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上】人均年收入从2983元增加到12137元 这个昔日的贫困村是怎么做到的?

来源:华龙网—重庆商报2017-08-08

    游客在散步 首席记者 钟志兵 摄

    万隆村农家乐 首席记者 钟志兵 摄

    经营餐饮的罗成 记者 张宇 摄

    重庆商报讯 “有女不嫁万隆山,天晴落雨把门关。一天三顿沙沙饭,肚皮烤起火斑斑。”这是距重庆綦江城区100公里的石壕镇万隆村昔日的写照,这里曾是重庆市级重点扶贫村。

    如今,万隆村近一半村民参与发展农家乐等旅游配套,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2983元增加到2016年的12137元,比綦江全区平均水平还高。万隆村3年来的巨大改变,正是因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提出,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总书记的指示再次坚定了綦江人攻坚克难、脱贫致富的决心,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促进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让綦江走上了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快车道。

    主城赛车发烧友 扎根乡村月入30万

    7月28日中午,在海拔1300多米的万隆村游客接待中心,头顶的烈日格外灼热,气温逼近40℃。

    中午,今年36岁的罗成正在自家酒楼忙个不停,从17岁开始学厨的他,已经练就了一身边切菜边指挥的本领。厨房没有空调,罗成不停用毛巾擦汗,避免汗水滴入菜里。随着一批又一批客人的到来,他又连忙走出厨房,频繁地穿梭在各桌之间为客人点菜。

    靠着万隆村的旅游带动效应,今年夏天预计有超过50万人次到此避暑纳凉,罗成的酒楼自然被游客挤爆。尤其是周末,具备50桌规模的酒楼更是一座难求,仅凭经营餐饮,罗成一月就能收入30万元。

    虽然酒楼生意红火,但是罗成告诉记者,在山高水远的綦江万隆村经营餐饮,都是出于“曲线救国”的无奈。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位在厨房掌勺炒菜的大厨,其实是越野赛车发烧友,还曾拿过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冠军。2014年,家在九龙坡的罗成在重庆巴南的山地越野主题公园项目被万隆村看中,被作为游乐项目引入。然而,经历了中途合伙人撤资、家里人的反对,信心满满的罗成心生退意。在关键时刻,当地政府为罗成注入了强心针,并为其汽车项目垫资15万元。政府不留余力的支持,也给了罗成破釜沉舟的勇气,他投入180万元在当地建起了最大的酒楼,以餐饮的流水,补贴汽车项目的后续开发。罗成说,现在汽车运动基地一期项目已经正式运行,吸引了路虎、丰田等著名汽车品牌到此举办车友会和体验活动。随着花坝的人气与日俱增,罗成旗下的“观光+娱乐+餐饮”产业链也逐渐形成。如今他把老婆、孩子都接到了村里,享受着忙碌充实的时光。

    煤矿工人变老板 挣钱不再提心吊胆

    夏季,是万隆村鲜花小镇鑫华农家乐老板李显文最忙碌的季节。

    “不好意思,没有房间了,我帮你问问周边的农家乐行不行?”在接受采访时,李显文的手机不断响起,他一边接电话一边婉拒游客的订房需求。这个周末,他家的30个床位全部住满,按每位客人一天100元的消费计算,李显文这间两层高的楼房一天就能带来3000元的营收。问及年收入,李显文的妻子代绍南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含糊了半天才不好意思地说“有二三十万吧”。

    其实,从去年开始,每到夏季,李显文的农家乐就一房难求,由于生意太好,她还雇佣了3个工人。

    一年能挣二十多万!听闻这个数字,不禁让记者们环顾了一圈这不算豪华的农家乐。干净整洁的客厅被几张餐桌填满,朴实而整洁,要说与别的农家乐最大不同,便是高挂在墙上的那块“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的金色牌匾。

    没人知道,这块牌匾对李显文家的意义——万隆村所在的石壕镇曾是重庆重要的煤炭产区,挖煤曾是李显文和当地大多数村民唯一出路。挖了20年煤,李显文曾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为了生存和供儿子读书,他没有其它选择。

    直到2013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春风吹到这里,去产能不断推进,镇上的矿企陆续关闭、停产。失业后,李显文花了4.8万流转土地,在乡村公路旁建起了新房,想做点小买卖。

