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彭水保家镇有一个小型“博物馆”

来源:华龙网2018-07-03

    华龙网7月3日6时讯(通讯员 蔡秀)背夹、谷擂子、虾爬、木制粮仓、水车、市斗……在彭水县保家镇三江口村有一个专门收集农具的小型“博物馆”,主人是当地村民张莽。几个月前,他开始有意识地收藏农具,如今已收藏300多种各式各样的农具。

谷擂子(上部分) 通讯员 蔡秀 摄

    “你看,这件谷擂子小巧精致,而且结构完整,现在都还能使用,真是好难得哟。”6月28日,张莽刚收到一件完整的谷擂子就兴奋不已地给笔者介绍起来。

    笔直者在一件独立的小屋里,见到了张莽这段时间收集的各类农具。各类农具整齐地摆放在房间里,俨然像一个专业的陈列馆,300多件包含了农耕生产、谷物加工、生活制品、手工艺等工具。

农家筷蔸 通讯员 蔡秀 摄

    各种农具

    见证农村发展

    今年52岁的张莽,是一位农家乐老板。

    自小就在农村长大的他,对于农具有着深厚的感情。

    去年初,张莽在家乡新建了一座农庄,打算开办农家乐和民宿。一次,一群朋友来家里玩,偶然说起了小时候的农耕农具,大家相谈甚欢。

    “别看你知道得多,说一样农具你就不知道——响壳擂。”张莽说,正当大家都在回忆童年时光时,一个朋友却真的说出了一个他不知道的农具。在一番追问后,朋友才给他仔细地介绍响壳擂的外观和用处。这引起了张莽的无限好奇心,他想见见这个物件。

鞋蓝 通讯员 蔡秀 摄

    “后来多方打听,才知道这个农具叫谷擂子,是以前农户用来给谷物脱壳的工具。”张莽说,第一次见到就非常喜欢,也非常惊叹古人的智慧和手艺。在通过村民介绍后,他花了1200元将保存较为完整的谷擂子买回了家。

    为了防止谷擂子被虫蛀和腐朽,他认真清洗后又给它刷上了油漆。眼看收集到了第一件少见的农具后,张莽心里就想着再多收集一些。

    “朋友给我买了一本书叫《消失的农具》,看了以后就更加坚定了收集这些农具的决心。”张莽说,随着机械化的发展,这些木制的传统农具也慢慢下岗,由一些机械化和现代农具所替代。

    每当听说有的农家将这些老式农具劈烂当柴烧时,张莽都觉得非常可惜。“这些农具都已经逐渐消失或者淘汰了,或许再过些年年轻人都再也见不到这些农具了。”

张莽收集的各类木匠使用老式的工具 通讯员 蔡秀 摄

    多方收集

    建农具博物馆

    “我们小时候,犁耙、蓑衣、磨子、碓窝这些都是很常见的,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张莽说到这些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农具,就滔滔不绝起来,是这些农具陪伴他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代。

    为了能收集这些农具,张莽开始四处打听,只要听说哪家有一件老式的农具,不管多远他都赶着去。

    一次偶然,张莽听说邻镇一农户家还保存着水车的部件,他赶紧开着车去寻找。几番周折才终于找到了,却发现水车的大部分物件都已经被损坏,只剩下了一小部分零部件。

    “每次找到一件完整的农具就非常开心,觉得很有成就感,似乎又挽救了一件农具,但是遇到农具被损坏了就特别失落。”张莽说,后来不少村民都知道他在收集这些农具还帮忙打听着。

农家扑鱼用具——虾爬。 通讯员 蔡秀 摄

    “虾爬、蓑衣现在已经没有人用了,也很难找到,所以就请一些老人帮忙编制了一个。”对于一些已经消失但还能制作的农具,张莽也就找手艺人编制。

    在张莽的农具陈列室里,每一件农具都被粉刷一新,仿佛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一间房间里,已经堆放不下来。

    完善博物馆

    留住农耕文化

    “你看,这是鞋篮,以前大人制作布鞋的时候鞋样、鞋布、针线都放在这个篮子里。”在陈列室里,张莽指着房梁上挂着的一个竹编器具介绍起来。

    张莽说,小时候他也看着母亲在家里端着这样一个小篮子给他们做鞋子,如今,看着鞋篮他也会想起自己的母亲。在这些农具中,有一些是他从小到大都见过的、用过的,而有一些也是他从未见过的。

木匠背工具的背夹 通讯员 蔡秀 摄

    不少朋友、同学知道了张莽在收集正在消失的农具,都主动参与进来帮忙收集。

    “这个马灯是朋友送来的,这个漂亮的筷子蔸是附近村民送来的。”张莽说,他收集消失的农具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帮助,他也打算着再多建几间房来陈列这些农具。

    “我打算继续收藏各种农具,完善博物馆,将每一种农具都分类编上序号,写上使用方法和用途,能现场演示的就尽量现场演示,让后人能知晓这些集聚智慧的农具,留住农耕文化。”张莽说。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彭水保家镇有一个小型“博物馆”

