工人的工作环境大为改善,车间工作效率大大提升。黄忠露说,以前一天最多能焊接50台车,现在大概每50秒就可以焊接完一台车。

“机器换人”之后,黄忠露也有了紧迫感。他主动了解工厂建设、规划,学习机器人焊接知识,申请参与工艺调试,承担了长安逸动车型的焊接调技术研发,还带出了40多名技师徒弟。

如今,面对着敞亮的生产车间,感受着自动送风的清凉,看着机器人手臂来回翻转,黄忠露感慨地说:“以前从来没想过咱长安也能拥有这么先进的生产线,这么好的工作环境,这是几代人努力和奋斗的结果。”

什么样的日子才算小康?黄忠露对记者们说:“工作环境更好了,日子过得更舒心了,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小康生活。”

人脸识别进出门 “智慧小区”中感受智能化生活

人脸识别进出小区门,3秒即可刷脸回家;在公共休闲区散步,可连接小区蓝牙音响播放美妙音乐;通过智能app能迅速联系物管人员,解决生活问题……21日下午,记者们来到两江新区龙湖两江新宸云顶小区,这是重庆市首个三星级“智慧小区”,记者通过亲身体验,切实感受到智能化对生活品质的提升。

伍琳是今年1月刚入住的业主。搬来不久,她就体会到智慧小区的满满安全感。

“刚搬来的时候还不太熟悉家里的一些设备,有一天不小心触发了安防系统,警报一直响。我还没弄清楚怎么关警报,保安就来敲门了,询问是否有意外,是否需要帮忙。”伍琳说,虽然是个意外,但物管反应迅速,让住户觉得很有安全感。

于耀一家今年6月刚从外地搬来云顶小区。装修期间,于耀和妻子都不在重庆,靠小区开发的智能app“远程遥控”完成了装修材料的运送。

“我们将放行码分享给送货的工人,工人凭放行码即可进入小区,完全不会因为材料不到位影响装修进度。”于耀说,放行码可以设置多次使用和单次使用,工人进入小区后,放行码自动失效,方便的同时又保证了小区安全。

记者们了解到,像龙湖两江新宸云顶小区这样的重庆市智慧小区,两江新区已建成42个。

新华社瞭望周刊社记者徐欧露说,参观了重庆的智慧小区后,让她对“智慧”两个字有了更深的体会,感受到智慧城市就在我们身边,小康生活在她看来,就是如何生活得更好、更美、更方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