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在行动]以四变促发展 走出巴南特色的乡村振兴路

来源:华龙网2018-06-04

    华龙网6月4日12时10分讯(首席记者 赵铁琥)“巴南是重庆主城农村面积最大,农村人口最多、农业比重最高的区,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特征。但这也恰恰是巴南依托主城1000万人口推动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发展的最大优势。”5月30日上午,中共巴南区委书记辛国荣一席简短却又明了的开场介绍,为大家拉开了巴南乡村振兴的考察序幕。“产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产品变礼品”,一个依托四变思路统筹推进全区农村发展的巴南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正徐徐显现。

近年来,巴南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成为主城市民周末出游第一选择。 巴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2000亩荒山变花园 实现大有可为的乡村梦

    如今,提起巴南云篆山,许多人就都会想起山上的荷韵园。5月30日,华龙网记者来到这座近年来名气大燥的乡村旅游点。只见园内荷花竞相开放,蓝莓、李子、桃子长势正好,三五成群的游客一边观赏美景一边享受采摘的乐趣;200多亩的池塘边,垂钓的游客也正休闲的盯着鱼漂,微风拂过,份外惬意。

巴南区二圣镇天坪山上清华白鹭潭乡村休闲旅游景色。 巴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来,尝尝我们的兔眼蓝莓。这个蓝莓你要一把一把的吃,才过瘾。”今年45岁的陈勇,是重庆新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荷韵园就是他的心血之作。当天,陈勇带着记者转便了整个园子,不仅让记者对这个‘2000亩的公园’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让记者对这‘2000亩的荒山’新貌有了更深的感触。

    “基本上前前后后花了近10年。当年这里就是一片荒山。别说景观了,就是车子都过不了。”陈勇告诉记者,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在退役后,心里对今后的发展有着自己的预估。“我就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农村,这么广大的农村,真的应该大有可为。所以,我当时一门心思就想着回农村。这让当时许多人都不理解,但我坚持。”

    就这样,陈勇来到巴南鱼洞干湾村,花了近十年时间。将这座几乎废弃的荒山打造成了“休闲渔业主题公园”,并被评选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现在,荷韵园每年接待游客达15万人,年盈利达1400万元,且还在以15%的增速增长,已然成为云篆山上知名的乡村旅游度假区。陈勇心中那个“大有可为的乡村梦”已见成效。

    一人富不算富 要带动乡邻大家富

    如果说陈勇的成功仅仅只是其个人的成功,那么这个始终强调自己“农民身份”的实在老总,不会在当地有这么高的威望。“这些路都是陈总修的,以前都是一米宽的水泥路,路修好了,我们这些住户出行就方便了,真的要感谢陈总。”当听到附近村民这样夸奖时,陈勇总是开心笑起来。

    他说:“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一辈子都是农民,所以非常知道农民的不容易。这里(荷韵园)以前70%都是荒山,乡亲们大多是靠天吃饭。所以,我把土地从乡亲们手里流传过来后,每年每亩地给乡亲们支付1800元。同时,让乡亲们在园子里打工,每天工作8小时,基本每人都有个100多元/天的收入,还管一顿中午饭,这样,大家的基本收入就都不愁了。”

天坪山集体村云海天骄蓝莓园中工作人员正在采摘蓝莓。 首席记者 赵铁琥 摄

    干湾村三社的村民邓新村,这几年的生活是越来越好。邓新村今年60多岁,家中一儿一女。自从将家中的三亩土地流传给陈勇的荷韵园后,邓新村就和老伴一起在荷韵园里打工。每月俩人加起来工资能有5000多块。“这两年家里条件好多了,不仅房子修了新的,儿女也都在鱼洞买了房找了工作,我们老两口在陈总这干着,一年还有个6、7万的收入,真的是日子越过越好。今年还给儿子买了台小汽车,他平时还能跑跑滴滴,想起来心里都高兴。”

    天坪山上梨花开 千家万户日子红

    如果说,陈勇的荷韵园是巴南乡村振兴中的一个点,那么天坪山上的集体村,就是巴南乡村振兴“由点及面”了。龙云敏是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的村主任,他还有一个身份则是自家农家乐的老板。

