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璧山观音塘湿地藏着一个秘密 “水下森林”让水能“呼吸”更清澈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17-08-08

    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

    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的清波绿水。记者 苑铁力 摄

    湿地公园内,工作人员清理湖面。

    “水下森林”

    学名 水生态修复项目

    地点 观音塘湿地公园

    面积 4.3万平方米,平均水深2.2米

    进展如何?

    已经有15种水生植物,30多种水生动物;目前正在进行调试,年底有望完工。

    怎样打造?

    通过构置水下生态链,使投放的每一种水生动、植物都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证水下食物链的平衡,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呈现效果?

    要让水体有自净能力,像人一样会呼吸、能呼吸,水体变得更清澈。目标是报纸放在水下1米—1.5米,能清楚认字读报。

    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要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习近平2016年1月在重庆调研时的讲话

    重庆晨报讯 一张报纸放在水下1米—1.5米,还能清楚认字读报,这对水质的要求得有多高?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的湖水,就在按照这个标准打造。

    8月1日早上,郭元喜带着6岁的孙子从沙坪坝双碑来这里玩耍。这里的水域和很多公园不一样:水质清澈,有多种水生植物,还有各种鱼类、螺蛳。“就像水下森林。”郭元喜说。

    郭元喜所说的“水下森林”,正是璧山正在实施的观音塘湿地公园水生态修复项目,这在重庆是第一个。

    “我们要让水能呼吸、会呼吸。”璧山区环保局副局长罗俊解释说。

    目前,该项目已经开始进行调试,年底有望完工。

    “水下森林”的神秘世界 里面藏着几十种水生物

    观音塘湿地公园位于璧山城区两岔河下游,平均水深2.2米,水体面积为4.3万平方米。

    负责打造“水下森林”的是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重庆区域经理仲丽萍介绍,公园水生态修复项目采用的是清水型生态系统构建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以生态系统中完整的食物链为基础,即从初级生产者到水体最高消费者,充分利用食物链摄取原理和生物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利用沉水植物群落、鱼类群落、底栖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及岸带植物群落,构建完善健康的生态群落结构,从而维持生态平衡,达到水体中营养盐的转移及削减,改善及提升水质。

    璧山区为何要实施这个项目?罗俊说,很多公园的水底,除了泥沙之外,顶多有一些鱼类。“一旦有稍大一点的来水,不但来水没有治理,还会带走泥沙流向下游。”观音塘湿地公园的出水口,就是璧山的母亲河——璧南河。

    “如果不治理,就会对璧南河形成污染,冲刷的泥沙还会抬高河床。”罗俊说,实施这个项目,就是要让水体有自净能力,“就像人一样,让它会呼吸、能呼吸。”

    目前,观音塘湿地公园“水下森林”已有15种水生植物、30多种水生动物,初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水下生态链。

    “今年下半年基本完工之后,大家就能一睹水下森林完整的模样。”罗俊说,届时将呈现出一幅鱼儿嬉戏、岸绿蛙鸣的“水下森林”和“水下草原”的景观,“我们的目标是,报纸放在水下1米—1.5米,能清楚认字读报。”

    水下的“弱肉强食” 每种水生物都有天敌

    目前,观音塘湿地公园水生态修复项目已开始生态系统稳定性调试,治理效果已经显现:我们走在公园的廊桥之上,稍一弯腰,就能看见湖水里茂密的水草和悠游的鱼虾,水质清澈见底。

    在整治之前,湖边也有很多亲水植物,如水生美人蕉、蒲苇、睡莲等,但湖水之下却极少有植物生长。

    仲丽萍说,观音塘湿地公园的来水,除了下雨形成的地表来水,就是璧山境内的几条小溪。以前是来水带来什么,湖里就生长什么。

    “整治之前,这里的水质是IV类,现在主要指标已经达到了近II类。”

    不过从IV类到近II类,这种变化的背后却异常艰辛。

    “生态链的构置,得让每种生物都有天敌。”仲丽萍说,因此这里种什么水生植物、投放什么水生动物,都有研究和技巧。比如,现在水里有苦草、黑藻、伊乐藻、水毛莨、竹叶眼子菜等水生植物,投放目的是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这些品种不少都是从外地引进的,首先种植之后得观察是否水土不服,确定适应重庆当地环境之后,再择优选择品种。但如果这些水生植物繁殖过多,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就需要投放鱼类等水生动物,“璧山溪水里的鲫鱼比较多,它们非常喜欢吃水草。”

