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再访沿河乡|32位“院长”带来的改变(上)

新春走基层·再访沿河乡|32位“院长”带来的改变(上)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2-09

相关链接>>

新春走基层·再访沿河乡|32位“院长”带来的改变(下)

核心提示:

1月12日,重庆市民政局发布了2020年重庆市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十大优秀案例,城口县民政局、沿河乡联合申报的《推行“院落自治”共建幸福家园》入选。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曾多次前往沿河乡采访,深入报道脱贫攻坚过程中系列举措施和经验。

在“院落自治”方面,沿河乡有哪些特色和亮点?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新春走基层·再访沿河乡|32位“院长”带来的改变(上、下)》,为广大网友揭开“谜底。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9日6时30分讯(记者 陈美西 袁舒含 路奥博)一座农家小院“藏”着怎样的幸福密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曾连续三年前往城口沿河乡进行深入采访。今(9)日,通过一群“院长”的故事,为你深入解读一个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摘帽之后的乡村治理效果。

条件好了 人情淡了 一次回乡身份转变

立春后的暖阳照进沿河乡王家老房子院落,院子里的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小孩则推着滑板车来回打转晒太阳。这一幕让“院长”王仕海回想起小时候,自己在院子里撒欢长大的情景。

“现在我们院子环境卫生搞得好,邻里关系也和谐,又像一个大家庭了!”王仕海的幸福感怀背后,是王家大院的数度变迁——通过开展“院落自治”,沿河乡有32个院落,在院长带领下,重现了“太平风俗美,不用闭柴门”的幸福家园……

两年前,王仕海的身份还是“司长”,而不是院长。

2018年,在重庆主城一家国企当驾驶员,日子过得不错的王仕海接到发小邀约:“老家现在发展不错,你一定要回来看一看!”

俯瞰王家老房子院落。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袁舒含 摄

这一看让王仕海惊喜过望。通过脱贫攻坚,沿河乡各种发展项目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毅然回到老家后,王仕海先是到修路工地跑货车,路还没修完,医院、小学又建了起来,他的“业务”忙都忙不过来。

但王仕海也有落寞失神的时候。尤其是回到老院子,能明显感到,邻里们的收入虽高了,生活条件好了,人情却淡了。

原来,王家院子本来住的都是王姓亲戚。小时候,王仕海和兄弟们“今天吃这家,明天吃那家”,总是欢声笑语很和谐。

近年来,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房屋买卖等方式,新邻居不断搬进了这个院落。老住户与新来者自扫门前雪,温馨的气氛一去不复返。

“大家常因为一点小事闷在心里,造成不愉快。”王仕海把情况反映给了红岩村村支两委,但村支两委仅 6 人,需要服务全村 1600 余人,精力十分有限。

院落长王仕海,正在介绍王家老房子院落相关情况。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袁舒含 摄

事实上,这不仅是王家院子的问题,也是脱贫之后,整个沿河乡面临的乡村治理难题。

随着生态移民工作的推进,各村村民大量搬迁到河谷地带居住,改变了原有自然村居住的情况——一个集中点既有本村几个社的村民,又有外村的群众共同居住,村民对搬迁后的新生活圈融入感不强,甚至成了几不管的对象,完全按自然村行政区域进行服务管理已经不适应客观实际。

“脱贫攻坚带来大量的人力、资源、资金、项目,群众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却并没有因此提高,群众满意率也没有成正比上升,问题出在哪儿?”通过调研分析,沿河乡党委书记吴雪飞认为:“是我们当前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让群众成为乡村发展的主体,参与志愿服务的方法不多。”

该怎么办?在找到症结后,沿河乡意识到必须要有新的方法、新的思维才能破解存在的问题,找到突破口。

“我们乡志愿服务开展得好,为什么不搞个院落自治,选出院长,把志愿服务变成自我服务呢?”吴雪飞有了想法,而这个大胆的想法,就要放在红岩村的王家院子落地!

王家老房子院落位于红岩村二社,共计19户85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袁舒含 摄

角色变了 小院靓了 一句承诺激发干劲

经研究,沿河乡决定将红岩村分为20个院落,由村民自行选出有奉献精神、号召力强的成为院长,负责院落管理,并在健全院落管理体系基础上,引入社工开展文化活动,推进社会治理。

王家院子要选院长了!谁来当家?

