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绿动巴渝丨北碚观察②:校地合作催生绿色经济
相关稿件:
核心提示
为讲好重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并且不懈推动“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生动故事,市委网信办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市组织开展《山清水秀·绿动巴渝》网络媒体主题采访,重点报道各区县、各部门创新思路、现实路径、具体成效,发掘一批政府主导推动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
从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重点磅推出《山清水秀绿动巴渝丨北碚观察》系列报道,从生态宜居、河流治理、乡村振兴、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等方面,深度解读北碚区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场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1日13时10分讯(记者 张馨月 张雪莹)造纸厂排出的黑水,产出环保型精致仿瓷餐具;甘薯淀粉废水和干薯片等加工下脚料,经操作,成为预防乳腺癌大健康产品的重要材料;餐厨垃圾摇身一变成有机类肥料产品……
近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大产研院”)了解到,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自去年5月揭牌以来,吸引了一大批智能、大数据、农业科技、生物科技、医疗健康等高科技新兴产业。这些企业在发展核心业务时,紧扣绿色理念,变废为宝,循环生金,顺势而为,茁壮成长。
变废为宝
造纸黑液变身仿瓷餐具
无论什么行业,变废为宝,一直是践行绿色发展的典型。
这不,落户于北碚天生创新创业街的木质素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就盯准了造纸黑液。
研究发现,全世界每年产出大约1.5-1.8亿吨工业木质素,但利用率却不足2%,资源被大量浪费。
“造纸黑液里含有大量木质素,但几乎都是被当做污染源或废弃物浓缩后烧掉了,还有被任意排放,不仅没有将资源重新利用,且污染环境。”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就是通过技术处理,提取造纸黑液中的木质素,经过一系列工艺,生产制作出新型仿瓷餐具的原材料。
据介绍,“造纸黑液”只是制浆过程中提取纸浆后产生的一种副产物、废弃物,并不是有毒有害物质,这好比一本看完已经废旧的书,对已经阅读过它的人来说并无使用价值,但对于没有阅读过的人来说可以进行循环利用。
因此,该公司生产制作出的新型仿瓷餐具原材料,不仅是对“废料”的二次利用,同时也能够降低造纸厂高昂的黑液处理成本问题,改变木质素被焚烧的命运。
与造纸黑液类似,制作红薯淀粉过程中的黑液也被一批专家当作“宝贝”。
西南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学刚团队,已从甘薯淀粉废水和干薯片等加工下脚料中,提取甘薯抗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活性成分,开发预防肿瘤产品1个。同时也消除环境污染,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
循环生金闭环开发理念
新型电池价低环保
“如今,第一批新能源汽车电池面临退役。业内预计,截至今年,我国退役电池累计约为20万吨。那么这些电池将去往何处?”九环新动能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讲述了新能源汽车电车回收行业发展现状。
据悉,目前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多为三元锂电池,当容量衰减到70%-80%以下时,为了保障安全和性能就需要退役。
“目前的锂离子电池价格偏贵,同时其能量密度也越来越难满足新能源车辆用户日益增长里程和驾驶性能需求,因此我们正在寻找一种新型电池——锂硫,固态电池等。” 该负责人介绍。
研究中心致力于开发出新型电池。这种电池具有价格低、环境友好、高比容量等特点,以期突破现有锂离子电池存在的单价高、能量密度低等问题,并提升电池安全性。
通俗来说,新型电池比传统锂离子电池更环保、更安全。
基于新型电池的优势,研究中心还提出了闭环式产品开发理念:在电池材料、储能设备、智能管理,以及电池的梯次利用回收过程中,利用大数据以及管理系统,推出真正智能化和云共享大数据系列产品。
“这种模式还避免了充电桩的重复投资,节约土地资源。推动实现绿色出行,智能出行!”
。
生态农业
有机肥料“治”土效果佳
餐厨、种植、养殖城乡有机废弃物是重要的面源污染来源,但它本身是宝贵的有机质资源可以用于生产绿色有机肥料,处理不当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体健康;传统化学肥料存在投入过量、利用率低、损失严重等问题,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农业面源污染负担加重。
“传统肥料不仅不能满足绿色农产品生产需求,施用不当还会破坏生态环境。”新型绿色肥料研发与应用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解决这些问题,西南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新平带领团队正在开展两项工作:一是变废为宝——城乡有机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实现资源绿色循环利用的同时生产绿色新型有机肥料;二是化肥绿色升级——促使传统化肥向控释专用配方肥、稳定性肥料、纳米类肥料等绿色新型化学肥料升级,实现为绿色农产品提供“绿色粮食”的同时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
据了解,目前团队已开发了12个新型绿色肥料品种,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产业应用方面也为多家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绿色肥料产品升级、绿色科技服务升级和绿色作物生产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校地联袂
共创绿色发展
从立项到公司成立,上述案例中提到的公司或者研究中心,他们的年龄都还不足1岁。
为什么这里能让那么多的金点子结出金果子?
“依靠西南大学这座创新‘富矿’、人才聚集地,北碚聚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让许多在校师生们的“奇思妙想”和科研成果,转化为助推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北碚科技局副局长宋晓辉给出答案。
时光回溯到2019年5月6日,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正式揭牌,包括木质素、九环新动能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等在内的58个国内外科技创新项目、科技企业和创投基金签约落户。
作为全市首批6个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之一,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以“六大工程”为抓手,完善政策、技术、人才、资本“四大链条”,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大学科研成果就近转化,助力北碚高质量发展。
“六大工程”分别为组建西大产研院、提档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重庆北碚亿达创智广场、打造西南大学(北碚)文化创意街区、升级天生丽街商圈商业业态和提升环西南大学城市品质工程等。
而西大产研院则是天生创新创业街核心载体。西大产研院执行院长田维波透露,产研院以智慧教育、现代农业为核心,扩展生物医药、生态环保、智能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领域,旨在建成区域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高水平产业技术人才培养平台、科技资源要素共享服务和科技交流合作平台。
“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孵化服务体系。”宋晓辉表示,从选种、育苗、造林直至成材,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服务平台和工程助力,能实现项目从创意到企业的嬗变。
值得一提的是,西大产研院在发展过程中,也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绿色思维,园区的6栋建筑全部通过旧楼改造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