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看石柱丨中益乡奔跑(下):一条路的广阔前景

凝心聚力看石柱丨中益乡奔跑(下):一条路的广阔前景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2-25

相关报道:

凝心聚力看石柱丨中益乡奔跑(上):一个人的脱贫之路

核心提示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发扬“敢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乐享蜂蜜甜”的精神,凝心聚力战贫困。全县贫困面貌发生巨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从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大江大河话脊梁”重庆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媒体宣传——凝心聚力看石柱》主题策划报道,通过深度报道、视频专访、图解、H5等融媒体作品,系统解读石柱在基础设施、康养产业和志智双扶等脱贫攻坚工作的措施、亮点和经验。

2020年,渐行渐远。

一周之后,2021年的钟声就会敲响。

石柱中益乡建峰村塔寺坪公路两旁,薄雪覆盖了低矮的黄连叶片,肥沃松软的腐殖质下,虫害早已冻死,根茎正在静悄悄的饱汲营养。

几天前,建峰村的村民马培贵坐在家门口,以60多元一斤的价格卖完了今年的黄连,心里乐开花。如果不是塔寺坪公路,他家的黄连不会这么快卖完。

要想富,先修路。对此,马培贵感受非常深。

塔寺坪公路是一条新路,一个月前硬化才完工,也是中益乡最后一条硬化的村级公路,标志着中益乡的村级公路实现100%通畅。

这条路一头通往中益乡场镇和中国最大的黄连交易市场,一头连着广袤无垠的原始森林和零星散落的山居民房,村民马培贵的家就安在山上。

塔寺坪公路正式完工那天,颠簸了大半辈子的马培贵骑着新摩托,在路上来回溜了好几圈:“脱贫过后的路子越走越坦荡咯!”田野中,立着大大的标语牌——“只要我们多勤快,不愁吃来不愁穿。”

公路畅通让马培贵种植黄连的信心更足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摄

“救救孩子!” 扯开一条荆棘路

这条路曾经把马培贵一家拦在深山。

“基本上没什么路,脚都找不到地方下(踩)。”虽然离主公路只有两公里,走一趟却要花上一个多小时。年轻时的马培贵在土里刨食,一年到头,也很少下山。

但也有例外的时候。马培贵种红苕、苞谷,也种几分地的黄连。冬天要把黄连背到镇上卖,

一家人的希望都落在马培贵的肩挑背扛上。

那是2011年前的冬天,收黄连的季节。马培贵永远忘不了,13岁的儿子马世军背着小背篓,上山去装最后半篓黄连,却一直没见回家。

他惴惴不安爬回山上,眼前,娃娃已经从滚落到土窝里,肚子被砺石划拉开一条大口子,血浸了一地。

马培贵大脑一片空白,他踉跄抱起孩子,拼命往山下跑。“跑快点!赶紧跑!”一路都是刺藤乱枝,夫妻俩边哭边砍,踩开一条小路,已经记不清多久才辗转到了医院。

“医生当时说,你这娃再晚半个小时来,就没了……”回想后怕,老两口又抹了几把眼泪。几经救治,一家人欠下了3万元医疗费。这个曾经自给自足的山里人家,从此戴上了穷困的帽子。

马培贵准备腊肉迎新年。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摄

咬牙脱贫 扣出三尺泥巴路

马培贵一辈子没学过什么技术,只会种地。黄连能卖钱,是脱贫的唯一门道,但是路不通,物资进不来,产品出不去。

“不开路,就活不下去了!”望着门前这条小路,马培贵想买辆摩托车:一来,卖黄连的时候,自己不求人,可以节省一个多小时路程;二来,种黄连的时候,驮生产物资,一包50斤,至少可以驮3包。

“大家都来出点力!通不了汽车,至少可以跑摩托;不会骑车的人,走也安全些……”在马培贵的动员下,周围的连农跟着咬了咬牙,一公里多的路,村里人连扣带挖磨了两年。2011年,终于打出一条三尺宽的泥巴路。

汽车仍进不来,但有人收购黄连,马培贵就骑着摩托,一包一包驮到公路边上。马培贵已经很满足,但他还想着,什么时候能扩大规模,在家门口卖黄连致富就好了!

