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把总书记殷殷嘱托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干字当头】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文化”成为重庆人生活的关键词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7-10-18

    铜梁区蒲吕步行街,精彩的舞龙表演。(资料图片)记者 熊明摄

    重庆日报讯 “爸爸,我飞起来了!”10月9日,重庆铁路文化宫剧院舞台上,残疾的女儿与父亲相拥,做出了一个飞翔的动作。瞬间,台下掌声雷动——这是重庆市话剧院送演出进基层活动中的一幕。当天,除了这个名为《相见》的小品外,话剧院的演员们还为老百姓带来了独唱、朗诵等14个节目。

    近年来,我市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看剧、读书、观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文化”,已成为重庆人生活的关键词。

    专业院团与民间资源共同发力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一环,送演出进基层成为我市各专业院团的一大重点工作。表演不只在剧场,也在老百姓的家门口。

    “不要觉得演员就要在大舞台上演出,在基层演出,把艺术送到最需要的群众眼前,是艺术工作者最荣幸的事。”重庆杂技艺术团团长陈涛常常把这句话讲给团员们听。他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近年来,重庆杂技艺术团每年都会将300多场演出送到基层。

    此外,整合社会力量、盘活民间资源也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涪陵区,6个民间表演团体在年内将为全区各乡镇送上360场演出;在开州区,30多个民间表演团体成为政府购买流动文化服务活动的主要对象……

    “市级专业院团与民间资源的共同发力,将文化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市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计划,今年政府将购买公共流动文化服务3.3万场,送往8266个行政村。

    博物馆美术馆等每年服务7000多万人次

    除了文艺演出团队外,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也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主力军。

    “2.8亿年前的我被称为‘特提斯海’,那时我拥有庞大的身体……”“说”这话的不是别人,而是一个遥远的地方——地中海。

    今年8月,三峡博物馆的重磅展览“文明之海——从古埃及到拜占庭的地中海文明”举行。之后,该馆还专门邀请到我市知名学者邓晓教授以第一人称撰写了地中海的“童年故事”,并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受到关注。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为公众提供着丰富而有内涵的文化产品。”三峡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馆除了基本陈列展览外,每年还向社会推出20至30个高水平的临时展览。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已全部免费开放,美术馆免费开放13家,博物馆免费开放73家,每年服务群众7200万人次以上。同时,我市公共阅读阵地也在不断完善,2016年我市图书借阅量达1200余万册次。

    公共文化服务搭上“互联网 ”快车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公共文化服务也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为破解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我市充分运用“互联网 ”的理念,建成重庆公共文化物联网服务平台。点开平台官方网站,培训、演出、讲座等多个服务选项尽收眼底。该平台集合了我市具有公共文化演出资质的大批资源,无论部门或个人,都可通过该平台进行文化项目点单,实现“百姓点单,政府配送”。

    利用这一网络平台,各区县也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各显神通。重庆日报记者在网站上看到,页面上方列有重庆各个区县名单,只要点开你所选择的区县,就可以看到该区县的相关文化活动。例如,巴南区就利用该平台,在镇街和村(社区)设立了80余个基层服务点,实现了按照群众需求与政府配送的无缝连接。

    “不断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扩大了我市的文化辐射半径,让更多百姓品尝到丰富的文化大餐。”重庆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吴文说,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人的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他深信,党的十九大,必将让文艺的春风吹进更多百姓家。

  点击查看专题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把总书记殷殷嘱托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干字当头】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文化”成为重庆人生活的关键词

2017-10-18 10:48:56 来源: 0 条评论
【摘要】记者了解到,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已全部免费开放,美术馆免费开放13家,博物馆免费开放73家,每年服务群众7200万人次以上。

    铜梁区蒲吕步行街,精彩的舞龙表演。(资料图片)记者 熊明摄

    重庆日报讯 “爸爸,我飞起来了!”10月9日,重庆铁路文化宫剧院舞台上,残疾的女儿与父亲相拥,做出了一个飞翔的动作。瞬间,台下掌声雷动——这是重庆市话剧院送演出进基层活动中的一幕。当天,除了这个名为《相见》的小品外,话剧院的演员们还为老百姓带来了独唱、朗诵等14个节目。

    近年来,我市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看剧、读书、观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文化”,已成为重庆人生活的关键词。

    专业院团与民间资源共同发力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一环,送演出进基层成为我市各专业院团的一大重点工作。表演不只在剧场,也在老百姓的家门口。

    “不要觉得演员就要在大舞台上演出,在基层演出,把艺术送到最需要的群众眼前,是艺术工作者最荣幸的事。”重庆杂技艺术团团长陈涛常常把这句话讲给团员们听。他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近年来,重庆杂技艺术团每年都会将300多场演出送到基层。

    此外,整合社会力量、盘活民间资源也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涪陵区,6个民间表演团体在年内将为全区各乡镇送上360场演出;在开州区,30多个民间表演团体成为政府购买流动文化服务活动的主要对象……

    “市级专业院团与民间资源的共同发力,将文化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市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计划,今年政府将购买公共流动文化服务3.3万场,送往8266个行政村。

    博物馆美术馆等每年服务7000多万人次

    除了文艺演出团队外,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也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主力军。

    “2.8亿年前的我被称为‘特提斯海’,那时我拥有庞大的身体……”“说”这话的不是别人,而是一个遥远的地方——地中海。

    今年8月,三峡博物馆的重磅展览“文明之海——从古埃及到拜占庭的地中海文明”举行。之后,该馆还专门邀请到我市知名学者邓晓教授以第一人称撰写了地中海的“童年故事”,并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受到关注。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为公众提供着丰富而有内涵的文化产品。”三峡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馆除了基本陈列展览外,每年还向社会推出20至30个高水平的临时展览。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已全部免费开放,美术馆免费开放13家,博物馆免费开放73家,每年服务群众7200万人次以上。同时,我市公共阅读阵地也在不断完善,2016年我市图书借阅量达1200余万册次。

    公共文化服务搭上“互联网 ”快车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公共文化服务也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为破解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我市充分运用“互联网 ”的理念,建成重庆公共文化物联网服务平台。点开平台官方网站,培训、演出、讲座等多个服务选项尽收眼底。该平台集合了我市具有公共文化演出资质的大批资源,无论部门或个人,都可通过该平台进行文化项目点单,实现“百姓点单,政府配送”。

    利用这一网络平台,各区县也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各显神通。重庆日报记者在网站上看到,页面上方列有重庆各个区县名单,只要点开你所选择的区县,就可以看到该区县的相关文化活动。例如,巴南区就利用该平台,在镇街和村(社区)设立了80余个基层服务点,实现了按照群众需求与政府配送的无缝连接。

    “不断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扩大了我市的文化辐射半径,让更多百姓品尝到丰富的文化大餐。”重庆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吴文说,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人的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他深信,党的十九大,必将让文艺的春风吹进更多百姓家。

  点击查看专题

 

[责任编辑: 汤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