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院坝会宣讲十九大精神 綦江振兴村村民热议振兴路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7-11-03

  当秋天灿烂的阳光越过山谷,漫过綦江区边远的隆盛镇振兴村,大院子社胡远勇家的坝子也热闹起来。社员们搬来长凳,围在一起听镇、村两级干部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振兴村摆“振兴”龙门阵

  “巧得很,这次十九大报告提的‘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和我们村‘同名’。”镇党委书记胡梅的开场白让大家一阵乐呵。

  振兴村“七山一水两分田”,地处边远,又没有支柱产业,是市级贫困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以原来600多人大院子社为例,现在仅有不到200人在家,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想致富难上加难。

  近年来,经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振兴村通过发展农家乐、种植水果,大部分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

  但要继续脱贫振兴,该怎么办?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振兴村开拓了思路:今后振兴村要通过发展现代化的规模种植、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找到发展的支撑点,实现振兴。”胡梅说。

  承包地延期让大家吃下定心丸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村党总支书记封达焱振奋地说。

  “这让我们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种植更有信心了!”在振兴村准备包地发展水果种植业的老板刘邦铸说:“以前担心土地承包到期后,我们的投入就要‘打水漂’,所以一直没敢扩规模,现在可以大起胆子干了!”已在振兴村承包200亩地的他透露,接下来他要再流转500亩地种脆红李。“如果你要流转,我第一个签合同!”社员周荣福接话。

  45岁的周荣福在外打工已有20年。最初,家里还请人种地,但随着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农忙季节人就越来越不好请了。最近两年家里的地,只能由亲戚有一季无一季地种着红薯、玉米。

  现在,周荣福的工资已涨到每天160至180元,更不可能农忙请假回家种田了。而按现在的行情,把地流转出去,他每亩地每年还能有250公斤谷子的租金。

  “这个政策好!我们在外面打工既不担心土地荒了,也不担心如果不打工没退路的问题。”周荣福高兴地说。

  留在家也有“振兴”门路

  “老板把地包了,那我们留在家里的人还有致富的门路没得?”心直口快的社员梁隆全,提出自己的疑惑。

  “也有!”封达焱扬了扬手里的十九大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包含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这也是我们振兴村要实现振兴的一条好路子!”

  现在,有意到振兴村流转土地的业主,都在积极发展能与乡村旅游结合的产业,如种植可赏花、采果的油桃、脆红李,可以增加山地绿意的苗圃等。

  “那我一定要改造房子,再修一个大花园,借老板的‘景’开个农家乐!”29岁的胡远勇说。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院坝会宣讲十九大精神 綦江振兴村村民热议振兴路

2017-11-03 10:43:02 来源: 0 条评论

  当秋天灿烂的阳光越过山谷,漫过綦江区边远的隆盛镇振兴村,大院子社胡远勇家的坝子也热闹起来。社员们搬来长凳,围在一起听镇、村两级干部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振兴村摆“振兴”龙门阵

  “巧得很,这次十九大报告提的‘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和我们村‘同名’。”镇党委书记胡梅的开场白让大家一阵乐呵。

  振兴村“七山一水两分田”,地处边远,又没有支柱产业,是市级贫困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以原来600多人大院子社为例,现在仅有不到200人在家,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想致富难上加难。

  近年来,经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振兴村通过发展农家乐、种植水果,大部分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

  但要继续脱贫振兴,该怎么办?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振兴村开拓了思路:今后振兴村要通过发展现代化的规模种植、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找到发展的支撑点,实现振兴。”胡梅说。

  承包地延期让大家吃下定心丸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村党总支书记封达焱振奋地说。

  “这让我们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种植更有信心了!”在振兴村准备包地发展水果种植业的老板刘邦铸说:“以前担心土地承包到期后,我们的投入就要‘打水漂’,所以一直没敢扩规模,现在可以大起胆子干了!”已在振兴村承包200亩地的他透露,接下来他要再流转500亩地种脆红李。“如果你要流转,我第一个签合同!”社员周荣福接话。

  45岁的周荣福在外打工已有20年。最初,家里还请人种地,但随着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农忙季节人就越来越不好请了。最近两年家里的地,只能由亲戚有一季无一季地种着红薯、玉米。

  现在,周荣福的工资已涨到每天160至180元,更不可能农忙请假回家种田了。而按现在的行情,把地流转出去,他每亩地每年还能有250公斤谷子的租金。

  “这个政策好!我们在外面打工既不担心土地荒了,也不担心如果不打工没退路的问题。”周荣福高兴地说。

  留在家也有“振兴”门路

  “老板把地包了,那我们留在家里的人还有致富的门路没得?”心直口快的社员梁隆全,提出自己的疑惑。

  “也有!”封达焱扬了扬手里的十九大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包含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这也是我们振兴村要实现振兴的一条好路子!”

  现在,有意到振兴村流转土地的业主,都在积极发展能与乡村旅游结合的产业,如种植可赏花、采果的油桃、脆红李,可以增加山地绿意的苗圃等。

  “那我一定要改造房子,再修一个大花园,借老板的‘景’开个农家乐!”29岁的胡远勇说。

[责任编辑: 李仙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