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鸽又种茶 生活节节高
周业刚和妻子给鸽子喂食。 通讯员 钟梅 摄
华龙网5月18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钟梅)宝峰镇龙凤桥村是重庆永川的偏远乡村,全村建卡贫困户49户127人,2014年被确定为重庆市级贫困村。
作为市级贫困村的龙凤桥村,2017年,49户127人建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什么让龙凤桥村摘下贫困帽?近日,笔者走进龙凤桥村一探秘诀。
小茶叶做出扶贫大文章
回忆起今年的春茶采摘,在龙凤桥村深沟村民小组建有茶叶基地的王建依然喜上眉梢。“从今年开始,我的160多亩茶叶开始见效了。春茶大量上市的时候,茶园每天都要采七八十斤鲜叶。”
34岁的王建挖过煤炭、当过保安,工资高时万余元,低时一两千元,一家人的生活还算幸福。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祸福旦夕。2013年,王建在家干农活时,不慎致左脚骨折。前前后后做了4次手术花了5万余元。家里的存款不仅花完了,还欠了一屁股债。
因病致贫、脚伤好转的王建开始思考自己今后的人生路。
“茶叶的经济效益高,茶树种一次,丰产期能达五六十年。”王建觉得种茶是个好项目。
开荒、平地、种茶树……2014年,王建通过借款、贷款等渠道投入50多万元,当起了160多亩茶园的主人。
为了掌握种茶和制茶技术,一听说哪里有培训班,王建一定会积极报名。同时,他还主动到宝峰镇其他茶园去走走、看看、学学。
“四年了,王建的茶园有收成了,我们也在这里采茶,多的时候每天能拿到120块钱,低的时候也能拿到60块钱。”该村村民陈朝秀告诉笔者。
在宝峰镇,流转土地种茶、到茶园务工,受益的不止是王建、陈朝秀等人。
“宝峰现有茶园9000亩,茶叶加工企业两个,种茶大户近20户,而在龙凤桥村就有茶园4000亩。去年,该村新发展茶叶面积700亩,建现代化制茶厂1个。”宝峰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称,茶叶虽然周期长,但附加值高、收益好。只有把近万亩茶产业做大做强,才能让它真正成为群众稳定增收的绿色银行。
抱团让龙凤桥村成为鸽村
俗话说,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为赚盐巴钱。除发展茶产业鼓起群众腰包外,养鸽也成为龙凤桥村群众增收的一条路子。
走进龙凤桥村倒插湾村民小组周业刚的肉鸽养殖场,两栋砖房里长长的钢丝笼子整整齐齐,笼内白鸽和灰鸽“咕咕”地叫着。夫妻俩或给鸽子喂食、或捡拾笼子里的鸽蛋。
“养鸽比在外头打工强。”望着笼子里“生气勃勃”的鸽群,46岁的周业刚告诉笔者,他建设养鸽场始于2009年。2013年的一场禽流感让他亏损30多万元,使他的养鸽场陷入困境。很多养鸽户动摇了养鸽信心,1000对以上的20多家养殖户骤减至六七家。
“凡事都要坚持。”凭着一股韧劲,周业刚的种鸽发展到了现在的3000多对。
看到养鸽“有利可图”,聂绍伦、杨承志等纷纷建起鸽场。随着龙凤桥村肉鸽养殖规模的迅速壮大,永川冈建肉鸽养殖股份合作社应运而生。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让龙凤桥及宝峰镇的养鸽人抱团发展,龙凤桥村也成了有名的鸽村。
为鼓励村里的贫困户养鸽,2015年,区扶贫办把鸽笼、种鸽、食槽、蛋窝等种鸽以及养鸽设施送到古德建、聂绍元、文家华、谢家坤、邓传伟等人家中。
养鸽最大的优势是周期短、见效快。当年,在大户技术和销售的双重带动下,患矽肺病的劳弱户古德建60对鸽子让他增收3600多元。
2016年,龙凤桥村贫困户养鸽达到高峰期,20多家贫困户户均收入4000余元。2017年,全村种鸽养殖规模在2000对以上的大户达10多户,带动龙凤桥及宝峰其他村养肉鸽100多户,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龙凤桥村未脱贫的农户也全部脱贫。
“目前,宝峰王鸽存栏种鸽3万对,出售肉鸽100万只。去年,仅龙凤桥村,新养种鸽就达6000对,肉鸽8万只。”宝峰镇相关负责人称,龙凤桥村产业扶贫走对了路,因地制宜,把准贫困户致富的“脉搏”成为了脱贫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