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21

相关链接>>

巫溪的红与绿①|传承红色基因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周秋含 黄宇/文 张质 陈毅/图

   
兰英大峡谷一角。

在通城镇人们心中,兰英大峡谷有着最美的风光,寄托着浓浓的乡情。

站在兰英大峡谷入口附近的玻璃廊桥上远眺,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峻峰峭壁,林海茫茫,无限风光。

这里,离长红村车程20余分钟。

森林覆盖率高达83%,平均海拔1000余米……绿水青山,神秘万象,成为通城镇的最大财富。

   
与神龙架相连的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还给自然

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科普馆,坐落于通城镇张家垭子口,今年5月20日正式开馆。

走上科普馆外的景观廊道,整个兰英大峡谷全貌尽收眼底。

兰英大峡谷全长100余公里,横跨通城镇、双阳乡、兰英乡三地,谷底最窄处仅有13余米,最深处达2400余米,有“重庆第一深谷”之美誉。

当地人都开玩笑说,以前住在兰英大峡谷中的人,是很富有的。

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内,单是药用植物就有1734种,不仅包含大量民间常用药,还有黄连、淫羊藿、龙眼独活、天麻等名贵中药材。

此外,保护区内还有珙桐、崖柏、红豆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金雕、白熊、黑熊、白狐、金钱豹、小熊猫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禽异兽。

   
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科普馆内标本。

“保护好这些藏在深山里的宝贝,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自觉。”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杨志明讲了一个故事。

曾有偷猎者在保护区猎杀了一头黑熊,当地人举报后,管理中心及时将偷猎者抓获。为警醒后人,管理中心将缴获的黑熊熊腿制作成标本,收藏在科普馆中。

为避免再次出现类似偷猎行为,科普馆上线了监测系统,既能实时监控林场内的消防安全动态信息,还可以实时观测记录野生动物的活动影像,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

科普馆内,动植物标本、沉浸式投影、互动触摸屏等一应俱全,系统性介绍、展示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知识,成为当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又一创新之举。

22岁的陈晓燕在科普馆兼职解说员。大学毕业后,她通过西部计划志愿者项目,回到家乡通城镇,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在父母那一代眼中,自然与人不相关;在我们这一代,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财富。”不只是陈晓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投身保护区建设中。

“十三五”期间,通城镇为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214户640人办理了高山异地搬迁,帮他们住上“安全房”,实现家门口就业。

政府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退出深山,将自然还给自然。

   
从通城镇鸟瞰巫溪县城。

释放生态红利

眼下,通城镇清泉村的青脆李种植大户张能彩家,老两口正忙着翻整果园。

尽管今夏遭遇连日暴雨,张能彩家的青脆李收入仍较去年增长近2倍,达到近10万元。

有了资金,老两口准备改造下基础条件,一来为明年游客上门采摘做准备,二来还打算开个网店,扩大销路。

青脆李是清泉村主打产业之一,全村发展3000亩,其中1600亩已到挂果期。近年来,清泉村利用“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了村民致富。

大自然对通城镇的恩赐,不仅是高山密林绵延不绝的隐世秘境,还有丰富醇厚的自然资源。

兰英大峡谷,山系延绵,土地肥沃。打好“生态牌”,成为通城镇找准产业发展优势,为全镇高质量发展“破题”的关键一招。

结合各村资源禀赋,通城镇因地制宜规划实施“1+6”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种养业年产值1.6亿元。

——发展青脆李2.25万亩、蔬菜8000亩,其中长桂村建成脆李种植市级示范村。

——与烟草行业合作,发展烤烟2457亩,实行精益化管理,精细化生产。

——发展以巫溪独活、党参、贝母、大黄等中药材650余亩。其中,巫溪独活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主要加工地在通城。

——培育养殖产业,年出栏生猪、牛羊3.5万头、家禽23万羽。

同时,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和“三社”融合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发农业农村绿色高效发展活力。

随着自然资源优势的不断释放,绿色经济,正成为通城镇绿色发展的不竭动力。

激活“美丽经济”

溪、河、峡、谷,林、田、堤、塘,再看通城镇,生态红利正不断释放。

如今,“重庆屋脊”旁的山水人家们,开始畅想起了未来。

“思路一变天地宽。”通城镇镇长廖清河说,“绿水青山,是镇里最大的财富。以绿为本,勾描美丽‘钱景’,这条路咱们走对了!”

用好绿色资源,激活“美丽经济”,通城镇确定了新的发展思路——让人望得见青山、看得见流水、记得住乡愁。

   
长红村18栋巴渝民宿。

这条路,已有经验可循。

依托得天独厚的兰英大峡谷、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等自然、人文资源优势,通城镇长红村与企业合作,采取以地入股、以房联营的模式共建的18栋巴渝民宿,有效解决脱贫户增收的问题,实现了文旅融合发展。

“巴渝民宿已经试点4年,效果很好。”廖清河说,目前,正在海拔1400米的夏布坪选址,探索打造主客共享的山地旅居聚落,力争成为新的避暑纳凉目的地。

“未来,游客来到通城,可游大峡谷,探原始森林,购生态产品,住巴渝民宿,品农家美食。”廖清河说。

按照新的规划,通城镇将全面推行“产业+景观”“景观+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农旅、文旅、康旅深度融合。

随着全长5公里的巫溪县南环大道和全长63公里的巫神路先后建成,未来,通城镇“一进一出”对外大通道将进一步打开。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通城镇的乡村振兴大文章,才刚刚起笔。

两江潮涌,渝州葱蔚。取一瓢“治理”之水,品区县幸福之治,探融合发展之势。 瞭望渝州,看见远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全媒体时政栏目《渝州瞭望台》。以区县为样本,以成效洞悉发展之策,以对话论道繁荣之路,见证基层社会治理的提速增效,唱响巴渝大地经济发展的时代合音。读:言之有物的深度报道;看:融媒体多维度的呈现;问:区县主政者权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