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春走基层】开州大进镇扶贫故事:八旬老人也能“上班”赚钱

来源:华龙网2018-02-15

    华龙网2月15日14时讯(记者 李天春 首席记者 张雅萍 实习生 闫仪)“二十三,糖瓜粘”,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夜,中国传统习俗中祭灶神、打扫灰尘的日子,也是开州区大进镇年华村年纪最大的老夫妇刘景亭一家团聚的日子,随着二儿子一家的归来,这个十余口人的大家庭,将度过一个热闹的新年。

开州区大进镇年华村:近百亩的滑坡荒地已变成茶园 首席记者 张雅萍 摄

    闲人变忙人:八旬老人也能“上班”赚钱

    腊月二十三,大进镇挤满了全国各地牌照的私家车,他们大多是外出务工返乡过年的大进人,原本畅通的街道变得拥挤不堪,为了便于通行,镇上的几条马路都临时改成了单行道。

    春节前夕,记者从大进镇出发,在公路边一条不起眼的小路拐了过回头弯,然后进入一条刚刚平整过的公路,蜿蜒上山到了年华村,刘大爷和86岁的老伴儿就住在村里。

    但是,记者却扑了个空,想要采访的刘大爷并不在家,邻居说:“他刚出门到镇上逛去了,你们快一点,准能追上他”。

    记者随后出门坐上车往镇上开。

    在半山腰,记者终于追赶上了刘大爷。老人家虽然已经80多岁,精神可非常好,麻利的腿脚也半点没有老年人的样子。他看着记者乐呵呵地说:“快过年了,我到街上转转,买点年货”。

80多岁的刘大爷向记者讲述他的“上班”故事 开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昨天二儿子一家回来了,这下我们家十几口就团圆了。”刘大爷说,“我们有养老保险,有儿女给的生活费,生活上没有什么困难”。

    去年的采茶季,刘大爷和老伴儿搬凳子到茶园里采茶打发时间。“早晚和中午都回家休息,最嫩的嫩芽30元一斤,一叶一芽的20元一斤,最低的都是10元一斤,我们既打发了时间,又赚了钱”,刘大爷说的价格,可不是茶叶的售价,而是他们采摘茶叶的工时费。

    大进镇素有种植茶叶的历史,年华村和周边的红旗村、群和村、金炉村一起,组成了大进镇正在打造的万亩有机茶园的核心产区。未来,还将有更多像刘大爷一样的老人,可以实现家门口“上班”。

张圣民(中)向记者介绍年华村的产业发展 开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村民变股民:滑坡荒地变身绿色茶园

    在年华村,有一大片滑坡地,让绿意盈盈的青山“打了个补丁”,不仅看上去碍眼,也让村里101户村民家的耕地面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为滑坡,土地面积减少,就算整治出来,也无法再按照之前的面积分配到每个村民家中,我们征得101家村民同意后,决定把这片土地种上茶树,并专门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村民按照滑坡前的土地面积比例入股,变身股民,共同享受这片茶园带来的收益”,年华村支部书记张圣民告诉记者,去年,村里整合自然灾害防治资金,将这片上百亩的荒地平整出来,趁着冬闲组织村民种上了茶树。如今,茶树苗已基本成活。

    为了给茶园提供绿色农家肥,减少对土壤和茶叶的污染,村里又在又在茶园不远处引进了一家养猪专业户,将养猪产生的农家肥用在茶园里。

    “预计1亩的收入近万元,纯利润能达到4000多元,这200亩的茶园一年的利润就近百万,村里留下10%用于茶叶的营销和品牌管理,合作社留下20%用于来年的生产和发展,剩下的部分将全部分配给‘入股’的村民”,张圣民介绍,为了“给老百姓算个明白账”,合作社还聘请了专门的会计,茶园的收入和支出,每一笔账目都清清楚楚,做到真正公平公开。上个月,合作社专门申请的自主品牌商标也已经注册成功,为未来提升茶叶价值做好准备。

    “原来村里没有产业,外出务工就是全村最大的产业和收入来源,现在有了茶叶、中药材等产业,不但让村里留守的老人们有了收入,还让一些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也愿意留在村里发展了”,说起未来的发展,张圣民早已有了不少新想法,“一开年,上山的3公里产业路将完成硬化;开春村里再种植150亩丹参(牡丹),发展旅游观光;再发展1500亩扶贫茶园......”