集体村农家乐、民俗项目不断增多,村民收入也随之增长。 首席记者 赵铁琥 摄

    “我家那个农家乐现在有12间标准客房,旺季的时候,1周能赚1万多。而像我一样的农家乐,村里现在有30多个,每到周末生意都很好,尤其是旺季,基本都需要提前一周预定。而农家乐还只是大家的副业,我们村最大的主业就是种梨。”龙云敏告诉华龙网记者,集体村总人口2988人,以前差不多2000人都在外打工,而现在在外打工的只有1500人左右,但就是这1500人在农忙时,也都要回来帮忙。

    “村里现有梨树种植面积约6000多亩,基本上80%的村民都加入了各个种梨合作社。这些年天坪山翠冠梨的名声出去了,二圣梨花节的名头也叫响了,每年村里接待游客达到了100万人。这一切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村民收入的直线攀升。”

    据龙云敏回忆,2002年左右,村里的主要产业还是种庄稼,那时人均收入不过1、2千元,从2002年开始到2008年,村里主要是种梨,但就是单纯的种梨,没有将种梨卖梨与乡村旅游等结合起来,所以,收入虽然有增长,但并不突出,到2008年时,人均收入也才4000多元。

二圣镇天坪山采梨节。 巴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2008年之后,集体村将梨树种植与乡村观光农业休闲旅游相结合,每年举办声势浩大的梨花节、采梨节,不仅带动了梨子的销售,还将多种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形成了乡村全域发展的模式。截至2017年,集体村人均收入已达到20000元的水平,村里的家家户户基本都有稳定的创收来源,全村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对于这样的变化,集体村一碗水社的村民余明兰可谓感触颇深:“我们以前就是单纯的种庄稼,后来跟着大家种梨树,再后来,看到家家都在开农家乐,我们就也开起了农家乐。现在,我和老伴两个人,每年种梨可以收入7、8万,农家乐也能收入8、9万,而且人还不用出去打工,坐在家里就把钱挣了。这样的生活,真的是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

    小单元大集群 巴南乡村振兴有选择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产业化发展,离不开现代农业的推广。但我认为,真正有效的项目并不在于有多大,小单元、大集群、适度规模,利用一处处的小气候、小适度,发展适合各乡镇、各街道、甚至各村社的适宜项目,才是根本。”巴南区农业委员会主任何先平向华龙网记者讲述了他的“乡村振兴经”。

    在何先平看来,所谓小单元、大集群、适度规模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农业,不要贪大求全。而巴南近年来根据这一思路,不仅蓝莓、梨子、蜜桃、茶叶等特色种植小单元在全区各地开花结果,全区层面的大集群效应也规模初显。明星农产品、明星乡村旅游点不断涌现。

    “我把这些总结为四变。即:‘产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产品变礼品’。以前,可能是荒山、可能是产业,但如今经过现代农业的推动,通过农村综合环境的改造,都变成了景区、变成了公园、变成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度假区;连带着将空置的农房变成了农家乐,甚至是民宿的客房;同时,观光体验乡村游,在让游客体验农耕劳作的同时,将劳动变成了运动,变成了享受;此外,“稻+N”的循环生态模式,不仅将单一的农田变成了复合式的体验区(稻田养鸭、钓龙虾、钓泥鳅等),也让我们远离了农药的危害,使我们原生态的农产品变成了有机礼品,广受欢迎。”何先平说道。

    何先平所说的“四变”,其实也正是近年来巴南全区乡村农业发展的缩影,不管是陈勇的荷韵园、还是天坪山上集体村的产业致富,都只是巴南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优秀个案。近年来,坐拥全市49%温泉资源、主城50%森林资源以及60公里长江黄金岸线的巴南,正按照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主城最近”的地理优势,将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产业融合发展,以观光农业为基础,以旅游营销为手段,以扩大消费助农增收为目标,基本形成了都市休闲观光农业聚集区。

巴南南湖多彩植物园红枫景色吸引了大批市民周末出游 巴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而随着南湖多彩植物园、云篆山荷韵园、一品云燕花语、二圣天坪山、丰盛彩色森林、双河口羊鹿山琵琶洞、双河口乡村印象、安澜大来山观光园等一大批巴南乡村旅游点的不断成型,巴南区已然成为重庆主城名符其实的“果篮子”、“后花园”,主城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体验到农事”的优美画卷在巴南随处可见。巴南,正在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上大步向前。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在行动]以四变促发展 走出巴南特色的乡村振兴路

