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收官看鸡鸣②|斩断穷根:一个乡的励学扶智之举
相关链接>>
核心提示
城口鸡鸣乡是18个市级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在重庆市经信委扶贫集团及社会各界的倾情帮扶下,广大干部群众在穷山僻壤战天斗地,誓把旧貌换新颜。
今年,是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鸡鸣乡贫困发生率由最初的26.9%到现在的全部脱贫。从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特别推出《大江大河话脊梁·脱贫收官看鸡鸣》系列融媒体报道,去深度解读鸡鸣乡的脱贫之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1日14时20分讯(记者 李天春 刘雪琴 路奥博)“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对于这句话,重庆城口县鸡鸣乡金岩村的村民罗兴玉感受很深。今(1)日上午,罗兴玉从鸡鸣小学附近卖完馅饼回到家,她喝了口开水后开始清理卖馅饼的辛苦钱,心里乐滋滋的,钱是给孩子们读书准备的。想到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读研究生的二儿子,她心里感到很欣慰。孩子们通过读书今后会有出息的,想到这里,再苦再累她都觉得值了。
罗兴玉说,“我吃了没有文化的苦,所以家里很穷,就算砸锅卖铁,都要让孩子读书。”通过勤爬苦做,她家已经脱贫。
“千方百计”鼓励贫困孩子多读书
教育扶贫是斩断“穷根”的有力法宝。对此,四川仪表工业学校现任副校长薛千万有很深的体会。
2018年9月,薛千万被组织考察选派到鸡鸣乡金岩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对贫困家庭的教育格外上心。从到金岩村的那天开始,他就下定决心,要千方百计托起贫困家庭学生的求学梦。
“家里再穷也要让孩子读书,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是薛千万在走访贫困村民时经常说的话。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金岩村建卡贫困户向明友的儿子向以东考上高职,他却反对儿子去读书。他的理由竟然是“读高职有撒子用、浪费钱,出去打工挣钱还实在一些”。
薛千万得知情况后,上门苦口婆心劝告:“哪个说的读高职没有用,读完高职还可以升本科、研究生,现在国家的政策这么好,不读书干撒子?”
通过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向明友的思想开窍了,同意儿子读高职。如今,向以东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读书,各方面成绩都不错,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哪个不让子女读书,我就批评他,金岩村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这是薛千万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千方百计”解决贫困学生实际困难
鸡鸣乡地处两山之间,呈“V”字形,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村民长期贫困,对脱贫致富有着天然向往,从金岩村的名字可见一斑。
过去,村民们看不到脱贫希望。薛千万到了金岩村后却看到了“金子”,他眼中的“金子”就是学校里的读书娃。
“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发展,更离不开人才支撑。如果没有人才,不懂技术,产业谈何发展?”薛千万认准这个理,牵头在金岩村建立完善助学金,帮扶贫困家庭,鼓励孩子奋发读书。
2018年,薛千万协调重庆药友制药公司、白市驿板鸭公司捐款6万元,设立鸡鸣乡金岩村奖助学金,全村64名学生获得奖助学金支持,得到村民一致好评,市经信委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鸡鸣乡党委政府对此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2019年,市经信委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与鸡鸣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创新教育扶贫模式,将金岩村奖助学金做法总结推广到全乡,设立鸡鸣乡奖助学金,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市经信委副巡视员、驻乡工作队队长彭光荣发起倡议,向市经信委扶贫集团各成员单位筹集奖金,扩大了资金池。
按照规定,小学及以上学生获校级先进表彰一次奖励50元、县级奖励100元、省级奖励1000元、国家级奖励2000元;当年考取中职奖励300元、大学专科(高职)500元、大学本科800元、硕士研究生1500元、博士研究生2000元。
鸡鸣乡小学有不少学生获得奖助学金。提到奖助学金,48岁的金岩村村民罗兴玉喜不自禁。
罗兴玉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已经出嫁,二儿子唐浩今年考上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得到了1500元的奖励。她的小儿子正在读初中,成绩也不错,教育扶贫已经在她家开花结果。
鸡鸣乡党委书记李明伟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到目前为止,首期筹集奖助学金池总额达到98.3万元。主要来源于市经济信息委帮扶集团成员单位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奖励获得校级及以上表彰奖励的小学及以上学生,对当年考取中职及以上学校的学生给予相应奖励。
另外,每年还将从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中按一定比例注入奖学金资金池,确保机制稳健长久运行。
同时,自2013年起,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大力支持下,鸡鸣乡中心小学设立奖励基金,目前基金总额已达123.28万元,用于支付全校学生营养午餐自缴部分,切实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李明伟说,这笔钱激发了全乡寒门学子奋发向上,对他们走好今后的人生道路将起到积极作用。
“千方百计”建机制帮长远
鸡鸣乡对于贫困家庭学生的帮扶,不单是物质上的帮扶,更多的在精神想办法。
工作中,薛千万联合四川外国语大学扬光社会工作室,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了建立长期帮助鸡鸣乡贫困家庭学生的长效机制,他还倡导实施“1+1希望工程”,即“一个党支部帮助一名留守儿童或青少年”,他邀请了市经信委扶贫集团成员单位20个党支部参与,量身定制帮扶内容,对接落实长期帮扶工作。
罗兴玉的丈夫曾在矿山打工时留下残疾,加上三个孩子读书,一度陷入贫困之中。薛千万知道她家情况后,把她家作为帮扶对象,经常走访鼓励孩子们努力读书。
罗兴玉的大女儿考上了高中因为没钱辍学回家,这成了她心头的永远的伤痛。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 罗兴玉说,农村娃只有读书才有好的出路,她发誓哪怕生活再困难,砸锅卖铁都要供两个儿子读书。
罗兴玉患有糖尿病、癌前病变,动过两次手术、腰椎骨质增生,可以说一身都是病。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全堆到一块了。她没有叫过苦和累,实在支撑不了时候,才向政府部门求助。
罗兴玉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她的丈夫帮亲戚看厂房,每月有固定的收入,她自己每天到鸡鸣小学附近卖馅饼,一天有二三百元的收入,通过辛勤劳动她家已经脱贫。
对于目前的生活现状,罗兴玉比较满意。她说,二儿子唐浩很懂事,经常告诉她有困难能够自己想办法的就自己解决,尽可能不去给政府部门添麻烦。
罗兴玉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很好,读书已经不成问题。感谢党和政府帮助她家渡过难关,相信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