    利用山地的独特性,年华村在不同的海拔发展起了茶叶、中药材、蔬菜等多种作物,偏僻山村正焕发出越来越多的活力。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春走基层】开州大进镇扶贫故事:八旬老人也能“上班”赚钱

2018-02-15 14:02: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2月15日14时讯(记者 李天春 首席记者 张雅萍 实习生 闫仪)“二十三,糖瓜粘”,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夜,中国传统习俗中祭灶神、打扫灰尘的日子,也是开州区大进镇年华村年纪最大的老夫妇刘景亭一家团聚的日子,随着二儿子一家的归来,这个十余口人的大家庭,将度过一个热闹的新年。

开州区大进镇年华村:近百亩的滑坡荒地已变成茶园 首席记者 张雅萍 摄

    闲人变忙人:八旬老人也能“上班”赚钱

    腊月二十三,大进镇挤满了全国各地牌照的私家车,他们大多是外出务工返乡过年的大进人,原本畅通的街道变得拥挤不堪,为了便于通行,镇上的几条马路都临时改成了单行道。

    春节前夕,记者从大进镇出发,在公路边一条不起眼的小路拐了过回头弯,然后进入一条刚刚平整过的公路,蜿蜒上山到了年华村,刘大爷和86岁的老伴儿就住在村里。

    但是,记者却扑了个空,想要采访的刘大爷并不在家,邻居说:“他刚出门到镇上逛去了,你们快一点,准能追上他”。

    记者随后出门坐上车往镇上开。

    在半山腰,记者终于追赶上了刘大爷。老人家虽然已经80多岁,精神可非常好,麻利的腿脚也半点没有老年人的样子。他看着记者乐呵呵地说:“快过年了,我到街上转转,买点年货”。

80多岁的刘大爷向记者讲述他的“上班”故事 开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昨天二儿子一家回来了,这下我们家十几口就团圆了。”刘大爷说,“我们有养老保险,有儿女给的生活费,生活上没有什么困难”。

    去年的采茶季,刘大爷和老伴儿搬凳子到茶园里采茶打发时间。“早晚和中午都回家休息,最嫩的嫩芽30元一斤,一叶一芽的20元一斤,最低的都是10元一斤,我们既打发了时间,又赚了钱”,刘大爷说的价格,可不是茶叶的售价,而是他们采摘茶叶的工时费。

    大进镇素有种植茶叶的历史,年华村和周边的红旗村、群和村、金炉村一起,组成了大进镇正在打造的万亩有机茶园的核心产区。未来,还将有更多像刘大爷一样的老人,可以实现家门口“上班”。

张圣民(中)向记者介绍年华村的产业发展 开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村民变股民:滑坡荒地变身绿色茶园

    在年华村,有一大片滑坡地,让绿意盈盈的青山“打了个补丁”,不仅看上去碍眼,也让村里101户村民家的耕地面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为滑坡,土地面积减少,就算整治出来,也无法再按照之前的面积分配到每个村民家中,我们征得101家村民同意后,决定把这片土地种上茶树,并专门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村民按照滑坡前的土地面积比例入股,变身股民,共同享受这片茶园带来的收益”,年华村支部书记张圣民告诉记者,去年,村里整合自然灾害防治资金,将这片上百亩的荒地平整出来,趁着冬闲组织村民种上了茶树。如今,茶树苗已基本成活。

    为了给茶园提供绿色农家肥,减少对土壤和茶叶的污染,村里又在又在茶园不远处引进了一家养猪专业户,将养猪产生的农家肥用在茶园里。

    “预计1亩的收入近万元,纯利润能达到4000多元,这200亩的茶园一年的利润就近百万,村里留下10%用于茶叶的营销和品牌管理,合作社留下20%用于来年的生产和发展,剩下的部分将全部分配给‘入股’的村民”,张圣民介绍,为了“给老百姓算个明白账”,合作社还聘请了专门的会计,茶园的收入和支出,每一笔账目都清清楚楚,做到真正公平公开。上个月,合作社专门申请的自主品牌商标也已经注册成功,为未来提升茶叶价值做好准备。

    “原来村里没有产业,外出务工就是全村最大的产业和收入来源,现在有了茶叶、中药材等产业,不但让村里留守的老人们有了收入,还让一些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也愿意留在村里发展了”,说起未来的发展,张圣民早已有了不少新想法,“一开年,上山的3公里产业路将完成硬化;开春村里再种植150亩丹参(牡丹),发展旅游观光;再发展1500亩扶贫茶园......”

    利用山地的独特性,年华村在不同的海拔发展起了茶叶、中药材、蔬菜等多种作物,偏僻山村正焕发出越来越多的活力。

[责任编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