种植黄连让马培贵一家增加了收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摄

致富得力 家门口架起水泥路

建峰村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是中益乡高山三个村之一,黄连产业基础好,种植面积居全乡第一。

随着脱贫攻坚战打响,有了党的好政策,马培贵一家慢慢改变了模样。

技术培训、产业补贴、小额贷款……马培贵前半辈子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鲜事儿都涌进了大山。

“怎么科学用腐殖质堆肥?”“老母虫(金龟子幼虫)啃食黄连根茎怎么办?”县里、市里的农业专家走进土里,手把手教马培贵。中益乡政府又把他请到黄水镇免费“上课”,学技术。

没多久,家门口的泥巴路变成了更宽阔的农村公路。“只要我们多勤快,不愁吃来不愁穿。”“中益有精神,奋力奔跑。”田野中,醒目的标语牌激励着人心。

马培贵夫妻俩干劲更足,没日没夜地忙活,特别是到了黄连育苗的季节,索性在山上搭棚,四五天才回一次家。不仅还了债,还脱了贫!

2018年5月20日,马培贵又借钱了。不过,这次是他抢着办理小额扶贫贷款——5万元无息获批后,他信心满满将自己的黄连种植面积扩大了几倍。

大道上奔跑 展望生态旅游路

“今年物流成本降低了,所以黄连的单价比去年高出好几块。”马培贵收了两万多元现金,他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明年,他家种的黄连产量估计会增加一两百斤。

一条路的变迁,串起马培贵大半生的生活变迁……而事实上,它还有更深远的影响,是中益人努力奔跑和脱贫巨变的一个缩影。

“塔寺坪公路周边涉及农户40多户,其中贫困户12户。公路贯通之后,可以连接正在建设中的黄水镇沙子动车站。”中益乡党委副书记余海波介绍。

“建峰村本身离黄水就比较近,夏季平均气温20度左右,目前村庄正在调规,未来将大力发展乡村游和康养游。”余海波说,黄水避暑的高峰时期,一天游客接待量能达到二三十万,可以把部分游客引到建峰村来。

考虑于此,政府在通组公路标准上,将塔寺坪公路的主线加宽到5.5米。未来,游客从沙子动车站出站,只需半个小时车程就可以达到建峰村食宿。

“以后的路子宽哦!”马培贵大声笑到。今年,他58岁了,但是未来人生,还有无限可能……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天春 李成 陈美西 陶彦燕 陈洋 实习生 简梦)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凝心聚力看石柱丨中益乡奔跑(下):一条路的广阔前景

2020-12-25 09:31:20 来源:

相关报道:

凝心聚力看石柱丨中益乡奔跑(上):一个人的脱贫之路

核心提示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发扬“敢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乐享蜂蜜甜”的精神,凝心聚力战贫困。全县贫困面貌发生巨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从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大江大河话脊梁”重庆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媒体宣传——凝心聚力看石柱》主题策划报道,通过深度报道、视频专访、图解、H5等融媒体作品,系统解读石柱在基础设施、康养产业和志智双扶等脱贫攻坚工作的措施、亮点和经验。

2020年,渐行渐远。

一周之后,2021年的钟声就会敲响。

石柱中益乡建峰村塔寺坪公路两旁,薄雪覆盖了低矮的黄连叶片,肥沃松软的腐殖质下,虫害早已冻死,根茎正在静悄悄的饱汲营养。

几天前,建峰村的村民马培贵坐在家门口,以60多元一斤的价格卖完了今年的黄连,心里乐开花。如果不是塔寺坪公路,他家的黄连不会这么快卖完。

要想富,先修路。对此,马培贵感受非常深。

塔寺坪公路是一条新路,一个月前硬化才完工,也是中益乡最后一条硬化的村级公路,标志着中益乡的村级公路实现100%通畅。

这条路一头通往中益乡场镇和中国最大的黄连交易市场,一头连着广袤无垠的原始森林和零星散落的山居民房,村民马培贵的家就安在山上。

塔寺坪公路正式完工那天,颠簸了大半辈子的马培贵骑着新摩托,在路上来回溜了好几圈:“脱贫过后的路子越走越坦荡咯!”田野中,立着大大的标语牌——“只要我们多勤快,不愁吃来不愁穿。”

