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潼南米心镇毗卢村:“唱好”菜单式扶贫“重头戏”

来源:华龙网2017-10-30

    华龙网10月30日15时30分讯(通讯员 周冰娥)日前,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毗卢村脱贫巩固户陈海的家里传出阵阵笑声,当天,毗卢村支部书记王素英到他家进行走访。“老陈,手艺不错哦,刚刚去瞧你了的蘑菇棚,里面的蘑菇长势正好,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多亏了政府教我蘑菇种植技术,要不然哪有现在的好生活。”

    陈海与村两委班子算起了自家的脱贫账单,他种植的20来亩优质蘑菇,一年能带给他10余万毛收入,加上栽种的包谷、花生、水稻等农作物和饲养的20余只家禽,今年的收入还是很不错,“我有信心,绝对不返贫。”

    这是毗卢村贫困户细算脱贫账单摆脱贫困的一个剪影。近年来,毗卢村在区委、区政府及米心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变“输血”为“造血”,打好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整合有效资金等“组合拳”,为贫困户因地制宜量身定制脱贫计划,实现“菜单”式精准扶贫。

    摸清底数精准识贫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米心镇党委书记陈廷友说,精准扶贫,该镇不撒胡椒面,而是“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工作到位、扶贫到位”,实现贫困人口精细管理,扶贫资源精准配置,缺啥补啥,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精准识贫不留死角。“谁家是真穷?收入怎么算,你去谁家都说自己穷。”王素英回忆说,老百姓不配合、不支持,脱贫工作一度没有进展。为了保障真识贫、识真贫,村上组织结对帮扶干部走村入户摸底排查,详细了解群众诉求,并对结对帮扶对象认真开展再核查、再识别,进一步核实其家庭人员、致贫原因、劳动技能状况等实际情况。

    “我们把摸到的底、算出的账等情况,贴在村里的公示栏里,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质疑,并积极对待、严肃解答群众的质疑。”王素英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公示结束后,该村还通过群众代表民主评议等形式,实现精准识贫。

    “常去村社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一家一户摸底,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王素英说,一轮又一轮查漏补缺,一次又一次的监督、质疑,把底子摸得清清楚。

    “全村清理出建卡贫困户68户279人,其中因病致贫43户173人,占贫困总人数的62%,因学致贫18户84人,占贫困总人口的30%……”该村第一书记高德建指着办公桌上厚厚的一叠档案袋说,他们根据致贫原因、发展能力、个人意愿等方面,对贫困户进行分类整理,并建立“档案袋”。

    “摸清底子后,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村上还精心‘备菜’。”王素英道,他们按照“帮扶力度不能软、帮扶班子不能散、帮扶人员不能撤”的要求,精心为其准备了产业扶贫菜单、搬迁扶贫菜单、教育扶贫菜单、就业扶贫菜单等十余项扶贫餐单,着力打造“满汉全席”,确保“菜肴”符合扶贫对象“口味”。“通过制定脱贫‘菜单’,每户贫困户就有了脱贫致富的具体目标,他们就有了脱贫的信心。”

陈海的蘑菇棚。通讯员周冰娥供图

    量身制定脱贫计划

    “能过上如今的好生活,我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说起如今的生活,毗卢村5社建卡贫困户卜秀兰爬满皱纹的脸上满是笑容。

    卜秀兰今年50岁,其丈夫于2013年因病去世,她不仅要独自抚养5个孩子,还要偿还因丈夫治病借下的十余万债务,是该村的深度贫困户,家庭十分困难,一家6口一直住在破旧的平方里。因为年久维修,房子地基下沉、墙体裂缝,常常是天下下大雨,屋头下下雨,居住环境极差。“不晓得‘出路’在哪里,为了娃儿,活一天算一天。”

    得知卜秀兰的情况后,驻村干部及时为她送去了脱贫“菜单”。2015年,得益于危旧房改造,卜秀兰一家住进了近100平方米的青瓦房。“宽敞明亮的新房,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两个大女儿结婚了,小女儿和双胞胎儿子也在政府的帮助下顺利就业,家里也吃上了低保,如今我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驻村干部根据卜秀兰家的需求,不仅送去了住房改造扶贫菜单,还为其儿子送去了就业扶贫菜单,经过镇上的就业培训指导,顺利实现就业。

    “如今住上了新房子,孩子们也实现自食其力,我一个月在附近企业打工,也有好几百块的工资,加上喂的几十只家禽和种的庄稼,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啦。”2017年卜秀兰一家从脱贫户进入脱贫巩固户。

    “既收土地资金,又领打工工资,小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了。”毗卢村贫困户范廷友老两口已是古稀之年,劳动力缺乏,村帮扶干部得知情况后,及时为其送去了扶贫菜单,鼓励其流转土地,并到附近的种植大户打工。“锄草、摘果子……这些活儿都轻松,我们老两口能干得下来。”

    摸清底子,找准法子,开好方子,铺好路子。近年来,毗卢村为了率先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民所需为导向,精心为其提供了产业扶贫菜单、危旧房改造扶贫菜单、就业扶贫菜单等十余项扶贫餐单,唱好“菜单”式扶贫“重头戏”。据悉,截至目前,该村68户279人建卡贫困户已脱贫67户227人。

