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天元”战(上)丨下好脱贫棋 这个“棋手”有“蜜”诀

脱贫攻坚“天元”战(上)丨下好脱贫棋 这个“棋手”有“蜜”诀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4-21

点击阅读专题

核心提示:

围棋界有一项著名赛事——“天元”战。在重庆市巫溪县大宁河西溪河畔,也有一场“天元战”正在上演,她不仅形成了一盘精彩的棋局,还因为自己的名字叫天元乡,曾引来围棋大师切磋。

天元乡正在下的“天元战”,叫做脱贫攻坚,围绕这个“棋眼”,这个深度贫困乡镇下出了一连串的产业妙棋。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脱贫攻坚“天元”战》系列报道,从一个人脱贫致富的故事,到一个乡产业结构的调整,再到人居环境整治,群众精神面貌的变化等方面,深度解析天元乡脱贫攻坚这盘“棋”。

相关链接>>>

脱贫攻坚“天元”战(中)丨布局产业棋 好“棋”连台赢“天元”

脱贫攻坚“天元”战(下)丨筑梦人居棋 洗“心”革“面”游客来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1日11时05分讯(记者 陈星 陈美西 冉长军)暮春时节,重庆市巫溪县天元乡香源村,山林郁郁葱葱,山上野花开得正艳。

苍松绿柏间,一箱箱中蜂有序排列,“棋手”刘才军游走其间,蜂群是他的致富“棋子”。

“在苦水里泡了几十年,现在落到了蜂蜜罐里。”刘才军做梦都没想过,曾“招人嫌”的蜜蜂竟为他 “酿”出了致富路。

香源村流传着一句话:糠菜半年粮,海椒当衣裳。脱贫这盘“棋”在这里尤为艰难。

连绵起伏的大山是规模化产业的“挡路石”,却为特色养殖提供了大空间。

香源村依托山的生态、花的多源,搞起了蜜蜂养殖。刘才军靠这尝到了甜头,不仅自己摘了穷帽,还带领同乡贫困户一起脱了贫。

尝到养蜂甜头,刘才军没有满足现状,又搞起了肉牛养殖。去年,刘才军卖黄牛还收入了六万多。通讯员 冉梦竹 摄

转变:打工仔变身“甜蜜棋手”

进入四月,沉寂一冬的山花竞相开放。中蜂勤恳采着花蜜,为主人积蓄“甜蜜”日子。

刘才军是香源村远近闻名的“蜂王”, 如果把养蜂比作一盘棋,这位养蜂人就是机智能干的“棋手”,不仅下好自己的棋,还让村里的养蜂人一起受益。

肤色黝黑,昼夜在蜂场里穿梭忙碌。碰到熟人,他会乐呵呵地打招呼,全然看不出以前生活困苦的影子。

刘才军所在的香源村,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生产力低下,产业发展受阻因素多,脱贫在这里是一个艰难的话题。

刘才军也因此吃了不少苦头。家里有三个子女上学,父母年迈,体弱多病,生活捉襟见肘。2014年,他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了摆脱贫穷,年轻时,刘才军也出去打过工,不愁温饱,日子勉强过得去,但一家人日子始终过得紧巴巴的。

“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守着青山受了一辈子穷,刘才军决定闯一闯。

转变,还得从2016年说起。

香源村四周都是大山,到处都是花草树木,养蜂条件好。以前在种地之余,刘才军还附带养蜂,但都是“小打小闹”,始终没成气候。

一次和亲友通电话,得知乡里要大力发展中蜂养殖,听说还有补贴,刘才军心动了。

“既然外出打工挣不到钱,何不在家专心养蜂?”打定主意,刘才军立马行动。很快,他就掌握了招蜂分桶、医治蜂病、收割蜂糖等技术,并不断扩大中蜂养殖规模。

第一年,刘才军在当地收了几桶蜂,迈出了养蜂的第一步。尝到养蜂 “甜头”,刘才军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中蜂“酿”出致富路,天元乡香源村的刘才军顺利脱了贫。通讯员 冉梦竹 摄

收获:打通交通卖出千斤蜂蜜

下棋最怕看不穿,形成死局。

大山给香源村赐予良好生态,同时也成了”拦路虎”。

刘才军回忆,没修路前,家里种的魔芋和云木香只能肩挑背扛背出去,半米宽的小路,车不能进,走路要走两个多小时。

要想富,先修路。为了斩断“拦路虎”,2015年,天元乡巩固新修公路25.5公里,硬化公路110公里,整治公路51公里,新建公路桥、人行桥6座,到各村便民服务中心公路均实现了通水泥路。

