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刊文:
“巴掌田”宜机化,山地农业活起来
3月10日出版的第5期《半月谈》刊发记者李勇、李松采写的文章《“巴掌田”宜机化,山地农业活起来》。

《半月谈》刊文:
“巴掌田”宜机化,山地农业活起来

来源:新华社2021-03-10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3月10日出版的第5期《半月谈》刊发记者李勇、李松采写的文章《“巴掌田”宜机化,山地农业活起来》。摘要如下:

重庆市大农村、大山区并存,山地丘陵占九成多,“鸡窝地”“巴掌田”成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一大瓶颈。为此,近年来重庆积极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在适宜区域将“巴掌田”改为“整片田”,同时依托农田宜机化改造,引能人、推股改、促联营,走出一条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新路。

地成片、路相连、渠相通

重庆推动的农田宜机化改造,是因地制宜对地块实施“小并大”“短变长”“弯变直”和互联互通。通过改造,一个个项目区地成片、路相连、渠相通,示范面积达到70多万亩,这改变了过去土地高低不平、零碎分散、大小不一的格局,大幅改善了耕作条件。

在大足区高升镇,2000多亩迷迭香长势正好。实施宜机化改造后,这些土地打破了原有承包边界,按11米一垄的宽度排列成整齐地块。半月谈记者看到,这些标准地块平均一垄长度都在80米以上,每垄土地都有编号和平整的作业机耕道,拖拉机、无人机作业都很方便。

“传统土地整治的重点,是实施地块周边沟、渠、路配套,宜机化改造则侧重将散地变整地,方便大中型农机下地作业。”迷迭香基地生产负责人马力说,土地从零变整,农机也由小变大,犁地成本从亩均110元降至70元,植保费用也从每亩20元降至10元,节本增效立竿见影。

“近年来,在丘陵山地农区,农业发展面临的‘土地细碎,作业基础条件差’‘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成本高’等问题越来越明显。”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主任路伟认为,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就是要突破土地基础条件瓶颈,牵引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改土带来改制

在改土之后,重庆着力推动改制,重点在引能人、推股改、促联营,丘陵山地农业产业发展呈现新气象。

在全市70多万亩宜机化示范改造区域,土地不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而是2000多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搞起了规模经营。

潼南区龙形镇水口村种养大户周进全把原来80多块小田,并成10块大田,搞起了“稻鱼共作”生态种养。稻在水中长,鱼在稻下游。周进全算了笔账,绿色富硒稻米市场价一斤七八元,加上生态鱼养殖,一亩地纯收入在1500元以上。

宜机化改造后,农民既能流转出租,获得土地租金;也能土地入股,共建合作社获得分红,方式灵活多样。重庆渝北区宜机化项目区覆盖的13个镇街50个村都成立了集体股份合作社,1.4万农户与村集体利益共享,当上了“股份农民”。

同时,农业经营体系相关创新不断落地。其中,渝北区正在村级股份合作社内完善生产、供销合作和资金互助功能,统一农资购销、统一农地经营,增强合作社活力。“在50多家村级股份合作社基础上,全区还抱团建立股份合作社联社,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在产业培育、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发展能力明显提升。”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干部秦国伦说。

宜机化仍待推广

业内人士认为,西部丘陵山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在适宜区域加快宜机化改造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不过,一些规模经营户介绍,总体来看,农田宜机化改造补助标准偏低,根据改造类型不同,每亩在1000元至2000元不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经营户宜机化改造的积极性。

“平均一亩改造成本要四五千元,扣除政府补助,改造1000多亩土地,企业需自筹资金300多万元。”重庆邦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绍福说,农业本来就见效慢,在农田建设上又砸下重金,无疑会增加经营者的经济压力。