公路畅通让马培贵种植黄连的信心更足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摄

“救救孩子!” 扯开一条荆棘路

这条路曾经把马培贵一家拦在深山。

“基本上没什么路,脚都找不到地方下(踩)。”虽然离主公路只有两公里,走一趟却要花上一个多小时。年轻时的马培贵在土里刨食,一年到头,也很少下山。

但也有例外的时候。马培贵种红苕、苞谷,也种几分地的黄连。冬天要把黄连背到镇上卖,

一家人的希望都落在马培贵的肩挑背扛上。

那是2011年前的冬天,收黄连的季节。马培贵永远忘不了,13岁的儿子马世军背着小背篓,上山去装最后半篓黄连,却一直没见回家。

他惴惴不安爬回山上,眼前,娃娃已经从滚落到土窝里,肚子被砺石划拉开一条大口子,血浸了一地。

马培贵大脑一片空白,他踉跄抱起孩子,拼命往山下跑。“跑快点!赶紧跑!”一路都是刺藤乱枝,夫妻俩边哭边砍,踩开一条小路,已经记不清多久才辗转到了医院。

“医生当时说,你这娃再晚半个小时来,就没了……”回想后怕,老两口又抹了几把眼泪。几经救治,一家人欠下了3万元医疗费。这个曾经自给自足的山里人家,从此戴上了穷困的帽子。

马培贵准备腊肉迎新年。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摄

咬牙脱贫 扣出三尺泥巴路

马培贵一辈子没学过什么技术,只会种地。黄连能卖钱,是脱贫的唯一门道,但是路不通,物资进不来,产品出不去。

“不开路,就活不下去了!”望着门前这条小路,马培贵想买辆摩托车:一来,卖黄连的时候,自己不求人,可以节省一个多小时路程;二来,种黄连的时候,驮生产物资,一包50斤,至少可以驮3包。

“大家都来出点力!通不了汽车,至少可以跑摩托;不会骑车的人,走也安全些……”在马培贵的动员下,周围的连农跟着咬了咬牙,一公里多的路,村里人连扣带挖磨了两年。2011年,终于打出一条三尺宽的泥巴路。

汽车仍进不来,但有人收购黄连,马培贵就骑着摩托,一包一包驮到公路边上。马培贵已经很满足,但他还想着,什么时候能扩大规模,在家门口卖黄连致富就好了!

种植黄连让马培贵一家增加了收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摄

致富得力 家门口架起水泥路

建峰村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是中益乡高山三个村之一,黄连产业基础好,种植面积居全乡第一。

随着脱贫攻坚战打响,有了党的好政策,马培贵一家慢慢改变了模样。

技术培训、产业补贴、小额贷款……马培贵前半辈子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鲜事儿都涌进了大山。

“怎么科学用腐殖质堆肥?”“老母虫(金龟子幼虫)啃食黄连根茎怎么办?”县里、市里的农业专家走进土里,手把手教马培贵。中益乡政府又把他请到黄水镇免费“上课”,学技术。

没多久,家门口的泥巴路变成了更宽阔的农村公路。“只要我们多勤快,不愁吃来不愁穿。”“中益有精神,奋力奔跑。”田野中,醒目的标语牌激励着人心。

马培贵夫妻俩干劲更足,没日没夜地忙活,特别是到了黄连育苗的季节,索性在山上搭棚,四五天才回一次家。不仅还了债,还脱了贫!

2018年5月20日,马培贵又借钱了。不过,这次是他抢着办理小额扶贫贷款——5万元无息获批后,他信心满满将自己的黄连种植面积扩大了几倍。

大道上奔跑 展望生态旅游路

“今年物流成本降低了,所以黄连的单价比去年高出好几块。”马培贵收了两万多元现金,他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明年,他家种的黄连产量估计会增加一两百斤。

一条路的变迁,串起马培贵大半生的生活变迁……而事实上,它还有更深远的影响,是中益人努力奔跑和脱贫巨变的一个缩影。

“塔寺坪公路周边涉及农户40多户,其中贫困户12户。公路贯通之后,可以连接正在建设中的黄水镇沙子动车站。”中益乡党委副书记余海波介绍。

“建峰村本身离黄水就比较近,夏季平均气温20度左右,目前村庄正在调规,未来将大力发展乡村游和康养游。”余海波说,黄水避暑的高峰时期,一天游客接待量能达到二三十万,可以把部分游客引到建峰村来。

考虑于此,政府在通组公路标准上,将塔寺坪公路的主线加宽到5.5米。未来,游客从沙子动车站出站,只需半个小时车程就可以达到建峰村食宿。

“以后的路子宽哦!”马培贵大声笑到。今年,他58岁了,但是未来人生,还有无限可能……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天春 李成 陈美西 陶彦燕 陈洋 实习生 简梦)

[责任编辑: 董霞]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