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社会资本如何参与乡村振兴?他们给出了方法
杨正
王明勇
赵沿海
发展特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开民宿,乡村振兴有样可循、有例可鉴
乡村振兴战略,孕育着机会。
不少社会资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当然,乡村的振兴,也需要社会资本的参与。
社会资本如何参与?
我们采访了目前正在投资农业农村的3个人物。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多少可以获得一些启发。
特色 民宿
地产人辞职上山 租农村老房子开民宿
农民将老家的破旧房子统一交给村里,村里将房子统一租给城里的投资者,投资者一次性付给农民20年租金,并将房子打造成特色民宿,20年后,房子将归还给农民。
在缙云山,缙云小住模式,正成为我市民宿发展的一种成功范本。
地产人辞职上山搞民宿
缙云小住的背后推手赵沿海,瘦瘦高高的个子,肤色黝黑。40岁的他老家东北,1997年来重庆读书,毕业后一直从事地产营销行业。
夏天热了,赵沿海和几个朋友就去离主城较近的缙云山爬山,然后在山顶小住。站在山顶,观云海日出,仿佛隐身于大山深处,世外的喧闹都与这里无关。
赵沿海突然想到东北老家的模样,他想把这些破败的农房修葺一下,自己在这里安安静静的小住几天,取名缙云小住。
他把这个想法和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说,大家一拍即合。
2015年,缙云小住开业。第一家小住,是一座有50年历史的土屋,经过设计装修,焕然一新,变成了一家民宿。
没想到一开业,就非常火爆。目前,缙云小住已开了3家民宿,还有3家在装修和规划中。
众筹模式让农家旧宅焕发生机
赵沿海称,每一栋小住基本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房子,都是在原有农房基础上进行的设计改造。在户外空间的处理上,设计师藉由坡地地形,最大限度地接触自然;内部设计采用大量木质元素和天然材质,尊重原建筑原有语言;整个修复过程尽量保留原有的黄土墙、青瓦顶、老木头、旧物件。
赵沿海说,每一栋老宅大约在300平方以上,整个设计装修及布置下来,费用在150-200万元左右。这么多资金投入,赵沿海介绍,他们采取的是众筹模式。
以一栋民宿为例,找10—20人众筹,每人大约出资10几万元。而这10多万元有年底分红,还有免费消费券用,就是股东每年有规定天数的免费入住权。
缙云小住模式将快速复制
赵沿海说,为了让农民安心将自家老房子交给他们,他们一次性付给农民20年的租金,10万元左右。20年后,这些房子将全部按照装修后的现状,交还给农民。农民可以在小住打工,不愿意离开老宅的老人,他们可以将装好的民宿留一间出来,给老人居住。
他们从村里将老房子集体租用过来,村里将相关环境整治做好,他们每年付给村里一笔物业管理费用。
这样一来,农户、村里及投资方,都受益了。
赵沿海说,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缙云小住模式,恰好是把城里人的资源、资金,引入到乡村,把乡村的自然资源结合起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如今,缙云小住有3栋已经开业,住一晚平均房价800元左右,入住率也达到80-90%。”
缙云小住的模式,现在已经可以复制。目前,南山、四面山、巫山都在积极与他们联系,特别是巫山,还将这列为了精准扶贫项目。
乡村旅游
返乡创业打造花芊谷 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升温
去年5月1日,经过两年多时间打造的南川花芊谷景区惊艳面世,为南川十二金钗大观园再添一景,成为南川及周边区县、以及重庆主城游客喜爱的旅游休闲目的地,高峰期日接待游客达到1000人次以上。
返乡创业打造花芊谷
打造这样一个乡村旅游项目的,正是花芊谷所在的木凉镇玉岩铺村9组村民、返乡创业的王明勇。
大学毕业后,王明勇被分配到南川城内工作,随后又通过餐饮、房地产等多领域创业,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3年,乡村旅游市场火爆,让王明勇下定决心回家乡创业,同时带动乡亲致富。
王明勇介绍,花芊谷项目位于重庆市南川区木凉镇玉岩铺村,是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的,景区总面积1070亩,形成花、田、湖、林的优良生态组合景观。目前投资已经上千万。