    2014年5月,刚刚搬进新家的李显文大摆宴席,跟亲朋邻里庆祝,不承想做好的农家美食却招来了一群陌生游客。看着对方厚着脸非要尝一口农家菜,李显文不好拒绝,好饭好酒招待后,游客欣然付钱。“这比卖副食挣钱!”李显文一下豁然开朗,于是他成为当地开农家乐的带头人。

    如今,在他的带动下,万隆村蜿蜒的乡间公路旁,逐渐矗立起一栋栋红墙黑瓦的农家乐。万隆村的农家乐也从最初零星的二三家,扩充到75家近3000张床位。李显文告诉记者,接下来,他准备把老家的房子改造出来,再新建一家农家乐,让儿女都回来帮忙。

    打工仔回乡创业 开农家乐又卖蜂蜜

    城里的客人来了,不仅要吃住,离开时还要带点土特产,这让家住万隆村玫瑰谷的阳华忠另一项手艺——养蜂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其实,在煤矿关停后,阳华忠曾不得不出门打工,每个月能换来4000多元的收入,家里6口人戴着“贫困户”的帽子,等着他那不多的工资养家。

    2014年,看到邻居开农家乐生意不错,阳华忠立即回家开了农家乐。

    “花坝农家乐协会所属农家乐的2800个左右床位已定完,还接到了十多个订房电话。”阳华忠乐呵呵地说,一个周末,他大概能接待10桌客人,回头客比较多。比如,大渡口一个客人已经来了三次。

    客人离开时,总想带点当地的土特产。阳华忠灵机一动——土蜂蜜也算是特产了。于是,2015年,阳华忠开始养蜂,没想到蜂蜜卖到20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自己不仅富起来了,还带动了周边11户农户从事养蜂。“现在养有蜜蜂80桶,今年收入大概10万元。”阳华忠说,预计今年农家乐加上养蜂的收入,纯收入可能超过20万元。蜂蜜作为当地的特色农副产品,随着客人越来越多,根本不愁卖不出去,他还打算继续扩大养蜂规模。

    城里客人来旅游 居民收入翻了两番

    李显文、阳华忠们,见证了当地面貌的蜕变:游客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从偏僻闭塞的高山村,成为全市小有名气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綦江区石壕镇万隆村只用了3年。据统计,2016年夏天,当地共计接待游客50万人,该村35户贫困户户均直接收益3000元。村民瞅准发展机遇,农旅结合发展微企改建住房开农家乐,流转土地种糯玉米,建设羊场饲养山羊……截至目前已有138家微型企业注册经营。而去年之前不过30多家,其中农家乐75家,去年还只有43家。

    “村民以前挖煤为生,如今煤矿关闭了,他们又在旅游这条路上挖出了‘金矿’。”綦江区万隆村党总支书记令狐克军告诉记者,从2014年至今,万隆村通过举办露营季,引领乡村旅游发展,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2983元提升到2016年的12137元,比全区8000多元的水平高出几千元。生活、居住、交通条件都有了明显改善,群众在安全的环境下也能挣到更多钱。

    ■声音

    谋划更多“耍事”留住游客

    村民们荷包鼓起来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不过,綦江区万隆村党总支书记令狐克军却感觉到了更大的压力。

    通过“景区+农家乐+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万隆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不过,目前万隆村让游客动起来的项目并不多,这让令狐克军每天不得不思考怎么让游客耍得更开心。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精心培育特色产业,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正是推进綦江区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抓手。”綦江区旅游局副局长颜稳介绍,目前,綦江旅游已形成了万隆村、古剑山等九个旅游度假区。今年1月至6月,全区接待游客484.5万人次,同比增长20.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42亿元,同比增长29.1%。未来,綦江区将进一步加大旅游供给侧改革,壮大产业规模,打造核心品牌和特色节会,丰富旅游产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重报集团中央厨房 出品

记者 周尚斗 张宇 实习生 鄢荭钰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上】人均年收入从2983元增加到12137元 这个昔日的贫困村是怎么做到的?

