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每个人而言,高品质生活或许有不同的“具象”。

用心用情用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04-17

2021年3月10日,重庆高新区大学城中路约5公里的隔离带,桃花盛开,美不胜收。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2020年6月18日,江北区江北城惠源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工带领老人做益智游戏。首席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关键词 高品质生活

核心提示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每个人而言,高品质生活或许有不同的“具象”。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牢扭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着力点,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民生实事;加快实施城市提升行动计划,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数读

1、两年来,重庆城镇新增就业140.7万人;2020年四季度调查失业率5.3%,全市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两年来,全市失业保险累计降费减负39.52亿元,累计发放稳岗返还资金68.54亿元,为26.91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近19.66亿元,促进50.5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记者 黄乔)

2、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379万人、550万人和710万人,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继续稳定在95%以上。(记者 黄乔)

3、全市“宽带网络校校通”接入率达100%,中小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达96.4%,全市教育“云-管-端”架构已具雏形,偏远山区小学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记者 李星婷)

4、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453所,养老床位23万张,政府运营的床位占比46.5%,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32.6%。2018年至2020年期间,全市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160家,政府办养老机构实行公建民营267所。(记者 张莎)

5、两年来,我市主要健康指标持续优化,2020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15岁、孕产妇死亡率9.52/10万、婴儿死亡率2.92‰,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记者 李珩)

案例1

家门口的“扶贫车间”

每天早上不到8点,卢镇发便来到工厂,安排生产计划和发货订单。

卢镇发是巫溪县人,在当地颇为有名。“我们都认识卢总,他是我们村带领老乡一起致富的典型!”提起卢镇发,当地村民都会这样热情地介绍。

上世纪90年代初,卢镇发离开老家,只身前往福建省莆田市打工。经过多年摸爬滚打,积累了财富。“但每次回想起小时候,在大山里过穷日子的滋味,我心里就不好受。”在卢镇发看来,自己富了,更不能忘记家乡父老乡亲,要让他们一起富起来。

回家乡创业!卢镇发在巫溪县塘坊镇创办了鸿驰鞋业有限公司。录用员工,卢镇发有自己的“标准”——家里越困难的,越优先录用。

没过两年,卢镇发的鞋厂便有400多名员工,其中100多人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每人都能领到超过3500元的月薪。

卢镇发的鞋厂解决了当地农村贫困户就业问题,成了当地有名的“扶贫车间”。

“我以前完全没想过,可以在家门口找到一份这样的好工作!”年近50岁的邹永翠曾经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己丈夫常年生病在家,娃娃也在读书,来鞋厂工作前,一直在家务农,维持整个家庭生活开支。2019年初,邹永翠无意中了解到,在当地人社部门组织下,鞋厂专门针对当地贫困户开展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她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

“培训得很细,很快就会了。”在机床旁,邹永翠熟练地截断一张皮革后说,成为鞋厂员工后,她每月有了近4000元稳定收入,还能就近照顾孩子和丈夫。如今,邹永翠一家不仅顺利脱贫,日子也越过越好。

其实,这样的“扶贫车间”,已遍布我市大部分区县。近两年来,我市将“扶贫车间”作为带动贫困群众就业的重要方式,着力加强“扶贫车间”规范化建设,积极宣传和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家门口、村门口灵活就业。

据统计,截至2021年1月底,全市建成“扶贫车间”451个,吸纳就业9653人,脱贫人口达到4068人。(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黄乔)

案例2

“刷脸”享受养老服务

前段时间,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跃新社区姚俊、王仲湘两位高龄老人家中安装上了一套“智能管家”,不仅老人心里觉得踏实,儿女也放心了许多。

记者在老人家中看到,“智能管家”包括主机、卫生间滞留报警器、智能床带、智能心贴、跌倒报警器等设备。

“卫生间滞留报警器通过红外线感知,监控老人如厕时间是否超时、是否晕倒,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将立即向家人手机和我们养老服务站推送消息。智能床带则放在老人床单下,时刻监测心率、呼吸率、大脑供氧率,形成健康报表。”跃新社区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苟晶晶介绍。

记者了解到,姚俊、王仲湘两位老人高龄、体弱、多病,且子女不在身边,照顾不便。为保障老人生活安全,大渡口区民政局与养老科技公司合作,向他们配送了这套“智能管家”,为的是实时密切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社区养老服务站则通过系统和人工服务的方式,提醒家人多多关注老人的健康情况,同时提供上门帮扶服务。

苟晶晶介绍,目前越来越多老人已开启了“智慧养老”新生活,“智慧”元素不仅植入到老人家里,社区养老服务站也用上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近日,记者走进跃新社区养老服务站,刚好临近中午吃饭时间,71岁的何文芳先在服务站一块大屏幕上“刷脸”登录,在屏幕上指点一番后,定制了午饭和下午的艾灸服务,一套操作下来驾轻就熟。

