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全面深化改革系列访谈】打响“当头炮” 重庆亮出审改“三板斧”
华龙网10月19日6时讯(记者 荚天宇)在放管服体制改革当中,审批流程长等问题该怎么解决?如何让企业少跑路,提升办事效率?近日,重庆市编办主任丁先军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目前全市正按照简权、晒权和放权的总体思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建立取消下放审批“点菜”机制,完善网上审批平台等措施,解决审批多、审批难问题,让企业和市民少跑路,好办事。
市编办牵头 打响全面深化改革“当头炮”
让企业少跑路,提升办事效率,是行政权力下放的核心。一个月前,白沙镇居民张世双自主创业,在镇上开起一家礼服租赁店。由于缺乏流动资金,她想到了政府提供的创业无息贷款。在递交材料、完善手续后,短短10多天,就审批通过了。
丁先军介绍,行政审批是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审批过多、过细,“统得过多、管得过死”问题十分突出,制约了市场的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的任务日益迫切。
为此,重庆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先手棋”“当头炮”,扎实加以推进。
“目前,我市市级有行政审批权的部门有42个,之所以市委、市政府让没有一项行政审批权的市编办来牵头这项改革,就是为了客观、公正地发挥统筹、协调、督促作用,推动各级各部门深化改革、落实责任。”丁先军说。
简权晒权放权 重庆亮出审改“三板斧”
针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重庆亮出了“三板斧”,按照简权、晒权和放权的总体思路,大幅减少行政审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模式。
“比如在简权方面,对点多面广、便于就近监管的事项,坚决下放审批。”丁先军说,对有利于增强区县发展活力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审批、金融机构营业场所建设方案审批等事项,下放后既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又有利于就近监管。
同时,重庆市在建立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涵盖行政审批等10大类行政权力的清理,逐一明确了每个行政审批的追责情形和追责依据,形成了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体系,将审批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接受群众监督。
此外,在限权方面,市政府高度重视解决“红顶中介”“二政府”问题,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集中对147项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进行清理规范,全市约500余项审批中介事项精简为目前的100项,并且把38项由“企业付费”改为“政府买单”,每年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2亿元左右。
得益于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市共新设各类市场主体115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222万户,较改革前增长52%,企业月均新设数量增长50%以上。今年1至7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2%,民间投资比重超过50%。
建立取消下放审批“点菜”机制让群众少跑路
在“审批多”这个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后,“审批难”问题就成为了审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丁先军介绍,一方面,全市不断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必须依法办理。通俗来讲,就是谁来审批都一个样,不因为地方不同、办事人员不熟,审批结果不同。
另一方面,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目前已建立全市网上审批平台,初步实现了除涉密、安全稳定事项外,所有审批事项网上办理。未来,我市将推动更多行政审批及其他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网上办结,有效减少群众跑路次数。
过去,由于放权缺乏科学统筹,不仅达不到权力下放的初衷,反而增加了群众负担。
“为此,我们建立了取消下放行政审批的‘点菜’机制,听取了400多家企业的意见,广泛收集改革建议,不断提高取消、下放审批的‘含金量’。”丁先军说,如民办初、中级的职业培训机构设立审批、机动车驾驶证核发这些基层关注度高、需求量大的事项,就把审批权下放给区县。
在此基础上,我市形成了协同配套下放31项市级行政审批等管理事项的《清单》,集中破解了一批放权不协同、不配套问题。
目前,市政府已公布了这些便民措施,“上下跑、来回跑”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今后,我市还将定期进行督查评估,对放权不协同不配套现象发现一起,解决一起,让老百姓少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