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春走基层】斩断思想上的穷根 开州大进镇的脱贫之路(中)

来源:华龙网2018-02-14

    华龙网2月14日10时讯(记者 李天春 首席记者 张雅萍 实习生 闫仪)戴着“穷帽”不光彩,脱贫致富才是真。重庆开州大进镇贫困村民有强烈的脱贫愿望和干劲,当地政府部门不仅大力“输血”,而且还鼓励村民发展产业,不断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今(14)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毕业于西南大学的“牛倌”郭用安,回到大进镇紫金村创业,独自开办养牛场,带领村民走出了脱贫致富的新天地,成为大进镇产业脱贫的亮点。

走在脱贫致富路上的紫金村。实习生 闫仪 摄

    毕业挥挥手 回乡养牛创业

    紫金村,虽然带有一个“金”字,但是由于资源贫乏,地处山区,不少村民望着大山“守穷”。

    2015年,紫金村成为市级贫困村,共有127户贫困户537人,大多因病致贫。

    2016年,紫金村实现了整村脱贫,其中原因除了长期有1000多名村民外出务工之外,还在于村里不断发展的产业,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

    在紫金村产业脱贫致富的扉页中,今年30岁的郭用安完全可以写上一笔。

    2012年,郭用安从西南大学毕业,学了四年的动物科学,本来想进入畜牧部门工作,可是当年畜牧部门没有招人。

    早在读大二时,郭用安曾在一家大型畜牧集团实习,毕业后本来可以留下来工作,那家企业的待遇不错。但是,他还是选择了放弃。

    毕业后,既然进不了畜牧部门,郭用安就挥挥手,告别校园回乡创业。

    2012年9月,郭用安在叔叔和姐姐的帮助下,筹集了70多万元,在紫金村的山脚下开起了养牛场。

    2013年5月,郭用安购买了第一批西门塔耳小肉牛,共有50多头。一年后,他将长大的肉牛卖掉,由于经验不足,他走了些弯路,只赚了10多万元。

    尽管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但是掘到创业的第一桶金,郭用安还是非常高兴。不管赚多赚少,总算赚了,他看到了养牛的前景,坚定了创业的信心。

郭用安养的西门塔耳肉牛市场前景好。记者 李天春 摄

    上阵父子兵 好钢用在刀刃

    大学毕业后直接回乡创业,这个大学读得值吗?有些村民对郭用安的做法不理解。可是他却认为创业也需要文化和技术,他回乡养牛正好可以学以致用。

    郭用安的父亲是兽医,本来在江苏打工。自从郭用安回到家乡创业后,他的父亲就不再外出打工,一起在家养牛,给郭用安当做技术指导。

    打仗靠亲兄弟,上阵靠父子兵。郭用安与其父亲扣起手,决心在养牛道路上闯出一条路。

    2017年,郭用安养的第三批牛出栏,赚了50多万元,这让他更加坚信养牛前景一片光明。

    赚得多,但是开支也很大。养牛的成本除了购卖小牛之外,还在于喂养的饲料。料草不够,郭用安就向周边的村民收购包谷杆,380元/吨,每年用量在800-1000吨。光是花在收购包谷杆的钱,每年就有三四十万。

    除此之外,郭用安还长期雇有二三个贫困村民养牛,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

    郭用安的养牛场,增加了村民创收的渠道,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记者在养牛场采访郭用安(左)的创业故事。实习生 闫仪 摄

    有钱大家赚 乡亲们一起来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郭用安一直认为,钱,一个人赚不完,有钱就大家赚。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他开始动员贫困村民和他一起养牛。

    没有文化的村民,养的是土牛,但是市场价格不高。2017年,郭用安帮助村民换了肉牛品种,全部养西门塔耳。一头小牛可以卖8000元左右,出栏后的一头肉牛可卖到1.7万元。如果一个村民能够养三头牛,一年的收入就有5万多元。

    养牛的收入可观,肉牛产业充满阳光。想养牛的不只是紫金村的村民,其他村的村民也纷纷跑到郭用安的养牛场“取经”。

    养牛产业越做越大,郭用安的想法越来越多。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他又动员村民喂养母牛,仔牛由他全部收购。肉牛出栏后,他直接卖给丰都的一家肉牛加工企业,省去中间商赚差价环节,养牛的利润得到充分保证。

    养牛养出了经验,也养出了情怀。经过5年时间的打拼,郭用安前后投入了近200万元,不断扩大养牛规模。他还打算利用团市委的30万元“青年创业基金”,定点帮扶15户村民脱贫致富。每户村民按2万元作为股金,每年可得到1000元的保底分红。养牛的风险由郭用安承担,村民实现了旱涝保收。

郭用安的养牛场推动村民脱贫。实习生 闫仪 摄

    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郭用安,每年要和大学的同学聚会。昔日同窗好友都佩服他的创业勇气。一些同学不断给他提供肉牛产业的发展趋势,让他时刻掌握市场的行情和动态,为他的养牛产业提供信息参考。

    郭用安是大进镇产业脱贫的一个缩影。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许多驻村干部用汗水和心血帮助村民发展产业,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欲知详情请关注明日推出的《斩断思想上的穷根 开州大进镇的脱贫之路(下)》。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春走基层】斩断思想上的穷根 开州大进镇的脱贫之路(中)