“这是我们的‘云端管家’,工作人员手把手教会了我们怎么操作。”何文芳笑着说。

记者见到,在这块智慧养老大屏上,老人们可通过简单操作,定制或预约康复治疗、营养餐、上门照护、回家式全托、家庭医生等服务,不仅减少了工作人员工作量,更重要的是为每位老人自动生成个性化“养老档案”,方便后台定期改善服务内容和频次。

目前,仅在跃新社区,就有66位老人每日“刷脸”享受各类养老服务。(重庆日报记者 张莎)

案例3

就诊流程优化 看病变得不复杂

4月1日上午9点48分,陈意涵带着4岁女儿琳琳(化名)抵达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两江院区。

她预约的是当天10∶00—10∶10的普内科号,所以她只需要在10点前抵达医院就行了,不用一大早到医院排队挂号。

“以前看病像打仗一样,光挂号就要排半天队。”陈意涵感慨地说道,琳琳在2岁左右很容易生病,去医院看病就意味着要全家上阵。

那时候,早上6点,琳琳的外公就出门往儿童医院赶,“去晚了就挂不到号了。”爷爷说,医院一开门,所有人都往里冲,那架势太壮观了。

挂到号后,外公就在诊室外候着,估摸着时间给女儿打电话。打电话的时间不能太早,不然孩子来了医院要等,还怕交叉感染;太晚又会过号,所以时间得拿捏准确。

前几天,琳琳又开始咳嗽,吃了药也不管用,陈意涵决定还是带女儿去儿童医院看病。

和以前不同的是,3月31日,她在手机上打开重医儿童医院微信公众号,进入“智慧医院”后,按照提示,成功预约了两江院区普内科的号。

抵达医院后,陈意涵在手机上点出就诊码,到签到机上扫码“打卡”。扫码后显示,琳琳在3诊室就诊,前面只有2名患儿候诊。

5分钟后,轮到琳琳了。由于琳琳咳嗽的时间已经一周多了,医生为琳琳开了胸片检查。

陈意涵用手机扫了检查单下方的二维码,支付了相关费用。拍完片后约1小时,陈意涵接到报告生成的提醒,便来到自助机上打印报告结果,再返回诊室复诊。

等医生开了药,陈意涵再次扫码付费成功后,到3号窗口取药。她估算了一下时间,整个看病过程大约花了1个多小时,平均排队人数在4—5人。

“目前,全市预约挂号日均量上万人次,多家医院通过支付宝或微信可实现预约挂号、缴费、查询报告等功能。”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已建成44家“智慧医院”,在为医院工作“减负”的同时,也在逐步优化患者的就医体验。(重庆日报记者 李珩)

案例4

山里娃“零距离”听特级教师讲课

前不久,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特殊的数学课。

中益乡小学是重庆人和街小学的结对帮扶学校。人和街小学是全市第一所建起5G双师课堂设备的学校。在5G技术的助力下,远在两百公里之外的重庆市特级教师郭莉,在人和街小学的教室里同步为两所小学的同学们“零距离”讲了一堂关于“圆”的数学课。

“画圆圈有很多方法,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用圆规画圆、用圆形物品画圆等方法,还有哪些办法呢?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远程课堂上,郭莉通过屏幕,请远在中益乡的学生回答问题。

话音落下,中益乡小学坐在四排的一位男同学站起来了。

“我分别以手腕、小拇指关节、食指指尖为支撑点,以笔和这3个点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然后转动笔下的白纸,画了3个不同大小的圆。”这位男生大声地回答道。

随着这位男同学的讲述,人和街小学教室里的屏幕上,镜头也智能地切换到男生的特写画面。

“你真棒!”郭莉听到男生的回答后,对他竖起大拇指。两边的课堂上同时响起掌声。

教室里,高清AI跟踪摄像头实时对师生的动作进行智能识别和捕捉,可呈现师生特写、教室全景、板书等,实现所有信息与中益乡小学的视频信息同步。

“以前,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教师送教下乡,或者是结对学校教师到我校学习的方式来帮扶乡村学校。”远程课程结束后,人和街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使用5G技术打造的“智慧课堂”,实现了名师与山里娃“面对面”教学,有效拓展了教育帮扶的形式和路径。

“活动中,我们和郭老师一起远程备课磨课,在这个过程中学到很多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中益乡小学青年教师唐大鹏兴奋地说。

据悉,随着5G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市更多乡村学校能共享到优质教学资源,促进了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庆日报记者 李星婷)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用心用情用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2021-04-17 07:19:37 来源: 0 条评论

