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40国外国友人集体为重庆“打call”
印尼小伙捧走3万大奖

来源:华龙网2017-11-16

    华龙网11月16日14时50分讯(首席记者 张雅萍)“去过很多城市,我只喜欢重庆。”这是来自卢旺达的CELESTIN NDUWIMANA(中文名陈伟)在一封家书里写的内容。今(16)日,“我在重庆学汉语”2017沙坪坝区对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颁奖典礼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举行,记者从现场获悉,来自印尼的Abraham Adhiprama Limarga(中文名林锐)获得视频类一等奖;来自卢旺达的重庆师范大学留学生CELESTIN NDUWIMANA(中文名陈伟)获得家书类一等奖;来自也门的重庆大学留学生Ezadeen Abadel(中文名阿巴代)获得图片类一等奖。

获奖的外国友人学习中国传统礼仪。首席记者 张雅萍 摄

    40国外国友人集体为重庆“打call”

    今年5月下旬,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指导,中共沙坪坝区委宣传部主办,华龙网集团承办的“我在重庆学汉语——沙坪坝区对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启动,向在渝外籍人士公开征集视频、图片、家书三大类作品,以此展现重庆风采和城市魅力。从外籍人士的角度讲好重庆故事,放大重庆声音。

    经过2个月的征集,来自美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法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越南、泰国、韩国、日本、卢旺达、以色列、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也门、南非、安哥拉等40多个国家的在渝外籍人士踊跃投稿,活动组委会共征集到家书、图片、视频作品460余件。

    经过组委会初选、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选拔出视频、图片、家书类作品一等奖各1名,二等奖各2名,三等奖各3名。其中视频类一等奖得主林锐(中文名)捧走3万元大奖。

“我在重庆学汉语”活动16日举行颁奖典礼。首席记者 张雅萍 摄

    德国女孩千里赴约 迈阿密帅哥想当重庆女婿

    在颁奖典礼现场,记者见到已搬到上海生活的德国女孩儿何伊莎(中文名),她告诉记者,为了这个她期待已久的时刻,两天前她就专程请假从上海飞回重庆等待,在重庆生活的这几年是她生命中美好的回忆。

    “我爱重庆,我爱沙坪坝”,已经考到北京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的越南留学生范明德(中文名)虽然没能赶回,也远程向所有获奖者发来祝福。

    记者从组委会获悉,本次活动影响范围广泛,参赛者既有刚到重庆不久的留学生,也有在重庆工作多年的外籍友人。而来自美国迈阿密的小伙Yupie则在重庆身兼“老师”和“学生”双重身份,他是一名教英语的外教老师,也是一名学汉语的“学生”,他的汉语老师是他的重庆籍女朋友,他是想做“重庆女婿”的美国人。“我爱重庆,重庆雄起”,这次,Yupie就通过视频参赛讲述了他与重庆美女的爱情故事。

    卢旺达留学生学了一堆重庆言子儿

    今年刚20岁的陈伟(中文名)来自卢旺达。2016年9月,他来到重庆。为了学习汉语,陈伟经常阅读中国小说、学习中文歌曲、看中国电影和通过微信或QQ与人聊天,这是他结交朋友和学习汉语的方式。不到一年时间,他的中文水平进步神速。

    “重庆人都很友好,我见到的很多重庆人都成了我的朋友。”2017年春节,陈伟没有回家,他受到一个重庆家庭的邀请,在沙坪坝度过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春节,在这个家里,他学会很多重庆方言,比如说:要得=好的,啥子=什么,晓得=知道,耍朋友=谈恋爱,乖=漂亮,哈哈儿=一会儿等等。

    今年5月,“我在重庆学汉语”沙坪坝区对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正式启动,陈伟网上得知消息之后,决定借此检验一下自己的中文水平。他以《去过很多城市 我只喜欢呆在重庆》为题写了一封家书,引经据典讲述了重庆的美食、美景和美德。

    “重庆是我的家,我觉得自己已是美丽重庆的一部分。重庆人非常友好,我已经把他们视作我的新家人。”陈伟说,重庆永远是雄起的城市,他祝重庆越来越美,风景越来越好看,永远充满活力。

