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及现实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处在新的历史方位提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这个重大判断的主要依据和现实价值又是什么呢?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理论依据。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科学判断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而且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前提。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概括了生产力与生产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并对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论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揭示,对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提供了重要的原则。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理论,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了科学而又重大的判断。这一重大判断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实践依据。十九大报告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同时人民需求呈现高质量多样性的特点,如人民群众需要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品质层次在不断提高,生存需要正在向享受需要、发展需要拓展,物质需要正在向精神需要、社会需要拓展。当前我国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讲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等。这些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导致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依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确定,是我们党深刻总结了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大势的重大决策。实践表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以此来确定工作重心和根本任务,事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快速发展,正是因为我们党正确分析我国基本国情,才及时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判断。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价值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和矛盾发展不平衡性思想,列宁在此基础上提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矛盾发展不平衡的理论。毛泽东首先完整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并对社会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作了论述。邓小平正确认识和把握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抓住了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主要特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重要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野,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为科学制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政方针提供了基本遵循。十九大报告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重大判断,这既是确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又是党和国家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更是中国共产党确立发展理念、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如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判断,有助于党和国家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判断,要求我们党和国家据此制定相关创新发展的政策。
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国家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进步和发展。
(作者系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