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梁平:务实发展兴水利 建设生态宜居新梁平

来源:华龙网2017-09-08
蓼叶水库全景 通讯员潘德美供图

    华龙网9月8日16时讯(通讯员 潘德美)近年来,重庆梁平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解决好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实现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双赢,为生态宜居梁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龙溪河仁贤镇河段 通讯员潘德美供图

    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

    俗话说,蓄水如囤粮。梁平区实施以“骨干水源为核心,引蓄提相结合、中小微并举”的系统工程,不断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蓄水供水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在距城区15公里的梁山街道蓼叶村,一座雄伟的大坝横卧青山之间,截住了蓼叶河上游来的涓涓溪流,汇集成烟波浩渺的湖光景色,这就是美丽的蓼叶水库。该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城镇供水、农村人畜饮水和防洪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2014年3月竣工投入使用,为该区新增蓄水能力1629万立方米,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新增农田灌溉面积5.12万亩。

    特别一提的是,蓼叶水库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及近年来库区后续环境的综合治理,成为了文人墨客采风写生的好去处,为柚乡梁平又添了一道秀丽的风景线。

    事实上,像蓼叶水库这样的蓄水供水工程建设,只是梁平区蓄水供水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梁平区大力开展山坪塘整治工作,共整治山坪塘3605口,新增恢复蓄水能力866.27万m3,新增恢复灌面10.88万亩,受益人口达20.81万人。通过清淤、加坝扩容等处理后的山坪塘,在农业灌溉、人畜饮水、产业发展及生态文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今,在梁平区石安、文化等乡镇,利用整治后的山坪塘,建成了一批小型农村饮水工程,发展了一大批山羊养殖、花椒种植等产业。

    不仅如此,近年来,梁平区还大力开展集中式供水、管网延伸、分散式供水等工程建设,全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3.0%、集中供水率达85.5%,让广大农村居民用上了放心、方便的饮用水。

    在梁平区蟠龙镇石河沟电站处,一根无缝钢管(φ325*8)固定在几乎垂直的山体上,管道长250米,上下端高差168.5米,这是梁平区“蟠水柏调”工程的引水管道,是该工程管线最陡、施工难度最大的一段。

    梁平区“蟠水柏调”工程从水源点蟠龙镇石河沟水库引水至柏家镇石打山水厂,8000多米的引水管道,施工场地全部在山区,近80%地段是在无人区的悬崖与沟谷,两端净高差虽然只有30多米,但中间需要爬坡上坎,其中一段落差达431米。如此大的落差,对于人饮安全工程,在重庆市尚属首例。

    该工程于2013年6月18日正式开工,参建人员发扬“红旗渠”精神,冒高温,顶酷暑,在崇山峻岭间攀岩筑路,架设管道,修建水厂,历经百日,9月30日引水管道试通水正常,10月20日柏家水厂完工,10月23日正式制水供水,实现了多年来柏家、紫照两地11个村的村民喝放心水、用放心水的夙愿,突破了制约柏家、紫照经济发展的供水瓶颈。

    据了解,近年来,梁平区建成蓼叶水库,开工建设左柏水库、猎神水库及盐井河水厂,整治病险水库44座、山坪塘3605口,城区建成日供水3万吨的大井水厂,农村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04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179处,“千吨万人”规模以上供水工程14处,新增日供水能力4.8万吨,新建及整治各类干支沟渠398公里,构建了安全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

蟠水柏调工程引水管道 通讯员潘德美供图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近年来,梁平区坚持防洪与生态效益两者兼顾的原则,大力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并运用现代景观水利的理念和现代公共艺术、环境艺术设计等思路与手段,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到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中。通过清理河底淤泥,加固堤岸,景观美化河流两岸,共综合整治屏锦、仁贤等19个乡镇(街道)河道81.25公里,实现了水利与园林、治水与生态、亲水与安全的有机结合。

    在河道综合治理工作中,建设用地是一大难题,而梁平区创新工作思路,采用土地返租方式,畅通了河流治理之路。近年来,梁平区共返租土地3000多亩,通过返租土地治理的河流,不仅固化了岸坡、稳定了河势,提高了场镇及农田的防洪标准,有效保护了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还改善和美化了场镇周边环境,提升了场镇形象,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同时,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梁平区还加强了防汛管理信息化建设,建有水文信息中心站1个,在中小河流等地建设遥测水位站、雨量站109个、水文站4个,村庄安装无线预警广播218个,简易水位站、雨量站360个,形成了高效、安全的智能化防汛系统,全区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

