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温度 市民更幸福
江北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人气高口碑好
华龙网9月6日17时讯(记者 李天春 林森)俯瞰两江潮涌,坐拥万家灯火;山重水复,地灵人杰,这就是重庆江北区独特的城市品质。今(6)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江北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过程中,坚持“内外兼修”、“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让城市有温度,市民更幸福。此举曾被新华社《半月谈》杂志重点报道,在社会上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人气高,口碑好,提振了市民精气神,擦亮了“文明江北”的城市品牌。
一篇报道引发的关注
江北区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北岸,铁山坪森林公园与鸿恩寺森林公园分列两翼,面朝两江,繁花似锦,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城市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北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元末义军领袖明玉珍曾在重庆建夏称孤。1366年春,明玉珍病故葬于江北嘴。同时,始建于东汉晚期的盘溪无铭阙,则是全国仅存的27个汉阙之一。
文化有厚度,城市有温度,江北亦如此。温度从何体现?江北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如火如荼,由此可见一斑。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的就是让市民更幸福。今年8月11日,新华社《半月谈》杂志以《城有文明气自华——重庆江北的文明之旅》为题,从标杆引领、志愿服务、市民参与等方面,重点报道了江北在崇德向善、共创共享、常态常效等方面的工作成果,在新华社客户端阅读量突破20万大关,引发全国网友的广泛热议和点赞。
城市与文明相得益彰。从《半月谈》杂志的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江北的文明源于市民的素质,能够引起全国关注,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过程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创文增强市民幸福感
在江北采访,记者时常有种感觉,那就是“清风徐来,文明花开”。不少市民认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最大的好处在于为城市的文明“烹制”了“家常菜”,这道“家常菜”吃着爽口、舒心。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在文明礼仪和素养上都得到提升,文明意识也得到巩固和加强,幸福感日益增强。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需集全区之力。江北区除了精心准备 “家常菜”之外,还端出“特色菜”添彩助力。这些“特色菜”包括文明劝导、创文宣讲、创文服务、文明课堂、礼仪辅导等等。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有声有色,感染人心的力量潜移默化。记者走在江北区的大街道小巷,发现邻里关系和谐,生活环境宜居,社会关系有序,市民脸上荡漾着的笑容,浸透出满足和幸福。
全民共绘魅力都市画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江北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过程中,在思想上不搞“一言堂”,察纳雅言问计于民;在行动上不搞“一阵风”,立足长远解决问题。因而,有效措施得以固化,长效机制得以建立,“江北好人”纷纷涌现,“百姓论谈”畅所欲言,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心,全区上下共同绘制的“环境美、好人多、生活好”魅力都市画卷正徐徐展开。
“人人都说江北好,江北人人都自豪。”江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唐清莲表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城市既讲究“面子”,更注重“里子”。全区上下正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传播正能量,推动江北发展更有质量、城市更有温度、市民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