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涪陵区成功创建“重庆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

来源:华龙网2018-01-11

 

涪陵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汇报会 通讯员 夏林 摄

  华龙网1月11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夏林)近日,从重庆涪陵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传来好消息,涪陵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了市级验收,被正式命名为“重庆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日前,由重庆市卫计委、市疾控中心组成的考评专家组来到涪陵,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现场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对涪陵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进行验收。

  专家组认为涪陵区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做到了政府重视、部门配合,积极开展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活动,慢性病综合防控健康教育宣传有创新、有特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达到了省(市)级慢性病示范区标准。按照《重庆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规定,正式命名涪陵区为“重庆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同时,专家组还提出,创建慢性病示范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希望涪陵区继续保持创建成果,以慢性病示范区相关工作为依托,做好辖区慢性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落实预防为主方针,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实现全民健康。

  涪陵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呈现五个亮点

  自涪陵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启动以来,在市级部门的指导下,涪陵区统筹各方资源、精心组织创建,在创建工作中呈现出了“五个亮点”。

  “四城”协同共建,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基本形成。2016年,涪陵区委、区政府着眼于新的发展形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决定在全区开展“四城同创”工作,将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作为创建国家卫生区的前置必要条件,与“四城同创”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实现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与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化建设、健康城市建设、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等资源共享,由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基本形成,有力推动了健康产业发展和群众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夯实创建基础,健康支持性环境日趋完善。自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启动以来,涪陵区结合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健康家庭、社区、学校、食堂、餐厅、酒店建设,精心打造健康主题公园、步道、小屋、一条街;村居自助式健康检测点广分布,医疗机构自助式健康检测点全覆盖;加强了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普及公共体育设施,公共体育场地免费或低收费向居民开放广获好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通过打造健康生活方式硬件环境,让群众在生活休闲中获取健康知识和技能,使健康元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创新救助模式,慢性病患者得到实惠。针对全区慢性病患者的实际情况,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建卡贫困户医疗救助基金,对慢性病等建卡贫困对象住院医疗费用经医保报销、医疗救助后,由基金再次进行第三次报销,大幅降低建卡贫困对象的住院医疗自付费用,还对因病致贫建卡贫困患者进行健康体检;对不同慢性病的医疗支出进行评估定额,再按标准对患慢性病的建卡贫困对象采取进行“打卡直补”救助,大幅降低困难群众医疗负担。2017年,共直补救助7241名建卡贫困对象,共计发放救助金729万元,人均救助1000元。

  整合“五支”力量,全民健康素养有效提升。充分利用媒体、学校、乡镇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机构等“五支”力量,进行高频率、广覆盖的慢性病健康教育宣传,实现了健康知识“五进”(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公共场所),使全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50.28%,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上一年有较大提升。

  医防有机融合,“四位一体”防控机制逐步建立。涪陵区疾控中心发挥专业机构优势,强化监测分析,提出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各医疗机构发挥临床医疗主导作用,强化医疗救治,实施分级诊疗;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挥乡、村两级公共卫生网底作用,加强健康管理、日常随访和分类干预;并落实医养结合,为各类养老机构提供医疗、预防保健服务。通过医防结合,为群众提供防、治、管、养“四位一体”的慢性病防治全程服务。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涪陵区成功创建“重庆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

2018-01-11 06:30:50 来源: 0 条评论

 

涪陵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汇报会 通讯员 夏林 摄

  华龙网1月11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夏林)近日,从重庆涪陵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传来好消息,涪陵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了市级验收,被正式命名为“重庆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日前,由重庆市卫计委、市疾控中心组成的考评专家组来到涪陵,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现场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对涪陵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进行验收。

  专家组认为涪陵区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做到了政府重视、部门配合,积极开展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活动,慢性病综合防控健康教育宣传有创新、有特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达到了省(市)级慢性病示范区标准。按照《重庆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规定,正式命名涪陵区为“重庆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同时,专家组还提出,创建慢性病示范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希望涪陵区继续保持创建成果,以慢性病示范区相关工作为依托,做好辖区慢性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落实预防为主方针,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实现全民健康。

  涪陵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呈现五个亮点

  自涪陵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启动以来,在市级部门的指导下,涪陵区统筹各方资源、精心组织创建,在创建工作中呈现出了“五个亮点”。

  “四城”协同共建,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基本形成。2016年,涪陵区委、区政府着眼于新的发展形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决定在全区开展“四城同创”工作,将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作为创建国家卫生区的前置必要条件,与“四城同创”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实现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与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化建设、健康城市建设、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等资源共享,由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基本形成,有力推动了健康产业发展和群众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夯实创建基础,健康支持性环境日趋完善。自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启动以来,涪陵区结合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健康家庭、社区、学校、食堂、餐厅、酒店建设,精心打造健康主题公园、步道、小屋、一条街;村居自助式健康检测点广分布,医疗机构自助式健康检测点全覆盖;加强了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普及公共体育设施,公共体育场地免费或低收费向居民开放广获好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通过打造健康生活方式硬件环境,让群众在生活休闲中获取健康知识和技能,使健康元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创新救助模式,慢性病患者得到实惠。针对全区慢性病患者的实际情况,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建卡贫困户医疗救助基金,对慢性病等建卡贫困对象住院医疗费用经医保报销、医疗救助后,由基金再次进行第三次报销,大幅降低建卡贫困对象的住院医疗自付费用,还对因病致贫建卡贫困患者进行健康体检;对不同慢性病的医疗支出进行评估定额,再按标准对患慢性病的建卡贫困对象采取进行“打卡直补”救助,大幅降低困难群众医疗负担。2017年,共直补救助7241名建卡贫困对象,共计发放救助金729万元,人均救助1000元。

  整合“五支”力量,全民健康素养有效提升。充分利用媒体、学校、乡镇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机构等“五支”力量,进行高频率、广覆盖的慢性病健康教育宣传,实现了健康知识“五进”(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公共场所),使全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50.28%,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上一年有较大提升。

  医防有机融合,“四位一体”防控机制逐步建立。涪陵区疾控中心发挥专业机构优势,强化监测分析,提出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各医疗机构发挥临床医疗主导作用,强化医疗救治,实施分级诊疗;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挥乡、村两级公共卫生网底作用,加强健康管理、日常随访和分类干预;并落实医养结合,为各类养老机构提供医疗、预防保健服务。通过医防结合,为群众提供防、治、管、养“四位一体”的慢性病防治全程服务。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