    同样的,如果鲫鱼等食草性鱼类过多,就会吃光水草。因此,又要投放食草性鱼类的天敌乌鱼、鲶鱼、鲢鱼等追击型鱼类来维持生态平衡。

    另外,无齿蚌、褶纹冠蚌、铜锈环棱螺之类的贝壳,也被引入了湖中,它们的作用和追击型鱼类一样——吃掉对水生植物破坏性极强的福寿螺。

    调试,就是要保证水下食物链的平衡性。

    打造水生态馆 骑车感受VR美景

    没有任何宣传,观音塘湿地公园里的“水下森林”靠着口口相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

    “邻居的娃儿给我孙子说,湖里有好多鱼,他就天天闹着要去。”家住璧山的黄仁华说,只要不下雨,傍晚带着小孙子去湿地公园基本是他每天的固定节目。

    “生态文明建设,最好的宣传就是让百姓亲身感受到变化。”罗俊说。

    享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还需要提升百姓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罗俊介绍,观音塘湿地公园正在建设水生态馆。水生态馆将以生态为主线,在深度理解人、文、水三者基本关系的基础上,围绕“水和谐”的理念,展示全球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水生态修复、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庆水文化等内容,打造水生态文化环保科普教育基地。

    未来,游客走进这座水生态馆,就仿佛置身在湖水的包围之中:波光粼粼的地面,墙面上缓缓流淌的绿水,让参观者身临其境。

    在水生态馆里,展示湿地危机是一大亮点。设计以玻璃为介质进行投影,展示美丽的湿地。当参观者靠近用手擦拭玻璃时,湿地就会随着参观者手的擦过而消失。“这是为了倡导大家保护湿地。”罗俊解释说。

    观音塘湿地修复,也是水生态馆的亮点之一。在这里,参观者可以模拟种植植物或养殖包括鱼在内的生物,并可通过甩屏迅速看到这些动植物给湿地系统带来的影响。

    在这个互动环节旁边,参观者还可以骑上自行车,通过VR“游览”观音塘湿地公园。

    ■新闻观察

    生态文明建设

    要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百姓福祉。

    对各地党委政府来说,必须认识到位,集中精力、精准发力、执行有力、形成合力,拿实绩说话。

    璧山区正在努力建设“深绿璧山”,将打造“一河六湖十八湿地”。

    “生态文明建设,既关乎百姓利益,又关乎发展。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不矛盾。”

    这在璧山有实例为证:

    比如观音塘湿地公园建设,打造“水下森林”,给市民提供了舒适美丽休闲之地,这是惠民之举。下一步的“一河六湖十八湿地”建设,还将给市民带来更多福祉。

    “生态文明建设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市民亲身感受更有说服力。”璧山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说。

    璧山区政府主要领导给我们讲了另外一个故事,有企业家到重庆考察投资,返程前抽空游览了一下璧山城,就被城市良好的生态、美丽的环境所吸引,从而作出决策落户璧山。

    正是被璧山的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璧山。这个案例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证明之一。

    记者 宋岩 李晟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璧山观音塘湿地藏着一个秘密 “水下森林”让水能“呼吸”更清澈

2017-08-08 10:16:45 来源: 0 条评论

    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

    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的清波绿水。记者 苑铁力 摄

    湿地公园内,工作人员清理湖面。

    “水下森林”

    学名 水生态修复项目

    地点 观音塘湿地公园

    面积 4.3万平方米,平均水深2.2米

    进展如何?

    已经有15种水生植物,30多种水生动物;目前正在进行调试,年底有望完工。

    怎样打造?

    通过构置水下生态链,使投放的每一种水生动、植物都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证水下食物链的平衡,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呈现效果?

    要让水体有自净能力,像人一样会呼吸、能呼吸,水体变得更清澈。目标是报纸放在水下1米—1.5米,能清楚认字读报。

    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要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习近平2016年1月在重庆调研时的讲话

    重庆晨报讯 一张报纸放在水下1米—1.5米,还能清楚认字读报,这对水质的要求得有多高?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的湖水,就在按照这个标准打造。

    8月1日早上,郭元喜带着6岁的孙子从沙坪坝双碑来这里玩耍。这里的水域和很多公园不一样:水质清澈,有多种水生植物,还有各种鱼类、螺蛳。“就像水下森林。”郭元喜说。

    郭元喜所说的“水下森林”,正是璧山正在实施的观音塘湿地公园水生态修复项目,这在重庆是第一个。

    “我们要让水能呼吸、会呼吸。”璧山区环保局副局长罗俊解释说。

    目前,该项目已经开始进行调试,年底有望完工。

    “水下森林”的神秘世界 里面藏着几十种水生物

    观音塘湿地公园位于璧山城区两岔河下游,平均水深2.2米,水体面积为4.3万平方米。

    负责打造“水下森林”的是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重庆区域经理仲丽萍介绍,公园水生态修复项目采用的是清水型生态系统构建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以生态系统中完整的食物链为基础,即从初级生产者到水体最高消费者,充分利用食物链摄取原理和生物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利用沉水植物群落、鱼类群落、底栖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及岸带植物群落,构建完善健康的生态群落结构,从而维持生态平衡,达到水体中营养盐的转移及削减,改善及提升水质。

    璧山区为何要实施这个项目?罗俊说,很多公园的水底,除了泥沙之外,顶多有一些鱼类。“一旦有稍大一点的来水,不但来水没有治理,还会带走泥沙流向下游。”观音塘湿地公园的出水口,就是璧山的母亲河——璧南河。

