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之津 产业之城 奋楫扬帆新征程
帅乡江津有着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成为江津人民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

大江之津 产业之城 奋楫扬帆新征程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06-10

 帅乡江津有着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成为江津人民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

 风雨兼程百年路,奋楫扬帆新征程。全区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实施“一三三六”发展思路,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江津“十项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迈上新台阶、呈现新气象。

 创新驱动构建产业升级新格局

 吹着春风品酒,闻着花香赏乐……阳春3月,江小白5000亩油菜花花田中央的“大地酒馆”解锁春日踏青新“姿势”。近年来,江小白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成为重庆消费品工业的新名片。

 打造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区,既是市委、市政府交给江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为江津产业集群发展指出了一条新路。选准首位产业、找准头部企业、盯住重点项目、抓好延链补链,市级有部署,江津有行动。以玖龙纸业为龙头打造高档纸业包装产业集群;以“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为带动建设粮油食品产业集群;以江小白为代表建设酒水饮料产业集群;以骄王花椒、韩氏瓦缸酱油为代表打造调味品产业集群;以综保区为引领打造新兴智能及高端消费品产业集群。2020年,全区消费品规上工业企业增至109家,实现产值超350亿元,增长12。5%。

 工业是江津经济发展的“脊梁”。江津坚持优势产业提升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汽摩产业、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和以智能产业为先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4+1”产业集群,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西洽会上,能在海拔5000米青藏高原起降的“驼峰-500”重载无人机等现代化、智能化的“江津造”产品惊艳亮相,吸引八方目光。

 以最优载体集聚创新要素,江津全力打造科技创新主战场——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已初步形成以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为核心、环重庆交通大学创新生态圈为产业带的“一核一圈带面”科创格局,引进大数据智能化领域项目46个,累计协议引资近165亿元,已有20个项目建成并相继投入使用。

 实干者进,创新者强。“十三五”期间,江津地区生产总值从683亿元增长到1109亿元,跃升千亿经济大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31家,实现产值1357亿元,工业经济实力、科技创新实力迈上新台阶。

 发挥优势构建开放经济新格局

 3月4日,一趟通用机械定制专列从位于重庆江津综保区的小南垭铁路物流枢纽始发,搭载着重庆润通科技有限公司价值245万美元的通用机械产品,前往广西钦州港,出口美国和越南。

 以江津综合保税区为“龙头”,江津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开放通道建设上,江津统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构建“立体式”开放格局。向西借力中欧班列(成渝),联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向东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对接东部沿海地区;向南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向北全面融入重庆中心城区,共享航空等优势,构建东西双向互进、陆海内外联动的通道网络。

 开放平台建设上,发挥综保区“金篮子”作用,与珞璜工业园、珞璜长江枢纽港、小南垭铁路物流枢纽协同发展,形成集大平台、大枢纽、大通道为一体的开发开放平台,努力集聚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产业,加快建设成为重庆重要的内陆开放前沿阵地和综合物流基地。

 开放经济发展上,江津主动做大“朋友圈”,不断加强与新加坡等国家和广西钦州、防城港等主要口岸城市合作,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做大做强中国西部(重庆)东盟商品分拨中心、农副产品冷链分拨中心,推进进口与出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

 大通道、大平台促成大开放。2020年,江津常态化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83列,稳定开行陆海新通道冷链快线12趟,23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江津,进出口总额达到215。6亿元。

 敢于担当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芒种刚过,江津大地一片生机盎然。从长江之滨到綦河两岸,从几江半岛到四面山巅,青山葱郁,碧水迢迢。

 江津是万里长江入渝“第一区”,担负着助推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任。地处上游的江津,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之路。

 油溪镇华龙村临峰山上曾有废弃矿山两处,给临峰山留下了两道难看的疤痕。2020年实施隐患排除、废渣清除、复垦复绿和道路疏通综合治理以来,“受伤”山体重披绿装,恢复了绿水青山的原貌。

 绿色,是江津的底色,也是江津一直悉心守护的颜色。落实长江10年禁渔,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完成长江沿线39处砂石堆场整治,543名渔民全部退捕转产,复绿三峡库区消落带460亩、长江岸线20公里;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綦河江津段水质稳定达Ⅱ类,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1天;修复矿山生态,如期完成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任务34。5万亩……

 鸟鸣窗外,唤醒了长江中坝岛的清晨。村民赵泽伦在自家的农家乐里忙前忙后,准备迎接前来春游的游客。三年前,赵泽伦是渔民。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后,赵泽伦转型经营农家乐。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做大金山银山“价值”。江津的山更青了、景更美了,旅游经济蓬勃兴起,数万农户像赵泽伦一样吃上了“生态饭”。

 此外,江津还依托水土天然富硒这一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富硒产业。全区形成粮油、花椒、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和中药材等八大类富硒产业48。8万亩,产值达100亿元,交出了一份生态美、百姓富、产业兴的绿色发展高分“答卷”。