“要我说,王仕海合适!一来见过世面,十几岁就走南闯北,跑长途货运,别个吃不下来的苦,他都敢闯一闯;二来有公德心,哪家有困难都要搭把手……”大家把希望寄托在见多识广的王仕海身上。

由“司长”变成院长,更成了院子里19户88人的“家长”,王仕海感到“压力山大”。

“你现在物质条件不差,精神上应该再丰富!你想想,女儿看见爸爸当了院长,那有多自豪?说不定会说‘爸爸是院长,我也要当班长’……”吴雪飞找到王仕海谈心,鼓励他好好干,并许诺:全村院落每季度会进行一次卫生评比,只要拿到前三名,就可以代表院子居民向党委政府提条件,自己一定会尽量满足。

“那我想整点健身设施,小孩可以在这块坝子打乒乓;那里放一把长椅,老人可以晒太阳……”王仕海站在家门口比划,越说越起劲,索性走进自家的堂屋:“既然要规范化,那我愿意把这块地方免费提供出来,但是政府要给我备桌子椅子,搞个议事厅……”

院落中还摆放了乒乓球台、健身器械等设施。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袁舒含 摄

在美好畅想中,去年春天,王仕海正式当选院长。令吴雪飞和村干部没想到的是,他不仅早就规划好了院子的未来,还把工作干得很出彩。

高山移民刘坤玖从北树村搬来,家里养了两头猪,因为房屋不宽,便打起了院坝的空地的主意。

刘坤玖一家在家门前搭起了灶台,专煮猪食,潲水横流。王仕海上前劝导,却总吃闭门羹。

不招待见,王仕海就“曲线救国”,每天拿起扫帚把院坝打扫得干干净净,又给周围邻居做工作,收拾柴堆垃圾。眼看院坝干净了,刘坤玖的灶台成了“孤岛”,没过多久,他便主动拆掉了灶台,还养成了勤打扫的好习惯。

常态化保洁下,王家院子在红岩村2019年第二季度环境卫生评比中斩获第一名。吴雪飞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在政府帮助下,王家院子先后完善了休闲区、阅读区、议事厅等功能,面子和里子都越来越靓了。

方向有了 人心齐了 一套机制凝聚合力

如今,王家院子中流行两句口头禅——“红白喜事2210”,即村里办红白喜事礼金不超过200元、酒席不超过20桌、一桌不超过10个菜、无事酒0操办;“贫困户两不一要”即贫困户不打牌、不酗酒、要勤快。

这两件事通过村民提议、院民民主决议形成,解决了长期困扰群众的大操大办和无事酒问题,大大减轻了村民经济负担。

《沿河乡红岩村院落管理制度》成型,在院落评比、交叉检查的比学赶超的热烈氛围下,大家的积极性更高,集体荣誉感也得到了空前提升。从院落志愿者到老人小孩,从房前屋后到公路两旁,人人都有意识地爱卫生、讲文明。

院中,一派邻里和谐的景象。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袁舒含 摄

“现在,我们家里7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2个。”王仕海更习惯把院落称作“家里”,为了让外出青年安心务工,他带领家中老人发展劳动力要求不高的芦笋产业,又为院落里的孩子们开设了“三点半课堂”,由妻子辅导照看。

小时候,院子里都是亲戚,相亲相爱。现在,一群异姓亲人,在王家院子,又重新组成了大家庭。

“小时候太苦太穷,只有出去找口饭吃!”沿河乡地处秦巴山区,大巴山腹心,群山万壑、坡陡谷深。王仕海的祖辈们蜗居在这“鸡窝地巴掌田”里,行路吃水、上学看病,无一不难。

“现在条件不一样了,不比城里差!”虽然城里有亲人,但王仕海还是把自己的女儿带回乡里上小学。“我看娃娃学校还有科大讯飞的智能设备呢!”王仕海对生活很满意。

记忆中那方儿时小院如昨日重现,青瓦下白墙上,挂着一排醒目的红字:我们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

事实上,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远不止王家院子的家人们。以这里为示范,沿河乡北坡村、联坪村等地相继推开“院落自治”,全乡已经有32位院长奔忙在大小院落中,他们带来的改变还将产生哪些深刻影响?敬请关注《新春走基层·再访沿河乡| 32位“院长”带来的改变(下)篇》。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春走基层·再访沿河乡|32位“院长”带来的改变(上)

