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经开区:果园里走出的致富带头人
华龙网7月16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刘倩)在大山环绕之中,重庆万盛经开区关坝镇兴隆村雷峰垭家庭农场的300余亩土地郁郁葱葱,一个个饱满的梨子挂满枝头,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中茁壮成长。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一片撂荒多年的荒草地,直到犹绍华的出现,才让这片撂荒地起死回生。
犹绍华(右一)向村民讲解种植技术 通讯员 刘倩 供图
敢为人先率先致富
1994年,犹绍华从瓮子塘煤矿辞职,买了一辆货车,跑起了煤炭运输,攒下了一笔钱。
1999年,犹绍华意识到,挖煤、卖煤是一味地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会坐吃山空。
“我是农民,应该回到农村,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来。”犹绍华说,自己家里世代为农,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于是,2000年,他拿出全部积蓄,在关坝镇兴隆村流转353亩闲置土地,购买了梨子、桃子、柑橘、李子等果树种苗,敢为人先,开始了改造荒山的“大工程”。
只是,现实远没有想象美好。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犹绍华来说,由于缺乏专业种植知识,头两年种植的果树品种、数量过多,导致管理跟不上,园内的果树要么死亡,要么果子品质不佳,农场接连亏损。
创业的艰难并没有击垮这个勤劳朴实的汉子,反而更加激发了他克服困难的斗志。
随后,犹绍华不断前往贵州、四川等地学习。“我觉得,只有不断向着‘先进’看齐,我的农场才有救。”他说。
经过学习和总结经验,结合该地实际,犹绍华确定了在农场内栽种“苍溪雪梨”“园黄”“六月梨”3个品种,并对种植规模进行控制。
经过3年的努力,犹绍华种的果树精神抖擞地“站”在了山头上,结出的果子个大味美,十分畅销,犹绍华成为了村里的致富能手。
2003年,犹绍华凭借敢闯敢干的拼劲,以及农村致富能手的典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犹绍华说,入党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担当,在这个先进集体中,他要以饱满的热情面对生活中的点滴,带领村民一同富起来。
巧变思路富裕乡民
因为种植的果树面积较大,需要请人管理,这时候,犹绍华总是优先考虑村里的父老乡亲们。如果有人想要搞种植,犹绍华也会无私地为他们提供帮助,下岗矿工阮钦杰就是犹绍华帮助过的其中一人。
“他很热心,也很细心。”谈及犹绍华,阮钦杰除了佩服还有感激。
“从我到武隆考察,到购买种植幼苗,打坑、栽种、管理,犹大哥都亲自指导,生怕当中哪一个环节出现差错。” 阮钦杰告诉万盛日报笔者,去年下半年,他刚开始种植果树幼苗,没想到就发生了病虫害,“我赶紧拍了视频发送给犹大哥,不到半小时,他就来到我家,找出了问题。有了犹大哥的帮助,现在我的果树苗正在茁壮成长。”他说。
在犹绍华的带动之下,关坝镇兴隆村的特色农业发展蒸蒸日上,群众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2004年到2015年的12年时间里,村里的公路硬化了,旧房变成了新房,外出打工的村民也陆续回家。这时,带头发展种植业的犹绍华毅然决定将观光旅游融入到农场发展中,在原有的梨树种植上增加采摘体验,并在2017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关坝镇采梨节。
虽然取得了较大成功,但犹绍华并未停止带领村民致富的脚步。在产业转型过程中,他不断学习其他农业种养殖技术,成立珍勤山羊养殖股份合作社,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依旧以自己作为试点,成功之后再将新技术传授给其他村民。
有村民曾和犹绍华开玩笑:“你不怕把技术传授给我们,我们抢你的生意?”
犹绍华总是笑着回答,“我一个人富了不算什么,大家富了才算真的富。”
在发展农业的十多年时间里,犹绍华用自己的汗水和坚守践行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忠诚、奉献与担当。凭借对土地的坚守、对农业发展的创新,他让兴隆村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依旧保持了优美的生态坏境,不仅守住了一方青山绿水,更富饶了一方百姓。
2017年,犹绍华荣获全国农业劳模称号,作为全国80名代表之一,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说:“党员就是应该坚守党性,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