2018-06-04 12:57:58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6月4日12时10分讯(首席记者 赵铁琥)“巴南是重庆主城农村面积最大,农村人口最多、农业比重最高的区,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特征。但这也恰恰是巴南依托主城1000万人口推动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发展的最大优势。”5月30日上午,中共巴南区委书记辛国荣一席简短却又明了的开场介绍,为大家拉开了巴南乡村振兴的考察序幕。“产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产品变礼品”,一个依托四变思路统筹推进全区农村发展的巴南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正徐徐显现。

近年来,巴南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成为主城市民周末出游第一选择。 巴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2000亩荒山变花园 实现大有可为的乡村梦

    如今,提起巴南云篆山,许多人就都会想起山上的荷韵园。5月30日,华龙网记者来到这座近年来名气大燥的乡村旅游点。只见园内荷花竞相开放,蓝莓、李子、桃子长势正好,三五成群的游客一边观赏美景一边享受采摘的乐趣;200多亩的池塘边,垂钓的游客也正休闲的盯着鱼漂,微风拂过,份外惬意。

巴南区二圣镇天坪山上清华白鹭潭乡村休闲旅游景色。 巴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来,尝尝我们的兔眼蓝莓。这个蓝莓你要一把一把的吃,才过瘾。”今年45岁的陈勇,是重庆新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荷韵园就是他的心血之作。当天,陈勇带着记者转便了整个园子,不仅让记者对这个‘2000亩的公园’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让记者对这‘2000亩的荒山’新貌有了更深的感触。

    “基本上前前后后花了近10年。当年这里就是一片荒山。别说景观了,就是车子都过不了。”陈勇告诉记者,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在退役后,心里对今后的发展有着自己的预估。“我就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农村,这么广大的农村,真的应该大有可为。所以,我当时一门心思就想着回农村。这让当时许多人都不理解,但我坚持。”

    就这样,陈勇来到巴南鱼洞干湾村,花了近十年时间。将这座几乎废弃的荒山打造成了“休闲渔业主题公园”,并被评选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现在,荷韵园每年接待游客达15万人,年盈利达1400万元,且还在以15%的增速增长,已然成为云篆山上知名的乡村旅游度假区。陈勇心中那个“大有可为的乡村梦”已见成效。

    一人富不算富 要带动乡邻大家富

    如果说陈勇的成功仅仅只是其个人的成功,那么这个始终强调自己“农民身份”的实在老总,不会在当地有这么高的威望。“这些路都是陈总修的,以前都是一米宽的水泥路,路修好了,我们这些住户出行就方便了,真的要感谢陈总。”当听到附近村民这样夸奖时,陈勇总是开心笑起来。

    他说:“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一辈子都是农民,所以非常知道农民的不容易。这里(荷韵园)以前70%都是荒山,乡亲们大多是靠天吃饭。所以,我把土地从乡亲们手里流传过来后,每年每亩地给乡亲们支付1800元。同时,让乡亲们在园子里打工,每天工作8小时,基本每人都有个100多元/天的收入,还管一顿中午饭,这样,大家的基本收入就都不愁了。”

天坪山集体村云海天骄蓝莓园中工作人员正在采摘蓝莓。 首席记者 赵铁琥 摄

    干湾村三社的村民邓新村,这几年的生活是越来越好。邓新村今年60多岁,家中一儿一女。自从将家中的三亩土地流传给陈勇的荷韵园后,邓新村就和老伴一起在荷韵园里打工。每月俩人加起来工资能有5000多块。“这两年家里条件好多了,不仅房子修了新的,儿女也都在鱼洞买了房找了工作,我们老两口在陈总这干着,一年还有个6、7万的收入,真的是日子越过越好。今年还给儿子买了台小汽车,他平时还能跑跑滴滴,想起来心里都高兴。”

    天坪山上梨花开 千家万户日子红

    如果说,陈勇的荷韵园是巴南乡村振兴中的一个点,那么天坪山上的集体村,就是巴南乡村振兴“由点及面”了。龙云敏是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的村主任,他还有一个身份则是自家农家乐的老板。