2021-02-09 06:30:00 来源:

相关链接>>

新春走基层·再访沿河乡|32位“院长”带来的改变(下)

核心提示:

1月12日,重庆市民政局发布了2020年重庆市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十大优秀案例,城口县民政局、沿河乡联合申报的《推行“院落自治”共建幸福家园》入选。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曾多次前往沿河乡采访,深入报道脱贫攻坚过程中系列举措施和经验。

在“院落自治”方面,沿河乡有哪些特色和亮点?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新春走基层·再访沿河乡|32位“院长”带来的改变(上、下)》,为广大网友揭开“谜底。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9日6时30分讯(记者 陈美西 袁舒含 路奥博)一座农家小院“藏”着怎样的幸福密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曾连续三年前往城口沿河乡进行深入采访。今(9)日,通过一群“院长”的故事,为你深入解读一个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摘帽之后的乡村治理效果。

条件好了 人情淡了 一次回乡身份转变

立春后的暖阳照进沿河乡王家老房子院落,院子里的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小孩则推着滑板车来回打转晒太阳。这一幕让“院长”王仕海回想起小时候,自己在院子里撒欢长大的情景。

“现在我们院子环境卫生搞得好,邻里关系也和谐,又像一个大家庭了!”王仕海的幸福感怀背后,是王家大院的数度变迁——通过开展“院落自治”,沿河乡有32个院落,在院长带领下,重现了“太平风俗美,不用闭柴门”的幸福家园……

两年前,王仕海的身份还是“司长”,而不是院长。

2018年,在重庆主城一家国企当驾驶员,日子过得不错的王仕海接到发小邀约:“老家现在发展不错,你一定要回来看一看!”

俯瞰王家老房子院落。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袁舒含 摄

这一看让王仕海惊喜过望。通过脱贫攻坚,沿河乡各种发展项目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毅然回到老家后,王仕海先是到修路工地跑货车,路还没修完,医院、小学又建了起来,他的“业务”忙都忙不过来。

但王仕海也有落寞失神的时候。尤其是回到老院子,能明显感到,邻里们的收入虽高了,生活条件好了,人情却淡了。

原来,王家院子本来住的都是王姓亲戚。小时候,王仕海和兄弟们“今天吃这家,明天吃那家”,总是欢声笑语很和谐。

近年来,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房屋买卖等方式,新邻居不断搬进了这个院落。老住户与新来者自扫门前雪,温馨的气氛一去不复返。

“大家常因为一点小事闷在心里,造成不愉快。”王仕海把情况反映给了红岩村村支两委,但村支两委仅 6 人,需要服务全村 1600 余人,精力十分有限。

院落长王仕海,正在介绍王家老房子院落相关情况。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袁舒含 摄

事实上,这不仅是王家院子的问题,也是脱贫之后,整个沿河乡面临的乡村治理难题。

随着生态移民工作的推进,各村村民大量搬迁到河谷地带居住,改变了原有自然村居住的情况——一个集中点既有本村几个社的村民,又有外村的群众共同居住,村民对搬迁后的新生活圈融入感不强,甚至成了几不管的对象,完全按自然村行政区域进行服务管理已经不适应客观实际。

“脱贫攻坚带来大量的人力、资源、资金、项目,群众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却并没有因此提高,群众满意率也没有成正比上升,问题出在哪儿?”通过调研分析,沿河乡党委书记吴雪飞认为:“是我们当前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让群众成为乡村发展的主体,参与志愿服务的方法不多。”

该怎么办?在找到症结后,沿河乡意识到必须要有新的方法、新的思维才能破解存在的问题,找到突破口。

“我们乡志愿服务开展得好,为什么不搞个院落自治,选出院长,把志愿服务变成自我服务呢?”吴雪飞有了想法,而这个大胆的想法,就要放在红岩村的王家院子落地!

王家老房子院落位于红岩村二社,共计19户85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袁舒含 摄

角色变了 小院靓了 一句承诺激发干劲

经研究,沿河乡决定将红岩村分为20个院落,由村民自行选出有奉献精神、号召力强的成为院长,负责院落管理,并在健全院落管理体系基础上,引入社工开展文化活动,推进社会治理。

王家院子要选院长了!谁来当家?