路好了,刘才军心里底气更足了,壮起胆子扩大了养蜂规模,2017年,他的中蜂蜜已有100桶,获得了4万块钱的政府补贴。

“老老实实搞养殖,自己有收入,政策也有补贴鼓励,好得很嘛。”扶贫政策坚定了刘才军继续养殖中蜂的勇气。

就在这一年,刘才军家产了1000多斤蜂蜜。望着这些甜蜜罐子,刘才军笑在脸上。但烦恼随之而来:怎么卖得完?

当时的香源村第一书记傅伟得知情况后,到他家查看情况。而后,傅伟联系重庆渝教科贸集团,请专业人士对蜂蜜产品进行全新的包装设计,利用相关渠道将其蜂蜜推荐进超市,并利用“一亩田”等电商平台,多方发布其销售信息……

不到两个月,1000多斤蜂蜜就卖完了,收入八九万元!刘才军赚到了第一桶金。

冬去春来,花谢花开。刘才军终于迎来他养蜂事业的转折点。

为了采到更多更好的蜜,刘才军开始追花。奔波迁徙,刘才军的脑海里,早已印刻下了一张清晰的“追花”地图和时间表。刘才军到过奉节、云阳等地方,从3月油菜花开,到11月最后的花瓣落下,一年转四五次场。

尝到养蜂甜头,刘才军没有满足现状,又搞起了肉牛养殖。去年,刘才军收了1000多斤蜂蜜,卖了八万块钱,同时黄牛还收入了六万多,总的加起来14万块钱。

中蜂“酿”出致富路,刘才军顺利脱了贫。

刘才军不仅自己脱了贫,空闲时间还会给同村村民传授养蜂秘诀。通讯员 冉梦竹 摄

逆袭:登台当参谋传授“蜜”

“棋”开得胜之后,刘才军比以前更忙了。

“现在政策那么好,有技术有人帮,自己还不努力说不过去。”

“硬是要搞养殖、种药材才能把经济搞起来呢。”

院坝交流会上,刘才军身上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刘才军的故事,村支两委看在眼里。去年天元乡“四晒四提升”活动中,他被评为“脱贫光荣户”、“脱贫带头人”。

在村组织的困难群众中峰养殖技术培训学习会上,刘才军还作为老师走上院坝“讲台”,给村民传授技术、管理方法,也传递了他“不等、不靠、不要”的脱贫志气。

看到刘才军发展中蜂喜获成功,邻近的村民坐不住了,纷纷上门取经,刘才军很乐意给他们当“参谋”。

有一次,村民刘国强新买了几箱中蜂,蜂群本该忙着外出采蜜,却堵在门口,刘才军立马替他解决了难题。

“全靠老刘天天来我家指导,教我如何分桶、如何防止病虫害……”刘国强说,现在他养殖的中蜂已经发展到了100余箱,心里跟吃了蜜一样甜。

脱贫后的刘才军生活跟蜂蜜一般甜。通讯员 冉梦竹 摄

在刘才军的帮助下,刘洽德家养了 50群,刘洽培 养了30群,卢从学家养了100群……香源村迎来了一股养蜂热潮。

小蜜蜂飞出脱贫“大产业”。

现在的香源村,随处可见零星分布着的蜂箱,青山草丛里,成群结队的蜜蜂飞进飞出,让寂静的大山热闹不少。

依托生态优势,借助产业东风,香源村“靠山吃山”,把“短平快”的养蜂业转变为贫困群众脱贫的好项目,将“山字经”念得又活又好,让全员脱贫的目标越来越近。

刘才军脱贫离不开自己的勤奋,更离不开天元乡对脱贫攻坚这盘“棋”的全面谋划。

2018年下半年以来,天元乡开展晒政策、晒党恩、晒奉献、晒努力“四晒”活动,探索出一条激发内生动力,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脱贫的新途径,真正让群众吃下脱贫摘帽定心丸。

一年来,天元乡累计评选“脱贫带头人”27名、“脱贫光荣户”45户,开展“好人微访谈”“榜样面对面”36场。石银章、刘勋平、刘金平等脱贫典型的事迹得到报道后,不少困难群众表示要不断努力,早日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视频来源:巫溪县融媒体中心 胡来 董洋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脱贫攻坚“天元”战(上)丨下好脱贫棋 这个“棋手”有“蜜”诀

