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南川集中整治500处小农水 恢复及新增灌面1万余亩
南川木凉镇玉岩铺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整治后蓄水情况良好。通讯员 甘昊旻 摄
重庆日报讯 (记者 颜安 通讯员盛余多)“过去愁,愁没有水灌溉庄稼;现在也愁,愁怎么利用好这些水发展产业。”11月6日,南川区木凉镇玉岩铺村村民孙久文看着刚修好不久、蓄水面积逐渐增加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以下简称“小农水”),心情大好地跟前来采访的重庆日报记者开起了玩笑。
和大型水库相比,小农水规模虽不大,却贵在点多面广,便于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今年,该区投资对500处小农水进行集中整治,全区新增、恢复蓄水容积139.2万立方米,恢复、新增灌溉面积1.031万亩,受益人口达2.4万余人。
孙久文是土生土长的木凉人,平日在家里种点水稻、包谷,却一直不敢大力发展产业,归根结底就因为两个字:缺水。
“木凉是把伞,四面都走水。”木凉镇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整个形状就像一把打开的大伞,但凡有点雨水,都顺着坡地流走了,一点也蓄不住,多年来,村民们吃够了缺水的苦头。
这样的窘境在今年有了转变——区里投资修建了小农水,并于9月开始蓄水,截至目前,蓄水深度达到6米,开阔的水面上波光粼粼,让村民们喜笑颜开,还为其起了一个极具木凉特色的名字:漱玉湖。
“能不高兴么?现在有水了,好多村民都在讨论怎么发展壮大产业。”孙久文说,他自己就打算先买个水泵,缺水的时候直接抽水灌溉农田,再承包几亩土地,种点莲藕和西瓜,等手头宽裕后开个农家乐,也尝尝乡村旅游的甜头。
水是农业的命根子。今年,南川将小农水整治列入重点工作,强力推进500处小农水整治,为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促进农旅融合、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推进过程中,该区坚持实行“先建后补”模式,一方面让村民获得劳务收入,另一方面,充分满足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和评议权,激发群众爱护水利设施和参与小农水建设的积极性。这样一来,村民不仅自愿投工投劳,还主动无偿让地、不计青苗补偿、积极协商解决矛盾纠纷,避免了过去招投标建设中,施工方与村民之间的矛盾。
目前,该区小农水整治工作已经全部完成,500处小农水全部运行正常,蓄水情况良好,全区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1万余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南川区水务局水利科科长吴竹川说,他们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继续利用整治好的小农水开发乡村旅游,真正把水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不断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提供坚强的水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