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铜梁:老行当"背锄头"的王铁匠

来源:华龙网2018-01-22

王铁匠“背锄头”时的情景 通讯员赵呈荣 摄

王铁匠“背锄头”时的情景 通讯员赵呈荣 摄

王铁匠“背锄头”时的情景 通讯员赵呈荣 摄

    华龙网1月22日9时讯(通讯员赵呈荣)半间陈旧的屋子,一个千锤百炼人,是旧时铁匠铺打铁工人师傅的真实写照。可如今在重庆市铜梁区大庙镇长安街,就有这样一处铁匠铺。一间小得不能再小的砖瓦房,再加上火钳、铁锤、砂轮等铁匠工具和做锄头用的铁板条块,门口摆着待售或为村民背做的锄头等农具,就是这个铁匠铺的全部家当了。

    近日,笔者来到铜梁大庙的这个铁匠铺,见铁匠师傅正忙着“背锄头”(背锄头是方言,意思是旧锄头磨损得差不多了,须铸上一块铁,使锄头更加尖锐)。据了解,这位铁匠师傅名叫王大兴,人称王铁匠。王铁匠今年66岁,家住大庙镇三品村18社,他16岁开始学艺,从事铁匠生涯已整整50载。

    从老王满手的老茧和黝黑的皮肤上看,他个头不高,可壮实得很,一看便是为打铁而生的好筋骨。大庙属丘陵地带,部分农用机械施展不开,所以手工农具暂时还没有全部淘汰。在王铁匠铺子前,不时有人前来购买锄头、铁锹之类的农具,每把10元至20元不等。

    “现在做这行的人已经不多了,因为农村很多地方都使用机械耕作了。”王铁匠正说着,铺子前便来了一位农民,跟王铁匠边开玩笑边问要的锄头做好了没有。原来,铺子里经常有人来预定锄头等农具,材料都是客人出,王铁匠只收个手工费。来取锄头的这位农民告诉笔者:“需要的一些农具就到这里来做,王师傅的东西真材实料,手艺也好。”看到这样的老主顾来,王铁匠总是乐得合不拢嘴。

    俗话说,人生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王大兴告诉笔者:“干这个虽然辛苦,但想着这个老行当还有我的用武之地,能为农民朋友服点务,我就心满意足了。”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铜梁:老行当"背锄头"的王铁匠

2018-01-22 09:47:00 来源: 0 条评论

王铁匠“背锄头”时的情景 通讯员赵呈荣 摄

王铁匠“背锄头”时的情景 通讯员赵呈荣 摄

王铁匠“背锄头”时的情景 通讯员赵呈荣 摄

    华龙网1月22日9时讯(通讯员赵呈荣)半间陈旧的屋子,一个千锤百炼人,是旧时铁匠铺打铁工人师傅的真实写照。可如今在重庆市铜梁区大庙镇长安街,就有这样一处铁匠铺。一间小得不能再小的砖瓦房,再加上火钳、铁锤、砂轮等铁匠工具和做锄头用的铁板条块,门口摆着待售或为村民背做的锄头等农具,就是这个铁匠铺的全部家当了。

    近日,笔者来到铜梁大庙的这个铁匠铺,见铁匠师傅正忙着“背锄头”(背锄头是方言,意思是旧锄头磨损得差不多了,须铸上一块铁,使锄头更加尖锐)。据了解,这位铁匠师傅名叫王大兴,人称王铁匠。王铁匠今年66岁,家住大庙镇三品村18社,他16岁开始学艺,从事铁匠生涯已整整50载。

    从老王满手的老茧和黝黑的皮肤上看,他个头不高,可壮实得很,一看便是为打铁而生的好筋骨。大庙属丘陵地带,部分农用机械施展不开,所以手工农具暂时还没有全部淘汰。在王铁匠铺子前,不时有人前来购买锄头、铁锹之类的农具,每把10元至20元不等。

    “现在做这行的人已经不多了,因为农村很多地方都使用机械耕作了。”王铁匠正说着,铺子前便来了一位农民,跟王铁匠边开玩笑边问要的锄头做好了没有。原来,铺子里经常有人来预定锄头等农具,材料都是客人出,王铁匠只收个手工费。来取锄头的这位农民告诉笔者:“需要的一些农具就到这里来做,王师傅的东西真材实料,手艺也好。”看到这样的老主顾来,王铁匠总是乐得合不拢嘴。

    俗话说,人生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王大兴告诉笔者:“干这个虽然辛苦,但想着这个老行当还有我的用武之地,能为农民朋友服点务,我就心满意足了。”

[责任编辑: 马小菁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