2020-04-21 11:05:00 来源:

点击阅读专题

核心提示:

围棋界有一项著名赛事——“天元”战。在重庆市巫溪县大宁河西溪河畔,也有一场“天元战”正在上演,她不仅形成了一盘精彩的棋局,还因为自己的名字叫天元乡,曾引来围棋大师切磋。

天元乡正在下的“天元战”,叫做脱贫攻坚,围绕这个“棋眼”,这个深度贫困乡镇下出了一连串的产业妙棋。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脱贫攻坚“天元”战》系列报道,从一个人脱贫致富的故事,到一个乡产业结构的调整,再到人居环境整治,群众精神面貌的变化等方面,深度解析天元乡脱贫攻坚这盘“棋”。

相关链接>>>

脱贫攻坚“天元”战(中)丨布局产业棋 好“棋”连台赢“天元”

脱贫攻坚“天元”战(下)丨筑梦人居棋 洗“心”革“面”游客来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1日11时05分讯(记者 陈星 陈美西 冉长军)暮春时节,重庆市巫溪县天元乡香源村,山林郁郁葱葱,山上野花开得正艳。

苍松绿柏间,一箱箱中蜂有序排列,“棋手”刘才军游走其间,蜂群是他的致富“棋子”。

“在苦水里泡了几十年,现在落到了蜂蜜罐里。”刘才军做梦都没想过,曾“招人嫌”的蜜蜂竟为他 “酿”出了致富路。

香源村流传着一句话:糠菜半年粮,海椒当衣裳。脱贫这盘“棋”在这里尤为艰难。

连绵起伏的大山是规模化产业的“挡路石”,却为特色养殖提供了大空间。

香源村依托山的生态、花的多源,搞起了蜜蜂养殖。刘才军靠这尝到了甜头,不仅自己摘了穷帽,还带领同乡贫困户一起脱了贫。

尝到养蜂甜头,刘才军没有满足现状,又搞起了肉牛养殖。去年,刘才军卖黄牛还收入了六万多。通讯员 冉梦竹 摄

转变:打工仔变身“甜蜜棋手”

进入四月,沉寂一冬的山花竞相开放。中蜂勤恳采着花蜜,为主人积蓄“甜蜜”日子。

刘才军是香源村远近闻名的“蜂王”, 如果把养蜂比作一盘棋,这位养蜂人就是机智能干的“棋手”,不仅下好自己的棋,还让村里的养蜂人一起受益。

肤色黝黑,昼夜在蜂场里穿梭忙碌。碰到熟人,他会乐呵呵地打招呼,全然看不出以前生活困苦的影子。

刘才军所在的香源村,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生产力低下,产业发展受阻因素多,脱贫在这里是一个艰难的话题。

刘才军也因此吃了不少苦头。家里有三个子女上学,父母年迈,体弱多病,生活捉襟见肘。2014年,他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了摆脱贫穷,年轻时,刘才军也出去打过工,不愁温饱,日子勉强过得去,但一家人日子始终过得紧巴巴的。

“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守着青山受了一辈子穷,刘才军决定闯一闯。

转变,还得从2016年说起。

香源村四周都是大山,到处都是花草树木,养蜂条件好。以前在种地之余,刘才军还附带养蜂,但都是“小打小闹”,始终没成气候。

一次和亲友通电话,得知乡里要大力发展中蜂养殖,听说还有补贴,刘才军心动了。

“既然外出打工挣不到钱,何不在家专心养蜂?”打定主意,刘才军立马行动。很快,他就掌握了招蜂分桶、医治蜂病、收割蜂糖等技术,并不断扩大中蜂养殖规模。

第一年,刘才军在当地收了几桶蜂,迈出了养蜂的第一步。尝到养蜂 “甜头”,刘才军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中蜂“酿”出致富路,天元乡香源村的刘才军顺利脱了贫。通讯员 冉梦竹 摄

收获:打通交通卖出千斤蜂蜜

下棋最怕看不穿,形成死局。

大山给香源村赐予良好生态,同时也成了”拦路虎”。

刘才军回忆,没修路前,家里种的魔芋和云木香只能肩挑背扛背出去,半米宽的小路,车不能进,走路要走两个多小时。

要想富,先修路。为了斩断“拦路虎”,2015年,天元乡巩固新修公路25.5公里,硬化公路110公里,整治公路51公里,新建公路桥、人行桥6座,到各村便民服务中心公路均实现了通水泥路。

路好了,刘才军心里底气更足了,壮起胆子扩大了养蜂规模,2017年,他的中蜂蜜已有100桶,获得了4万块钱的政府补贴。

“老老实实搞养殖,自己有收入,政策也有补贴鼓励,好得很嘛。”扶贫政策坚定了刘才军继续养殖中蜂的勇气。

就在这一年,刘才军家产了1000多斤蜂蜜。望着这些甜蜜罐子,刘才军笑在脸上。但烦恼随之而来:怎么卖得完?