2018-02-14 10:14:37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2月14日10时讯(记者 李天春 首席记者 张雅萍 实习生 闫仪)戴着“穷帽”不光彩,脱贫致富才是真。重庆开州大进镇贫困村民有强烈的脱贫愿望和干劲,当地政府部门不仅大力“输血”,而且还鼓励村民发展产业,不断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今(14)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毕业于西南大学的“牛倌”郭用安,回到大进镇紫金村创业,独自开办养牛场,带领村民走出了脱贫致富的新天地,成为大进镇产业脱贫的亮点。

走在脱贫致富路上的紫金村。实习生 闫仪 摄

    毕业挥挥手 回乡养牛创业

    紫金村,虽然带有一个“金”字,但是由于资源贫乏,地处山区,不少村民望着大山“守穷”。

    2015年,紫金村成为市级贫困村,共有127户贫困户537人,大多因病致贫。

    2016年,紫金村实现了整村脱贫,其中原因除了长期有1000多名村民外出务工之外,还在于村里不断发展的产业,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

    在紫金村产业脱贫致富的扉页中,今年30岁的郭用安完全可以写上一笔。

    2012年,郭用安从西南大学毕业,学了四年的动物科学,本来想进入畜牧部门工作,可是当年畜牧部门没有招人。

    早在读大二时,郭用安曾在一家大型畜牧集团实习,毕业后本来可以留下来工作,那家企业的待遇不错。但是,他还是选择了放弃。

    毕业后,既然进不了畜牧部门,郭用安就挥挥手,告别校园回乡创业。

    2012年9月,郭用安在叔叔和姐姐的帮助下,筹集了70多万元,在紫金村的山脚下开起了养牛场。

    2013年5月,郭用安购买了第一批西门塔耳小肉牛,共有50多头。一年后,他将长大的肉牛卖掉,由于经验不足,他走了些弯路,只赚了10多万元。

    尽管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但是掘到创业的第一桶金,郭用安还是非常高兴。不管赚多赚少,总算赚了,他看到了养牛的前景,坚定了创业的信心。

郭用安养的西门塔耳肉牛市场前景好。记者 李天春 摄

    上阵父子兵 好钢用在刀刃

    大学毕业后直接回乡创业,这个大学读得值吗?有些村民对郭用安的做法不理解。可是他却认为创业也需要文化和技术,他回乡养牛正好可以学以致用。

    郭用安的父亲是兽医,本来在江苏打工。自从郭用安回到家乡创业后,他的父亲就不再外出打工,一起在家养牛,给郭用安当做技术指导。

    打仗靠亲兄弟,上阵靠父子兵。郭用安与其父亲扣起手,决心在养牛道路上闯出一条路。

    2017年,郭用安养的第三批牛出栏,赚了50多万元,这让他更加坚信养牛前景一片光明。

    赚得多,但是开支也很大。养牛的成本除了购卖小牛之外,还在于喂养的饲料。料草不够,郭用安就向周边的村民收购包谷杆,380元/吨,每年用量在800-1000吨。光是花在收购包谷杆的钱,每年就有三四十万。

    除此之外,郭用安还长期雇有二三个贫困村民养牛,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

    郭用安的养牛场,增加了村民创收的渠道,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记者在养牛场采访郭用安(左)的创业故事。实习生 闫仪 摄

    有钱大家赚 乡亲们一起来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郭用安一直认为,钱,一个人赚不完,有钱就大家赚。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他开始动员贫困村民和他一起养牛。

    没有文化的村民,养的是土牛,但是市场价格不高。2017年,郭用安帮助村民换了肉牛品种,全部养西门塔耳。一头小牛可以卖8000元左右,出栏后的一头肉牛可卖到1.7万元。如果一个村民能够养三头牛,一年的收入就有5万多元。

    养牛的收入可观,肉牛产业充满阳光。想养牛的不只是紫金村的村民,其他村的村民也纷纷跑到郭用安的养牛场“取经”。

    养牛产业越做越大,郭用安的想法越来越多。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他又动员村民喂养母牛,仔牛由他全部收购。肉牛出栏后,他直接卖给丰都的一家肉牛加工企业,省去中间商赚差价环节,养牛的利润得到充分保证。

    养牛养出了经验,也养出了情怀。经过5年时间的打拼,郭用安前后投入了近200万元,不断扩大养牛规模。他还打算利用团市委的30万元“青年创业基金”,定点帮扶15户村民脱贫致富。每户村民按2万元作为股金,每年可得到1000元的保底分红。养牛的风险由郭用安承担,村民实现了旱涝保收。

郭用安的养牛场推动村民脱贫。实习生 闫仪 摄

    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郭用安,每年要和大学的同学聚会。昔日同窗好友都佩服他的创业勇气。一些同学不断给他提供肉牛产业的发展趋势,让他时刻掌握市场的行情和动态,为他的养牛产业提供信息参考。

    郭用安是大进镇产业脱贫的一个缩影。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许多驻村干部用汗水和心血帮助村民发展产业,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欲知详情请关注明日推出的《斩断思想上的穷根 开州大进镇的脱贫之路(下)》。

[责任编辑: 徐力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