    “如果不治理,就会对璧南河形成污染,冲刷的泥沙还会抬高河床。”罗俊说,实施这个项目,就是要让水体有自净能力,“就像人一样,让它会呼吸、能呼吸。”

    目前,观音塘湿地公园“水下森林”已有15种水生植物、30多种水生动物,初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水下生态链。

    “今年下半年基本完工之后,大家就能一睹水下森林完整的模样。”罗俊说,届时将呈现出一幅鱼儿嬉戏、岸绿蛙鸣的“水下森林”和“水下草原”的景观,“我们的目标是,报纸放在水下1米—1.5米,能清楚认字读报。”

    水下的“弱肉强食” 每种水生物都有天敌

    目前,观音塘湿地公园水生态修复项目已开始生态系统稳定性调试,治理效果已经显现:我们走在公园的廊桥之上,稍一弯腰,就能看见湖水里茂密的水草和悠游的鱼虾,水质清澈见底。

    在整治之前,湖边也有很多亲水植物,如水生美人蕉、蒲苇、睡莲等,但湖水之下却极少有植物生长。

    仲丽萍说,观音塘湿地公园的来水,除了下雨形成的地表来水,就是璧山境内的几条小溪。以前是来水带来什么,湖里就生长什么。

    “整治之前,这里的水质是IV类,现在主要指标已经达到了近II类。”

    不过从IV类到近II类,这种变化的背后却异常艰辛。

    “生态链的构置,得让每种生物都有天敌。”仲丽萍说,因此这里种什么水生植物、投放什么水生动物,都有研究和技巧。比如,现在水里有苦草、黑藻、伊乐藻、水毛莨、竹叶眼子菜等水生植物,投放目的是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这些品种不少都是从外地引进的,首先种植之后得观察是否水土不服,确定适应重庆当地环境之后,再择优选择品种。但如果这些水生植物繁殖过多,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就需要投放鱼类等水生动物,“璧山溪水里的鲫鱼比较多,它们非常喜欢吃水草。”

    同样的,如果鲫鱼等食草性鱼类过多,就会吃光水草。因此,又要投放食草性鱼类的天敌乌鱼、鲶鱼、鲢鱼等追击型鱼类来维持生态平衡。

    另外,无齿蚌、褶纹冠蚌、铜锈环棱螺之类的贝壳,也被引入了湖中,它们的作用和追击型鱼类一样——吃掉对水生植物破坏性极强的福寿螺。

    调试,就是要保证水下食物链的平衡性。

    打造水生态馆 骑车感受VR美景

    没有任何宣传,观音塘湿地公园里的“水下森林”靠着口口相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

    “邻居的娃儿给我孙子说,湖里有好多鱼,他就天天闹着要去。”家住璧山的黄仁华说,只要不下雨,傍晚带着小孙子去湿地公园基本是他每天的固定节目。

    “生态文明建设,最好的宣传就是让百姓亲身感受到变化。”罗俊说。

    享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还需要提升百姓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罗俊介绍,观音塘湿地公园正在建设水生态馆。水生态馆将以生态为主线,在深度理解人、文、水三者基本关系的基础上,围绕“水和谐”的理念,展示全球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水生态修复、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庆水文化等内容,打造水生态文化环保科普教育基地。

    未来,游客走进这座水生态馆,就仿佛置身在湖水的包围之中:波光粼粼的地面,墙面上缓缓流淌的绿水,让参观者身临其境。

    在水生态馆里,展示湿地危机是一大亮点。设计以玻璃为介质进行投影,展示美丽的湿地。当参观者靠近用手擦拭玻璃时,湿地就会随着参观者手的擦过而消失。“这是为了倡导大家保护湿地。”罗俊解释说。

    观音塘湿地修复,也是水生态馆的亮点之一。在这里,参观者可以模拟种植植物或养殖包括鱼在内的生物,并可通过甩屏迅速看到这些动植物给湿地系统带来的影响。

    在这个互动环节旁边,参观者还可以骑上自行车,通过VR“游览”观音塘湿地公园。

    ■新闻观察

    生态文明建设

    要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百姓福祉。

    对各地党委政府来说,必须认识到位,集中精力、精准发力、执行有力、形成合力,拿实绩说话。

    璧山区正在努力建设“深绿璧山”,将打造“一河六湖十八湿地”。

    “生态文明建设,既关乎百姓利益,又关乎发展。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不矛盾。”

    这在璧山有实例为证:

    比如观音塘湿地公园建设,打造“水下森林”,给市民提供了舒适美丽休闲之地,这是惠民之举。下一步的“一河六湖十八湿地”建设,还将给市民带来更多福祉。

    “生态文明建设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市民亲身感受更有说服力。”璧山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说。

    璧山区政府主要领导给我们讲了另外一个故事,有企业家到重庆考察投资,返程前抽空游览了一下璧山城,就被城市良好的生态、美丽的环境所吸引,从而作出决策落户璧山。

    正是被璧山的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璧山。这个案例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证明之一。

    记者 宋岩 李晟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 汤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