花芊谷的开园,大力带动了附近农户的增收。“以前,我们就是种点粮食,养点鸡鸭,一年收入四五千元,现在,我们每个月可以在花芊谷打工,还有土地的租金,一年收入也有三四万。”
投入数百万,助农户建民宿村
花芊谷的到来,给当地农户带来了增收,但是,要带动周边的父老乡亲致富,还有差距,这是王明勇心里一直放不下的事。
在花芊谷的推动下,南川区城乡建委和木凉镇牵头,在花芊谷景区附近打造了一个民宿村,让周边的30多户农户把空余房源充分利用,集体打造民宿村,成为南川区的一个民宿聚集地。
这30多家农户的房屋将进行改造加固,外墙统一为古典木结构江南村落风格,总共投入上千万。这些费用,花芊谷景区负责一部分,政府支持一部分,农户再自己出一部分。
“每家农户自己出钱约两万元左右。”王明勇说,公司出资400多万元主要用于农户房屋外墙改造及修建便民路,将每家每户连接到主干道。整个民宿村项目12月将全部完工投入使用。
康养结合,做大乡村旅游蛋糕
王明勇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就给了他定心丸,一定要加大力度投入和发展,做好全面规划,扩大规模。
他说,花芊谷景区的核心区域有400多亩地,剩下的600亩,将种植果树,蔬菜,类似于开心农场,让城里人也能自己认领或者委托他们种植一片土地,增加游客的体验感。
下一步,他将把养生养老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做大整体规模。“花芊谷所在地,海拔800多米,最适合人体需要和居住,将来我们将把康养项目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把自然资源用好。”
目前,花芊谷已经与重庆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合作,在花芊谷核心景区旁边,建立首个退休教师康养中心,让退休教师们能够放松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特色农业
研发出温带香蕉 他要让农户科技致富
将热带水果香蕉,成功在温带培育出来,让市民吃上重庆本地产的香蕉。重庆杨璟逸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正是第一人。
跨界转型生态农业
杨正是永川地地道道的农民,早在1999年的时候,他就考取了驾校教练高级技师证并从事教练工作,随后通过十年的时间,他创立了自己的驾校,其创立的华西驾校是当时永川最大的驾校。
凭驾校赚到第一桶金的杨正,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海南的一次考察,让他确定了从事香蕉领域的发展。
“我们吃的香蕉,因为要长途运输,所以,都是还没有完全成熟就从树上摘下来,然后借用催熟剂等添加剂催熟,我们可不可以在重庆本地种植原生态的香蕉呢。”
下定决心,埋头研发,这一干,就是7年。
温带香蕉试种7年终成功
2010年,杨正在永川城郊租了110亩地,开始尝试各种香蕉的种植。2012年秋,杨正把海南香蕉的品种拿到重庆来栽种。但是到了冬天,这些香蕉全部冻死了。仅这一项,他就损失了100多万元。
在试种的这些香蕉品种中,有的因为重庆的冬天太冷,苗被冻死了,有的香蕉苗虽然活了下来,却不结果。2015年5月18日,一株香蕉树终于结了一串香蕉,这让杨正非常振奋,这意味着他的温带香蕉培育技术成功了,他们同时申请了国家专利技术。第二年,他培育的温带香蕉开始小批量产出。今年,他的温带香蕉正式产出,预计有40万斤香蕉上市。杨正说,这些温带香蕉没有添加任何催化剂,自然成熟,吃起来比热带香蕉更加香糯爽甜,品质非常好,市场供不应求。
7年来,杨正为培育温带香蕉,前后投资了1000余万元。随着温带香蕉研发和种植的成功,杨正在永川的香蕉园基地,也成了全国各地农业开发者慕名而来考察的地方。
想让更多农户因科技而受益
杨正说,党的十九大,提出振兴乡村战略,让他们特别兴奋。“我们的发展方向,跟国家大的战略方向完全吻合,大力发展乡村特色农业的大好时机来了。”
他说,现在的永川香蕉园除了种植香蕉,还有因香蕉带来的乡村旅游,他的香蕉园内就有特色农家乐,他们研发的香蕉宴远近闻名。在香蕉园的带动下,周围原本荒芜的土地,开始种植上了香蕉等蔬果,而周边不少农户也将住房改建成了农家乐,带动增收。接下来,他们还将进行香蕉产品的深加工。比如,香蕉酒、香蕉糖果等。
下一步,杨正庶利用自己的专利技术,将温带香蕉种植推广到全重庆的每个区县,甚至是整个长江经济带,让更多的农户因为农业科技的进步而受益。目前,已经有涪陵、万州、开州等区县的农业企业与其对接。本报记者 徐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