集体村农家乐、民俗项目不断增多,村民收入也随之增长。 首席记者 赵铁琥 摄

    “我家那个农家乐现在有12间标准客房,旺季的时候,1周能赚1万多。而像我一样的农家乐,村里现在有30多个,每到周末生意都很好,尤其是旺季,基本都需要提前一周预定。而农家乐还只是大家的副业,我们村最大的主业就是种梨。”龙云敏告诉华龙网记者,集体村总人口2988人,以前差不多2000人都在外打工,而现在在外打工的只有1500人左右,但就是这1500人在农忙时,也都要回来帮忙。

    “村里现有梨树种植面积约6000多亩,基本上80%的村民都加入了各个种梨合作社。这些年天坪山翠冠梨的名声出去了,二圣梨花节的名头也叫响了,每年村里接待游客达到了100万人。这一切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村民收入的直线攀升。”

    据龙云敏回忆,2002年左右,村里的主要产业还是种庄稼,那时人均收入不过1、2千元,从2002年开始到2008年,村里主要是种梨,但就是单纯的种梨,没有将种梨卖梨与乡村旅游等结合起来,所以,收入虽然有增长,但并不突出,到2008年时,人均收入也才4000多元。

二圣镇天坪山采梨节。 巴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2008年之后,集体村将梨树种植与乡村观光农业休闲旅游相结合,每年举办声势浩大的梨花节、采梨节,不仅带动了梨子的销售,还将多种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形成了乡村全域发展的模式。截至2017年,集体村人均收入已达到20000元的水平,村里的家家户户基本都有稳定的创收来源,全村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对于这样的变化,集体村一碗水社的村民余明兰可谓感触颇深:“我们以前就是单纯的种庄稼,后来跟着大家种梨树,再后来,看到家家都在开农家乐,我们就也开起了农家乐。现在,我和老伴两个人,每年种梨可以收入7、8万,农家乐也能收入8、9万,而且人还不用出去打工,坐在家里就把钱挣了。这样的生活,真的是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

    小单元大集群 巴南乡村振兴有选择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产业化发展,离不开现代农业的推广。但我认为,真正有效的项目并不在于有多大,小单元、大集群、适度规模,利用一处处的小气候、小适度,发展适合各乡镇、各街道、甚至各村社的适宜项目,才是根本。”巴南区农业委员会主任何先平向华龙网记者讲述了他的“乡村振兴经”。

    在何先平看来,所谓小单元、大集群、适度规模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农业,不要贪大求全。而巴南近年来根据这一思路,不仅蓝莓、梨子、蜜桃、茶叶等特色种植小单元在全区各地开花结果,全区层面的大集群效应也规模初显。明星农产品、明星乡村旅游点不断涌现。

    “我把这些总结为四变。即:‘产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产品变礼品’。以前,可能是荒山、可能是产业,但如今经过现代农业的推动,通过农村综合环境的改造,都变成了景区、变成了公园、变成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度假区;连带着将空置的农房变成了农家乐,甚至是民宿的客房;同时,观光体验乡村游,在让游客体验农耕劳作的同时,将劳动变成了运动,变成了享受;此外,“稻+N”的循环生态模式,不仅将单一的农田变成了复合式的体验区(稻田养鸭、钓龙虾、钓泥鳅等),也让我们远离了农药的危害,使我们原生态的农产品变成了有机礼品,广受欢迎。”何先平说道。

    何先平所说的“四变”,其实也正是近年来巴南全区乡村农业发展的缩影,不管是陈勇的荷韵园、还是天坪山上集体村的产业致富,都只是巴南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优秀个案。近年来,坐拥全市49%温泉资源、主城50%森林资源以及60公里长江黄金岸线的巴南,正按照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主城最近”的地理优势,将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产业融合发展,以观光农业为基础,以旅游营销为手段,以扩大消费助农增收为目标,基本形成了都市休闲观光农业聚集区。

巴南南湖多彩植物园红枫景色吸引了大批市民周末出游 巴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而随着南湖多彩植物园、云篆山荷韵园、一品云燕花语、二圣天坪山、丰盛彩色森林、双河口羊鹿山琵琶洞、双河口乡村印象、安澜大来山观光园等一大批巴南乡村旅游点的不断成型,巴南区已然成为重庆主城名符其实的“果篮子”、“后花园”,主城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体验到农事”的优美画卷在巴南随处可见。巴南,正在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上大步向前。

[责任编辑: 杜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