 党建引领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现在天气热了,每天洗的车越来越多,一边种庄稼一边挣现钱,安逸!”在江津区四面山镇头道村,脱贫户邓大荣在“乡亲农场”忙碌。这是四面山镇头道村以村民小组为主体开设的集体所有制企业,邓大荣等脱贫户有就业“优先权”,每月能挣得2000多元的工资。

 按照江津区委、区政府“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抓手”的工作思路,头道村党支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将基层党建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结合,统筹整合政府扶持资金、村集体征地拆迁补偿资金,充分运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成立头道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引导村民土地流转入股,吸纳本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优先安排贫困、低保、残疾等困难人群就业,形成上下联动、集中发力、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如今,头道村已有了专门的电商服务中心,有了“乡亲农场”“网红”水上漂流、富硒果蔬采摘园等集体经济项目,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民宿入驻,这些项目先后让100多名村民实现就业,不仅有效增强了干群之间的凝聚力,每年还帮助村民挣得100余万元工资。

 四面山头道村以集体经济引领乡村振兴,是江津南部山区通过党建带动乡村振兴的其中一个代表。当前,江津区积极促进基层党组织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心骨”,强化党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导,从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镇(街道)为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选派第一书记,积极开展企村联建,收到了良好效果。

 活用红色资源 学思悟行开新局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马鞍石战斗遗址、刘百龄烈士墓、32111钻井队遗址……江津通过集中梳理、集中修整、集中宣传、集中利用红色资源等“四个集中”,将辖区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化为存史育人的“鲜活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切实转化为改进工作、服务群众的坚定行动。

 江津区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做好革命文物、史料收集、整理和展示工作,完成全区45处红色资源登记造册、数据入库、分类管理等工作,将分散的红色资源“串珠成链”,建成红色文化矩阵,向社会公开红色资源名录,方便党员、群众、青少年更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在充分挖掘、整理红色资源的同时,江津还多次下发通知,指导各级党组织就近利用红色资源,就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形式、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各级党组织纷纷将主题党日、党课现场搬到红色资源所在地,还组织党员志愿者利用4000余个“村村通”广播系统开设“党史小喇叭”,向群众介绍本土红色资源,讲好群众身边的红色故事。截至目前,江津全区各党史纪念设施、遗址遗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累计接待党员干部500余次,组织聂帅精神进校园、“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先进事迹报告会等红色宣讲800余场次。

 “用好红色资源的根本目的是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江津区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江津全区正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通过扎实推进“20+38+N”件民生实事(20件2021年全区重点民生实事,38件区级层面重点民生项目,N件镇街部门自选实事),着力解决好一批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问题,形成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工作闭环,切实将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确保群众得到实惠。

 (本版文字由江津区委宣传部提供)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大江之津 产业之城 奋楫扬帆新征程

2021-06-10 09:33:06 来源: 0 条评论

 帅乡江津有着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成为江津人民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

 风雨兼程百年路,奋楫扬帆新征程。全区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实施“一三三六”发展思路,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江津“十项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迈上新台阶、呈现新气象。

 创新驱动构建产业升级新格局

 吹着春风品酒,闻着花香赏乐……阳春3月,江小白5000亩油菜花花田中央的“大地酒馆”解锁春日踏青新“姿势”。近年来,江小白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成为重庆消费品工业的新名片。

 打造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区,既是市委、市政府交给江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为江津产业集群发展指出了一条新路。选准首位产业、找准头部企业、盯住重点项目、抓好延链补链,市级有部署,江津有行动。以玖龙纸业为龙头打造高档纸业包装产业集群;以“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为带动建设粮油食品产业集群;以江小白为代表建设酒水饮料产业集群;以骄王花椒、韩氏瓦缸酱油为代表打造调味品产业集群;以综保区为引领打造新兴智能及高端消费品产业集群。2020年,全区消费品规上工业企业增至109家,实现产值超350亿元,增长12。5%。

 工业是江津经济发展的“脊梁”。江津坚持优势产业提升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汽摩产业、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和以智能产业为先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4+1”产业集群,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西洽会上,能在海拔5000米青藏高原起降的“驼峰-500”重载无人机等现代化、智能化的“江津造”产品惊艳亮相,吸引八方目光。

 以最优载体集聚创新要素,江津全力打造科技创新主战场——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已初步形成以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为核心、环重庆交通大学创新生态圈为产业带的“一核一圈带面”科创格局,引进大数据智能化领域项目46个,累计协议引资近165亿元,已有20个项目建成并相继投入使用。

 实干者进,创新者强。“十三五”期间,江津地区生产总值从683亿元增长到1109亿元,跃升千亿经济大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31家,实现产值1357亿元,工业经济实力、科技创新实力迈上新台阶。

 发挥优势构建开放经济新格局

 3月4日,一趟通用机械定制专列从位于重庆江津综保区的小南垭铁路物流枢纽始发,搭载着重庆润通科技有限公司价值245万美元的通用机械产品,前往广西钦州港,出口美国和越南。

 以江津综合保税区为“龙头”,江津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开放通道建设上,江津统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构建“立体式”开放格局。向西借力中欧班列(成渝),联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向东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对接东部沿海地区;向南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向北全面融入重庆中心城区,共享航空等优势,构建东西双向互进、陆海内外联动的通道网络。