    对于陈伟的家书,原重庆市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明凯给予点赞。他说:“一封家书,娓娓道来,有情节、有细节,让我们在阅读中发现了重庆之美。”

“家书”类一等奖获得者来自卢旺达的留学生陈伟分享他的作品。首席记者 张雅萍 摄

    印尼帅哥用3分钟浓缩“重庆美景”

    “沙坪坝区的磁器口古镇是过去与现代完美的结合,用现代的生活去介绍古代的美丽。”今年22岁的林锐(中文名)来自印度尼西亚。他通过镜头,将沙坪坝三峡广场、磁器口古镇等地的美食、游客、城市建筑、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融为一体,用细节去发现重庆之美。

    林锐介绍,他为拍摄这部得奖之作做了大量工作,因为生活学习在南岸区,他只能趁着课余时间一趟趟地往沙坪坝跑,到三峡广场、磁器口去感悟文化内涵和人文风情,寻找创作灵感。在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之后,他拍摄出了一部3分钟的视频短片。

    “有静、有动、有快、有慢、有重点、有广度、有深度”, 对于林锐的视频作品,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鲜于煌用了七个“有”进行点赞。他认为这部作品深入生活,细节生动,内容丰富,有点有面,非常值得一看,获得视频类一等奖名副其实。

印尼小伙儿林锐捧走视频类一等奖,获得3万元奖金。首席记者 张雅萍 摄

    喜爱摄影的也门小伙拍偏爱重庆老巷子

    “我的中文名字叫阿巴代,我喜欢拍照”,也门小伙Ezadeen Abadel在参加“我在重庆学汉语”活动过程中,以一组名为《老巷子》的照片,在图片类作品中获得一等奖。

    记者从活动组委会了解到,阿巴代摄影作品《老巷子》将磁器口的历史与现代进行了有机融合。在这张照片中,有商家、有中外游客,有青石板,有老房子,既体现了磁器口古镇的“老”,又反映了沙坪坝城市面貌的“新”,城市、街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在重庆学汉语”沙坪坝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圆满落幕。首席记者 张雅萍 摄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40国外国友人集体为重庆“打call”
印尼小伙捧走3万大奖

2017-11-16 14:5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11月16日14时50分讯(首席记者 张雅萍)“去过很多城市,我只喜欢重庆。”这是来自卢旺达的CELESTIN NDUWIMANA(中文名陈伟)在一封家书里写的内容。今(16)日,“我在重庆学汉语”2017沙坪坝区对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颁奖典礼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举行,记者从现场获悉,来自印尼的Abraham Adhiprama Limarga(中文名林锐)获得视频类一等奖;来自卢旺达的重庆师范大学留学生CELESTIN NDUWIMANA(中文名陈伟)获得家书类一等奖;来自也门的重庆大学留学生Ezadeen Abadel(中文名阿巴代)获得图片类一等奖。

获奖的外国友人学习中国传统礼仪。首席记者 张雅萍 摄

    40国外国友人集体为重庆“打call”

    今年5月下旬,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指导,中共沙坪坝区委宣传部主办,华龙网集团承办的“我在重庆学汉语——沙坪坝区对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启动,向在渝外籍人士公开征集视频、图片、家书三大类作品,以此展现重庆风采和城市魅力。从外籍人士的角度讲好重庆故事,放大重庆声音。

    经过2个月的征集,来自美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法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越南、泰国、韩国、日本、卢旺达、以色列、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也门、南非、安哥拉等40多个国家的在渝外籍人士踊跃投稿,活动组委会共征集到家书、图片、视频作品460余件。

    经过组委会初选、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选拔出视频、图片、家书类作品一等奖各1名,二等奖各2名,三等奖各3名。其中视频类一等奖得主林锐(中文名)捧走3万元大奖。

“我在重庆学汉语”活动16日举行颁奖典礼。首席记者 张雅萍 摄

    德国女孩千里赴约 迈阿密帅哥想当重庆女婿

    在颁奖典礼现场,记者见到已搬到上海生活的德国女孩儿何伊莎(中文名),她告诉记者,为了这个她期待已久的时刻,两天前她就专程请假从上海飞回重庆等待,在重庆生活的这几年是她生命中美好的回忆。