当时的香源村第一书记傅伟得知情况后,到他家查看情况。而后,傅伟联系重庆渝教科贸集团,请专业人士对蜂蜜产品进行全新的包装设计,利用相关渠道将其蜂蜜推荐进超市,并利用“一亩田”等电商平台,多方发布其销售信息……

不到两个月,1000多斤蜂蜜就卖完了,收入八九万元!刘才军赚到了第一桶金。

冬去春来,花谢花开。刘才军终于迎来他养蜂事业的转折点。

为了采到更多更好的蜜,刘才军开始追花。奔波迁徙,刘才军的脑海里,早已印刻下了一张清晰的“追花”地图和时间表。刘才军到过奉节、云阳等地方,从3月油菜花开,到11月最后的花瓣落下,一年转四五次场。

尝到养蜂甜头,刘才军没有满足现状,又搞起了肉牛养殖。去年,刘才军收了1000多斤蜂蜜,卖了八万块钱,同时黄牛还收入了六万多,总的加起来14万块钱。

中蜂“酿”出致富路,刘才军顺利脱了贫。

刘才军不仅自己脱了贫,空闲时间还会给同村村民传授养蜂秘诀。通讯员 冉梦竹 摄

逆袭:登台当参谋传授“蜜”

“棋”开得胜之后,刘才军比以前更忙了。

“现在政策那么好,有技术有人帮,自己还不努力说不过去。”

“硬是要搞养殖、种药材才能把经济搞起来呢。”

院坝交流会上,刘才军身上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刘才军的故事,村支两委看在眼里。去年天元乡“四晒四提升”活动中,他被评为“脱贫光荣户”、“脱贫带头人”。

在村组织的困难群众中峰养殖技术培训学习会上,刘才军还作为老师走上院坝“讲台”,给村民传授技术、管理方法,也传递了他“不等、不靠、不要”的脱贫志气。

看到刘才军发展中蜂喜获成功,邻近的村民坐不住了,纷纷上门取经,刘才军很乐意给他们当“参谋”。

有一次,村民刘国强新买了几箱中蜂,蜂群本该忙着外出采蜜,却堵在门口,刘才军立马替他解决了难题。

“全靠老刘天天来我家指导,教我如何分桶、如何防止病虫害……”刘国强说,现在他养殖的中蜂已经发展到了100余箱,心里跟吃了蜜一样甜。

脱贫后的刘才军生活跟蜂蜜一般甜。通讯员 冉梦竹 摄

在刘才军的帮助下,刘洽德家养了 50群,刘洽培 养了30群,卢从学家养了100群……香源村迎来了一股养蜂热潮。

小蜜蜂飞出脱贫“大产业”。

现在的香源村,随处可见零星分布着的蜂箱,青山草丛里,成群结队的蜜蜂飞进飞出,让寂静的大山热闹不少。

依托生态优势,借助产业东风,香源村“靠山吃山”,把“短平快”的养蜂业转变为贫困群众脱贫的好项目,将“山字经”念得又活又好,让全员脱贫的目标越来越近。

刘才军脱贫离不开自己的勤奋,更离不开天元乡对脱贫攻坚这盘“棋”的全面谋划。

2018年下半年以来,天元乡开展晒政策、晒党恩、晒奉献、晒努力“四晒”活动,探索出一条激发内生动力,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脱贫的新途径,真正让群众吃下脱贫摘帽定心丸。

一年来,天元乡累计评选“脱贫带头人”27名、“脱贫光荣户”45户,开展“好人微访谈”“榜样面对面”36场。石银章、刘勋平、刘金平等脱贫典型的事迹得到报道后,不少困难群众表示要不断努力,早日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视频来源:巫溪县融媒体中心 胡来 董洋

[责任编辑: 董霞]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