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毛主席四顾特园与民主人士共商国是
陈列馆每天要接待大量参观团队。
在渝中区嘉陵江大桥南桥头,车水马龙的上清寺转盘处,有一幢恢弘庄重的建筑,青砖灰瓦,透出历史的厚重。它就是特园,同时还有一个国家级的头衔——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今年参观人数为历年之最
11月21日,馆内人来人往,几名讲解员正在轻声讲解,接待来自北京市延庆区干部培训班、上海市静安区党外中青班、民盟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委、欧美同学会等多个参观团队。
“今年的参观人数将达到70余万人次,为历年之最。”陈列馆常务副馆长林勇介绍说,参观者主要以全国统战干部和统战成员为主,今年各省、市前来参观学习的各种团队已有近500个。同时,各级党政机关干部,大中小学生也是参观主力。
林勇介绍,由于重庆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统一战线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中央统战部在渝建立了唯一的中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特园也是中国唯一的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当代孟尝君搭建交流接触平台
林勇介绍,陈列馆的前身是特园,如今主要分为陈列馆和特园两部分。
曾经,特园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鲜英的公馆,建于1931年初。抗战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首都,时代潮流的因缘际会,使特园成为中共及各民主党派活动的重要场所,成为中国民主同盟和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诞生地。
当年,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等50多位中共人士都曾是特园的嘉宾;张澜、黄炎培、沈钧儒等100余位社会知名人士都曾以特园为民主运动的大本营,不少人寄宿于特园;冯玉祥、孙科、于右任、柳亚子、潘文华、刘文辉等国民党方面的要员、地方实力派也是特园的座上客。
由于中共中央南方局借特园广泛开展活动,广大进步人士为坚持抗战、争取民主,纷纷团结在中共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使特园形成盟友如云的热烈场面。
由于鲜英待人接物优厚多礼、豪爽好客,毛主席誉称他为“当代孟尝君”,故特园经常出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盛况,从而誉满山城,成为党领导下的民主运动的重要活动场所。
毛泽东曾四顾特园共商国是
也正因如此,特园成为当时中共中央南方局开展统战工作中的重要场所,成为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创立和实践的历史见证。
鉴于当时特园的特殊地位,中国共产党希望将此地作为联系各方民主人士的一个据点。周恩来曾为此询问园主鲜英的意见,在特务重点盯防的情况下,鲜英毫不犹豫答应,“你们在这里活动,第一可以,第二不怕。”后来,鲜英为此曾经收到了一封装有子弹的恐吓信。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四顾特园,与张澜、鲜英等民主人士共商国是,张澜当时是民盟中央主席。毛泽东向张澜介绍中共来重庆的态度和主张,实际就是向当时各党各派、社会各阶层表明了中共的态度。
同年9月2日,毛泽东在特园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打到了各界民主人士心坎上:“我现在也到家了,到民主之家,今天我们聚会民主之家,今后我们一定生活在民主之国。”
林勇介绍说,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毛泽东说出这句话,是多么有气魄和决心。
也正因毛泽东这句话,第二年,鲜英过大寿时,冯玉祥送来“民主之家”四个字。鲜英当即做成牌匾,挂在主楼的达观楼上,作为特园的标志。现这块牌匾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特园镇馆之宝。
已接待国内外观众近300万人次
2008年5月,依特园康庄旧居遗址而建的特园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正式开馆。
2011年3月,扩建后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它是全国文博界的一个新成员,也是重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新的文化地标,昭示着重庆在中华民族历史转折时期的独特历史地位。
恢弘庄重的陈列馆内有四层展厅,12个展馆,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与特园历史建筑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陈列馆内展出历史图片3000余幅,文物史料1000余份,珍贵实物1100余件。其中,有“镇馆之宝”——《范朴斋日记》手稿、冯玉祥题写的“民主之家”匾额等,还有鲜英的后代捐赠的珍贵文物原件80多件,从台湾、美国收集的一批珍贵照片,也在此对外展出。
目前馆藏文物达到24107件,是开馆时的3倍多,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达到28件。
林勇介绍,自开馆以来,陈列馆共接待国内外观众近300万人次,已成为全国开展党员干部革命历史传统教育,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因为史料齐全,当年中央电视台拍摄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时,就曾专程到陈列馆寻找资料。
新时期新定位新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林勇表示,这是党的统战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新概括、新任务、新重点”。陈列馆将充分发挥首个中国传统教育基地的综合功能作用,加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优良传统教育,深化政治交接,强化以文化人,画好最大“同心圆”。
如今,中央统战部和重庆市委对陈列馆有了新的定位和要求:对内全面展示党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历史的核心平台;对外,宣传展示中国政党政治制度的特色窗口;第三是深化党派政治交接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林勇表示,这三个重要的定位,将是陈列馆下一步的工作主要目标。
拥抱互联网、突破时空界限
林勇一边介绍,一边打开电脑,网页上一幅陈列馆的全景图展开,这便是最近才上线的“网上陈列馆”。陈列馆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在全国率先推出720度网上陈列馆,将现场实景与同步讲解无缝对接,突破时空界限。
“这使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历史传统宣传教育,实现深度拓展和广度覆盖。”林勇介绍说,网上陈列馆试运行一年多来,点击量已达到400多万人次。
网上陈列馆已于今年9月15日正式开通。
除网上陈列馆外,在展厅内也同样用上了各种高科技技术,如三维全息装置、人机对话、多媒体信息墙等20余种形式的多媒体高科技展示手段,栩栩如生的场景、油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声、光、电等的综合运用,使该展览具有信息量大、陈列形式多样的特点。
插上互联网、高新技术的翅膀,与历史悠久的特园融为一体的陈列馆,成为宣传中国政党政治制度的特色窗口,弘扬统战优良传统的网络阵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网上课堂。
记者 杨野
■遗址档案 特园
位于渝中区嘉陵江大桥南桥头、上清寺转盘处,曾是抗战胜利前后中共中央南方局开展统战工作的重要场所,周恩来曾长期在此会见各民主党派代表;毛泽东曾四顾特园,与民主人士共商国是,对之后的历史进程,影响深远。
■专家点评 特园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诞生地
“特园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诞生地。”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勇说,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间党派的许多交往都发生在这里。
周勇说,现在已被打造成为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的特园,是中国民主党派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政治协商”的诞生地,是党的统战工作重要实践地,这里积淀了丰富的统战历史资源和深厚的统战文化底蕴,承载着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
我国现存的8个民主党派有4个都产生在重庆,它们分别是民革、民盟、民建、九三学社,它们的诞生都与特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制度的雏形都诞生于抗战时期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是那个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创举,也成为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石。这就是共产党人为了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所怀有的初心所在。我们今天瞻仰特园,就是要提醒自己,让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多党合作事业薪火相传,共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美好未来。”周勇说。