卜秀兰家如今住的新房子。通讯员周冰娥供图

    打好产业“组合拳”

    走在毗卢村的乡间小道上,笔者看到,成群的鸭子在收割完的稻田里,或觅食、或嬉戏、或酣睡……

    “这次我养了50多只鸭子,马上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建卡贫困户王玉珍地说,一只仔鸭2元左右购进,在冬闲田饲养两个月后,可以长到4斤左右,扣除成本,一只鸭子可净赚10多元。

    “利用冬闲田养鸭子,既生态,又节约成本,可谓是一举两得。”王素英说,为了鼓励村民养殖的积极性,每年秋收之后,村里都会购买一批仔鸭,没有闲钱的村民可以免费把仔鸭领回家,待鸭子长成卖了后在付仔鸭钱。

    “我们对冬闲田养鸭充满了希望。”村民吉勇兵说,冬闲田养鸭,投资小、见效快,还不麻烦,两个多月就能养成,效益可观,“明年,我要扩大养殖规模,冬闲田养鸭又是我们增收致富的一个‘法宝’啦。”

    近年来,在镇、村干部的引导下,每年秋后之后,毗卢村村民纷纷利用刚收割过稻谷的稻田养起鸭子。据悉,每年利用冬闲田放养鸭子达15000只,预计可为农民带来10万多元的收入。

    冬闲田养鸭只是毗卢村发展产业助推脱贫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利用毗卢村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扶贫产业,确保全村所有贫困农户有稳定的增收来源。在传统水稻、洋芋、玉米、小麦等产业基础上,全村发展150余亩无花果、140余亩花椒,全村有生猪、山羊、土鸡等养殖大户120余户,形成鸡鸭牛羊饲养氛围,目前全村产业发展生机勃勃,产业覆盖98%以上贫困户。

    米心无花果基地也是毗卢村产业扶贫的一个点。2015年,全区扶贫攻坚战打响后,该基地负责人周如海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向米心镇毗卢、竹台、苦竹3个贫困村群众免费赠送无花果种苗18余万株,发展无花果产业,栽种无花果2452.78亩,助推村民持续增收。

    “企业想得真周到,不仅送果苗、修建田间便道,还雇人帮我把果树苗栽好,今后增收有望了!”范庭友说。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潼南米心镇毗卢村:“唱好”菜单式扶贫“重头戏”

2017-10-30 15:30:00 来源: 0 条评论
【摘要】日前,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毗卢村脱贫巩固户陈海的家里传出阵阵笑声,当天,毗卢村支部书记王素英到他家进行走访。

    华龙网10月30日15时30分讯(通讯员 周冰娥)日前,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毗卢村脱贫巩固户陈海的家里传出阵阵笑声,当天,毗卢村支部书记王素英到他家进行走访。“老陈,手艺不错哦,刚刚去瞧你了的蘑菇棚,里面的蘑菇长势正好,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多亏了政府教我蘑菇种植技术,要不然哪有现在的好生活。”

    陈海与村两委班子算起了自家的脱贫账单,他种植的20来亩优质蘑菇,一年能带给他10余万毛收入,加上栽种的包谷、花生、水稻等农作物和饲养的20余只家禽,今年的收入还是很不错,“我有信心,绝对不返贫。”

    这是毗卢村贫困户细算脱贫账单摆脱贫困的一个剪影。近年来,毗卢村在区委、区政府及米心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变“输血”为“造血”,打好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整合有效资金等“组合拳”,为贫困户因地制宜量身定制脱贫计划,实现“菜单”式精准扶贫。

    摸清底数精准识贫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米心镇党委书记陈廷友说,精准扶贫,该镇不撒胡椒面,而是“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工作到位、扶贫到位”,实现贫困人口精细管理,扶贫资源精准配置,缺啥补啥,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精准识贫不留死角。“谁家是真穷?收入怎么算,你去谁家都说自己穷。”王素英回忆说,老百姓不配合、不支持,脱贫工作一度没有进展。为了保障真识贫、识真贫,村上组织结对帮扶干部走村入户摸底排查,详细了解群众诉求,并对结对帮扶对象认真开展再核查、再识别,进一步核实其家庭人员、致贫原因、劳动技能状况等实际情况。

    “我们把摸到的底、算出的账等情况,贴在村里的公示栏里,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质疑,并积极对待、严肃解答群众的质疑。”王素英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公示结束后,该村还通过群众代表民主评议等形式,实现精准识贫。

    “常去村社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一家一户摸底,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王素英说,一轮又一轮查漏补缺,一次又一次的监督、质疑,把底子摸得清清楚。

    “全村清理出建卡贫困户68户279人,其中因病致贫43户173人,占贫困总人数的62%,因学致贫18户84人,占贫困总人口的30%……”该村第一书记高德建指着办公桌上厚厚的一叠档案袋说,他们根据致贫原因、发展能力、个人意愿等方面,对贫困户进行分类整理,并建立“档案袋”。