 开放平台建设上,发挥综保区“金篮子”作用,与珞璜工业园、珞璜长江枢纽港、小南垭铁路物流枢纽协同发展,形成集大平台、大枢纽、大通道为一体的开发开放平台,努力集聚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产业,加快建设成为重庆重要的内陆开放前沿阵地和综合物流基地。

 开放经济发展上,江津主动做大“朋友圈”,不断加强与新加坡等国家和广西钦州、防城港等主要口岸城市合作,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做大做强中国西部(重庆)东盟商品分拨中心、农副产品冷链分拨中心,推进进口与出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

 大通道、大平台促成大开放。2020年,江津常态化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83列,稳定开行陆海新通道冷链快线12趟,23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江津,进出口总额达到215。6亿元。

 敢于担当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芒种刚过,江津大地一片生机盎然。从长江之滨到綦河两岸,从几江半岛到四面山巅,青山葱郁,碧水迢迢。

 江津是万里长江入渝“第一区”,担负着助推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任。地处上游的江津,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之路。

 油溪镇华龙村临峰山上曾有废弃矿山两处,给临峰山留下了两道难看的疤痕。2020年实施隐患排除、废渣清除、复垦复绿和道路疏通综合治理以来,“受伤”山体重披绿装,恢复了绿水青山的原貌。

 绿色,是江津的底色,也是江津一直悉心守护的颜色。落实长江10年禁渔,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完成长江沿线39处砂石堆场整治,543名渔民全部退捕转产,复绿三峡库区消落带460亩、长江岸线20公里;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綦河江津段水质稳定达Ⅱ类,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1天;修复矿山生态,如期完成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任务34。5万亩……

 鸟鸣窗外,唤醒了长江中坝岛的清晨。村民赵泽伦在自家的农家乐里忙前忙后,准备迎接前来春游的游客。三年前,赵泽伦是渔民。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后,赵泽伦转型经营农家乐。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做大金山银山“价值”。江津的山更青了、景更美了,旅游经济蓬勃兴起,数万农户像赵泽伦一样吃上了“生态饭”。

 此外,江津还依托水土天然富硒这一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富硒产业。全区形成粮油、花椒、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和中药材等八大类富硒产业48。8万亩,产值达100亿元,交出了一份生态美、百姓富、产业兴的绿色发展高分“答卷”。

 党建引领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现在天气热了,每天洗的车越来越多,一边种庄稼一边挣现钱,安逸!”在江津区四面山镇头道村,脱贫户邓大荣在“乡亲农场”忙碌。这是四面山镇头道村以村民小组为主体开设的集体所有制企业,邓大荣等脱贫户有就业“优先权”,每月能挣得2000多元的工资。

 按照江津区委、区政府“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抓手”的工作思路,头道村党支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将基层党建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结合,统筹整合政府扶持资金、村集体征地拆迁补偿资金,充分运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成立头道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引导村民土地流转入股,吸纳本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优先安排贫困、低保、残疾等困难人群就业,形成上下联动、集中发力、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如今,头道村已有了专门的电商服务中心,有了“乡亲农场”“网红”水上漂流、富硒果蔬采摘园等集体经济项目,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民宿入驻,这些项目先后让100多名村民实现就业,不仅有效增强了干群之间的凝聚力,每年还帮助村民挣得100余万元工资。

 四面山头道村以集体经济引领乡村振兴,是江津南部山区通过党建带动乡村振兴的其中一个代表。当前,江津区积极促进基层党组织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心骨”,强化党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导,从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镇(街道)为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选派第一书记,积极开展企村联建,收到了良好效果。

 活用红色资源 学思悟行开新局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马鞍石战斗遗址、刘百龄烈士墓、32111钻井队遗址……江津通过集中梳理、集中修整、集中宣传、集中利用红色资源等“四个集中”,将辖区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化为存史育人的“鲜活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切实转化为改进工作、服务群众的坚定行动。

 江津区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做好革命文物、史料收集、整理和展示工作,完成全区45处红色资源登记造册、数据入库、分类管理等工作,将分散的红色资源“串珠成链”,建成红色文化矩阵,向社会公开红色资源名录,方便党员、群众、青少年更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在充分挖掘、整理红色资源的同时,江津还多次下发通知,指导各级党组织就近利用红色资源,就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形式、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各级党组织纷纷将主题党日、党课现场搬到红色资源所在地,还组织党员志愿者利用4000余个“村村通”广播系统开设“党史小喇叭”,向群众介绍本土红色资源,讲好群众身边的红色故事。截至目前,江津全区各党史纪念设施、遗址遗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累计接待党员干部500余次,组织聂帅精神进校园、“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先进事迹报告会等红色宣讲800余场次。

 “用好红色资源的根本目的是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江津区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江津全区正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通过扎实推进“20+38+N”件民生实事(20件2021年全区重点民生实事,38件区级层面重点民生项目,N件镇街部门自选实事),着力解决好一批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问题,形成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工作闭环,切实将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确保群众得到实惠。

 (本版文字由江津区委宣传部提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