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重庆舞台艺术家⑥丨王建武:“百变”戏剧人生
致敬重庆舞台艺术家①丨向菊瑛:为民歌谱曲 千余首作品里的巴渝情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22日讯(记者 舒婷)头发花白、眼睛清亮,虽已年近九旬,思维依旧清晰,一开口,富有腔调的声音很有吸引力。
今(22)日,“致敬重庆舞台艺术家”系列报道走进重庆话剧舞台著名表演艺术家王建武的故事,他的戏剧人生。
“百变”角色
王老演了五十余年话剧,在舞台上他是“百变”的。
出生在上海的王老,却是个“老重庆人”。
1949年5月24日上海解放,6月下旬,王老在上海解放日报上看到了一则招生启事,西南服务团要招收一批文艺工作者,便报了名。
同年7月7日,当时年仅18岁的王老成功考入西南服务团文艺大队戏剧分队。
“当时一股脑热情啊,就想跟着大部队去。”虽然母亲很反对,充满热情的王老一心想跟着西南服务团,解放大西南,建设大西南。
1949年12月17月,跟着部队,王老来到了重庆,文艺大队也转为重庆市委文工团,1956年文工团戏剧队改为成立重庆市话剧团,这期间王老一直任演员,直到1993年离休,返聘话剧团工作至2002年。
“一开始演的都是些小角色,没什么台词。”王老说,他们没有专业训练,都是老演员带新演员,一步步学出来的。在演戏的同时,还参与布景、灯光等幕后工作。
直到1952年,在庆祝成渝铁路建成通车的话剧《四十年的愿望》里,王老饰演铁路工人刘宝成,那是他第一次参演大戏。
1953年,他在话剧《妇女代表》中饰演妇女代表的老公王江,第一次担当主角。
随后他的主演的戏,频频出现在舞台上,收获了不少“粉丝”。
《以革命的名义》(前苏联)中的雅什卡,《年青的一代》中的林育生,《红岩》中的刘思扬,《哥俩好》中的大虎、二虎,《幸福》中的王家有,《针锋相对》反面的军官……50余年间王老出演了100余部话剧,塑造了100余个性格各异的人物角色。
或将军或平民百姓,或正派或反派,演过少年、青年、老年,每一部剧每一种性格,每一个都栩栩如生。
与角色一起生活
如何把这些角色演活?
在王老尚未出版的回忆录里,好友记录下了他创造角色的过程。
那就是与角色一起生活!
为了把角色演好,王老养成了个习惯,一旦接受剧本,他就会把自己当成剧里的人物,与人物一起生活。或穿上角色的服装,细细揣摩,或对着录音机录下台词,反复琢磨语气、语调。
“演戏不像,只有靠生活。”这句话是王老艺术实践的座右铭,他带着角色一起生活,一天到晚泡在角色里,追求“我是人物,人物亦是我”的境界。
让王老最有成就感的作品《雾重庆》,他演主角沙大千,1979年、1990年两次参演。
沙大千这个角色,在剧里前后形象转变大,王老拿捏恰如其分。
因王老在话剧《雾重庆》中的出色表演,1990年在西南区话剧节最佳男演员奖,1991年获中国话剧研究会第二届表演金狮奖,话剧界的最高奖。
1993年,王老离休那年,他在话剧《一个美国将军在重庆》中饰演60岁的史迪威将军。该剧在重庆戏剧界好评如潮,观众也十分喜欢。
那年史迪威将军的女儿恰好在重庆参加研讨会,也邀请来欣赏了这部戏。
“太像了,太像了!”一谢幕,史迪威将军的女儿立马冲上舞台,对着王老叫了声“爸爸!”一时间让王老受宠若惊。
史迪威将军的女儿说,舞台上王老的精彩演绎,一举一动,一投足,就连说话的语气、语调,都像极了她父亲,所以才激动的跑上舞台。
听到这样的肯定,王老心里高兴极了,这也为他的戏剧人生添上了一抹漂亮的色彩。
五十余年间,一个个剧本里的人物,就这样在王老的精彩演绎下活了起来。
初心未变
百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王老的初心。
1993年从话剧团离休后,王老还是放不下他的话剧事业。
不忘初心,薪火相传。
1996年起至2005年,王老进入重庆艺术学校担任话剧班语言老师和班主任,期间还到重庆大学影视电影学院、西南大学文学系等艺术类院教授过语言课。
从业以来,王老教授了许许多多的学生,其中一位就是大家熟知的演员殷桃。
“他一直都是个温和的人,没什么脾气。”王老的老伴儿熊宗敏,也曾是重庆市话剧团的一名演员。王老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样子,深深吸引了她,两人也走到一起。
50余年相濡以沫中,熊老知道台下的王老是个细致、善良的人,脾气很好。无论台上演多少不同性格的角色,舞台下王老依旧是她当年认识的那个小伙子。
熊老说,王老还很有情怀,家里有台50余年的缝纫机,没事儿他就喜欢缝缝补补。尤其爱摄影的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他用照片记录生活。
在采访时,让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很感动的是,王老在前一晚,就在纸上一字一句写下了他想分享的故事。虽嘴上说记性没以前那么好了,可70年前的事儿他记得很清楚。采访期间,侃侃而谈。
这位细致的表演艺术家,在他的笔记本里记录下他曾经的同事、学生的姓名、电话,他怕忘了;
用信封装下参演话剧的剧照,写上剧名,写上角色名,他怕忘了;
把自己拍的照片小心翼翼留存,他也怕忘了……
王老说:“我没感觉到老,我心态很年轻。”虽已年近九旬,没法儿再上舞台演戏,但王老不会忘的是这这份话剧情。
无论何时,提起话剧,他会告诉你很多很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