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后坪掀起盖头来②丨一群人的帮扶 借钱养蜂有了奔头
核心提示
重庆市武隆区后坪苗族土家族乡海拔1200米,是少数民族之乡、红色政权之乡、世界遗产之乡。长期以来,由于交通条件落后、信息闭塞,后坪发展一度滞后。
2017年,后坪乡被列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对口帮扶后坪乡,打响深度脱贫攻坚战,3年来,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产业发展渐入佳境,穷乡僻壤换上新颜,村民正走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
短短几年时间,后坪为何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武隆后坪掀起盖头来》系列报道,从智志双扶、改善交通条件、产业扶贫、旅游发展等方面,深度解析该乡脱贫摘帽的背后故事。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10日6时30分讯(记者 戴佳毅 李天春 刘雪琴)春暖花开,山茶花开得正艳。在重庆市武隆区后坪乡,村民们正在播种着春天的希望,高坪村的李世奉是其中之一。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李世奉和其他村民一样,“伺候”着成千上万的中华蜂,一箱箱蜂蜜在酝酿着,笑容挂在脸上,日子甜在心头。
吃水不忘挖井人。李世奉说,他能够摆脱贫困,扶贫干部们功不可没,他一辈子都会记住他们的好。
大山深处 扛起扶贫责任
后坪是少数民族之乡、世界遗产之乡、红色政权之乡,平均海拔1200米,有川东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府遗址、中国传统村落、苗寨吊脚楼等人文景观。
由于交通条件差,信息闭塞,基本设施落后,产业薄弱,导致后坪成为市级深度贫困乡镇。
脱贫致富,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后坪乡气候条件好,春季和夏季,百花盛开,蜜源非常好。养殖中华蜂,低成本,绿色环保、效益好,成为带动村民脱贫的产业之一。
2017年9月,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工作队进驻后坪乡后,强化项目推进。市委政法委、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先后多次赴后坪乡实地调研,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驻乡工作队起早摸黑,战天斗地,群策群力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在市公安局政治部工作的胡庶红是驻乡工作队的一员。他到了中岭村后担任第一书记,从此,他扛起扶贫责任,并用实际行动赢得村民的赞誉。
积极协调 帮老人修护栏
春暖花开,后坪乡生机盎然。
中岭村有座苗王山,山顶上一块巨石像人头一样,苗王山由此得名。
在苗王山的对面,是后坪天坑。由于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后坪天坑不能对外开放。尽管如此,通往后坪天坑的公路已经硬化,从泥结路变成水泥路。
两年前,中岭村的道路却不是这个样子。
2017年9月,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工作队进驻后坪乡,在市公安局政治部工作的胡庶红成为中岭村的第一书记。
“第一次到中岭村,只有一条土公路,现在水泥公路四通八达。”胡庶红对中岭村的情况如数家珍,7个农业社,352户人家,他全部走完。在他的手机通讯录里,保存着每户村民的电话,随时可以进行点对点联系。
今年83岁的任光书,家住中岭村火炭三组。她的小儿子40多岁没有结婚,长期在外打工,家中就剩下她一个人生活。太阳很好的时候,她会坐在家门口的板登上晒太阳,安享着晚年生活。
任光书的家对面就是苗王山,门前有一条通往后坪天坑的公路,她家在公路边上面,有很高的堡坎。之前,她不敢到地坝边耍,因为堡坎没有护栏,对她来说很危险。
胡庶红的老家在武隆,对中岭村有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家乡的村民多做点事,为脱贫攻坚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村里正在搞人居环境建设,结合任光书一人在家不安全的情况,胡庶红积极争取协调施工队,为她家的堡坎修建护栏。
3月23日,几名工人在任光书家的地坝边用砖砌护栏。任光书坐在门前。看到胡庶红到她家走访,笑容满面地打招呼:“胡书记,快来坐。你给我们做了太多的好事,大家都记得你。”
堡坎修好后,任光书可以到安心到地坝边晒太阳。
竭诚相助 村民脱贫脱单
中岭村在家的村民,没有一个不认识胡庶红,残疾人余华超更是把他当成恩人。
余华超曾是中岭村的贫困户,30多岁了还是光棍。胡庶红驻村后,余华超的变化特别明显。
“胡书记,你能不能借我2万元,我想养蜂子,不想一直受穷。你放心,我保证还钱。”刚认识不久,余华超就向胡庶红开口借钱。
“一个残疾人,又是贫困户,情况也不熟悉,万一借了钱不还怎么办?”胡庶红心里打鼓,半开玩笑地对余华超说:“你把中华蜂买了,我就错钱给你。”
一周之后,余华超真的买了37桶中华蜂,花了18000多元。这让胡庶红感到有些意外。当即,他兑现承诺,爽快借了2万元给余华超。
2018年,余华超用借来的钱,养了50桶中蜂,蜂蜜产量300斤左右。他的蜂蜜全部由胡庶红帮助销售完。还完胡庶红的钱不说,还剩了2万多元。
2019年,余华超又养了120桶中华蜂(当年天气原因产量减少),蜂蜜卖了5万多元,加上发展产业的政府补贴5.7万元,当年,他家的收入就达到了10多万元,真真切切脱了贫。