    “摸清底子后,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村上还精心‘备菜’。”王素英道,他们按照“帮扶力度不能软、帮扶班子不能散、帮扶人员不能撤”的要求,精心为其准备了产业扶贫菜单、搬迁扶贫菜单、教育扶贫菜单、就业扶贫菜单等十余项扶贫餐单,着力打造“满汉全席”,确保“菜肴”符合扶贫对象“口味”。“通过制定脱贫‘菜单’,每户贫困户就有了脱贫致富的具体目标,他们就有了脱贫的信心。”

陈海的蘑菇棚。通讯员周冰娥供图

    量身制定脱贫计划

    “能过上如今的好生活,我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说起如今的生活,毗卢村5社建卡贫困户卜秀兰爬满皱纹的脸上满是笑容。

    卜秀兰今年50岁,其丈夫于2013年因病去世,她不仅要独自抚养5个孩子,还要偿还因丈夫治病借下的十余万债务,是该村的深度贫困户,家庭十分困难,一家6口一直住在破旧的平方里。因为年久维修,房子地基下沉、墙体裂缝,常常是天下下大雨,屋头下下雨,居住环境极差。“不晓得‘出路’在哪里,为了娃儿,活一天算一天。”

    得知卜秀兰的情况后,驻村干部及时为她送去了脱贫“菜单”。2015年,得益于危旧房改造,卜秀兰一家住进了近100平方米的青瓦房。“宽敞明亮的新房,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两个大女儿结婚了,小女儿和双胞胎儿子也在政府的帮助下顺利就业,家里也吃上了低保,如今我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驻村干部根据卜秀兰家的需求,不仅送去了住房改造扶贫菜单,还为其儿子送去了就业扶贫菜单,经过镇上的就业培训指导,顺利实现就业。

    “如今住上了新房子,孩子们也实现自食其力,我一个月在附近企业打工,也有好几百块的工资,加上喂的几十只家禽和种的庄稼,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啦。”2017年卜秀兰一家从脱贫户进入脱贫巩固户。

    “既收土地资金,又领打工工资,小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了。”毗卢村贫困户范廷友老两口已是古稀之年,劳动力缺乏,村帮扶干部得知情况后,及时为其送去了扶贫菜单,鼓励其流转土地,并到附近的种植大户打工。“锄草、摘果子……这些活儿都轻松,我们老两口能干得下来。”

    摸清底子,找准法子,开好方子,铺好路子。近年来,毗卢村为了率先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民所需为导向,精心为其提供了产业扶贫菜单、危旧房改造扶贫菜单、就业扶贫菜单等十余项扶贫餐单,唱好“菜单”式扶贫“重头戏”。据悉,截至目前,该村68户279人建卡贫困户已脱贫67户227人。

卜秀兰家如今住的新房子。通讯员周冰娥供图

    打好产业“组合拳”

    走在毗卢村的乡间小道上,笔者看到,成群的鸭子在收割完的稻田里,或觅食、或嬉戏、或酣睡……

    “这次我养了50多只鸭子,马上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建卡贫困户王玉珍地说,一只仔鸭2元左右购进,在冬闲田饲养两个月后,可以长到4斤左右,扣除成本,一只鸭子可净赚10多元。

    “利用冬闲田养鸭子,既生态,又节约成本,可谓是一举两得。”王素英说,为了鼓励村民养殖的积极性,每年秋收之后,村里都会购买一批仔鸭,没有闲钱的村民可以免费把仔鸭领回家,待鸭子长成卖了后在付仔鸭钱。

    “我们对冬闲田养鸭充满了希望。”村民吉勇兵说,冬闲田养鸭,投资小、见效快,还不麻烦,两个多月就能养成,效益可观,“明年,我要扩大养殖规模,冬闲田养鸭又是我们增收致富的一个‘法宝’啦。”

    近年来,在镇、村干部的引导下,每年秋后之后,毗卢村村民纷纷利用刚收割过稻谷的稻田养起鸭子。据悉,每年利用冬闲田放养鸭子达15000只,预计可为农民带来10万多元的收入。

    冬闲田养鸭只是毗卢村发展产业助推脱贫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利用毗卢村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扶贫产业,确保全村所有贫困农户有稳定的增收来源。在传统水稻、洋芋、玉米、小麦等产业基础上,全村发展150余亩无花果、140余亩花椒,全村有生猪、山羊、土鸡等养殖大户120余户,形成鸡鸭牛羊饲养氛围,目前全村产业发展生机勃勃,产业覆盖98%以上贫困户。

    米心无花果基地也是毗卢村产业扶贫的一个点。2015年,全区扶贫攻坚战打响后,该基地负责人周如海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向米心镇毗卢、竹台、苦竹3个贫困村群众免费赠送无花果种苗18余万株,发展无花果产业,栽种无花果2452.78亩,助推村民持续增收。

    “企业想得真周到,不仅送果苗、修建田间便道,还雇人帮我把果树苗栽好,今后增收有望了!”范庭友说。

[责任编辑: 王正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