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再访沿河乡|32位“院长”带来的改变(下)
相关链接>>
核心提示:
1月12日,重庆市民政局发布了2020年重庆市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十大优秀案例,城口县民政局、沿河乡联合申报的《推行“院落自治”共建幸福家园》入选。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曾多次前往沿河乡采访,深入报道脱贫攻坚过程中系列举措施和经验。
在“院落自治”方面,沿河乡有哪些特色和亮点?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新春走基层·再访沿河乡|32位“院长”带来的改变(上、下)》,为广大网友揭开“谜底。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9日6时30分讯(记者 陈美西 袁舒含 路奥博)自推行“院落自治”以来,王家老房子院落所在的红岩村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基层自治网络。基层干部减轻了工作压力,干群关系更融洽了,村民满意度也提升了……“院长制” 的探索实践初见成效,红岩村院落管理方式,也逐渐在全乡推广开来。
“近年来沿河乡脱贫成效显著,已实现脱贫569户2348人,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群众满意度、认可度从深度贫困乡镇确定之初的75%跃升到98%以上。”沿河乡党委书记吴雪飞介绍,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下一步重要课题,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就是沿河乡的解题之道。
一座院带动一个村 发挥“榜样”的力量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树个榜样跟着干。干净的庭院、整洁的房屋、和谐的氛围,让王家大院成了村民们竞相参观的“样板间”。
“张院长,谢谢你,给我省了大力气!”“后面我们还要开设更多院落代办,过几天我们召集大家来议事厅一起商量商量……”在红岩村红军院落,村民杨成福正和院长张履军闲话家常。
杨成福由柏树村迁来当地多年,户籍却一直留在老家。此前,因为不了解政策,办理家庭生活情况等证明需要两地来回跑,费时费力。
“我们院位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有来自红岩、联坪、柏树等村异地搬迁农户29户,是典型的‘外来户大院’。”张履军介绍,“院落自治”推广以来,院长代办因地制宜解决了群众所盼,让辖区管理更加精准高效。
在联坪村老红军院落,群众最关心的环境整治问题一直进展缓慢。为激发村民参与共治积极性,联坪村以院落为单位,通过“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示范引领、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模式,院长带头,发动干部、党员、家族带头人、乡贤、致富能手等先行示范,探索形成了“三和三美”的(家庭和睦、邻里和气、干群和谐,生态环境美、人居生活美、乡风文明美)乡村治理实践样本。
北坡村,作为2019年最后一批脱贫出列的深度贫困村。过去,这里群众思想观念守旧,不感党恩信鬼神。在意识形态引导方面,院长积极劝导村民,拆除与鬼神有关的挂图、字样和神符,邀请新乡贤现场题写对联悬挂于门庭,开展传家训、制家训、亮家训活动,乡风文明不断提升。
一群人感染一方土 演绎沿河的“四变”
如今,沿河乡在全乡30个网格基础上,建立院落32个,院长牵头本院住户开展村民自治,在大小院落中奔忙。通过这样一群人的感染,沿河乡的精神面貌正发生着巨大嬗变。
“院长有熟悉户情、处理快捷的优势,可以对院落内人口信息、生活状况、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就业培训、产业发展、医疗保障、学校教育等八大情况落实动态监测,帮助协调化解和处理矛盾困难问题。”沿河乡党委书记吴雪飞表示,这有利于网格化管理由过去被动解决问题的管理模式,向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转变,也水到渠成解决了易地搬迁户社会融入问题。
此外,每个村党支部划分若干党小组,每个小组联系多个院落,党员主动亮出身份,在生产生活中引领示范,及时宣传党的好政策;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为主的“一约四会+X”自治管理机制不断健全;村民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勤俭持家、支持建设、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环境整洁、热心公益、移风易俗、感恩奉献十项日常行为纳入自治管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推动了“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全民行动”的大转变。
“具体而言,就是基层党建从软弱涣散到引领示范转变,村容户貌从杂乱无序到干净整洁蜕变,乡风文明从陈规陋习向新风正气蝶变,基层治理从一盘散沙向步调一致聚变。”吴雪飞总结到。
一条路绘出一张图 重塑幸福的家园
沿河乡是重庆市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过去,这里一眼望出去全是大山,根本看不见外面的世界。群山阻碍了视野,穷苦面貌使沿河乡的发展常年滞后于周边乡镇。
观念有多新,舞台就有多大。让沿河人想不到的是,这样一方闭塞之地,有一天也可以贴上“先进”“优秀”的荣誉标签。
近年来,沿河乡实现脱贫569户2348人,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院落自治”实行以来,基层干部减轻了工作压力,干群关系更融洽了,群众满意度、认可度从深度贫困乡镇确定之初的75%跃升到98%以上。
2021年1月,2020年重庆市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十大优秀案例出炉,沿河乡“院落自治”案例因为探索出“党建扎桩、德治塑魂、院落织网”的乡村治理样本成功入选,这也是城口县深化“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让村民乐参与、善参与、会参与,形成一呼百应、众人拾柴的局面,乡村治理才有生命、才能可持续!”吴雪飞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