2018-07-03 06:25:59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7月3日6时讯(通讯员 蔡秀)背夹、谷擂子、虾爬、木制粮仓、水车、市斗……在彭水县保家镇三江口村有一个专门收集农具的小型“博物馆”,主人是当地村民张莽。几个月前,他开始有意识地收藏农具,如今已收藏300多种各式各样的农具。

谷擂子(上部分) 通讯员 蔡秀 摄

    “你看,这件谷擂子小巧精致,而且结构完整,现在都还能使用,真是好难得哟。”6月28日,张莽刚收到一件完整的谷擂子就兴奋不已地给笔者介绍起来。

    笔直者在一件独立的小屋里,见到了张莽这段时间收集的各类农具。各类农具整齐地摆放在房间里,俨然像一个专业的陈列馆,300多件包含了农耕生产、谷物加工、生活制品、手工艺等工具。

农家筷蔸 通讯员 蔡秀 摄

    各种农具

    见证农村发展

    今年52岁的张莽,是一位农家乐老板。

    自小就在农村长大的他,对于农具有着深厚的感情。

    去年初,张莽在家乡新建了一座农庄,打算开办农家乐和民宿。一次,一群朋友来家里玩,偶然说起了小时候的农耕农具,大家相谈甚欢。

    “别看你知道得多,说一样农具你就不知道——响壳擂。”张莽说,正当大家都在回忆童年时光时,一个朋友却真的说出了一个他不知道的农具。在一番追问后,朋友才给他仔细地介绍响壳擂的外观和用处。这引起了张莽的无限好奇心,他想见见这个物件。

鞋蓝 通讯员 蔡秀 摄

    “后来多方打听,才知道这个农具叫谷擂子,是以前农户用来给谷物脱壳的工具。”张莽说,第一次见到就非常喜欢,也非常惊叹古人的智慧和手艺。在通过村民介绍后,他花了1200元将保存较为完整的谷擂子买回了家。

    为了防止谷擂子被虫蛀和腐朽,他认真清洗后又给它刷上了油漆。眼看收集到了第一件少见的农具后,张莽心里就想着再多收集一些。

    “朋友给我买了一本书叫《消失的农具》,看了以后就更加坚定了收集这些农具的决心。”张莽说,随着机械化的发展,这些木制的传统农具也慢慢下岗,由一些机械化和现代农具所替代。

    每当听说有的农家将这些老式农具劈烂当柴烧时,张莽都觉得非常可惜。“这些农具都已经逐渐消失或者淘汰了,或许再过些年年轻人都再也见不到这些农具了。”

张莽收集的各类木匠使用老式的工具 通讯员 蔡秀 摄

    多方收集

    建农具博物馆

    “我们小时候,犁耙、蓑衣、磨子、碓窝这些都是很常见的,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张莽说到这些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农具,就滔滔不绝起来,是这些农具陪伴他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代。

    为了能收集这些农具,张莽开始四处打听,只要听说哪家有一件老式的农具,不管多远他都赶着去。

    一次偶然,张莽听说邻镇一农户家还保存着水车的部件,他赶紧开着车去寻找。几番周折才终于找到了,却发现水车的大部分物件都已经被损坏,只剩下了一小部分零部件。

    “每次找到一件完整的农具就非常开心,觉得很有成就感,似乎又挽救了一件农具,但是遇到农具被损坏了就特别失落。”张莽说,后来不少村民都知道他在收集这些农具还帮忙打听着。

农家扑鱼用具——虾爬。 通讯员 蔡秀 摄

    “虾爬、蓑衣现在已经没有人用了,也很难找到,所以就请一些老人帮忙编制了一个。”对于一些已经消失但还能制作的农具,张莽也就找手艺人编制。

    在张莽的农具陈列室里,每一件农具都被粉刷一新,仿佛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一间房间里,已经堆放不下来。

    完善博物馆

    留住农耕文化

    “你看,这是鞋篮,以前大人制作布鞋的时候鞋样、鞋布、针线都放在这个篮子里。”在陈列室里,张莽指着房梁上挂着的一个竹编器具介绍起来。

    张莽说,小时候他也看着母亲在家里端着这样一个小篮子给他们做鞋子,如今,看着鞋篮他也会想起自己的母亲。在这些农具中,有一些是他从小到大都见过的、用过的,而有一些也是他从未见过的。

木匠背工具的背夹 通讯员 蔡秀 摄

    不少朋友、同学知道了张莽在收集正在消失的农具,都主动参与进来帮忙收集。

    “这个马灯是朋友送来的,这个漂亮的筷子蔸是附近村民送来的。”张莽说,他收集消失的农具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帮助,他也打算着再多建几间房来陈列这些农具。

    “我打算继续收藏各种农具,完善博物馆,将每一种农具都分类编上序号,写上使用方法和用途,能现场演示的就尽量现场演示,让后人能知晓这些集聚智慧的农具,留住农耕文化。”张莽说。

[责任编辑: 李淼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