2017-08-08 10:15:54 来源: 0 条评论
【摘要】如今,万隆村近一半村民参与发展农家乐等旅游配套,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2983元增加到2016年的12137元,比綦江全区平均水平还高。虽然酒楼生意红火,但是罗成告诉商报记者,在山高水远的綦江万隆村经营餐饮,都是出于“曲线救国”的无奈。

    游客在散步 首席记者 钟志兵 摄

    万隆村农家乐 首席记者 钟志兵 摄

    经营餐饮的罗成 记者 张宇 摄

    重庆商报讯 “有女不嫁万隆山,天晴落雨把门关。一天三顿沙沙饭,肚皮烤起火斑斑。”这是距重庆綦江城区100公里的石壕镇万隆村昔日的写照,这里曾是重庆市级重点扶贫村。

    如今,万隆村近一半村民参与发展农家乐等旅游配套,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2983元增加到2016年的12137元,比綦江全区平均水平还高。万隆村3年来的巨大改变,正是因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提出,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总书记的指示再次坚定了綦江人攻坚克难、脱贫致富的决心,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促进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让綦江走上了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快车道。

    主城赛车发烧友 扎根乡村月入30万

    7月28日中午,在海拔1300多米的万隆村游客接待中心,头顶的烈日格外灼热,气温逼近40℃。

    中午,今年36岁的罗成正在自家酒楼忙个不停,从17岁开始学厨的他,已经练就了一身边切菜边指挥的本领。厨房没有空调,罗成不停用毛巾擦汗,避免汗水滴入菜里。随着一批又一批客人的到来,他又连忙走出厨房,频繁地穿梭在各桌之间为客人点菜。

    靠着万隆村的旅游带动效应,今年夏天预计有超过50万人次到此避暑纳凉,罗成的酒楼自然被游客挤爆。尤其是周末,具备50桌规模的酒楼更是一座难求,仅凭经营餐饮,罗成一月就能收入30万元。

    虽然酒楼生意红火,但是罗成告诉记者,在山高水远的綦江万隆村经营餐饮,都是出于“曲线救国”的无奈。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位在厨房掌勺炒菜的大厨,其实是越野赛车发烧友,还曾拿过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冠军。2014年,家在九龙坡的罗成在重庆巴南的山地越野主题公园项目被万隆村看中,被作为游乐项目引入。然而,经历了中途合伙人撤资、家里人的反对,信心满满的罗成心生退意。在关键时刻,当地政府为罗成注入了强心针,并为其汽车项目垫资15万元。政府不留余力的支持,也给了罗成破釜沉舟的勇气,他投入180万元在当地建起了最大的酒楼,以餐饮的流水,补贴汽车项目的后续开发。罗成说,现在汽车运动基地一期项目已经正式运行,吸引了路虎、丰田等著名汽车品牌到此举办车友会和体验活动。随着花坝的人气与日俱增,罗成旗下的“观光+娱乐+餐饮”产业链也逐渐形成。如今他把老婆、孩子都接到了村里,享受着忙碌充实的时光。

    煤矿工人变老板 挣钱不再提心吊胆

    夏季,是万隆村鲜花小镇鑫华农家乐老板李显文最忙碌的季节。

    “不好意思,没有房间了,我帮你问问周边的农家乐行不行?”在接受采访时,李显文的手机不断响起,他一边接电话一边婉拒游客的订房需求。这个周末,他家的30个床位全部住满,按每位客人一天100元的消费计算,李显文这间两层高的楼房一天就能带来3000元的营收。问及年收入,李显文的妻子代绍南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含糊了半天才不好意思地说“有二三十万吧”。

    其实,从去年开始,每到夏季,李显文的农家乐就一房难求,由于生意太好,她还雇佣了3个工人。

    一年能挣二十多万!听闻这个数字,不禁让记者们环顾了一圈这不算豪华的农家乐。干净整洁的客厅被几张餐桌填满,朴实而整洁,要说与别的农家乐最大不同,便是高挂在墙上的那块“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的金色牌匾。

    没人知道,这块牌匾对李显文家的意义——万隆村所在的石壕镇曾是重庆重要的煤炭产区,挖煤曾是李显文和当地大多数村民唯一出路。挖了20年煤,李显文曾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为了生存和供儿子读书,他没有其它选择。

