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重庆篇】提高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专访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赵为粮
赵为粮 记者 郑宇 摄
深化改革系列访谈⑦
近年来,我市着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阶段采取了不少改革举措,取得了不错成效。那么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我市又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下一步,我市教育领域改革还有哪些重大举措?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的保障又是什么?
9月27日,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赵为粮。
重庆日报:如果说义务教育是给人生奠基的话,职业教育则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目前,职业教育普遍缺少双师型教师,而培养双师型教师,往往离不开校企合作。那么,我们该怎么搭建好中间的桥梁?
赵为粮:健全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为此,我们实施了职业教育“双千”“双师”计划。“双千”,简单讲就是培养1000名职业院校老师到企业去实践、去锻炼,1000名企业技师、工程师到学校来授课、来讲习,学校和企业间可以互聘交流。这些交流的人才,同时拥有了学校和企业双重背景,也就具备我们所说的“双师”条件了。
从今年开始,我们预计用5年时间完成学校和企业互派交流2000人。通过这个计划,一方面可培育出更多文化水平与实践经验兼具的能工巧匠;另一方面促进校企合作育人,深化产教融合,达到学校、企业双赢的目的。
重庆日报:要成为教育强市,高等教育同样是重要支撑。国家刚刚公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的名单,那么,对于我市的“双一流”建设,有哪些总体考虑与举措?
赵为粮:基于我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我们对进入国家层面“双一流”建设的两所部属高校,将按照一定比例予以财政奖补,以促进两所高校争创世界一流。
同时,近期我们将把市属高校的“双一流”建设重点放在一流学科的建设上。一流学科建设的专项包括重点学科、一流学科和特色学科群建设项目等,其中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是重点打造本科高校里的200个市级重点学科;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是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在200个市级重点学科中再遴选优势学科,集中资源予以重点支持;特色学科群建设项目则是围绕这些重点、优势学科,通过专业群的相互支撑、融合,共同推动资源共享、人才培养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科群。
重庆日报:下一步,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改革项目上,我们还有哪些重大举措?
赵为粮:改革是奔着问题去的,通过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是我们努力的基本目标。
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优化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如推进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健全城市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机制,到2020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普惠率达到80%以上;健全从幼儿园到研究生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加大力度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予以学费、生活费资助;推动所有区县成为国家认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等。
二是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工作。我市招生考试改革的总体方案经市委市政府审定已报教育部备案,将分步实施。2018年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将在2021年参加“新高考”;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方案即将公布,并于2018年实施。今后,我市将形成统一高考与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相互并行的考试招生机制。
三是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即将出台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重庆市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重庆市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文件,对民办学校实施营利和非营利分类管理,以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已出台《关于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将出台《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加大“双一流”建设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和服务产业行业企业的能力。
实施这四个方面的改革,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在教育各阶段、各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重庆日报:加强党建工作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的根本保证。我市教育系统如何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
赵为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确保正确办学方向,取得明显的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抓好作风建设和师德建设;同时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每个党组织和党员作用,通过这些举措,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保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取得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