    “我爱重庆,我爱沙坪坝”,已经考到北京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的越南留学生范明德(中文名)虽然没能赶回,也远程向所有获奖者发来祝福。

    记者从组委会获悉,本次活动影响范围广泛,参赛者既有刚到重庆不久的留学生,也有在重庆工作多年的外籍友人。而来自美国迈阿密的小伙Yupie则在重庆身兼“老师”和“学生”双重身份,他是一名教英语的外教老师,也是一名学汉语的“学生”,他的汉语老师是他的重庆籍女朋友,他是想做“重庆女婿”的美国人。“我爱重庆,重庆雄起”,这次,Yupie就通过视频参赛讲述了他与重庆美女的爱情故事。

    卢旺达留学生学了一堆重庆言子儿

    今年刚20岁的陈伟(中文名)来自卢旺达。2016年9月,他来到重庆。为了学习汉语,陈伟经常阅读中国小说、学习中文歌曲、看中国电影和通过微信或QQ与人聊天,这是他结交朋友和学习汉语的方式。不到一年时间,他的中文水平进步神速。

    “重庆人都很友好,我见到的很多重庆人都成了我的朋友。”2017年春节,陈伟没有回家,他受到一个重庆家庭的邀请,在沙坪坝度过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春节,在这个家里,他学会很多重庆方言,比如说:要得=好的,啥子=什么,晓得=知道,耍朋友=谈恋爱,乖=漂亮,哈哈儿=一会儿等等。

    今年5月,“我在重庆学汉语”沙坪坝区对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正式启动,陈伟网上得知消息之后,决定借此检验一下自己的中文水平。他以《去过很多城市 我只喜欢呆在重庆》为题写了一封家书,引经据典讲述了重庆的美食、美景和美德。

    “重庆是我的家,我觉得自己已是美丽重庆的一部分。重庆人非常友好,我已经把他们视作我的新家人。”陈伟说,重庆永远是雄起的城市,他祝重庆越来越美,风景越来越好看,永远充满活力。

    对于陈伟的家书,原重庆市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明凯给予点赞。他说:“一封家书,娓娓道来,有情节、有细节,让我们在阅读中发现了重庆之美。”

“家书”类一等奖获得者来自卢旺达的留学生陈伟分享他的作品。首席记者 张雅萍 摄

    印尼帅哥用3分钟浓缩“重庆美景”

    “沙坪坝区的磁器口古镇是过去与现代完美的结合,用现代的生活去介绍古代的美丽。”今年22岁的林锐(中文名)来自印度尼西亚。他通过镜头,将沙坪坝三峡广场、磁器口古镇等地的美食、游客、城市建筑、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融为一体,用细节去发现重庆之美。

    林锐介绍,他为拍摄这部得奖之作做了大量工作,因为生活学习在南岸区,他只能趁着课余时间一趟趟地往沙坪坝跑,到三峡广场、磁器口去感悟文化内涵和人文风情,寻找创作灵感。在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之后,他拍摄出了一部3分钟的视频短片。

    “有静、有动、有快、有慢、有重点、有广度、有深度”, 对于林锐的视频作品,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鲜于煌用了七个“有”进行点赞。他认为这部作品深入生活,细节生动,内容丰富,有点有面,非常值得一看,获得视频类一等奖名副其实。

印尼小伙儿林锐捧走视频类一等奖,获得3万元奖金。首席记者 张雅萍 摄

    喜爱摄影的也门小伙拍偏爱重庆老巷子

    “我的中文名字叫阿巴代,我喜欢拍照”,也门小伙Ezadeen Abadel在参加“我在重庆学汉语”活动过程中,以一组名为《老巷子》的照片,在图片类作品中获得一等奖。

    记者从活动组委会了解到,阿巴代摄影作品《老巷子》将磁器口的历史与现代进行了有机融合。在这张照片中,有商家、有中外游客,有青石板,有老房子,既体现了磁器口古镇的“老”,又反映了沙坪坝城市面貌的“新”,城市、街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在重庆学汉语”沙坪坝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圆满落幕。首席记者 张雅萍 摄
[责任编辑: 王正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