    直到2013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春风吹到这里,去产能不断推进,镇上的矿企陆续关闭、停产。失业后,李显文花了4.8万流转土地,在乡村公路旁建起了新房,想做点小买卖。

    2014年5月,刚刚搬进新家的李显文大摆宴席,跟亲朋邻里庆祝,不承想做好的农家美食却招来了一群陌生游客。看着对方厚着脸非要尝一口农家菜,李显文不好拒绝,好饭好酒招待后,游客欣然付钱。“这比卖副食挣钱!”李显文一下豁然开朗,于是他成为当地开农家乐的带头人。

    如今,在他的带动下,万隆村蜿蜒的乡间公路旁,逐渐矗立起一栋栋红墙黑瓦的农家乐。万隆村的农家乐也从最初零星的二三家,扩充到75家近3000张床位。李显文告诉记者,接下来,他准备把老家的房子改造出来,再新建一家农家乐,让儿女都回来帮忙。

    打工仔回乡创业 开农家乐又卖蜂蜜

    城里的客人来了,不仅要吃住,离开时还要带点土特产,这让家住万隆村玫瑰谷的阳华忠另一项手艺——养蜂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其实,在煤矿关停后,阳华忠曾不得不出门打工,每个月能换来4000多元的收入,家里6口人戴着“贫困户”的帽子,等着他那不多的工资养家。

    2014年,看到邻居开农家乐生意不错,阳华忠立即回家开了农家乐。

    “花坝农家乐协会所属农家乐的2800个左右床位已定完,还接到了十多个订房电话。”阳华忠乐呵呵地说,一个周末,他大概能接待10桌客人,回头客比较多。比如,大渡口一个客人已经来了三次。

    客人离开时,总想带点当地的土特产。阳华忠灵机一动——土蜂蜜也算是特产了。于是,2015年,阳华忠开始养蜂,没想到蜂蜜卖到20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自己不仅富起来了,还带动了周边11户农户从事养蜂。“现在养有蜜蜂80桶,今年收入大概10万元。”阳华忠说,预计今年农家乐加上养蜂的收入,纯收入可能超过20万元。蜂蜜作为当地的特色农副产品,随着客人越来越多,根本不愁卖不出去,他还打算继续扩大养蜂规模。

    城里客人来旅游 居民收入翻了两番

    李显文、阳华忠们,见证了当地面貌的蜕变:游客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从偏僻闭塞的高山村,成为全市小有名气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綦江区石壕镇万隆村只用了3年。据统计,2016年夏天,当地共计接待游客50万人,该村35户贫困户户均直接收益3000元。村民瞅准发展机遇,农旅结合发展微企改建住房开农家乐,流转土地种糯玉米,建设羊场饲养山羊……截至目前已有138家微型企业注册经营。而去年之前不过30多家,其中农家乐75家,去年还只有43家。

    “村民以前挖煤为生,如今煤矿关闭了,他们又在旅游这条路上挖出了‘金矿’。”綦江区万隆村党总支书记令狐克军告诉记者,从2014年至今,万隆村通过举办露营季,引领乡村旅游发展,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2983元提升到2016年的12137元,比全区8000多元的水平高出几千元。生活、居住、交通条件都有了明显改善,群众在安全的环境下也能挣到更多钱。

    ■声音

    谋划更多“耍事”留住游客

    村民们荷包鼓起来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不过,綦江区万隆村党总支书记令狐克军却感觉到了更大的压力。

    通过“景区+农家乐+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万隆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不过,目前万隆村让游客动起来的项目并不多,这让令狐克军每天不得不思考怎么让游客耍得更开心。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精心培育特色产业,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正是推进綦江区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抓手。”綦江区旅游局副局长颜稳介绍,目前,綦江旅游已形成了万隆村、古剑山等九个旅游度假区。今年1月至6月,全区接待游客484.5万人次,同比增长20.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42亿元,同比增长29.1%。未来,綦江区将进一步加大旅游供给侧改革,壮大产业规模,打造核心品牌和特色节会,丰富旅游产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重报集团中央厨房 出品

记者 周尚斗 张宇 实习生 鄢荭钰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 汤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