2021年3月10日,重庆高新区大学城中路约5公里的隔离带,桃花盛开,美不胜收。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2020年6月18日,江北区江北城惠源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工带领老人做益智游戏。首席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关键词 高品质生活

核心提示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每个人而言,高品质生活或许有不同的“具象”。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牢扭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着力点,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民生实事;加快实施城市提升行动计划,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数读

1、两年来,重庆城镇新增就业140.7万人;2020年四季度调查失业率5.3%,全市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两年来,全市失业保险累计降费减负39.52亿元,累计发放稳岗返还资金68.54亿元,为26.91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近19.66亿元,促进50.5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记者 黄乔)

2、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379万人、550万人和710万人,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继续稳定在95%以上。(记者 黄乔)

3、全市“宽带网络校校通”接入率达100%,中小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达96.4%,全市教育“云-管-端”架构已具雏形,偏远山区小学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记者 李星婷)

4、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453所,养老床位23万张,政府运营的床位占比46.5%,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32.6%。2018年至2020年期间,全市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160家,政府办养老机构实行公建民营267所。(记者 张莎)

5、两年来,我市主要健康指标持续优化,2020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15岁、孕产妇死亡率9.52/10万、婴儿死亡率2.92‰,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记者 李珩)

案例1

家门口的“扶贫车间”

每天早上不到8点,卢镇发便来到工厂,安排生产计划和发货订单。

卢镇发是巫溪县人,在当地颇为有名。“我们都认识卢总,他是我们村带领老乡一起致富的典型!”提起卢镇发,当地村民都会这样热情地介绍。

上世纪90年代初,卢镇发离开老家,只身前往福建省莆田市打工。经过多年摸爬滚打,积累了财富。“但每次回想起小时候,在大山里过穷日子的滋味,我心里就不好受。”在卢镇发看来,自己富了,更不能忘记家乡父老乡亲,要让他们一起富起来。

回家乡创业!卢镇发在巫溪县塘坊镇创办了鸿驰鞋业有限公司。录用员工,卢镇发有自己的“标准”——家里越困难的,越优先录用。

没过两年,卢镇发的鞋厂便有400多名员工,其中100多人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每人都能领到超过3500元的月薪。

卢镇发的鞋厂解决了当地农村贫困户就业问题,成了当地有名的“扶贫车间”。

“我以前完全没想过,可以在家门口找到一份这样的好工作!”年近50岁的邹永翠曾经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己丈夫常年生病在家,娃娃也在读书,来鞋厂工作前,一直在家务农,维持整个家庭生活开支。2019年初,邹永翠无意中了解到,在当地人社部门组织下,鞋厂专门针对当地贫困户开展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她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

“培训得很细,很快就会了。”在机床旁,邹永翠熟练地截断一张皮革后说,成为鞋厂员工后,她每月有了近4000元稳定收入,还能就近照顾孩子和丈夫。如今,邹永翠一家不仅顺利脱贫,日子也越过越好。

其实,这样的“扶贫车间”,已遍布我市大部分区县。近两年来,我市将“扶贫车间”作为带动贫困群众就业的重要方式,着力加强“扶贫车间”规范化建设,积极宣传和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家门口、村门口灵活就业。

据统计,截至2021年1月底,全市建成“扶贫车间”451个,吸纳就业9653人,脱贫人口达到4068人。(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黄乔)

案例2

“刷脸”享受养老服务

前段时间,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跃新社区姚俊、王仲湘两位高龄老人家中安装上了一套“智能管家”,不仅老人心里觉得踏实,儿女也放心了许多。

记者在老人家中看到,“智能管家”包括主机、卫生间滞留报警器、智能床带、智能心贴、跌倒报警器等设备。

“卫生间滞留报警器通过红外线感知,监控老人如厕时间是否超时、是否晕倒,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将立即向家人手机和我们养老服务站推送消息。智能床带则放在老人床单下,时刻监测心率、呼吸率、大脑供氧率,形成健康报表。”跃新社区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苟晶晶介绍。

记者了解到,姚俊、王仲湘两位老人高龄、体弱、多病,且子女不在身边,照顾不便。为保障老人生活安全,大渡口区民政局与养老科技公司合作,向他们配送了这套“智能管家”,为的是实时密切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社区养老服务站则通过系统和人工服务的方式,提醒家人多多关注老人的健康情况,同时提供上门帮扶服务。

苟晶晶介绍,目前越来越多老人已开启了“智慧养老”新生活,“智慧”元素不仅植入到老人家里,社区养老服务站也用上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近日,记者走进跃新社区养老服务站,刚好临近中午吃饭时间,71岁的何文芳先在服务站一块大屏幕上“刷脸”登录,在屏幕上指点一番后,定制了午饭和下午的艾灸服务,一套操作下来驾轻就熟。