金城寨水土保持治理工程 通讯员潘德美供图

    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为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梁平区以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为根本,近年来大力开展水资源涵养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及水土流失治理,实施了盐井口水库等10处水资源涵养及水生态修复工程、文化河等8处小流域及坡耕地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14平方公里,同时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开展双桂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等,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如何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之路?梁平区给出了答案——生态环境治理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抓水土保持治理,既保持了水土,又实现了经济效益。

    2012年至2013年期间,梁平区在文化镇先后开展了文化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仁合项目区坡耕地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42平方公里。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区的立地条件,实行土地打破地块、村组界线集中整治,对25度以下的坡耕地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治理,修建石坎、砼空心砖坎坡改梯等,配套沟池路凼等水保设施,并种植蓄水保土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经济价值高的九叶青花椒130万株。

    与此同时,项目镇乡党委、政府引进有经验、有实力的项目业主,通过村民土地入股形式流转土地,由业主进行集中经营管理。村民土地入股取得4成分红,公司经营管理取得6成分红。前3年村民不分红,3年后保底收入300元/亩以上。双方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大大降低了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矛盾,农民积极性高,自觉支持工程建设和后期管护,巩固了水土保持治理成果。

    如今,文化镇文化村、合家村等8个村都陆续种植了青花椒,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2015、2016年已初产花椒65万斤,实现产值520万元,预计2018年达到盛产期,每亩可实现产值2500元,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该项目还带动当地村民参与管理,村民的分红收入和务工收入构成了当地村民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村民不用外出务工就能发家致富,对文化镇的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美丽乡村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

    另为充分利用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梁平还开拓创新,大力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建设盐井口水库至小沙河、张星桥水库至窝子溪、沙坝水库至白沙河等连通工程并即将投入运行,将有效改善城区河道水环境质量,实现绿水穿城的生态美景。

    在这里,一幅“河流安澜、饮水安全、河湖健康、山川秀美、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美好画卷正在梁平柚乡大地徐徐展开,这座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也一天天更加滋润,更加年轻。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梁平:务实发展兴水利 建设生态宜居新梁平

2017-09-08 17:04:29 来源: 0 条评论
【摘要】近年来,重庆梁平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解决好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实现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双赢,为生态宜居梁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蓼叶水库全景 通讯员潘德美供图

    华龙网9月8日16时讯(通讯员 潘德美)近年来,重庆梁平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解决好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实现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双赢,为生态宜居梁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龙溪河仁贤镇河段 通讯员潘德美供图

    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

    俗话说,蓄水如囤粮。梁平区实施以“骨干水源为核心,引蓄提相结合、中小微并举”的系统工程,不断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蓄水供水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在距城区15公里的梁山街道蓼叶村,一座雄伟的大坝横卧青山之间,截住了蓼叶河上游来的涓涓溪流,汇集成烟波浩渺的湖光景色,这就是美丽的蓼叶水库。该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城镇供水、农村人畜饮水和防洪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2014年3月竣工投入使用,为该区新增蓄水能力1629万立方米,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新增农田灌溉面积5.12万亩。

    特别一提的是,蓼叶水库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及近年来库区后续环境的综合治理,成为了文人墨客采风写生的好去处,为柚乡梁平又添了一道秀丽的风景线。

    事实上,像蓼叶水库这样的蓄水供水工程建设,只是梁平区蓄水供水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梁平区大力开展山坪塘整治工作,共整治山坪塘3605口,新增恢复蓄水能力866.27万m3,新增恢复灌面10.88万亩,受益人口达20.81万人。通过清淤、加坝扩容等处理后的山坪塘,在农业灌溉、人畜饮水、产业发展及生态文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今,在梁平区石安、文化等乡镇,利用整治后的山坪塘,建成了一批小型农村饮水工程,发展了一大批山羊养殖、花椒种植等产业。

    不仅如此,近年来,梁平区还大力开展集中式供水、管网延伸、分散式供水等工程建设,全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3.0%、集中供水率达85.5%,让广大农村居民用上了放心、方便的饮用水。

    在梁平区蟠龙镇石河沟电站处,一根无缝钢管(φ325*8)固定在几乎垂直的山体上,管道长250米,上下端高差168.5米,这是梁平区“蟠水柏调”工程的引水管道,是该工程管线最陡、施工难度最大的一段。

