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县:66岁剃头匠和他50年的老手艺
华龙网7月30日16时45分讯(通讯员 蔡秀)夏季的清晨总是亮得早一些,天刚亮不久,曾庆发就收拾着他的工具骑着摩托车上了街,开始一天的剃头工作。
年近七旬,曾庆发坚守着这份老手艺已经50年。
一个月30天,曾庆发有27天都在“赶场”,彭水自治县太原镇、棣棠乡这是他常去的地方。剃头50年,他没有一个固定的店面。
当天,正是太原镇赶集的日子。不到10点,街上已经人来人往。在桥头的街角处,一处即将拆除的房子大门紧闭着,红色的木板门上用粉笔写着不太醒目的三个字“理发处”及老曾的电话号码。这就是老曾在太原镇的理发点。
一张老式理发椅,一张木桌,两条长木凳,一个电吹风,一支毛刷和一排理发工具就构成了曾庆发的“理发店”。
干活儿前,望着人来车往的街道,老曾习惯点支旱烟。
这天一大早,66岁冉启开特意上街来找老曾理发。
“在他这里已经剪了10年了,大家都喜欢在这里来剪头发。”冉启开说,一把剃刀,一把梳子,一把剪刀,一个推子,二十多分钟,老曾就能修剪好一个利索的发型。
不一会儿,两条木凳上就已经坐满了老年人,有的排队等着老曾理发,有的就喜欢在老曾这里坐坐,看着老曾理发和大家一起聊聊天。
老曾说,一天能有20多个人理发,最多的时候40来个,大都是附近的老人和孩子。
“理一个多少钱呢?”
“5元一个人,到现在已经6年没涨价了,再这以前是3元、4元。”说起价格,老曾笑了笑,将烟杆放到了旁边的桌子边换上了刷子,仔细刷着掉在冉启开身上的碎发。
老曾说,如今不愁吃,不愁穿,他这个理发点也就算是一个简易的便民理发店,给老人和孩子们服务。
老曾17岁开始学理发,学成后就背着工具四处赶集摆摊给老人们理发,如今已经50年。出行方式,从步行换成了骑摩托车,而理发的价格一直受到老顾客的肯定。
“收了4个徒弟,都自己开了理发店,理一个要收15元。”老曾说,他也收过徒弟,徒弟们学艺后,都自己开了理发店,唯独他这个当师傅的还在街边摆摊理发。
老曾说,他也曾想过休息,不干这活了。
“老年人哪里舍得15块钱去理一次头呢?还有那些走不动的老人,谁给他们理呢。”想到这些,老曾也就继续干着。
一些因为腿脚不方便的老人需要理发,就直接给老曾打电话。老曾开着摩托车上门服务,路途实在远的也就收10元、8元油钱。
“西瓜头、碎发、平头……我都得行。”老曾自嘲,他虽老了,但很时髦。
二十分钟不到,老曾给冉启开剪了个利索的头型。又一位老人,坐上了理发椅子。
布满皱纹的手依旧灵活精准,老曾拿着梳子和剪刀一点点精修,稳当且认真。
日出日落,街上的人逐渐散去。老曾收拾收拾也准备回家,第二天又去临近的棣棠乡“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