“这是我们的‘云端管家’,工作人员手把手教会了我们怎么操作。”何文芳笑着说。

记者见到,在这块智慧养老大屏上,老人们可通过简单操作,定制或预约康复治疗、营养餐、上门照护、回家式全托、家庭医生等服务,不仅减少了工作人员工作量,更重要的是为每位老人自动生成个性化“养老档案”,方便后台定期改善服务内容和频次。

目前,仅在跃新社区,就有66位老人每日“刷脸”享受各类养老服务。(重庆日报记者 张莎)

案例3

就诊流程优化 看病变得不复杂

4月1日上午9点48分,陈意涵带着4岁女儿琳琳(化名)抵达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两江院区。

她预约的是当天10∶00—10∶10的普内科号,所以她只需要在10点前抵达医院就行了,不用一大早到医院排队挂号。

“以前看病像打仗一样,光挂号就要排半天队。”陈意涵感慨地说道,琳琳在2岁左右很容易生病,去医院看病就意味着要全家上阵。

那时候,早上6点,琳琳的外公就出门往儿童医院赶,“去晚了就挂不到号了。”爷爷说,医院一开门,所有人都往里冲,那架势太壮观了。

挂到号后,外公就在诊室外候着,估摸着时间给女儿打电话。打电话的时间不能太早,不然孩子来了医院要等,还怕交叉感染;太晚又会过号,所以时间得拿捏准确。

前几天,琳琳又开始咳嗽,吃了药也不管用,陈意涵决定还是带女儿去儿童医院看病。

和以前不同的是,3月31日,她在手机上打开重医儿童医院微信公众号,进入“智慧医院”后,按照提示,成功预约了两江院区普内科的号。

抵达医院后,陈意涵在手机上点出就诊码,到签到机上扫码“打卡”。扫码后显示,琳琳在3诊室就诊,前面只有2名患儿候诊。

5分钟后,轮到琳琳了。由于琳琳咳嗽的时间已经一周多了,医生为琳琳开了胸片检查。

陈意涵用手机扫了检查单下方的二维码,支付了相关费用。拍完片后约1小时,陈意涵接到报告生成的提醒,便来到自助机上打印报告结果,再返回诊室复诊。

等医生开了药,陈意涵再次扫码付费成功后,到3号窗口取药。她估算了一下时间,整个看病过程大约花了1个多小时,平均排队人数在4—5人。

“目前,全市预约挂号日均量上万人次,多家医院通过支付宝或微信可实现预约挂号、缴费、查询报告等功能。”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已建成44家“智慧医院”,在为医院工作“减负”的同时,也在逐步优化患者的就医体验。(重庆日报记者 李珩)

案例4

山里娃“零距离”听特级教师讲课

前不久,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特殊的数学课。

中益乡小学是重庆人和街小学的结对帮扶学校。人和街小学是全市第一所建起5G双师课堂设备的学校。在5G技术的助力下,远在两百公里之外的重庆市特级教师郭莉,在人和街小学的教室里同步为两所小学的同学们“零距离”讲了一堂关于“圆”的数学课。

“画圆圈有很多方法,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用圆规画圆、用圆形物品画圆等方法,还有哪些办法呢?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远程课堂上,郭莉通过屏幕,请远在中益乡的学生回答问题。

话音落下,中益乡小学坐在四排的一位男同学站起来了。

“我分别以手腕、小拇指关节、食指指尖为支撑点,以笔和这3个点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然后转动笔下的白纸,画了3个不同大小的圆。”这位男生大声地回答道。

随着这位男同学的讲述,人和街小学教室里的屏幕上,镜头也智能地切换到男生的特写画面。

“你真棒!”郭莉听到男生的回答后,对他竖起大拇指。两边的课堂上同时响起掌声。

教室里,高清AI跟踪摄像头实时对师生的动作进行智能识别和捕捉,可呈现师生特写、教室全景、板书等,实现所有信息与中益乡小学的视频信息同步。

“以前,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教师送教下乡,或者是结对学校教师到我校学习的方式来帮扶乡村学校。”远程课程结束后,人和街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使用5G技术打造的“智慧课堂”,实现了名师与山里娃“面对面”教学,有效拓展了教育帮扶的形式和路径。

“活动中,我们和郭老师一起远程备课磨课,在这个过程中学到很多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中益乡小学青年教师唐大鹏兴奋地说。

据悉,随着5G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市更多乡村学校能共享到优质教学资源,促进了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庆日报记者 李星婷)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