今年1月10日,38岁的余华超结婚了,终于告别单身。
类似的帮扶例子太多,赵朋、彭天兵、冉龙香等村民,都通过产业发展脱了贫。2019年,中岭村蜂蜜销售4100斤,实现村民收入53.3万元,尤其是贫困户蜂蜜实现应销尽销,村民们对胡庶红赞不绝口。
智志双扶 贫困户摘穷帽
家住后坪乡高坪村的李世奉,也因养殖中华蜂而脱贫。目前,他的大女儿正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读书,小儿子在武隆城区读高中,一家人生活得甜甜蜜蜜。
吃水不忘挖井人,李世奉不会忘记在脱贫路上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一幕幕往事浮上心头。
2014年,李世奉成为建卡贫困户,“穷根”在于他的妻子患有内风湿关节炎,不能走路,生活不能自理,治病花了不少钱,因病致贫实属无奈。
三天两头往医院跑,李世奉没有办法外出打工挣钱,一家人生活困难,他感到一片茫然。因为没有钱,他原本打算大女儿读完高中就回家种田。
“知识改变命运,把孩子扶养成人后,你就脱贫了。”当时,驻高坪村的扶贫干部——武隆区档案局副局长熊波得知情况后,苦口婆心劝说李世奉,“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李世奉高中毕业,在村民当中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他听了熊波的话。大女儿比较争气,考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他就去办了助学贷款。
“贫困不光荣,人穷志不穷”。李世奉决心靠自己的双手去脱贫,对口帮扶单位也联系专家给他的妻子治病。
“扶贫干部经常饿着肚子进村入户,披星戴月为村民脱贫奔走。有时候开院坝会,月亮已经挂在天上”。在李世奉的记忆中,扶贫干部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太多。
2019年4月的一天,武隆区委书记黄宗华从重庆开完会,在返回武隆时直接到高坪村,深入了解脱贫攻坚工作的进展。了解李世奉一家的情况后,黄宗华决定送他5桶中华蜂。之后,市畜科院也给李世奉送去4桶中华蜂,还派养蜂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党的政策好,扶贫干部真心帮我,如果自己不攒劲干,那太对不起人了。”李世奉大起胆子通过金融扶贫政策贷了5万元,养了22桶中蜂,给家庭经济“造血”。
李世奉的妻子经过专家治疗已能够走路,他终于可以腾出时间当护林员、种植中药材,家庭经济收入增加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也得到解决。
2019年下半年,李世奉一家的家庭收入有3万多元,他主动提出申请摘掉穷帽。他的大女儿即将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家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非常强烈。
下一步,李世奉准备外出搞装修,家中的中华蜂就由妻子打理,增强脱贫之后的“造血”功能。
不畏险阻 产业带动脱贫
脱贫之后如何防止返贫,发展产业是保障。
2018年10月,农行重庆分行的干部李锡铭、熊兴文被派到后坪乡定点扶贫,按照“下得去,蹲得住,融得进,干得好”的工作要求,在“精准”上下功夫,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熊兴文驻村之后发现,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的心理很脆弱。因此,他十分注重贫困户的心理疏导,斩掉思想上的穷根。
贫困户曹兴荣因其妻子患癌去世,家庭失去了内当家,他心理很难受,很脆弱,不知咋办。熊兴文上门慰问、多次开导,为其规划种植业和养蜂业,激发了脱贫的内生动力。
高坪村交通条件不好,路况差,小车底盘容易挂坏,经常发生车辆陷入泥坑找人艰难推车的情况。有些路段小车底盘较矮,根本无法通行。熊兴文就经常遇上这种“窝火”事。
为了不影响脱贫攻坚进程,提高工作效率,熊兴文借款重新购买了底盘较高的越野车,用于下乡扶贫。
高坪村发展什么产业,可以保证村民持续增收?熊兴文认为养殖中华蜂是很好的途径,因为养蜂技术相对简单,而且见效快。
高坪村也有一些贫困村民养殖中华蜂,但基本上是“散打”,零星养殖形成不了规模,村民的经济收入也难得到保证。
熊兴文决定引进专业的养蜂公司进驻高坪村,带动村民们脱贫致富。于是,他到处联系养蜂公司,由于各种原因均未成功。这让他有一种挫折感,一度想放弃养蜂这个产业扶贫的念头。
想到高坪村还有5户贫困户没脱贫,熊兴文面对挫折和困难没有灰心、没有退缩。经过几个多月的联系、沟通,最终引进了一家养蜂公司,建起3个养蜂场,为农户送养蜂技术,开展定期培训,带动了贫困户稳定增收。
目前,在养蜂公司的带动下,高坪村养殖的中华蜂达到1000余桶,实现了产业带动。村里的贫困户脱贫了,熊兴文感到很欣慰。
“扶贫干部跑到穷山僻壤来帮助我们,我们也应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家住中岭村的赵亚莉,是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学生。疫情期间,她成为一名志愿者。
受到扶贫干部们的感染,赵亚莉就利用周末时间,到村办公室辅导孩子们上网课。
“你们帮助了我,我也应该帮助他人”, 赵亚莉说,和扶贫干部相比,她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是,这种循环帮扶和爱心传递,正成为后坪乡脱贫攻坚的生生不息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