据了解,目前各地农田建设资金渠道不少,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土整治、农业园区建设、宜机化改造项目等,但一些地方使用起来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基层建议,各地应统筹各类财政资金以及社会资本,鼓励各类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打捆使用,加大政策惠农力度。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半月谈》刊文:
“巴掌田”宜机化,山地农业活起来

2021-03-10 09:22:56 来源: 0 条评论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3月10日出版的第5期《半月谈》刊发记者李勇、李松采写的文章《“巴掌田”宜机化,山地农业活起来》。摘要如下:

重庆市大农村、大山区并存,山地丘陵占九成多,“鸡窝地”“巴掌田”成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一大瓶颈。为此,近年来重庆积极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在适宜区域将“巴掌田”改为“整片田”,同时依托农田宜机化改造,引能人、推股改、促联营,走出一条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新路。

地成片、路相连、渠相通

重庆推动的农田宜机化改造,是因地制宜对地块实施“小并大”“短变长”“弯变直”和互联互通。通过改造,一个个项目区地成片、路相连、渠相通,示范面积达到70多万亩,这改变了过去土地高低不平、零碎分散、大小不一的格局,大幅改善了耕作条件。

在大足区高升镇,2000多亩迷迭香长势正好。实施宜机化改造后,这些土地打破了原有承包边界,按11米一垄的宽度排列成整齐地块。半月谈记者看到,这些标准地块平均一垄长度都在80米以上,每垄土地都有编号和平整的作业机耕道,拖拉机、无人机作业都很方便。

“传统土地整治的重点,是实施地块周边沟、渠、路配套,宜机化改造则侧重将散地变整地,方便大中型农机下地作业。”迷迭香基地生产负责人马力说,土地从零变整,农机也由小变大,犁地成本从亩均110元降至70元,植保费用也从每亩20元降至10元,节本增效立竿见影。

“近年来,在丘陵山地农区,农业发展面临的‘土地细碎,作业基础条件差’‘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成本高’等问题越来越明显。”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主任路伟认为,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就是要突破土地基础条件瓶颈,牵引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改土带来改制

在改土之后,重庆着力推动改制,重点在引能人、推股改、促联营,丘陵山地农业产业发展呈现新气象。

在全市70多万亩宜机化示范改造区域,土地不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而是2000多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搞起了规模经营。

潼南区龙形镇水口村种养大户周进全把原来80多块小田,并成10块大田,搞起了“稻鱼共作”生态种养。稻在水中长,鱼在稻下游。周进全算了笔账,绿色富硒稻米市场价一斤七八元,加上生态鱼养殖,一亩地纯收入在1500元以上。

宜机化改造后,农民既能流转出租,获得土地租金;也能土地入股,共建合作社获得分红,方式灵活多样。重庆渝北区宜机化项目区覆盖的13个镇街50个村都成立了集体股份合作社,1.4万农户与村集体利益共享,当上了“股份农民”。

同时,农业经营体系相关创新不断落地。其中,渝北区正在村级股份合作社内完善生产、供销合作和资金互助功能,统一农资购销、统一农地经营,增强合作社活力。“在50多家村级股份合作社基础上,全区还抱团建立股份合作社联社,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在产业培育、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发展能力明显提升。”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干部秦国伦说。

宜机化仍待推广

业内人士认为,西部丘陵山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在适宜区域加快宜机化改造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不过,一些规模经营户介绍,总体来看,农田宜机化改造补助标准偏低,根据改造类型不同,每亩在1000元至2000元不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经营户宜机化改造的积极性。

“平均一亩改造成本要四五千元,扣除政府补助,改造1000多亩土地,企业需自筹资金300多万元。”重庆邦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绍福说,农业本来就见效慢,在农田建设上又砸下重金,无疑会增加经营者的经济压力。

据了解,目前各地农田建设资金渠道不少,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土整治、农业园区建设、宜机化改造项目等,但一些地方使用起来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基层建议,各地应统筹各类财政资金以及社会资本,鼓励各类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打捆使用,加大政策惠农力度。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