    梁平区“蟠水柏调”工程从水源点蟠龙镇石河沟水库引水至柏家镇石打山水厂,8000多米的引水管道,施工场地全部在山区,近80%地段是在无人区的悬崖与沟谷,两端净高差虽然只有30多米,但中间需要爬坡上坎,其中一段落差达431米。如此大的落差,对于人饮安全工程,在重庆市尚属首例。

    该工程于2013年6月18日正式开工,参建人员发扬“红旗渠”精神,冒高温,顶酷暑,在崇山峻岭间攀岩筑路,架设管道,修建水厂,历经百日,9月30日引水管道试通水正常,10月20日柏家水厂完工,10月23日正式制水供水,实现了多年来柏家、紫照两地11个村的村民喝放心水、用放心水的夙愿,突破了制约柏家、紫照经济发展的供水瓶颈。

    据了解,近年来,梁平区建成蓼叶水库,开工建设左柏水库、猎神水库及盐井河水厂,整治病险水库44座、山坪塘3605口,城区建成日供水3万吨的大井水厂,农村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04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179处,“千吨万人”规模以上供水工程14处,新增日供水能力4.8万吨,新建及整治各类干支沟渠398公里,构建了安全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

蟠水柏调工程引水管道 通讯员潘德美供图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近年来,梁平区坚持防洪与生态效益两者兼顾的原则,大力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并运用现代景观水利的理念和现代公共艺术、环境艺术设计等思路与手段,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到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中。通过清理河底淤泥,加固堤岸,景观美化河流两岸,共综合整治屏锦、仁贤等19个乡镇(街道)河道81.25公里,实现了水利与园林、治水与生态、亲水与安全的有机结合。

    在河道综合治理工作中,建设用地是一大难题,而梁平区创新工作思路,采用土地返租方式,畅通了河流治理之路。近年来,梁平区共返租土地3000多亩,通过返租土地治理的河流,不仅固化了岸坡、稳定了河势,提高了场镇及农田的防洪标准,有效保护了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还改善和美化了场镇周边环境,提升了场镇形象,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同时,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梁平区还加强了防汛管理信息化建设,建有水文信息中心站1个,在中小河流等地建设遥测水位站、雨量站109个、水文站4个,村庄安装无线预警广播218个,简易水位站、雨量站360个,形成了高效、安全的智能化防汛系统,全区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

金城寨水土保持治理工程 通讯员潘德美供图

    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为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梁平区以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为根本,近年来大力开展水资源涵养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及水土流失治理,实施了盐井口水库等10处水资源涵养及水生态修复工程、文化河等8处小流域及坡耕地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14平方公里,同时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开展双桂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等,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如何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之路?梁平区给出了答案——生态环境治理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抓水土保持治理,既保持了水土,又实现了经济效益。

    2012年至2013年期间,梁平区在文化镇先后开展了文化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仁合项目区坡耕地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42平方公里。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区的立地条件,实行土地打破地块、村组界线集中整治,对25度以下的坡耕地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治理,修建石坎、砼空心砖坎坡改梯等,配套沟池路凼等水保设施,并种植蓄水保土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经济价值高的九叶青花椒130万株。

    与此同时,项目镇乡党委、政府引进有经验、有实力的项目业主,通过村民土地入股形式流转土地,由业主进行集中经营管理。村民土地入股取得4成分红,公司经营管理取得6成分红。前3年村民不分红,3年后保底收入300元/亩以上。双方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大大降低了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矛盾,农民积极性高,自觉支持工程建设和后期管护,巩固了水土保持治理成果。

    如今,文化镇文化村、合家村等8个村都陆续种植了青花椒,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2015、2016年已初产花椒65万斤,实现产值520万元,预计2018年达到盛产期,每亩可实现产值2500元,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该项目还带动当地村民参与管理,村民的分红收入和务工收入构成了当地村民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村民不用外出务工就能发家致富,对文化镇的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美丽乡村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

    另为充分利用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梁平还开拓创新,大力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建设盐井口水库至小沙河、张星桥水库至窝子溪、沙坝水库至白沙河等连通工程并即将投入运行,将有效改善城区河道水环境质量,实现绿水穿城的生态美景。

    在这里,一幅“河流安澜、饮水安全、河湖健康、山川秀美、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美好画卷正在梁平柚乡大地徐徐展开,这座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也一天天更加滋润,更加年轻。

[责任编辑: 徐力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