“要我说,王仕海合适!一来见过世面,十几岁就走南闯北,跑长途货运,别个吃不下来的苦,他都敢闯一闯;二来有公德心,哪家有困难都要搭把手……”大家把希望寄托在见多识广的王仕海身上。

由“司长”变成院长,更成了院子里19户88人的“家长”,王仕海感到“压力山大”。

“你现在物质条件不差,精神上应该再丰富!你想想,女儿看见爸爸当了院长,那有多自豪?说不定会说‘爸爸是院长,我也要当班长’……”吴雪飞找到王仕海谈心,鼓励他好好干,并许诺:全村院落每季度会进行一次卫生评比,只要拿到前三名,就可以代表院子居民向党委政府提条件,自己一定会尽量满足。

“那我想整点健身设施,小孩可以在这块坝子打乒乓;那里放一把长椅,老人可以晒太阳……”王仕海站在家门口比划,越说越起劲,索性走进自家的堂屋:“既然要规范化,那我愿意把这块地方免费提供出来,但是政府要给我备桌子椅子,搞个议事厅……”

院落中还摆放了乒乓球台、健身器械等设施。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袁舒含 摄

在美好畅想中,去年春天,王仕海正式当选院长。令吴雪飞和村干部没想到的是,他不仅早就规划好了院子的未来,还把工作干得很出彩。

高山移民刘坤玖从北树村搬来,家里养了两头猪,因为房屋不宽,便打起了院坝的空地的主意。

刘坤玖一家在家门前搭起了灶台,专煮猪食,潲水横流。王仕海上前劝导,却总吃闭门羹。

不招待见,王仕海就“曲线救国”,每天拿起扫帚把院坝打扫得干干净净,又给周围邻居做工作,收拾柴堆垃圾。眼看院坝干净了,刘坤玖的灶台成了“孤岛”,没过多久,他便主动拆掉了灶台,还养成了勤打扫的好习惯。

常态化保洁下,王家院子在红岩村2019年第二季度环境卫生评比中斩获第一名。吴雪飞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在政府帮助下,王家院子先后完善了休闲区、阅读区、议事厅等功能,面子和里子都越来越靓了。

方向有了 人心齐了 一套机制凝聚合力

如今,王家院子中流行两句口头禅——“红白喜事2210”,即村里办红白喜事礼金不超过200元、酒席不超过20桌、一桌不超过10个菜、无事酒0操办;“贫困户两不一要”即贫困户不打牌、不酗酒、要勤快。

这两件事通过村民提议、院民民主决议形成,解决了长期困扰群众的大操大办和无事酒问题,大大减轻了村民经济负担。

《沿河乡红岩村院落管理制度》成型,在院落评比、交叉检查的比学赶超的热烈氛围下,大家的积极性更高,集体荣誉感也得到了空前提升。从院落志愿者到老人小孩,从房前屋后到公路两旁,人人都有意识地爱卫生、讲文明。

院中,一派邻里和谐的景象。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袁舒含 摄

“现在,我们家里7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2个。”王仕海更习惯把院落称作“家里”,为了让外出青年安心务工,他带领家中老人发展劳动力要求不高的芦笋产业,又为院落里的孩子们开设了“三点半课堂”,由妻子辅导照看。

小时候,院子里都是亲戚,相亲相爱。现在,一群异姓亲人,在王家院子,又重新组成了大家庭。

“小时候太苦太穷,只有出去找口饭吃!”沿河乡地处秦巴山区,大巴山腹心,群山万壑、坡陡谷深。王仕海的祖辈们蜗居在这“鸡窝地巴掌田”里,行路吃水、上学看病,无一不难。

“现在条件不一样了,不比城里差!”虽然城里有亲人,但王仕海还是把自己的女儿带回乡里上小学。“我看娃娃学校还有科大讯飞的智能设备呢!”王仕海对生活很满意。

记忆中那方儿时小院如昨日重现,青瓦下白墙上,挂着一排醒目的红字:我们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

事实上,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远不止王家院子的家人们。以这里为示范,沿河乡北坡村、联坪村等地相继推开“院落自治”,全乡已经有32位院长奔忙在大小院落中,他们带来的改变还将产生哪些深刻影响?敬请关注《新春走基层·再访沿河乡| 32位“院长”带来的改变(下)篇》。

[责任编辑: 王婷婷]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